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重生之軍工霸主

作者:芊之羽
重生之軍工霸主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焰火 第1455章 新的計劃(八)

第七卷 焰火

第1455章 新的計劃(八)

很顯然,提出這樣的要求表明,譚振華已經不滿足於再在「斯貝」上各種魔改了,這款60年代研製的發動機老本即將耗盡,新發的上馬勢在必行——其實所有人都知道,3624所的那台中推現在全靠譚振華投資在推進,而且他也已經在與航空部談判這型發動機的產權問題。
關心華夏航發事業的軍迷朋友們應該都知道,航空發動機是一種設計和製造難度極高的精密機器,在這架機器中,最難做卻也最重要的,是所謂的「熱端三大件」,既燃燒室、渦輪、尾噴管,而渦輪,則是這三大件中最難也最貴的部件——因為上面安裝了幾百枚這種價超黃金的渦輪葉片。
要知道後來華夏引進的「斯貝」發動機都未能採用這種技術,它用的還是實心高溫定向凝固合金,加工這種葉片的技術也是西航發花了大力氣才攻關成功的「無餘量精鍛」。
因為這是一片高溫渦輪葉片,確切地說,這是華夏研製的第二代單晶高溫合金渦輪葉片!
明白了吧?要想在不增加或者少增加發動機本身重量的條件下獲得儘可能大的推力,那最直接的辦法m.hetubook.com.com就是提高發動機的渦輪前溫度。
而在它的華夏升級版「秦嶺」發動機中,由於採用了一些新的技術,特別是換裝了華夏國產的第一代單晶高溫合金渦輪葉片DD3以及以粉末冶金技術重新設計製造的渦輪盤之後,渦輪前溫度提高到了1380~1580K,發動機的推力也就被成功地提高了約10%,突破了10噸的門檻,推重比達到了5.7。
之後,米國人和歐洲人先後在90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搞定了第二代單晶高溫合金複合冷卻空心渦輪葉片,航空發動機的渦輪前溫度也被提高到了1850~1980K,因此誕生了推重比高達9~10的航空發動機,米國人的成果就是裝在F-22上的那部F119,而歐洲人的成果就是裝在「颱風」戰鬥機上的那部EJ-200發動機,這兩部發動機也是國際標準第四代航空發動機的代表產品。
好處太大了!
有了這位小金主的參与,第二代鎳基單晶高溫合金複合冷卻空心渦輪葉片DD6的研製可以算是突飛猛進,僅僅4年時間,實驗室https://www.hetubook.com•com成果就已經完成,也就是譚振華手上現在拿著的這一枚。
前文說過,華夏曾經在渦輪葉片這一單項零部件上在全球取得過短暫的領先——那是60年代,師昌旭帶領著一隊人馬,在世界上第二個搞出了9孔成型高溫鑄造合金空心葉片,這一成果甚至領先航發領軍企業羅﹒羅整整8年,並讓率隊前來華夏推銷的胡克爵士嘆為觀止。
一台售價數百萬甚至過千萬美元的完整的現代渦扇發動機,包含風扇葉片、壓氣機葉片、渦輪葉片在內的葉片就要佔到其總造價的30%,而在這30%中,工作在熱端的渦輪葉片又要佔到葉片總價值的60%,可見這東西的價值之高。
譚振華可沒工夫去摻和那點事兒,不就是課題經費么?二少爺現如今的錢包鼓鼓囊囊的,3624所一直合作的很好,所以「高推預研」以及今後在這個課題基礎三發展而來的「渦扇12」絕無可能半途而廢,你搞你的「渦噴14」,咱們搞咱們的「先進中推」,到交作業的時候你可別哭鼻子就好!
DD3是華夏自行研製成功的https://m.hetubook•com•com第一代鎳基單晶高溫合金氣膜冷卻空心渦輪葉片,這個課題開始的時候與譚振華完全無關,早在70年代末就立項推進了,但直到1987年才終於完成了實驗室工作,性能與米國人在70年代搞定的PWA1480大致相當,不過在譚振華的前世,這一成果真正從實驗室里走到量產要到1990年之後,而且在整個90年代也只能在一款譚振華完全不能理解其研發目地的發動機型號「渦噴14」上得到一點點應用,講真,他好幾次都忍不住想問問莫部長,1984年還要立項研發一款全新的渦噴發動機,航空部是怎麼想的?
其實他是知道答案的,無非也就是各單位憑本事爭那一點點有限的科研經費罷了,「渦噴14」,那可是「親兒子」3606所的課題……
而眾所周知,看一台航發性能強大與否、技術先進與否,最直觀的數據,就是看它的推重比,也就是能爆發出的推力和自身重量的比值。
那麼這種渦輪葉片的升級具體有什麼好處呢?
扯遠了,回到渦輪葉片上來——DD3一搞出來,譚振華就在第一時間聯https://www.hetubook.com.com合西航發、燃氣渦輪院一起找上了蔡啟功,幾家聯合將其以最快的速度解決了諸多工藝難題並投入了量產,先後完成了在「秦嶺」和「華山」這兩個型號發動機上的替換測試,而在進行研製成果商用化的同時,譚振華也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下一代渦輪葉片的研製課題,對性能的要求也是非常明確的——實現米國人第二代高溫渦輪葉片PWA1484的同等性能,渦輪前溫度達到1750K。
他知道,手裡的這片小小的金屬葉片,僅以製造它要付出的實際資源而言,數十倍于等重的黃金,而最重要的是,你就算肯出這麼多的錢,在這個世界上,也不會有人賣給你。
蔡啟功小心地打開了一個保險箱,獻寶一樣拿出來一片小小的金屬葉片,葉片是銀白色的,比巴掌略大,上面還打了很多的小孔,掂在手裡很輕,但譚振華接過它的時候,手卻不由自主地在微微顫抖了一下,彷彿接過的是一件無價的珍寶。
還有「渦扇10」,呵呵,小心點哦,少爺我就要動手了呢,大推是吧,毛子不肯賣「三姨夫」也沒關係,不過少爺我惦記的東西你們可都想不到哦?https://www.hetubook.com.com
由此可見,發動機的每一次換代,都伴隨著渦輪葉片的換代,渦輪前溫度也越來越高。
用一個不算太精確的數據來說明吧——航空發動機的渦輪前溫度每提高50攝氏度,發動機的功率就能提高10%。
再看看米國人。
「我們正在進行量產工藝的研發,按照現在的進度,我們預計可以在18個月內完成所有製備工藝的研發和制定。」蔡啟功微笑這說道:「譚總,別忘了你承諾的獎金哦!」
米帝在70年代首先搞出了第一代單晶高溫合金氣膜冷卻空心渦輪葉片PWA1480,第一個採用這種葉片的是F100-PW-220發動機,使得發動機的渦輪前溫度提高到了1680~1750K,推重比也一舉突破了7,在改進后甚至能超過8,從這型發動機開始,米國研製的航發跨進了第三代。
就以同學們最熟悉的「斯貝MK202」為例,這台於60年代研製的發動機是典型的第二代噴氣式航空發動機、第一代渦扇發動機,它採用的是實心高溫定向凝固合金渦輪葉片,渦輪前溫度為1300~1500K(K-273既為攝氏度),所以它的推重比勉強超過了5。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