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宇宙萬年後

作者:艾德聯.柏利
宇宙萬年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章 航向隱藏的宇宙

第九章 航向隱藏的宇宙

艾西莫夫寫這書並不知道那些今日的許多宇宙學家都相信的超空間存在,這聽來奇異的區城可能是在宇宙旁沿或就在我們宇宙之內。科學上稱之為超級空間,這名詞在一篇一九六二年惠勒教授的重要論文討論它後即很通用,惠勒教授是參與氫彈的發明家,他比大部份數學物理學家更深思廣義相對論中十個場方程式的背後意義。對超級空間我們所知有限,但它有些特性。它是浩瀚無邊,充滿於所知和可見宇宙的每一部份,出口及入口相信存在於每一地方,在銀河間的太空,在星球間,甚至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惠勒認為,宇宙真正形狀很可能像甜甜圈——或像任何形狀似環的固體。我們所能見著的星球和銀河都在甜甜圈的彎曲堅硬部份,中間的空間就是神秘的超級空間區。一信號或太空船沿傳統路徑旅行越過甜甜圈的彎曲面要很久才能完成旅程,因為宇宙大得很。可是在中空的超級空間區,旅程將快速無比,因那兒會改變普通的物理定律。
目前我們有堅強的證據證明超級空間的存在。這些證據是雙重滿足的,能對宇宙歷史的兩大主要學說同樣支持。何里長久支持的「穩定說」,認為宇宙整體是永恆不變的,每當有星星或銀河死滅,便會有新的星星或銀河取代原位置,這學說滿足數種想法;但除非我們接受超級空間的存在否則沒什麼效用。何里熱烈地傳播的這理論——雖然它原由赫曼.龐狄及湯瑪斯.高德提出的——描述宇宙是處於「繼續產生」的狀態。星亡,有其他星取代,這過程生生不息。銀河中的巨大量氫可形成新星,但卻不夠。當然,何里和其同事只需要低增加率的氫氣,但雖然這些氫的繼續供應需要量很小,氫總不能無中生有呀!由於沒有東西能無中生有,我們只能說它來自超級空間。
「一陣顛簸好像搖晃澈骨,幾分之一秒內側窗外的星星完全不同,銀河中心更接近了,星群似乎更厚,船已航過一百光年,而接近它們。」
由這些前進的概念可看出哈爾丁認為宇宙是「比我們所能想像的還奇妙」的想法。惠勒、赫爾明和偉柏將宇宙展現得遠比傳統天文學家敢於提出的任何東西還要豐富複雜神奇。我們打開一扇門只為了要發現隱藏其後的另一扇門,那扇門後也要發現另一扇門,這過程可能繼續持久,只要人類仍保有其需求及假設的能力。甚至今日一些科學家常表示我們對知道宇宙夠多了,前進的宇宙學家卻認為此調荒謬。近代宇宙學知識,由一九〇五年愛因斯坦天才的首次刺|激,確實須未來好幾世紀去發展才能包容一切。它不是一世紀了;人類應想像幾乎很重要的許多事都等待去發現。在這些情況下很難對柏塞爾的結論誠心地贊同,他說人類向銀河的探險「只在爆米花盒內」。
一能介子(惠勒寫道),雖造成彎曲的空間並且完全不同於所謂的「實質量」,無疑地賦有其質量——由其放射能力的理由。這個質量將能抓緊以阻止經過比放射性通過其內部的時間長得多的時間可能漏失的能量。能介子以一單位通行空間,對其他質量的重力場有反應,也同時施力給它們,它為質量提供一完全的幾何模型。

艾沙克.艾西莫夫,本身是科學家,在其他科學小說被擱置一旁時,他的有關銀河帝國的小說卻暢銷幾百萬冊,這可能是因為艾西莫夫瞭解相對論,對猜測超光問題最後如何被克服,有其特具的感覺。看看以下這段從他那令人戰慄的「星塵」中摘出的文字,看來似乎是預言。旅行者坐上太空輪船,離開地球航向遙遠的一顆星:
