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非洲沉默:珍惜動物悲歌

作者:彼得.馬修森
非洲沉默:珍惜動物悲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章 矮黑人與侏儒象:剛果盆地(一九六八) 象群最後的根據地

第三章 矮黑人與侏儒象:剛果盆地(一九六八)

象群最後的根據地



此次探險主要是希望能解決曾經發生過的矛盾,而且永遠化解。我們並不是急著要證明森林象群是一種不平凡的動物,而是希望能向反對者提出證明。那是一種教人何其興奮的事!不過,這個證據藉著排除自私的數據和一廂情願的念頭,將可能為任重道遠的象群保育工作的新紀元打下基礎。
除了當地住民之外,大屠殺行為吸引了來自蘇丹和查德手段更殘酷的盜獵幫派,而這些傢伙已經殺盡了自己國內的象群。蘇丹盜獵者喜歡用駱駝運輸,以及使用從該區戰爭中搜括來的自動武器;而查德荒漠上的騎馬獵人仍偏好傳統方法,從後方騎上那些巨獸,猛擊牠們的側面,或利用長長的尖矛絆倒牠們的腳(一九八三年,聯合國和平部隊的一個組織做過一項調查,有三十頭象的腳曾經遭長矛砍斷)。「大隻的」象牙已經不易找到,所以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四年間,象牙出口從兩百噸銳減到四十噸。一九八四年,一項由多個國際保育組織所贊助的中非共和國國家公園空中調查,能找到的象群已經不到四千三百隻。調查顯示,僅僅四年間,象的數量衰減了百分之九十。正如道格拉斯─漢彌敦在班桂的發現:「事情的成因都是在於中非共和國北方出現危機所導致,而危機所及不只是中非共和國,還包括查德、蘇丹和豪特─薩伊。十年前這個區域的資源是無可比擬的,但就在五年前,已經陷入嚴重的危機,今天更是遭到大規模的摧殘。」近年,蘇丹、加彭和中非共和國為因應國際壓力,已經頒布一項象牙出口的禁令,但是沒有人認為這能減緩殺戮。
然而這位長期從事象牙交易的派克也宣稱,單是從自然死亡的象群取得的象牙,數量已足以適度維持象牙交易所需。一九七五到一九八五年之間的十年,每一年平均交易量是七百五十噸;除了部分地區,並沒有象群危機這回事,因為在非洲,大約還有三百萬頭象。另一方面,道格拉斯─漢彌敦估計,有一百三十萬頭,並認定非洲象已經瀕臨絕種。
姆波墨河上的班加索鎮,被人形容為棉花、咖啡、油棕、木材和鑽石的生產中心,是中非共和國東部唯一的城鎮和*圖*書(它和查德在同是法屬赤道非洲的年代,因為這條河流而被命名為烏班齊.沙利〔Ubangi─Shari〕)。我們很快就降落在班加索的機場加油,我們沒有時間喘息,緊接著再度起飛,繼續朝西方穿過大草原和森林,到達下一個里程碑——烏班齊河。烏班齊河在郭溫巴激流區的下方,急轉彎朝向北流。我們並不依循它的流向,而是維持原來的航向,越過河流,飛行三百哩,再翻過薩伊北部的叢林,目的是要和烏班齊河再度會合,它在那裡會向南流,最後注入薩伊河。此次行程的這一段,就像前一段,人煙罕見——不管是近處或遠方;這裡沒有小徑,沒有木屋,沒有炊煙。儘管薩伊的億萬總統曾經在這裡南邊某處的格巴多里,建造過一座人工化的城市。這裡也沒有動物行走的小徑,除了翅膀長著白色羽毛的大型黑犀鳥,振翅飛翔在森林的樹頂和流速緩慢的綠色河水上,我們再沒有看到任何生命。接著森林在偉大的烏班齊河上展開,河上有幾艘獨木舟,比我們離開加蘭巴之後的八百哩路所見過的人類數量還多。
伊安.派克運用刻意平衡方式,使象群密度與平均降雨量扯上關係,他的結論是,森林象群最大的數量,分布密度大約是每平方公里有兩頭,都被森林的樹冠所遮掩,這個數據可能比這個大草原所發現的任何象群密度都還高。派克用來建立他估計的資料是向衛斯登博士借來的,而衛斯登博士提醒我,象群一天可能吃掉三百公噸的牧草,同一時間內,會排洩十五到十八次。他挖苦地說:「如果你認為派克所說的象群密度數據等於糞便大戰這個字眼,那麼我只能說,你永遠都不會缺乏彈藥。」

