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原以為成王已是我朝一員大將,萬萬沒想到還有高人!
他們不斷通過劫掠、貿易所得的方式,去收攏在閩地的茶商生意,那些小而多的私營茶葉,幾乎是被這些走私販子所壟斷。
審判結束。
【正英二十年四月,陸成安假傳消息,閩地開始流傳——「朝廷要招安土司」的消息、「方世龍等人為了被招安為官,將多地聯合作亂海寇的防守消息流傳出去。」】
那麼第三方勢力土司,就成為了借刀殺人之中的一把快刀。
弄死朝廷的親王,推鍋給土司,最後朝廷發怒,這接鍋的人也是土司。
而閩地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這些茶葉。
搞不好這個土司一開始還真就是配合地方官府的官員來恐嚇一下成王,一方面謀取自己的利益,讓朝廷不敢動【改土歸流】的想法,另一方面就是趁亂拿點經濟上、物質上的好處。
【正英二十一年十月,兩淮鹽引案結,查出數位官員通過走私精鹽徇私枉法之事,晉王因而損失了大量私鹽生意,寧王順勢插手了空缺的鹽商生意。】
【同月,由於黃河向南改道,正英帝詔令疏浚漕運。】
看到這一幕的漢王人暈了。
【正英二十三年九月,程和推出正英新政,在正英帝不問政事的情況下,他的新政推行暢通無阻,大晟王朝的經濟得以再次獲得發展。】
倒也不能說成王的思路有錯誤,而是她想真心實意地做事的話,經濟、政治都是要抓的,經濟方面被控制了,就得想辦法打破僵局,沒想到遇到了一群刀尖舔血的官員,一群如同亡命之徒的政客。
如今,大晟王朝海上的走私勢力湧入了閩地。
漢王盤算著該怎麼把父皇旁邊的這個壞女人給送走。
【正英二十一年四月,平叛成功的陸成安回京,正英帝為陸成安進爵封侯,同時將成王招回京城。】
可這沿海地區的百姓,對於這些事情的依賴性就好像農民對自己土地上莊稼的依賴是一樣的。
成王手下的編製是官軍兩千人,這是從閩地陣線潰敗的潰軍,但陸成安是這次平叛的主帥,正英帝給了陸成安兩千勝虎|騎,一萬大晟步兵以及浙江等地兵權的臨時掌控權。
【正英二十三年五月,陝西總督羅澤被部將意外所殺,其部將多被下獄治罪;正英帝不喜于內閣的首輔宣平,因此宣平被罷官回鄉,新任的首輔程和通曉人情世故,開始專權治國。】
也就是說偷偷下海打漁的漁民,也是能認定為海寇的。
第一時間對成王發起了審判環節,用政審的標準嚴格考察成王在閩地的業績情況。
家庭地位有那麼低嗎?
她只能用道法戰勝道法了!
【正英二十四年三月,宮中失火,正英帝被漢王從大火之中救出。】
【正英二十年十二月,蒙古王國的勢力再次膨化,它對自己的自稱從王國,進位為帝國,蒙古帝國的出現,對周遭的國家產生了空前的壓迫感。】
在大晟王朝的制度之中,你只要作為私人,非官方的方式接觸大海,就能判斷為海寇。
陸成安接手這和_圖_書個攤子的時候。
哪怕是有各種因素的加成所致,可是閩地這塊地方能亂成這樣子,也是非常少見的。
【正英二十年五月,海寇與土司臨時結盟的關係徹底破裂。】
漢王心裏都快吐血了,我辛辛苦苦把你從大火裏面救出來,還要怪我的不是,怎麼那麼愛聽信女人的讒言啊?
【寧王的辦事得力,行事效率之快,讓正英帝高度信任。】
也就是說當地的官府市場已經被這些搞走私的弄得徹底癱瘓。
很多事情都是巧合和各種因素下促成的。
因為成王的介入,是一定會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
加強自身在地方的威望。
成王就算是不做出這些行為,沒有引爆這邊的雷區,過幾年,閩地很自然地就能爆發出危機來。
【正英帝再次燒香拜觀,希望上天能讓他生下來一個嫡長子。】
【與蒙古王國立場相背的游牧民族南下投靠大晟王朝,而與蒙古王國秉持一個立場的游牧民族選擇歸附蒙古王國。】
天天拿兩龍不相會的說法來破壞父女關係。
【正英二十二年十一月下旬,這位老道姑搖身一變,成為了正英十九年入宮的宮女,籍貫巴蜀,正英帝冊封她為貴人。】
然而成王這次的情況,跟陸成安所面對的情況是不同的。
但是,他們肯定也沒有想到情況能惡化成這種地步。
純正的哼哈二將!