「『我是船長,我們就要做第一次躍進,暫時離開時空結構進入鮮為人知的超空間領域,那兒時間和空間沒有意義,有點像我們經過地峽從一洋到另一洋,而不是繞行大陸邊緣走。會有極輕微的不舒適,請保持鎮靜……。』
但想一想更快的飛行,飛到近鄰星,若太空人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百九十九,當他一見到近鄰星立即速回,他們將老了三星期,但地球上的人已過了將近九年。
所有科學www.hetubook.com.com小說忽略相對論,例如,有些小說講到銀河帝國的政治陰謀,一個皇帝宮殿建在某一星球上,靠近銀河的中心,從那兒他發命令及收消息,統治周圍遙遠的領土,作者以各種方法企圖逃避特殊相對論的規則。一訊息以光速傳送必須經過五萬光年才能從銀河中心達到邊區,而且回覆的訊息也要經五萬光年才收得到——這段時間內帝王與所有他的基業早已消失不見,這些困難常被忽略,我們僅曉得皇帝發出一訊息的第二天便接到回覆。更可驚奇的是掠過帝國的銀河的旅程。一本小說有段奇怪的話:「我們飛得比光還快,從艙側窗往外望可看到星星噓噓地掠過。」這想像實不亞於旱鴨子作者寫海的故事:「大帆被風漲滿,船以全速航過平靜的大海。」甭論其他困難,如太空人以超光速飛行,他絕見不到星星「噓噓地掠過」。他能見到東西,真不可思議,因為他飛快地經過,使星星發出的光沒辦法射到他。
我們不確知這種星際旅行是經過超級空間的單一旅行,以直線穿過炸麵圈的中心空處,或者是一連串的跳躍,如艾西莫夫所言經過超空間的一串「跳躍」。很容易知道這種跳躍。你拿一張紙,點一點表示地球,在紙底下又點一點代表太空中距離五光年的一點,直接順著紙,一訊號將需五年傳達,但往後把紙折起來,使兩點互碰一起,你便使其路徑變短,把兩點打洞,這洞就是蛆洞,訊號穿入又出來,不用花時間就完成旅程。經由超級空間的另一部份,另一跳躍也能進行,如此繼續下去直到最後到達目的地。
惠勒也注意到時空結構中的「蛆洞」,它們的作用相似於黑洞及白洞,但很細微,在時空區的任一地方都可以發現。惠勒描寫它的樣子:
時空的硬而彎曲的壁都有這些小洞,就像幾乎任一種堅硬表面,用足夠精密的顯微鏡觀察,可見到許多洞存在。蛆洞是超級空間的出入口。一道訊息或太空船能經由一蛆洞進入超級空間,然後在另一蛆洞出來進到我們宇宙的另一部份,但是要這種瘋狂又頗有危險的航行做什麼?答案是:這可解決我們比光速還快的問題。在超級空間內時間並不存在,經過超級空間的一部份不管用什麼鐘來量航行時間,都是瞬時發生的,這合邏輯,因為進入其中離開時空區就把時間留在身後了,每一件在超級空間發生的事都同時;此區域既無過去又沒未來,僅有永恆的現在。
可是這並非偉柏的結果錯誤,我們用工業術語可能說得更清楚。試想一工廠僱用一百名員工,不多不少,但每天有一個人被解雇,一百天之後並非沒員工,工廠仍僱用一百名,唯一的可能是,被解雇的人以我們覺察不到的程序而復職。
空間像海洋,在其上飛行的飛機師看它是一片平坦,但對落在其上的倒霉蝴蝶而言卻是混亂吵雜,愈接近則愈激烈,直到……整個結構到處都是蛆洞。幾何力學定律在所有空間施行這種似泡沫的性質。
同樣也可能發生在我們的銀河系,一種極佳的解答在一年後被西維吉尼亞的赫爾明在一封致「自然物理科學」信裏提到。赫爾明說,如果銀河中物質數量在一段很長時期約保持相等,所有物理定律也要求這個,那麼物質必是很快地消失後又出現,星星經由一「白洞」重現於我們宇宙,在它經「黑洞」消失之後瞬間。崩潰的過程也反向會發生。「反崩潰」一詞曾被一位科學家用來描述星星原先在太空中某一點消失又出現在我們宇宙的行為。總之,赫爾明說,星星必定在一地消失在另地重現。要從事這旅程,星星必須經過超級空間,我們的宇宙必是黑洞和白洞的「多重連結」,就像倫敦其無數多地下鐵道的「多重連結」。赫爾明的理論同時也解決了「失蹤物質案例」。由於質量守恆律——物質不能產生也不能被破壞——的困難,以前的所有宇宙模型都依失蹤物質而建立。「在單獨宇宙中」,赫爾明寫道:「當考慮到含有一個『洞』的體積裏,守恆律不能運用;www.hetubook.com•com但,兩個宇宙一起考慮時,守恆律精確可用。」
