第二百八十八章 年號天明,天明閣十三功臣!
正英帝是年末崩殂的,所以為了表明孝義與正統性,來年仍然沿用了正英帝的年號。
但秦王沒法脫離,她先是被漢王託付了天下,又有晉王的追隨,在繼承了皇位以後,你見過丟下國都自己跑的皇帝嗎?
【命工匠與畫師,在天京府的皇城之中,立下一處小樓,稱之為——天明閣,為大景開國的十三位功臣畫像,製作等身的雕塑放入其中,同時將陸成安南征北戰一路來所陣亡犧牲的將士名字,一一雕刻在此樓之中。】
不同於秦王和正英帝的情況。
上來陸成安就施行了兩個大動作,先是利用封賞加強了內部的團結,又遷移大戶來削弱他們地方的影響力來刺|激遭受戰亂損失的首都經濟。
【所有人在後世的影響力提高將青史留名。】
【天明元年三月,陸成安舉行祭天禮儀,同時在各地下達了興修水利的指令,提供大量閑散青壯工作的崗位,又在多地災區減免當地的賦稅,並且命令程和前去負責丈量全國土地,清查百姓的戶口,爭取查出各個世家手下的隱戶。】
而正英帝一死,秦王在這種風氣下,不存在提拔力量的可能性,更倒霉的是錦麟衛早在正英帝時期,就被長孫明為首的文臣配合方士給半廢除。
他要一點一點慢慢宰。
萬幸的是,陸成安是立國之始,前朝戰亂不止的情況下,空出了太多太多的土地能給那些分不到地的貧農用。
實際上,秦王這次想要完成極限反殺,是必須要脫離中央朝廷,自己拉一支隊伍來干,這大晟王朝已經陷入了沒法救的局面,慢性死亡。
在成王的開導下,秦王不得不認清一個現實,雖然她副業的能力上,越開越多,能力是百花齊放,但是政治方面的能力,就連眼光都已經遠遠落後于自己的親妹妹寧王。
人口是越來越多的,明末的時候,二十萬的朱姓宗親擺在那裡,那就是天下之民拿出大量的錢財來供養這些朱姓的皇室宗親。
其次國家培養一個合格的官員,整個過程是很難的,能位至郡守的官員,都是數十年培養所成,這些官員並非草菅可割而復生。
不是吧不是吧?
【這是瑾貴妃為陸成安畫下來的畫像。】hetubook•com.com
不是被蒙古人砍了,就是被涼州的軍閥管氏給解決了,而且,蒙古人抄家所得的大量銀兩、糧食、牲畜、土地幾乎都沒辦法遷到草原上。
陸成安所建立的景朝則是跟大明有一些相似之處,但也不是一個模板出來的。
三十六歲正值一個人的巔峰。
但是三王共薦的時候,秦王遭受到了太多的阻力,發現漢王和晉王幾乎是不給她秦王搶到陸成安這張臣卡的機會。
下一步陸成安的想法就跟李世民對付世家的想法一樣。
因為只有有錢人才有資格讀書。
【陸為英年少多智,有一套自己的高明見解,且看待事物非常深遠,面臨關鍵大事剛毅果斷,不拘小節,在京城為陸成安分擔政務的壓力,屢屢都有妙言,讓陸成安深以為然。】
這變相導致了皇權的崩潰。
即便是寧王也不得不承認晉王的兒子,在能力上面是沒有黑的,蘇為英最大的錯誤,錯在了她的娘親是晉王蘇瑾若。
而且對成王而言,這些事情已經徹底影響不到她心如止水般的心境了。
遷移又不是要命,這些人只能接受現實。
【天明元年一月,陸成安進位稱帝,為大景開國皇帝,期間大興封賞諸將,同時冊封蘇芷凝為大景首位皇后,母儀天下。】
明朝滅亡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朱元璋立下的宗室祿餉制度。
親王嫡長子世襲親王,其他為郡王。
【天明元年七月,瑾貴妃在宮中作畫,對著陸成安畫出了一幅傳世之作——《天子圖》。】
而陸成安是不養閑人的。
但是陸成安也不敢步子邁太大,一月來一個政策,這樣高頻率的政策,誰能頂得住啊?
相似點在於大明是為數不多開國初期是巔峰的王朝。
而且這次【終晟之時】帶來的惡性天命,出現了大量的貪官污吏,這些是什麼?