有利益,它就能再次超速再生,這就是嘉靖一朝怎麼打倭寇,都搞不定的核心問題。
雖然成王在這件事情上,仍然是個戰犯,但想要做事的態度上顯然是積極的,罪不至死,判的話,大三年、小四年的刑期是沒跑了。
「根本是教學式的昏君,比晉王當皇帝還要昏頭!」
於是晉王便使喚蘇為英幫她查各個晉王黨官員的信息,嚴格考察他們的成分,避免再給寧王抓住機會,竊取從她的指甲縫裡溜出來的一絲絲利益。
【正英二十一年三月,陸謙己自幼跟隨母親秦道秀習武,由於根骨出眾,他從小就力大無窮,勇猛過人,此外,小小年紀的陸謙己在排兵布陣上很有自己獨到的看法,與常人思維不同,經常在沙盤對兵上勝人一籌。】
反倒是在隆慶年間,大明宣布取消了禁海令,這些海寇就自然消失,就可以看出問題取決於政策,而不是朝廷的人手。
成王試圖整改吏治,是因為想要解決茶葉經營的問題,必須得有一批屬於自己的班底,想借用這種方式把人趕下去,放一批能力上、道德上都比較出色的官員。
【在具備強力兵權的存在下,陸成安沒有第一時間上報朝廷捷報,而是開始搜查當地官員的罪證,最終把這些東西全部交給成王來處置這些官員。】
就算是成王沒有死於土司之亂,也會因為當政失誤,而被朝廷召走,放到其他地方就藩,碰上這種事情的成王本人……或許也會因此受到一些心理陰影而不敢大刀闊斧的做事。
自己寫本偽道書。
她
和-圖-書堂堂太子,竟然能被一個老女人的讒言淪落到這種地步。
什麼豬頭父皇。
他們走私的是什麼?
打著打著打出自信了,就會變成這種效果。
一個行省的失控,朝廷怎麼可能不重視?
問題是,晉王和寧王不斷引導的情況下,岳父出現了高度的貪慾巨龍化,主打一個貪財,對於財富和金閃閃的東西多了一種偏執,這種偏執帶動了世風,你上樑都不正,還指望下樑正?
【正英二十三年十一月,漢王、晉王、秦王、寧王多位親王聯名上書,認為禁海令會嚴重影響沿海城市的發展,希望陛下能夠解除禁海令。】
「單方面接收消息,還都是負面的消息。」
沒有【終晟之時】這個負面效果,能打出這樣的破壞力,陸成安只能用「真有你的」這四個字來形容成王深厚的攪局功力。
土司可以叛亂,可以在閩地的一些地盤上禍亂一方,但絕對不能佔領閩地,這完全就是把事情給徹底鬧大了。
這就導致混入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人。
【正英二十一年十一月,晉王回到京城,找到寧王討要說法,最終得知是自己底下的官員募來新的人手時,有人蒙蔽上官,暗中牟利。】
我大晟王朝攤上這倆,不亡都不行!
可以說,成王是誘發了這邊的隱患。
這些閩地的官員,你說他們沒沾點走私的生意,沒有伸手到茶商上,陸成安是不信的,而只要成王有心要管這些事情,必然會和當地的官員走上對立面。
由於近些年來,陸成安是浙江最出名的人,以陸成安為核心,建立了浙杭鄉黨,他能調度的人足足有四萬餘人,但是這些士兵肯定不能隨便拉過來。
但是萬萬沒想到閩地的防備弱到這種地步,一打就全面淪陷,給了土司這一方的首領有了不切實際的想法,試圖從叛亂兵變轉向成地方割據。
逆反心理又上來了是吧?
是茶葉。
【終晟之時】的負面效果那麼嚴重,效果也跟這個差不多。
原本以為成王已是我朝一員大將,沒想到還有人能勝她一籌!