因此,當能介子聚在一塊便形成一硬壁,它們的本質和行為是近代「幾何力學」的基礎,這聽來奇妙的學說是惠勒和一些人從廣義相對論發展出來的,是彎曲「空盪」空間的幾何學或稱做幾何本身的動力學。用惠勒的話說,久被忽略的廣義相對論在今日已經「衍出新的財產,擁有比愛因斯坦所能預見更加有力的特性。由於它似乎太偏離真實而忽視它很可能像一九三九年以前忽視E=mc〈2一樣。」
直到一九七〇年,超級空間的存在也止於理論而已。其理論似乎無可爭議,但沒有人有辦法用實驗證明其存在。一九七〇年二月,一份非凡的報告出現了,物理評論讀者來信刊載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偉柏一篇題為「重力放射實驗」的報告。偉柏說,將兩個校準過的儀器各置於馬利蘭及芝加哥,相距六百哩,曾測到從銀河中較重部份發出的重力能波掃過,這些波不是穩定的間歇波,不像我們所想到大物體發出的那種波,它們以混亂地爆來,不是固定地方也沒重複,偉相認為這些爆波至少在同一天從銀河的不同部位發來的。當年有些人也馬上做同樣實驗,他的論文震驚了宇宙學家。只有大量混亂的東西才能產生這種波,必定有整個星群消滅,完全從宇宙中消失進入所謂的「黑洞」。
但有位小說家所講的星際旅行使我們可以置信。
惠勒給我們不可能的詭論。如果這些事件真如他的結論顯示的幾乎每天發生,那麼宇宙絕不可能繼續存在一百五十億年,如預測的那樣。例如我們的銀河含有一千億顆星,已存在一百億年,但如每天都有一顆星消失,假定過去星星消失的速度數百億年來都相同,則這銀河不可能生存超過二億七千萬年,約已知歷史的四十分之一短。就只談地球罷,若它只有二億七千萬年(真正是四十五億年),那麼將不可想像高等生物存在地球,這時間連恐龍都進化不了,遑論人類。而且對星星軌道的觀察推翻了銀河維持如偉柏所指的數量的質量淨消失的可能性。
一九六二年登在「物理評論」的這篇惠勒及福拉合寫的論文首次引介此種觀念,題目為「因果律和多重連結的時空」。大意說空間是被蛆洞「多重連結」,如赫爾明稍後的理論。「有人會問,」他們寫道,「是否以光速進行沿一路徑的訊號能被一穿過蛆洞旅經一較短路線的訊號趕過。」在仔細強調他們對整個幾何力學的解釋。幾乎沒用到數學演算,並且他們知道所有這些可能無法用在真正的宇宙中,他們認為愛因斯坦及明可斯基的彎曲時空觀念容許這種蛆洞存在,也容許經由蛆洞所做的奇異旅程。從此之後,惠勒和其他宇宙學家更堅信他們的理論是正確的。
超級空間的本質是很棘手的題目,僅僅思考它就會像在泥海中游泳一樣。「就像追趕妖怪,」惠勒說,「這時候它是兔子,下一瞬間變成了羚羊,而且你正要碰到它時,又變成一隻狐或一隻光采奪目的鳥在你肩頭飛,它會使計算機冒出煙來,因為古典的時空律都無效。」他繼續解釋,超級空間區中所有的星球和銀河最終都消失,在空間中渦漩成「時光隧道」,像水從浴缸裏汨汨流出。在其中,時間靜止,幾十億年的事件被壓縮成瞬間發生。對超級空間的描述聽來幾乎是神妙無比的,但我們確知其存在確實是戰後基本物理上最偉大的進展,超級空間,超宇宙,解決了宇宙學所有的問題,排斥它的宇宙學說遲早會碰到相同的困難:許多東西都需要有比傳統天文學所提供的更多物質。排斥超級空間的學說必是說光線在任何地方以直線進行,這就全然違反相對論,也意味否定了核能的存在,如此的學說沒有多大價值。
