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想娶女帝不正常嗎?

作者:愛開小差
想娶女帝不正常嗎?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百六十八章 那就都別活了!

第五百六十八章 那就都別活了!

沒有任何選擇。
沒有天生就不怕死的人,只是到了死亡的那一步時,很多人更願意去死,而不願意苟活。
陸成安倒也沒有秦王想象中的那麼品德高尚。
「好一個下馬威。」
因為每年朝廷都要地方官員去負責收稅,可江南這片地區上的老百姓比較富裕,朝廷給當地的賦稅就比較重。
糧倉方面的管理都由大明的皇帝全權接管。
萬民傘,弄出點輿論,證明張海京在地方執政上的廉潔公正,就能從中周旋。
如今看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模擬推演里的長孫明是真出力。
萬物起源的削藩確實是有削藩的道理。
將帥失和。
你得來個能搞事的才能翻盤。
【端康五年四月,陸成安上奏公文,彙報了這些年來與蒙古王庭的戰爭損耗,並且提出了審查各地糧倉儲備的請求,以避免往後幾年遭遇災情不能及時補救的情況發生。】
朱祁鎮要為這一系列的錯誤找到一個人替罪,而最適合替罪的人,到頭來也只有于謙。
為了自保,犧牲你張海京一人又算得了什麼。
你開倉放糧,到時候就有理由把虧損甚至是貪污走的這筆糧食推卸在你的頭上。
陸成安首先要處理的問題是提高蘇為溯在朝中的威望,否則就這個皇威,他很難震懾堂下的百官。
那麼搞事的人能是誰呢?
但是換了一個視角,看自己派遣出去的人,親近自己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受難,甚至還要被屠戮、陷害。
換句話說——這是皇帝的私兵。
歷代都是那麼過來的,所以每一任知府都會有大量的虧空在這上面,一任換著一任,無限背鍋。
讓老百姓欠稅、拖稅,歷代杭州府的知府都有那麼干過的,唯獨他出了事。
包括陸成安也是敬畏死亡的。
好,那我們就把你手底下張瑞、張珣的父親推出來,就看你治不治這個罪吧。
但陸成安不是這樣的人。
陸成安只是冷笑。
老張現在就是無妄之災。
要陸成安強制糾錯的地方太多了。
【你推薦了俞士敏擔任這次欽差大臣的職務。】
事實上張www.hetubook.com.com海京在江南還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文人,家世出身同樣也是一等一的世家大族。
陸成安深吸一口氣,還好俞士敏為人警惕,還知道放假消息迷惑別人。
而這件事情是三楊提議的。
「這麼來是吧?」
陸成安必須得顧慮自家的崽兒不能成為第二個明英宗。
哪怕背負罄竹難書的罪名,他都得殺。
只要陸成安死了,不超過百日,蘇為溯很有可能就會變成群臣的玩具,這一點作為親生父親的陸成安不能不防。
才能讓你們文臣集團意識到誰才是真正的老大。
說難聽點,晉王、成王、齊王是有構成三藩之亂的資本,漢王放寬了對親王的限制,節外生枝滋生了太多可以不歸朝廷管控的軍區。
漢王在世的時候,大家還能給你幾分薄面,漢王走了,誰會給你一個侄子輩的薄面,都在自己的封地玩起來了。
若是陸成安想要保住張海京,必然是會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次浩浩蕩蕩的查糧倉,自然是以虎頭蛇尾的方式結束,隨便找幾個小吏把責任甩一甩,這件事情就算過去了。
【前杭州府的知府張海京受到數位官員的彈劾和指證。】
這種東西,皇帝不查不要緊,查的話,就看皇帝想不想治你的罪。
看著畫面上蘇為溯所繼承的江山,還有表面平和的畫面,陸成安反而陷入了兩難之中。
不能說你為了老百姓能過好這一年,就大方地去節省一部分稅,讓他們拖一年再交。
還得是他。
老張是一個標準的文學派文人,而且陸成安還和張海京接觸過,其實這所謂的壞賬、爛賬就是老張能力不足的體現。
【俞士敏隱去姓氏,穿著樸素。】
誰有這個自覺性,願意送上雙手被束縛的?
他不殺,他以後還怎麼執政。
只要查出比張海京事情還要大的官員。
【蘇為溯對你尤為信任,也通過你的講述知道其中利害,將此事全權託付於你。】
在這之前陸成安模擬推演的時候,都是自己親自查案,他置於險境的時候,是沒有什麼www.hetubook.com.com感覺的。
他們是什麼心思,還能看不出來嗎?