唯獨能用的人,只有手下一支軍隊,秦王一直想從世家這邊打開突破口,得到他們的支持,從而和晉王在中央朝廷打出局面。
另外一方面,就是這些豪強大戶,在南方是屬於頑固的強悍勢力,遷移這些人口,相當於是把他們從地方上拔出,可以起到削弱他們勢力的
https://www.hetubook•com.com作用,把他們放到陸成安的眼皮底下嚴加看管,是能預防他們為亂地方的亂象出現。
明末出現那麼多的投降派,甚至幫助清朝反攻大明的人,這裏面,大明的皇帝得自己考慮一下自己的問題了。
【天明元年八月,南方富戶豪強已經大部分入住了天京府,原本蕭條的天京府經濟,在人口湧入的情況下,街道上慢慢恢復了過往繁榮的模樣,刺|激了當地的經濟。】
大丈夫能屈能伸。
以此劃分,郡王的嫡長子,庶子待遇也不同,一級一級微調,嫡子享受最高待遇,庶子不斷往下削。
而往往一個人的能力最強的階段就是二十歲到四十歲這個曲線之間。
後面國力強盛了起來,這才狠狠打了回去。
一沒有錦麟衛,二沒有內廷宦官,三得不到世家支持,四想要安排自己的人手進入朝廷還被連番封鎖。
【陸成安每每看到陸為英,都會笑著說道:「此子類我,我深愛之啊。」】
至於細節方面的內容,陸成安還要再斟酌一下。
在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作為一個君主,能聽勸才是最重要的,君臣相輔相成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頒布了法令,所有的宗室子弟都不允許出去做事,不能種地,不能行商,全部都靠宗室的俸祿過日子。
當然,這些人肯定不願意背井離鄉。
皇帝嫡長子為皇儲,其他為親王。
所以陸成安某種程度上,也是非常謝謝蒙古人在建設大景朝上做出的重大貢獻。
你有能力,那你就證明給我看,要麼靠科舉殺回來,要麼就立軍功給我打回來。
成王覺得在收買人心這方面,姐夫還是做的很到位的。
成王當場就怔住了。
之前陸成安面對有外敵的情況下,可沒有徹底剷除內部的名門望族,前朝官僚。
但陸成安也不能明目張胆地大開殺戒,殺人是需要理由的,太頻繁的殺人,只會讓國家陷入混亂之中。
不接受,別說是財富了,命都沒了。
全部都在北方留了下來,而這些財富是被陸成安拿到了。
按照朱元璋的劃分,後世所有宗室子弟,共可以分為八等。
【皇子自小就要接受嚴苛的教育www.hetubook.com.com,同時允許京師內勛貴、文臣包括民間素有名聲的神童入宮伴讀。】
【天明元年六月,陸成安極為重視教育,為了讓民間揚起學術之風,讓天下百姓都能有讀書識字,他在宮中置辦了皇家學院。】
就像是寧王和陸成安之間的搭配,這打出來的效果已經不是尋常組合能有的強度。
真當我那麼好收買?
至於陸成安為什麼要遷移這些南方的豪強大戶到天京府來,一方面是天京府同樣是受到了戰亂的影響,導致了大量的人口流失,經濟損失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歷朝歷代的開國時期,一般情況下,都是這個新生國家最強勢的巔峰期,隨後的兩三代,只要繼任的皇帝能力不錯,都是有機會建功立業的。
【天明元年四月,陸成安命令南方多地的知名世家大族遷移至天京府,徙富室以實京師。】
別說是秦王了,陸成安想擺平這個中央朝廷都不存在理論操作的可能性。
窮人不種地跑去讀書,在很多農民眼裡是不務正業的行為,知識這方面的內容,一直都被高層集團所壟斷。
親王每年的俸祿為萬石,郡王歲兩千石……
但遺憾的是,確實是徹底爛了。
治國,平天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但現在拳頭大就是硬道理,陸成安的軍隊是牢牢控死的,而且陸成安幾乎取得了絕大部分人的擁立。
這下,陸成安可以很直白地說一句——「優勢在我。」
扶持庶族,打破下品無貴子的社會現實,畢竟打壓士族的最好辦法就是扶持庶族與寒門子弟。
【天明元年五月,陸成安冊封陸為英為蜀王,和瑾貴妃商談過後,不打算外放就藩。】
一眼就看出了她是一個鐵骨忠臣。
其次,他們遷移過來,拖家帶口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財富可以活躍首都經濟。
而這個年代,絕大部分的讀書人都產量于那些大家族、那些地主的手上。
雖然注重增強自己的能力這一條道路沒有錯誤,但完全擯棄了使用能力出眾,實用性的臣卡,也相當於是放棄了一個天然的預知性優勢。
為什麼不去研究一下陸成安呢?
我不就是北伐的時候,逛了一圈,就被列為天明閣十三功臣了?當個護和圖書衛,能有那麼高的功績?