不管那一種星際社會產生,它們將會免除今日危害人類的疾病,也能消除擁擠的壓力,在一個銀河裏有足夠的空間包含至少一千億顆太陽,其中可能有一億顆擁有一個或更多個可居住人的行星。即使這些星球的資源都消耗殆盡,在未來無窮盡的歲月中,和圖書其他數十億個銀河也可探測,每一銀河都有億萬顆星球,如果宇宙範圍有限,對所有具體的目的,可能存在的世界的數目可想是無限多。教堂在七百年前就提到過這一點,一二二七年巴黎的大主教曾聲言,去否定上帝有能力依他喜好製造許多世界是錯誤的。
不去提他們那非常複雜的數學,我只說明,這些模型提到星星或其他物質不必經由整個重力的崩潰毀滅過程進入黑洞。宇宙學家赫金和艾裡斯在一九七三年一篇傑出的著作「大尺度的時空結構」中說,一星際的塵雲不必被毀壞便能「在時空區中經過一蛆洞進入另一區域」。要注意的是,大部份這些模型在偉柏提出他的詭論以及赫爾明想出他的解答之前都已完成。以色列科學家尼曼,他曾參與著名的負w粒子的發現,當他描述一個曾遭受許多惡意評論的比喻時也不知道他們的結論。他把宇宙看成有兩隻「褲腳」,只有一隻看得到,中間有「通道」接起來。高德也提出一組宇宙的理論,一個接著一個。
若訊號完全消失,我們就知道它進入超級時空,它可能在遠離地球的某一點出現,或者被困阻在內;沒法子知道。這實驗必須重複許多次才能完全成功,加速的訊號才能達到地球,成就將是非凡的,會比對原始火星上植物生活的仔細研究的結果更加令人興奮,它意味人類將在太陽系中獲得自由,長久以來人類如囚犯一樣受羈絆。若信號真能傳送得比光還快,建造太空船飛得比光快不再不可能了。描述這想法可用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第三幕中的一行話:「一旦狐貓把鼻子探進去,牠會立刻想辦法整個身子都鑽進去。」
所有這些與愛因斯坦和明可斯基的「四度時空」有何關連呢?時空和它關係密切,它是超級空間的理由。如果時空含有彎曲的甬道,則甬道的壁必含有某種可知的結構,這便是空盪盪的太空如何具有傳送重力的介質這謎題的答案;空間不是全然空洞,它充滿了含有純重力能的粒子(惠勒所測異常的強爆波),惠勒稱之為「能介子」,能介子聚集一起組成時空彎曲壁的固體結構,洞存在於堅硬海綿狀的結構裏。用我們目前有限功能的探測,可能以為能介子不存在,因為它們看不到摸不著,而且它們似乎由絕對空無所組成。但相信這的人應試著走出象牙塔,他就會發現能介子對他施很大的能使他往地上落。像這種行為的粒子不能說不存在。在相對論的方程式E=mc〈2告訴我們,能量可分配在質量裏,沒有質量存在的能量是不可能的,這就給我們信心認為,組成時空結構的能介子事實上含有固態物質。
倘若廣義相對論和幾何力學失效,用這種方法我們必能到達星球,當然遠比不上經過超級空間的方法,因為地球上的人須捱過漫長的歲月才迎接得到太空人歸來,這是可辦得到。如何建造能夠加速一星際船達到約時速六百七十哩的引擎,這問題留給工程師。設計這種高效率的引擎,須擁有很小的空間,而能保持不斷的加速,歷時近一百天,並且為舒適起見,加速度不要超過一個地球重力。如此引擎的功率我們可拿來和推進太陽神太空船離地奔月的第三節引擎比較,太陽神引擎只燃燒三分鐘;我們的引擎需繼續使用一百天,這顯然超過今日的技術能力甚遠,堆積如山的小說都講到這種引擎的可行性,在此我不引述。我只說,衡量過去的技術進展,只要答案確實需要,這問題必得解決。但是目前的證據顯示,超級空間將完全不需要如此龐大功率的引擎。