【正英二十三年十二月底,正英帝的貴人生下一個第十一個女兒,封號蜀王,痛苦萬分的正英帝情緒低落,開始借酒消愁。】
【閩地大部分區域已基本被控制。】
這其中的蹊蹺,一定會追查到底。
【小提示:請記住,你的所作所為將影響到每一個結局的走向。】
【正英二十三年十月,程和提議取消禁海令,正英帝否決了此事。】
【正英二十年六月,經過幾番戰鬥,福建大捷,海寇流竄到廣東一帶,陸成安命成王再次追擊的同時,調查土司作亂的隱情所在。】
恰好,這次就藩閩地的成王做事心切,很早就動了「改土歸流」的心思,在地方官員有意的撩撥之下,得知《改土歸流》策略的土司,對成王的殺意正在上漲。
這就是這幫官僚的險惡用意。
【同月,晉王入宮照顧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妹妹,還在襁褓之中的九妹妹唐王hetubook.com.com。】
如果只是過來混日子,裝個死,或許能有幾年的安生,但最終的結果走向還是一樣的,該到了問題爆發的時間,它一定會爆發。
【陸成安撥給成王大量兵力以後,夥同副將陳濟片刻也不停歇,一路狂追不舍,又搗毀據點六十余營,斬首無數。】
成王不去處理這邊茶商的問題,結果的倒向就是她的經濟命脈被其他人給控制,陷入等死的局面。
【正英帝的貴妃對他進行暗示,認為正英帝至今沒有皇嗣,宮中又遭遇到這種大火,很有可能是觸犯了什麼禁忌之事,根據古籍記載,很有可能是因為正英帝冊封了漢王為東宮太子,使得漢王身染龍氣,兩龍相會必有一傷,認為若是想要轉運,需要把漢王放出皇宮。】
主要是成王這個影響實在是太誇張了,能在和平年代丟掉一個省份的控制權,那是故意幹壞事的人,都難以做到的事情。
然而陸成安看了一下。
土司的叛亂爆發,是有當地官員的推波助瀾。
【陸成安在江南作戰時,移動速度,軍隊突襲能力得到加強。】
【陸成安傳令讓成王戴罪立功,興兵剿賊,根據陸成安的戰略部署,成王領命后引兵先進攻橫嶼,橫嶼四面水路險隘不易通行,遂命將士們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進,大破橫嶼一帶的賊寇,斬首兩千二百余級。】
那可不就完蛋了?
想了想,她選擇了第一個選項。
成王感覺選哪個差別都不大。
【正英二十年七月,成王將罪證公之於眾,以「通寇」的罪名,正大光明地處決掉了這些官員,這引起了朝堂內外的軒然大|波。】
【正英二十三年十二月,正英帝面對大量的聯名上書,他躲在宮中,留中不發,概不接受。】
【正英二十二年七月,正英帝從道觀之中帶回來一個道姑,放在皇宮之中,為他誦讀道經。】
在浙江被陸成安所擊潰的倭寇、海賊,這一部分海上勢力,為了生存,選擇往更偏遠的地區靠近,避免再被官軍討伐,這閩地成為了最大的海寇接收點。
在內部資源分配完善以後,新的資源就只能通過掠奪別人的資產來獲得。
【方世龍極力闢謠,但是陸成安暗中繼續命令陳濟配合成王乘勝追擊,殺至福清,搗毀牛田,端了海寇的重要防線,餘黨慌忙逃往興化。】
寧王抓住了一個晉王犯錯的機會,再次給自己添置了新的產業。
【正英二十年十月,蒙古王國回到了先前因為有了土地而放棄的草原,這次他們馬踏草原,將草原上的其他游牧民族轉化為建設蒙古王國的勞動力,運回了草原。】
首先還是老生常談的一個問題,打不光,打不完的海寇在閩地死灰復燃了。
【這一時期,蒙古的手工業迎來了新一輪的精進。】
講一講什麼兩龍伴長生。
真要說,得怪罪在大晟王朝對於偏遠地區的控制能力太差了,閩地距離天京府這樣的中央地區,路途遙遠,沒法施行有效的管和圖書理。
再加上走私是一種暴利行業,陸成安所打掉的是一些形成勢力的海寇,可這不代表海寇是不可再生的集團。
【正英二十三年七月,山東蓬萊、登州等地發生近海地震,波及渤海周邊地區,損失慘重,正英帝撥下六十萬兩白銀賑災。】
【「寇平江南,劍掃八方!」】
【正英二十二年六月,正英帝生下了第十位女兒,冊封為伊王。】
【正英二十年九月,蒙古王國進入了黃金時代,它的國力正在不斷地上漲過程中,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不斷被吸引到蒙古王國之中。】
【同時,正英帝大興土木,使用了三十萬兩白銀修繕自己的宮寢。】
真的痛苦。
晉王也沒辦法。
晉王人也暈了。
寧王同樣是兩眼發黑。
面對這種迷信的父皇。
朝廷也不可能大費周折的去深究。
可成王這次是流放下來的。
她這邊的情況特殊,因為勛貴集團理論上還是武人居多,走的是人情世故,很多時候朋友的朋友來了,想混口飯吃,晉王念及情面,也是給的。
成王看著眼前的兩個選項。