這塊土地上到處一片死寂,象群反而十分繁茂,自從里奧柏二世統治剛果自由省,後被比利時政府接管的長時期以來,這個區域一直是全非洲最大的獵象牙國。因為它偏遠,沒有道路或村鎮,野獸不會受到騷擾,即使在十九世紀晚期,象牙價格逐步攀升,商人開始在東非屠殺象群批發買賣時,此地仍是如此。一九七〇年到七一年的一年中,從肯亞出口的象牙數量就增加了百分之和_圖_書六十,隔年更增加到百分之八十一;五年之中,肯亞失去半數以上的大象,而到了一九八〇年,烏干達的大象幾乎全部消失。在索馬利亞、坦尚尼亞北部、尚比亞、莫三比克、安哥拉和整個西非,象群數量減少了百分之五十到九十(辛巴威、波札那、南非是離組織化盜獵集團和象牙倉庫最遠的地區,受到的影響也最少)。無可避免地,盜獵者把目標轉向蘇丹,那裡的大象族群在一九七六年中,數量從十三萬五千隻,到一九八三年減少到只剩三千隻。近年,由於叢林象群的快速消失,讓查德、薩伊和中非共和國壓力增加。此地一如其他地方,腐敗的政權更鼓勵和掌控象牙的交易。
這塊廣闊的大草原有彎彎曲曲的河岸森林帶,向北朝塞昔爾伸展,景致美麗教人嘆為觀止,但是從這塊沒有半點人煙的荒野傳來的回音顯示,所有的大型動物都不見了,似乎有種不祥的預感。我們飛過一哩又一哩,不敢置信地向下凝視,我們並沒有預料到此地會如此空盪,如此原始荒蕉。過了加蘭巴,我們遇見幾隻象,但是由於更遠的西方象群十分稀少,可以判斷這些一定是走出國家公園迷途的象群。即使從高高的天上俯瞰,這數百哩完整的荒野,也沒有絲毫人煙,怎麼樣也看不到半隻羚羊,也沒有這些動物出現的任何跡象。
另外,由於犀牛角的價格從一九七四年的每公噸三十五美元,漲到一九七九年的每公噸五百美元,因此象牙獵人和其他的人,更會殺害遇到的每一頭犀牛。一九七〇年,在肯亞就有兩萬頭的犀牛遭到殘殺,今天只剩五百五十頭,而全非洲其他地區數據所顯示的情況也類似,七個黑犀牛分布區,有四個已是極度危急,情況和非洲北部的白犀牛一樣。一九八二年,人們預測在中非共和國境內遊蕩的黑犀牛有三千頭,是整個西非與中非地區數量最多的。兩年後,空中調查顯示已經找不到半頭。在中非和西非,喀麥隆少數的黑犀牛是該區此品種僅存的最後一批。
這個區域杳無人煙,而少數人受到奴隸販子的梅毒傳染,殘存下來的人則承受土地貧瘠之苦,因而使得人口數到今天變得相當低。甚至到後來,殖民地政府和-圖-書撤走之後,他們的診所反而讓嗜睡症在蘇丹和中非共和國重新復活。由於黑暗大陸時代的迷信、人們對阿桑德族巫術的恐懼,以及食人族風俗讓其他族群不敢移居進來,還有一些無法理解的理由,使得豪特─薩伊大部分地區、中非共和國東部等,有廣大森林、大草原與濕地和河流的地區,呈現出完全無人居住過的跡象。
中非共和國東部三分之二的地方,就像薩伊北方的豪特─薩伊區,被生態學家分類為「幾內亞大草原」,因為廣大的草原帶和林地從西非的幾內亞北部一路延伸穿過這個大陸,到南蘇丹與衣索匹亞。幾內亞大草原的北方,是一塊起伏不定的高原,最高達到三千呎,就像塞昔爾區,它是一塊乾燥的草地,大約一九七〇年大旱災開始時,此地被撒哈拉沙漠有規律地侵蝕。它的南邊是熱帶雨林,從南方的幾內亞沿著西非海岸一路延伸到喀麥隆,在剛果盆地擴展開來,再東向延伸到中非的高地。
水牛和德比大羚羊也同步減少,這得歸因於有一次從撒哈拉一路蔓延到更南方、為期十五年的大乾旱,致使饑餓的動物從查德和蘇丹越過北部的國家公園,因而帶來一次大瘟疫。不管原因為何,某種死寂已經籠罩在非洲大陸這塊最後的野生動物堡壘。
要阻止這些大盤商蹂躪那些非洲原住民,只有一劑良方,那就是由英國、德國、法國、葡萄牙和南非與東非,以及剛果自由省,共同建立嚴密的組合,一致反對把槍引進非洲大陸……或者搜捕每一支被帶出非洲的象牙,因為今天沒有一根象牙是合法取得的。一名阿拉伯商人擁有的每一根象牙,每一片或是每一小塊象牙,都被鮮血染過、浸泡過。每一磅的象牙要付出一名男性、一名婦女或一名小孩的性命作為代價,每取得五磅重的象牙等於燒毀一間木屋,每取得兩根象牙等於摧毀一個村落;每取得二十根象牙,等於付出一整個區域內所有的人口、村落和作物,以作為代價。事情就是這麼不可思議,象牙被用來製成裝飾品或撞球用具,然而非洲這個富饒的心臟地區就這麼任由荒蕪……人口、部落和國家將無聲無息地被摧毀。