「今日的世界已逐漸進入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時代,也就是另外一種『超級空間』的宇宙。超級空間存在於宇宙中某一部份,既無質量,亦無時間。人類如何突破它呢?」
奇怪的是,為何膨脹開始緩慢下來。宇宙中大的質量顯然產生一重力場造成遠處銀河的緩慢。但那些大質量呢?不可逃避的事實是,所知宇宙中所含的物質質量達不到煞住膨脹所須質量的十分之一。像惠勒所稱,以真正偵探故事口吻,這是「失蹤物質的案例」。失蹤的物質存在飄浮於銀河https://m.hetubook•com•com間大量的氣團裏的解釋早被駁倒;所需的質量不在那兒。惠勒和一些人得到唯一的結論:失蹤的物質藏在超級空間內。
這類想法受到廣義相對論方程式的鼓舞。愛因斯坦在一九三五年的一篇久被遺忘的論文裏曾暗示連接宇宙的兩個或更多分得很開的部份有種「橋」存在。「很可能,」愛因斯坦在別場合說,「有其他與我們不相干的宇宙存在。」有些不喜這些聽來瘋狂理論的人,贊同廣義相對論應該廢棄,用比較不荒謬的東西代替。但倫敦大學的賓羅士指出任何可接受的時空理論也會得出相同的結論,使那些有點感情用事的抗議平息下來。人類應用幾何力學仍處於完全理論階段,如一九三二年拉瑟福和柯剋剋勞夫特分裂原子之前的核能一樣。在任何訊號能真正被傳經超級空間前有大量數學工作要做,但在本世紀結束前人類登陸火星就可是一實驗的理想機會,火星最接近地球時約距離三光分,無線電波或光線需時三分鐘可達火星,在登陸火星的任務完成前,科學家和工程師可以設計一「超級空間傳送器」安置在火星基地上,它可將訊號在小於三秒時間內送返地球。要建這種儀器今日還算困難且複雜,就像一九五〇年想像登陸月球一樣,但現在技術問題好像可解決。無疑的,需要設計一鮮能想像的精細電子計算機來進行所需的數學工作。在時空區應該發現一個洞,或者去「造」出一個洞,然後讓一訊號進入——我們不知道無線電波或光線哪種適合。訊號進到超級空間區,會在地球鄰近的另一洞穿出來。我們尚未知如何去做,甚至未來一丁點的成功也算是偉大的成就。
超級空間內部仍然神秘,它有兩種似乎矛盾的特性。一個物體能全然沒用時間進去又出來,而它又含有大過能見的宇宙內質量約十倍的物體,因此必有具那麼大的質量的東西被「困阻」在超級空間內,物本身並不知時間流過,留在那兒和宇宙歲月一樣長。另外,超級空間可能像一條繁忙的街道,總是擠滿了熙攘的人群,他們很迅速地順自己的路到別處去,但是不管失蹤的質量是被困阻或在迅速移動,它不可能阻礙想利用超級空間為捷徑的那些物體。
其他科學家也曾各自導出偉柏、惠勒和赫爾明的結論。一星星穿入黑洞而消失,其物質,依桑尼所說,「可能像山上的泉水一樣在我們宇宙中的某一部份出現。」有人認為做這種旅行的太空船會被重力毀壞,但有些人卻以為不會。一顆星在某些狀況下或太空船小心地駕駛並不會因出現在空間另一點而受損。皇家格林威治觀測台台長柏比奇,莫斯科應用數學院的諾夫可夫及華盛頓大學的巴丁都已提出星球崩潰的模型確認了此點。
我們也要面對超級空間不能航行的可能性。一些宇宙學家認為一個物體能安然航渡超級空間而不會受重力破壞,這或許是錯的。如果他們對,由於某些理由,太空船從事此壯舉也就不可能,此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如果有一事可能,人類必然在未來想辦法做到。然而所有廣義相對論的新解釋也有錯的機會,赫爾明所提的「白洞」存在也可能錯,或者偉柏把他收到的訊號解釋錯了,即使這樣,難道我們仍坐視廣義相對論的失效把所有星際旅行的希望破壞嗎?