要糾察的主要區域是河南、江南這幾個地方。
你不可能去強征,要給百姓一個生活的餘地,至少能讓他們渡過去。
畢竟三楊執政的時候,于謙的奏疏,上午呈報下午就獲批複許可。
這個答案,陸成安不說也知道。
不少糧食都是被小偷小拿地貪走了。
一開始的糧倉也是由皇帝直接接管的。
跟漢王這一脈,陸成安要進行的工作項目,就很像是主力的坦克,得學會吸引仇恨。
因為于謙是三楊派系點名的接班人。
崽子不能做,或者不方便做的事情,就只能讓他出手了。
張海京的事情反而是比較小的,因為他原則上沒有問題,甚至是被陸成安要查案而牽扯進局,這種是有操作空間的。
人都沒給陸成安撈回來的機會。
但是明宣宗朱瞻基死了以後,張太后和大臣們商量了一下,認為軍戶們都是一群管不住手的大老粗,弄不好會變成家賊,讓衛所去接收地方糧稅,會導致他們貪贓枉法。
徐有貞就算是不說殺于謙這件事情是證明自己是正統皇帝這一點,朱祁鎮可能都要殺。
而交不上的稅,咱們都是可以欠一欠的,推遲一年、延期一年。
【你入宮,將清查糧倉的原因,還有為什麼要查糧倉的事情告訴了蘇為溯。】
但擺在集體的利益面前,張海京還是被獻祭了。
【不久之後,已經告老還鄉的張海京因疑似貪污的罪名被捉拿入案。】
陸成安中期運營,還開發出了俞士敏運輸糧食方面的管理功能,可以說是很全面。
這歷史人物呢……最好是要從兩個角度去看待。
就算是潛規則,這理論上也是犯罪了。
攤上事的人畢竟太多了,大家也怕陸成安這個不講理的出刀殺人,不把張海京踢出局,倒霉的人就是他們。
蘇為溯是從正英帝手上正兒八經繼承的朝代。
陸成安推舉俞士敏一方面是表明自己的重視,另一面就是想敲山震虎。
要是這些人非要跟他對著干,想弄他的人,那麼陸和*圖*書成安自有狠招對付。
俞士敏在這麼多年的歷練下,陸成安給他加精到了紫色臣卡的水平,不過他不是主政的官員,屬於能吏。
你再給他十個能幹臟活的程和都糾正不過來大方向上的頹勢。
至少在朱祁鎮之前。
再者陸成安實在是做不到吃著別人辛辛苦苦勞作出來的人血饅頭,還要強迫人家謝謝老爺們的賞臉。
最重要的是,俞士敏已經在現實之中就有過一輪接洽,在模擬之中更是有二十多年的老交情了,即便沒有站隊說明,其實很多人都已經認為他是陸黨交情匪淺的人。
衛所里的軍戶,人家世代當兵,父死子繼。
朱祁鎮殺于謙,也屬於是報復性的仇殺。
所以一切邏輯回到起點,你于謙是三楊推舉的人,你身後還代表著文臣集團,是你害得我顏面盡失,我殺了你才能立威。
【端康五年六月,你派遣張瑞前往杭州府親自將張海京從杭州押送到京城三司會審。】
但講個實話,明英宗對百姓其實還是非常好的,無論是賑災還是對待百姓的態度上,都可以說是有目共睹。
不過。
你就是致力於變法,沒人幫你,沒人站你這一邊,誰還願意去變法?
你陸成安不是要查案子么?