強忍著一拳打死父皇的衝動。
【選項2:隱藏在「土司叛亂」的事件之下,在處決掉這些官員以後,將他們的死推卸給叛亂的土司。】
陸成安在浙江平倭過,統兵過,人際關係上也成功建立過。
【攻佔到這種程度的土司,放棄進軍浙江、擴大自身的勢力範圍,選擇固守閩地,周遭的官軍在陸成安的調集下,開始呈現包圍之勢。】
【同月,在晉王離開京城后,發生了私鹽流通市場,兩淮鹽引案更是發生了一場貪污大案,正英帝派遣寧王糾察此案。】
陸成安當閩地總督的那次,他先通過進諫良言的方式,得到了民心的青睞、岳父的聖眷,他落地,這邊的地方官員是不敢造次的,何況陸成安還帶了自己的人過去,主要的部門很快就被控制下來。
因為浙江也需要一定的兵力布防,全給陸成安抽走了,這邊的兵力就斷層了。
雖然不至於像【終晟之時】那麼離譜,但跟嘉靖、萬曆這幾朝一樣,貪官污吏的數量遠遠超過了正常官員的人數。
大家都不認這個空降下來的上司,抱有的態度顯然是糊弄成王為主,他們私底下依然是各玩各的。
【正英二十年八月,閩地的土司之亂結束,在大晟王朝的官軍包圍之下,土司的裝備、補給、人力遠遠不足的情況下,受困於雙方的情報差,被殲滅12989人,收編10023人,潰逃8395人。】
【正英二十二年十一月,正英帝從道觀之中帶回來的道姑身懷喜脈,但這樁事作為皇宮醜聞,寧王不得不站出來為父皇掩蓋,為這位年過三十的老道姑尋找可以替身的身份。】
這不能當老大的,被小弟們忽悠地團團轉,給他們背鍋。
陸成安當即整合成王手上的部隊。
【正英二十一年十二月,晉王自查內部,糾察出依附在晉王黨之下的害群之馬。】
可是這些人又不可能大庭
hetubook•com.com
廣眾之下弄死朝廷的親王,哪怕是因罪流放的親王,在這裏出了點事情,他們這些官員還是沒辦法脫離干係的,朝廷一定會派人查到底。【在口舌之爭下,經過案件與數值信息的判定,由於晉王的才識、政治數值低於寧王,這次辯論之爭,以寧王獲勝,晉王在理虧之下,痛失私鹽的市場。】
所以她第一時間就採取了高壓的政策打擊了這部分的茶商。
那下次就試著反著來勸諫。
地位和身份上就做低了,對於地方官員的威懾力不夠強。
【陸成安名震江南。】
【正英二十三年八月,失去私鹽生意的晉王陷入了財務困難的狀態,經濟上的發展並不理想,有人提議她組建摸金校尉,去各地尋找前朝王侯的古墓,從而盜取墓中的錢財珠寶作為收入,晉王否決了這個提案。】
「最起碼晉王還聽正常人說話,咱這個豬頭父皇那是直接只聽讒言的。」
而陸成安雖然是平倭立功,但是禁海政策只要是一日存在,那麼這些海寇就是殺不幹凈的,因為總會有人冒險去做走私這一行。
【正英二十一年五月,山西大鬧飢荒,正英帝批下白銀五十萬兩馳援山西,由晉王負責此事,賑災當地。】
【正英二十年三月,以方世龍為首的閩地土司聯合福寧、連江等地的海寇,先後攻陷壽寧、政和、寧德等地,從浙江一帶退出的海寇匯聚而來,廣東南澳方向發起攻勢的海寇再聯合福清、長樂的土司攻陷玄鍾所,並進犯龍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就不該讓父皇太閑,就得給他養一個可以政斗的對手陪他玩,不然每天就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一直在壞事,從來沒做出正面的表率來!」
漢王怒了。
先前考慮到人多力量大,人越多,咱的戰鬥力就越強,權力就越高,晉王就沒有多加處置,這件事情,讓晉王聞到了一股異味,她感覺再不控制手下的質量,很有可能會出問題。
寧事息人的中庸之道是很流行的。
這也就導致下面的官場,也開始通過進獻財寶,賄賂上司的方式得到晉陞的機會。
只要禁海的令條存在一天,那麼倭寇就永遠都無法解決,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如果只是局部上的土司叛亂,到時候還能通過招安的方式穩固局勢,還能讓朝廷撥下來一筆銀子,甚至可以因為戰亂的問題,閩地可以免去幾年的賦稅。
【正英二十四年四月,迫切想要皇嗣、又想要給自己轉運的正英帝決定將漢王放出皇宮,差遣漢王回到漢王府上定居。】
然而現在借刀殺人,藉著藉著,這把刀不受控制了。
他忽然發現閩地的積弊非常嚴重。
【選項1:以「通寇」的罪名,正大光明地處決這些官員。】
明天開始,她就把記載兩龍不相會的古籍,這種迷信的東西全給燒了。
這是雙神共存一世啊!
在這種關頭,你要麼選擇一路混吃混喝裝死到底的躺平態度,要麼就得選擇寧願做錯,也不能什麼都不做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