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浪急
第1124章 下文
但,宋文華現在這麼說,難道在銷售方面,遇到什麼困難了嗎?
而由於這飛機畢竟是在本土生產的客機,無論保養還是維護等各方面都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民航方面最終默認了「BAC」客機成為華夏國內航線首選客機的事實,僅此一項,「商飛」與民航達成的5年內採購意向就不會少於50架。再加上香江一大幫利益相關方的積極運作、張振中也已經鐵了心跟定了譚振華,充分發動了他過去幾十年在麥道積累的人脈以及華夏生產「BAC」客機天然的成本優勢,有不少希望發展本國航空客運業務但囊中羞澀的國家也逐漸將這款客機列入了其備選採購清單。
而且在當初他、宋文華和馬哈穆德三方達成的利潤分配協議中,對訂單的發起者可是有著10%的獎勵的,譚振華可從來也沒打過這10%的主意。
這師徒一唱一和地演著雙簧,陳義堅當然看得出來,這位老同事啊,其實是在指桑罵槐。
不過這種事情顯然是沒辦法謙讓的,所以陳義堅只能裝作沒看出這一點,有一搭沒一搭地幫著解勸。
但在本時空
https://m.hetubook•com.com,在宋文華並不知情的情況下,在譚振華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這種「一文錢憋死英雄漢」的尷尬情況,得到了大大的緩解,科研經費雖依然不甚寬裕,但至少還能揭得開鍋,也讓宋文華不必每天為單位的柴米油鹽浪費掉太多的精力。
他的這點心思哪能逃得過譚二這個人精的眼睛?不過這種事情實在沒辦法拿到桌面上來說,所以這師徒二人都只能拿別的事情來較勁兒——宋文華揪住譚振華搞來了「F14」卻既不首先通知他老人家又不把這架飛機存放到蓉城來孝敬師長卻首先便宜了的「犯罪」事實,認定了這個徒弟「欺師滅祖」、胳臂肘往外拐,而譚振華則不斷強調自己不但成功幫蓉飛把「殲七」賣給了米國佬創造了華夏戰機銷售史上前無古人的壯舉,還投資了巨款在「超7」項目上且至今未看到一毛錢的回報。
虧損累累、已經成為航空工業部一個巨大包袱的魔都飛機製造廠成功改制,「華夏商飛」雖然從賬面上看尚未盈利,但隨著「BAC」客機漸漸打開www.hetubook.com.com銷路,好日子眼看著就要到來——由於在本時空,三機部沒有在「麥道82」項目上過多地浪費時間和金錢,已經成熟落地的「BAC」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部里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最佳選擇,不但成功地從「小三」轉正成了正房,更因為在整個引進過程中沒有花國家和部里一分錢的經費,贏得了相當多重要人物的好感和稱讚,將其視為引進技術的「典範工程」,莫部長上任之後,其地位更是一再升級,現在在部里的地位,堪比工信部主抓的全國重點工程「桑塔納國產化」項目。
其實宋文華心裏跟明鏡似的清清楚楚,譚振華已經為華夏的航空事業做了很多很多,甭管是誰,能撈上這麼個挂名的徒弟,都是撿來的大福氣,而且他還從這徒弟手上弄了一個億美元的現金來搞「超級7」,不過么,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啊,他就是心裏總有些不舒坦——你說自己好歹也算這小狐狸的老師,憑什麼從這小子身上揩到的油水還比不過不是他老師的陳義堅和馬峰山……
而所有這些因素的疊加和*圖*書,最終形成了一個有利的局面——華夏航空工業部此時的經濟情況遠遠好於另一個時空的同時期。
所以他才會利用一切機會促進這款戰機的銷售。
因此,除了譚振華親自下場搞定的阿連酋以外,陸續有傣國、馬來、印尼、埃及等多個國家的航空公司正在就客機採購事項與「華夏商飛」進行著談判,有幾個甚至都已經簽約購買了,可以說,前景一片光明。
「這邊,對,這邊,用點力……沒想到你小子這伺候人的本事還不錯么……我說振華,你知道老師我最恨你哪一條么?你想想,就剛才咱們提到的「超七」的項目,這個項目當初你也是發起人,可你小子怎麼光顧著推銷「飛豹」,一點也不關心「超7」呢?」
誰讓跑到西京來看第三批次「飛豹」戰機試飛的譚振華恰好被也到這裏來出差的宋文華逮個正著來著?
果然,這麼著拿捏了一會兒之後,宋文華終於藉著陳義堅的解勸放過了譚振華:「暫且放過你這一回,下次記住了,搞到了什麼好東西,要先想著孝敬師長,聽到了么?」
實話實說,在「飛豹」戰機的外m.hetubook•com•com銷上,譚振華的確是殫精竭慮,目前來自壕沙和伊波斯的兩大外銷訂單,全部都是在他的各種運作下才成功簽署的,因為他知道,在另一個時空,「飛豹」雖然曾經被華夏擺上了貨架,但最終一架也沒能外銷成功,這一方面是因為上架銷售的時機有些晚了,另一個時空中按性能只能算作「二代半」的「飛豹」已經不能滿足世紀之交客戶的需求,另一方面呢,也是當時的國際環境使然。
鑒於西京這幾家航空企業最近的日子過得實在紅火,陳義堅知道何止是宋文華啊,部里幾乎所有的企業都看著他們幾個眼紅。
宋文華就成為了這種有利局面的第一個受益者。
當然現在辦公室里的這三位都知道,宋文華敲打譚振華,一方面是出於這麼多年以來養成的良好習慣,有事沒事地就要給這油滑的小狐狸上上緊箍咒,免得這小子跑偏了;另一方面呢,也肯定是為了接下來要說的事情埋下伏筆——不先從氣勢上鎮住這小子,回頭很多事情談起來可費勁了,畢竟要掄起打小算盤,譚振華要是認第二,全華夏現在沒誰敢拍著胸脯認第一。
果www.hetubook.com.com然,下文來了。
而且在他的記憶中,宋文華和他的幾位夥伴對市場的開拓和把握能力在華夏絕對首屈一指——就連米國紅鷹中隊的那個訂單,即便沒有他的摻和,一樣也會產生,只不過時間上可能會稍稍推遲一些、金額和數量上可能會有些變化罷了,所以他從來也沒為「超七」項目的銷售操過心,完全是打定了投一筆錢,然後坐等分紅的主意。
得,這下知道最大的病根是哪條了。
譚振華能說什麼?唯唯諾諾地應了,手上的敲背動作一刻也不敢停,等著宋文華的下文。
1986年1月,國家正式批准了「十號工程」立項,項目資金來自國家撥付、空軍研發經費和航空工業部的自籌。在另一個時空,從這一天開始,宋文華就一直飽受著資金不足的困擾,以至於「十號工程」進行得時斷時續,期間甚至多次面臨下馬,立項之後8年才開始建造01號原型機,而這架原型機又用了整整4年才建造完畢,直到1998年,「殲十」才終於首飛成功,以至於期間深度參与了這個項目的某位宋文華真正的學生、衣缽傳人竟一度動了放棄一切出國工作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