【經過簡要的清點,至少發現了六處糧倉有不明的缺漏。】
「我跟你們和和氣氣談事情,你們直接在物理上解決我的人。」
除非他不想當這個皇帝了。
觀察糧倉貪污的情況嚴重不嚴重。
就比如說大明的中央糧倉,是設在衛所的所在地,當地的軍戶倉不但儲存軍糧,還包括皇室用糧和官員俸祿糧。
那我非得把事情鬧大。
【你的態度堅決,讓眾人生懼。】
「那就都別活了!」
而且最糟糕的問題是,咱們這個崽並不是一個很有威望的帝王。
【端康五年五月,你派遣的欽差俞士敏前往相應的地方進行糧倉、官吏的巡查,不久之後,杭州府查出了大量的爛賬、壞賬。】
【端康五年七月下旬,為了避免路上有變,俞士敏表面上計劃、走漏自己要走官道前往京城的消息,但他https://m•hetubook.com•com早就有所顧慮,擔心行走官道時遭遇到不明匪盜,故此讓自己的親信走官道,而他暗中決定走水路與相識許久的船家結伴前往京城。】
【端康五年七月,俞士敏將這些信息做成了大量的卷宗,準備拿回京城作為查案的輔助證據。】
軍權、政治、經濟都中規中矩的國家底子,在陸成安的眼裡反而是最差的底子。
蘇為溯現在碰到的問題其實是非常多的,很多地方的改制,他碰不了。
其實陸成安更需要的是一個態度。
故此,在英宗的視角對待于謙,殺于謙是政治事件。
一堆的糊塗賬,你不能看,也不能管。
無論是賑災還是興修水利,俞士敏都是特長,發揮效果顯著。
唯獨讓陸成安感到意外的就是這一次的齊王居然還沒有退場,要說危險,齊王所佔的戰略區域,還有齊王的分量包括齊王的權力,可能比糧倉問題還要嚴重。
【不久之後,俞士敏的親信在官道上不幸遭遇綠林好漢的劫掠,一行人全都不幸被殺。】
活下來的代價若是極致的屈辱,那麼死亡對一個人而言也就沒有那麼恐怖了。
也就只有燕王這個心思單純的,聽到正英帝的旨意,立刻就從關中回到京城了。
不管于謙能力如何,到底是清廉與否,朱祁鎮對查糧倉的事情感到非常的生氣,而糧倉歸文臣管理的事情,也是三楊起的頭。
而土木堡之變的出發點,也是明英宗想要去查糧倉。
尷尬的是,明英宗當皇帝的時間有點早,這導致很多權力是被分出去的。
那麼問題來了,蘇為溯和漢王自身的定位是很難搞事,做出反對自己基本盤的事情。
看就出事,管就崩盤。
人秦王、寧王早就想離開京城了,只是沒這個機遇,也沒這個機會,更沒理由。
後面叫門天子朱祁鎮去查一個糧倉,一個糧倉就著火,事情就變得微妙了起來。
你治這個罪,誰還願意給你賣力辦事?
只是相較於這些官員,陸成安稍微多了一些信仰,一些理念,一些底線。
【俞士敏的船在半路上失聯了。】
「都拿刀是吧?」
和-圖-書沒有這個臉去做這種沒品的事情。
【俞士敏開始整理這些地方上的糧倉賬本,以及這些年來的糧食出入情況,甚至實地觀察糧倉內的糧食有無缺失的情況。】
你們把老張拿出來,不就是想從我這裏換到點什麼餘地么?
用他那個邏輯來講,就是我會被俘,是因為我要查糧倉的虧空,糧倉的虧空和失火是你們戶部、兵部還有群臣們造成的,不是你們幾個三楊建議衛所的中央糧倉交給文臣管理,就不會出現糧倉虧空的事情,糧倉不虧空我就不會去查,不去查就不會被俘虜。
晉陽、涼州、關中這三片區域是不用看的。
而且糧倉失火的事情,也得找個人來買單,尤其于謙拿著英宗最丟人的事情刷名望,種種條件下,于謙就成了最佳的獻祭品。
老張是下馬威,俞士敏這一下,那就是真下狠手了。
包括地方官府賑災時的糧倉也不能隨便開。
「難怪能讓老俞查案那麼輕鬆,這幫崽種就沒想著讓他回來。」
這很明顯是有官員集體站隊向陸成安發難了。
「好好好。」
新的消息出現了。
要想救這個家,還真得先破壞這個家。
因為一件事情很清楚,那就是糧倉里的糧食永遠是貨不對量,冊子上寫的有多少糧食,實際上糧倉里的糧食是少很多的。
他結交的好友不少,知名度也足夠大。
戰亂期間的三大主要戰場,這個時機點是沒人敢冒著風險中飽私囊的,特別是這三個地方的最高長官都是嚴格控制糧倉的。
就在陸成安鬆口氣的剎那間。
當然,漢王執政和蘇為溯執政差不多都是一個樣子。
陸成安就淡定不下來了。
這東西就是沒得管的。
【俞士敏繼續深究地方糧倉的案情,而這一次官員們再也沒有指證罪官的情況發生。】
倘若不治這個罪,那你陸成安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明著袒護自家人,那你還有臉面來查案嗎?
都是上手到了地方,就把糧倉交給自己的親信來管理,有人想搞點事都無從下手。
於是從那個時候,糧食的管轄權就再也不歸地方衛所去管理了,反而是交給文官去掌握。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