秦王就是陷入了一種誤區,認為解決的辦法是在於中央朝廷,只要朝廷還在,把權力收攏回來,她就能翻盤。
眼下,刀已經在手上,陸成安也發育到成型狀態了。
這一次亂世的局面是真正給秦王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突厥對唐朝,匈奴對漢朝都形成了非常可怕的威脅。
而陸成安計劃的宗室制度,在三服以外的親屬就分賜田地,送往首都之外的地方自食其力,地位上等同於庶民。
離譜的是,陸成安最喜歡的兩個朝代——漢朝和唐朝,他們開國時期的國力都可以用弱來形容。
這可以說是大明最詬病的制度。
這個想法是讓秦王密切關注陸成安接下來的一舉一動。
相當於被姐姐妹妹架著上去了。
【天明元年九月,你的後宮之中又添了新丁,陸靈然降生了。】
【慢慢變多的皇室族人,你開始思考宗室的制度。】
【大景王朝全國上下的士氣提高5點,將士們的勇武心提高了,更想要為國家建功立業。】
【天明元年二月,陸成安將羅勝英、花虞、李道光、呂琯、陳濟、喬逢策、王世真、李徽、程和、齊天白、陸成臻、宣平、蘇寧玦立為開國十三功臣。】
陸成安的景朝在經歷了大規模的戰爭之後,職業軍人的儲備量很高,是含金量非常高的兵強馬壯。
朱元璋對外人太狠,對家人太好,你自己用嚴治的治國方針來面對天下人,要求文臣、百姓做到你的標準,卻不拿這種標準去對待自己的宗室、後人。
我有秦漢隋唐宋元明清,你有誰?!
但現在陸成安是通過南征北戰打下來的江山,所以安文這個年號是直接被廢除了。
【恭喜你成為天明閣十三功臣,你獲得了全新的羈絆——天明閣十三功臣,當十三功臣無人過世的情況下,你的武力提高3點,你的政治提升3點,你的運勢提高3點,你的魅力提高3點,並且你將名垂青史,後世留名。】
【天明閣效果:宣揚了大景開國十三位功臣的功績,這十三位功臣將與大景王朝所捆綁與國共終。】
所以雖然庶族有了參与考試的機會,但沒辦法和這些提前就知道考試答案的貴族子弟們相提並論。
這https://m•hetubook•com.com大大緩和了上上下下的社會關係。
北方的世家豪強在戰亂之中被徹底摧毀。
但是仍然將這些人載入皇族的族譜之中。
反正就姓這一次。
【恭喜你解鎖了大景朝的第一個奇觀建築——天明閣。】
明朝中後期的那些個皇帝,有一個說一個,全都是挺該死的。
【安文十一年一月末,陸成安在諸多功臣的擁立下,最終選擇在舊都天京府稱帝,立國號景,改年號——天明。】
對於陸成安的能力,忠誠性,秦王是沒有懷疑過的,畢竟【晟龍在世】,大晟王朝象徵意義很深遠的護國神龍都曾經在陸成安的身上體現過,說明陸成安是得到認可的人。
這些對陸成安而言都是錢袋子啊。
現在的話,秦王想了想,她其實最該研究的人,壓根就不是自己的舅父長孫明,也不是自己的父皇正英帝,更不該沉浸在天天觀察自己姐姐妹妹包括自己的天賦詞條。
先前的科舉制度基本上完全是被士族世家階級所滲透,恐怕是在考試前做準備工作的時候,那些科舉的試卷就已經泄露給了這些豪門子弟。
只能盡自己全部努力去打好,然而效果是非常糟糕的。
姐夫不會是在收買人心吧?
最終再一步奠定了秦王靠自己打天下的路線。
人活一世,為的不是名,就是利,要麼就是權力。
明朝的宗室制度爛,那就借鑒其他王朝的宗室制度,研究出自己的一套適應國情的宗室制度。
要是姐夫賜個國姓給她,成王是真敢改姓的。
這算什麼事?
朝廷鷹犬失去了耳目的功能,再有內廷的太監也和長孫集團串通一氣。
但凡換個靠譜點的媽,蘇為英都不會在小小的年紀承受那麼重量級的痛苦。
這就是大晟王朝崩潰的主要原因,上層集團幾乎全都慢慢變成了合流的狀態,所有人都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妥協,新來的官員也幾乎是各個家族之中的人,這種情況下,皇帝根本沒辦法在朝廷上安插屬於自己的人。
民智未開的情況下,陸成安可以制定規矩,利用自己的規矩去合理地處決那些觸犯了規則的權貴集團,但想要和這些人撕破臉皮,對自身的國力也是一種內耗。
陸成安有了幾個孩子,就不得不考慮大景王朝的宗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