當然不會,因為我們有其他快速的方法不依賴超級空間或洞,來旅行到星球。我們可探索特殊相對論,尤其是說明一移動物體老得比停駐物體慢的方程式。如我前面所說,人類可能僅用數月時間沿一路飛到最近的近鄰星,而發現到他不在的這段期間,地球已過了幾世紀。一九七一年有一實驗證明人類在高速運動時衰老的過程和其他任何物體一樣。兩位美國物理學家在華盛頓乘坐一架巨大的噴射機,他們帶著一具誤差在數十億分之一秒內的原子鐘,另一具則精確校準,留在華盛頓,當他們以時速六百哩的速度環繞地球回來後發現,帶著的鐘約落後一千億分之一秒。當然,時速六百哩小於光速的一百萬分之一,所以兩具鐘的相距相當小。
惠勒和他的同伴強調這一點。「在超級空間內,」和圖書他說:「『下一步是什麼?』這種問題沒有內容,像『前』『後』和『下一個』這些字已失去其意義,在任何正常感覺中使用『時間』這詞則完全困難。」磚塊做比喻可助我們;通常它有四度,長、寬、厚、時間。但除掉時間度,磚塊立即在我們能測量它或覺察它存在的任何地方失去蹤影。進入超級空間的旅行者將立即從我們的視界中消失,而對他的目的地上的人而言,他立即出現,不是無中生有,實際上他是從超級空間的隱藏區域來的。
「能介子存在?還是不存在?」惠勒問。「他們有沒有質量?」兩者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這很容易由他的證明理解。沒有人否認光子同時擁有能和質,任何人眼睛被前面開來的車前燈照得睜不開時便可證實。光子符合重力定律,因它有質量;我們已經知道光子在像太陽一樣巨形質量旁邊會彎曲。這一點,光子和能介子的行為沒什麼不同。唯一困擾我們的是,光子看得見而能介子不可見,就這一點理由,要承認能介子的本質和存在就花了很長時間。
最近令人驚奇的是有關宇宙歷史的另一派學說「霹靂說」或膨脹宇宙論,若沒有超級空間也無法產生效用。這著名的學說認為,整個宇宙在約一百二十億年前是濃縮為密度很大的單一「太古原子」,體積約等於現存的太陽系。一位出生蘇俄物理學家葛茂幫助提出這學說,將這物質稱為ylem(發音成「依蓮」,古希臘字原始物體的意思)。依葛茂和許多今日接受這學說的宇宙學家所說,「依蓮」突然爆裂成碎片,它必像超新星從一顆星完全爆炸成碎片,但激烈程度千千萬萬倍。大碎片四處飛離,有些幾乎是光速飛行,一百二十億年後,宇宙仍在膨脹中之。離我們愈遠的銀河飛離我們愈快,但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們藉最精密的派洛瑪山上望遠鏡計算出,宇宙的膨脹已漸漸慢下來,在大約七百億年的時間便會停止膨脹;銀河便開始再回縮,可能形成另一「依蓮」。
質量是太陽兩倍的崩潰星的命運則更奇妙。它的重力大得連中性粒子都無法存在,重力超過所有的反作用力,直到每一滴的物質都消失,整個星不見了,杳無痕跡。它進入了黑洞,沒有東西留在宇宙中,除了惠勒所測到的純重力能的單一爆波。當核子物理學家歐本海默和他的學生辛德爾在一九三九年首次提出黑洞的存在時,它被認為只是那些部份崩潰的星星。它們被稱為「黑」或不可見,因為它們的重力被認為大得即連光線都射不出來,崩潰的星仍在那裏,但看不見。可是一真正的黑洞,現在被相信不是因光束射不出而看不見,而是因它根本不在那兒。約比地球質量大一百萬倍的星體就是不見了。

若考慮所有觀測事實,宇宙學少不了超級空間。沒有另外的領域供給超級空間的宇宙,就像演員沒有舞台。在惠勒的宇宙學中,超級空間是永恆的,它是經歷我們宇宙和過去、未來所有宇宙「依蓮」到「依蓮」的循環而世代長存的物理背景,一切的宇宙都被超級空間圍繞及充滿。
當一顆星把所有的氫轉變為氦,即用盡燃料時,它會膨脹成紅巨星或者爆炸掉,然後它開始崩潰,外層部份開始往中心落,最初緩慢,速度愈來愈大,有三種方式決定其命運,決定於星星的原來質量。如太陽大小的星會轉變成所謂的白矮星,體積似地球,它的密度很大,一顆糖立方體的大小的白矮星上物質約五噸重。然後就停止不變,而存在數十億年。但體積較大的星,原先質量大過大陽百分之五十,在成為白矮星階段時並不停止變化。其重力太強,以致於無法被密度的反擊力所阻,這星上的原子相互破壞,所轉變成的粒子互相撞擊而中和,結果留下的都是中性粒子,稱為中子星,這塊固體質量仍比太陽大百分之五。直徑不再是十哩,其重力強得使光線都難脫離其束縛,但中子星很易發現,因為它們旋轉快速,發出無線電波,我們給它綽號叫「波霎」。從著名的蟹狀星雲中發出的中子星脈波——離地球約四千光年距離——證實它以大於每秒三十三倍的速度在旋轉。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