象群生物學和圖書家伊安.道格拉斯─漢彌敦博士曾在一九七九年就非洲大陸的非洲象作過調查。據他大量引用從薩伊和蘇丹進口的非法象牙數量為基礎所提出的報告指出,尚.貝德─波卡薩(Jean Bedel─Bolassa)這位自稱「中非洲王朝」的「皇帝」,在一九七九年被推翻之前,曾經下令利用攻擊性直升機或其他武器,屠殺三萬頭象,他希望維持他那幾近獨占的象牙出口家族企業皇冠公司(La Couronne)(漢彌敦博士發現,薩伊象同樣遭到政府軍隊的屠殺)。一九八〇年,波卡薩被推翻之後,中非共和國和薩伊頒布象牙出口的禁令,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嚴格執行這項法令,大屠殺依然持續而未曾衰減。一九八五年,道格拉斯─漢彌敦在班桂(Bangui)舉行的一項野生動物會議中提出一份文件顯示,一九八一年,中非共和國的官方重新開放象牙交易,該國是非洲唯一讓獵捕象牙「完全合法,得到官方授權,並且可以執行」的國家。
在飛往中非共和國班加索一趟長達四小時的航程中,約拿和我在接近正午時分朝西方前進,越過加蘭巴河。我們離開那些流向尼羅河的河流;加蘭巴河是剛果河的諸多上游支流之一。十九世紀,桑濟巴(Zanzibar)的奴隸販子提普.提布曾派遣探險隊上溯剛果河上游的支流,而阿拉伯的奴隸販子則從尼羅河朝西而來,這個位於熱帶雨林北方邊緣地區的大草原地帶,是個大奴隸營,被抓到的原住民和象牙則被運送到海岸區。史坦利一八八七年的探險旅行(部分是和提普.提布到處漂泊)日記因對降低象牙交易成本提出看法,而引起世人注意:
這條河流向南滑行來到一個大彎,此處的岩石讓它一分為二,變成激流,為班桂鎮所控制(這裡叫作班桂急流),這裡是昔日中非帝國的小小都城。根據我那份可靠的地圖,這個美麗小鎮鑲在小而陡峭的丘陵上,就在賓波(Binbo)和桑果(Zongo)兩個小鎮之間的河流上游。
九月,衛斯登曾經寫信給我,他在信中提到:「矛盾的關鍵在於,人們估算薩伊和數量分布更少的剛果共和國與加彭的森林象群時,各有不同。因此在和圖書別的地區就更難有共識了。」如果在主要森林裡,象群的密度如同他所確信的那麼低,那麼非洲象這個族群的問題就很嚴重了。
因為人煙稀少(整個鄉野不到三百萬人口,而且這些人口中有三分之一已經聚居在城市和鄉鎮),中非共和國似乎是象群理想的棲息環境。一九七〇年之前,在這個國家裡,據說有超過十萬隻以上的象,但是到了七〇年代中期,當其他各地的象群已經消失時,人們希望這個非洲心臟地區能夠保留下來,成為象群最後的根據地。不過相反地,這裡的象群卻暴露在毫無約束的大屠殺之下。官方的象牙出口一年就有五噸之多。僅僅五年之內,人們相信這個位於該國東部的區域,已有五分之四的象遭到殺害。
最近象牙的收成多數是從體型較小的森林象群取得,牠們直挺的象牙成分較硬且較白,很容易在運送過程中被偵查到。基地設在奈洛比的野生動物貿易商和剛開始作世界象牙交易的伊安.派克,個人就維持每年運往香港和日本的象牙交易量的百分之六十,其中多數是從蒲隆地出口的合法象牙,而且來自於森林象群。
衛斯登博士相信,體型較小的象群數據可能估計得太高,從最近的象牙交易紀錄分析,象的數量可能已經不到一百萬頭,遑論三百萬頭。他說,一九七九年到今天,市場交易的象牙平均重量衰減了一半,這意味著要維持七百五十噸的收成,就得殺掉大約兩倍數量的象。這也意味著被屠殺的象群中,有一半以上是母象。在古老的年代,人們是很少殺母象的。象牙出口的分析顯示,象牙的平均重量只有三公斤,而過去每頭象製造的象牙重量是三十七公斤;電腦的分析已經顯示出一旦象牙平均重量下降到五公斤以下,整個象群數量的瓦解即將來到。這些小象牙的來源主要是五到十歲大的幼象(遠低於繁殖的年齡),還有二十到二十五歲的母象,沒有一根取自三十五歲以上的象——在這個年齡的象身上,可以取得四倍的重量。如果像派克所說,已經有三百萬頭象,那麼為什麼沒有人射殺成年的公象呢?姑且不論獵取象牙的人在全非洲到底殺了多少頭象,為什麼象牙的總噸數會在一九八五年驟降到四百八十公噸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