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多多鳥之歌: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

作者:大衛.逵曼
多多鳥之歌: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篇 好個大傢伙 巨龜的夢魘

第三篇 好個大傢伙

巨龜的夢魘

這種趨勢在本世紀一直持續著。從歷史的最低點,巨龜族群的個體數終於戲劇性的反彈。什麼原因呢?嗯!牠們也許是受到法律保護,免受捕獵,有灌木叢植被的棲息地保持完好,因此牠們能夠回到人類侵入前獨自在自己的地盤徜徉的景象;也可能是乾旱幫了忙,環礁上的惡劣生存條件抑制了貓和老鼠族群的膨脹,小龜能安然出世。
到了一七八〇年代,羅得里格斯島、留尼旺島和模里西斯島三地的海龜數量已經少到不能再少了,多數的海龜都進了人類的五臟廟。大約再過不到一代的時間,牠們就會完全從野地中消失。沒有人知道最後一隻純種的「Geochelone triserrata巨龜」,或者是保有這個種最後幽靈的移居雜交種的命運究竟如何。
在十九世紀初,仍有大量的巨龜由塞佘爾運到模里西斯,但那時塞佘爾的巨龜販子不過是經手人。塞佘爾早已成為輸入地,而這些輸入的巨龜想必來自阿黛博拉島。因為牠們就只能來自阿黛博拉,除此之外,整個印度洋已經沒有其他的了。
如果阿黛博拉島是隔絕的象徵,那麼突顯這個事實的較好方式,並不是待在那裏,而是讓自己不要再靠近它。
阿黛博拉島是一個你無法從你的所在地就到達的地方。
已出版的相關記錄雖然晦澀難懂但不失其真實性,我可以接受;有幸在模里西斯島的植物園中看到巨龜,已讓我心滿意足。想一想,印度洋中的野生巨龜已被掠奪夠了,就讓牠們和-圖-書在那座不毛的小環礁上,那個屬於牠們的天地,好好地避難吧!
巨龜的故事聽起來很複雜,但核心只是一件簡單事實:地理隔絕。阿黛博拉島是個極度隔絕的案例。在此要強調,隔絕的程度是不能以距離來估算的。
在這個點與點的距離不斷縮減的年代裏,阿黛博拉島因荒遠所築起的隔絕藩籬並沒有隨之妥協。今天,你可以在邁阿密搭乘航空班機,數小時後就能踏在亞馬遜的土地上;你可以飛抵加拉巴哥,搭乘連繫好的巡弋船,在導遊的指引下悠遊於諸島之間。你可訂一趟南極「探險之旅」之類的旅行商品;或者你給爪哇漁船船長一把盧比,一遊圓錐狀的喀拉喀托火山。但要前往阿黛博拉島,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因此可以推斷阿黛博拉島上最先的移居者,可能是從馬達加斯加島北濱隨著海流漂來的,牠與馬斯卡林群島種間的不同,在於一些頭骨構造上的關鍵特徵——口鼻部較為尖削;有特殊的鼻腔安排:鰓蓋似的鼻樑似乎能豎起,以保護嗅覺腔,並維持鼻孔到食道間的暢通。鼻樑可能支撐著一片肉質瓣膜(儘管顯然沒有科學家解剖過阿黛博拉巨龜,並找出瓣膜),此一瓣膜能隨意志開關嗅覺腔。這些構造特徵,加上對這些巨龜的野地觀察發現,有時牠們會經鼻把水吸入體內,使人聯想到一種有趣的可能性:也許這種巨龜之所以能適應旱地生活,是因為牠們可以把脖子伸入深窄的壺穴中,以鼻子吸取水,藉此消暑解渴、和_圖_書涼快一番。阿黛博拉島上密實的珊瑚礁岩,就是因為有一些深窄的壺穴而變得坑坑洞洞的。
一九六〇年代,英國政府竟打算在阿黛博拉島上建空軍基地,但這個餿主意引起人們強烈抗議最後只好作罷。在那次危機之後,倫敦皇家學會取得環礁保護者的身份。阿黛博拉研究站成立後,所有關於島上的開發案一律摒除。一九七六年,阿黛博拉島成為新興獨立國——塞佘爾共和國的領土。一九八一年,寒佘爾政府明令阿黛博拉島為特別保育區。依據最近的報導,現在那兒巨龜的數量維持得相當不錯。
一八三六年,達爾文乘小獵犬號回程的途中,曾到模里西斯島歇腳。當時他剛離開加拉巴哥群島不久,對巨龜應該記憶猶新。如果曾在模里西斯島看過任何一隻,照理說他應該會記上一筆。可是他的《日誌》中,並沒提過模里西斯島巨龜這檔事。
如果你是一位科學家,或是一名有說服力的科學雜誌記者,那麼我可以透露你去阿黛博拉島的方法,就是參加由史密森研究院所召集的探險隊,兩年一次。這樣你就有特權花個把月,在驕陽炙烤下欣賞一群嚴肅的人從壺穴中蒐集多毛目環節動物(polychaete )。或者,你可以在塞佘爾訂一艘比較可靠的船,冒著海上航行七百英哩的風險直奔阿黛博拉。不過最好禱告那位靠羅盤指引的船長能夠找到它,就算不是第一次就找著,你也要慶幸自己夠好運了。我打聽過,租船費用大約https://m•hetubook.com.com是美金一萬元。如果你花了一大筆錢,又真的讓你找到那個環礁,但你沒有合法的授權,對不起,可能還是上不了岸。
更進一步的威脅起自一八七〇年左右,當時有人為了伐木而打阿黛博拉島的主意。於是,棲息地嚴重縮水,巨龜被直接捕擄,可能將使碩果僅存的阿黛博拉族群滅絕。但當時的情況已糟到即使不伐木,巨龜數量減少的情況就已經相當嚴重了。舉個實例來看,據說一八七八年一群水手花了三天才抓到一隻巨龜。英國的科學家們對於相關傳聞感到憂心忡忡,終於,一群有頭有臉的人士,包括達爾文和虎克等,便聯名致函給模里西斯當局,要求他們對阿黛博拉島上的巨龜提供必要的保護。
竭澤而漁的時期接著到來。一種更立即的屠殺方式盛行於十七和十八初的留尼旺、羅得里格斯和模里西斯島上。一位旅行者從留尼旺島報告說:「龜是這個島上的財富之一,數量龐大,肉質相當鮮美,而身上的脂肪比奶油或最好的油還要棒,跟任何佐料搭配起來都很適合。」另一個法國見證者可能在探險行程中,於羅得里格斯島耽擱太多星期,因此抱怨在那兒每天吃的東西,除了煨海龜肉,還是煨海龜肉。
聽過上述種種後,我選擇了不去挑戰我自己的口才和運氣。
這個阿黛博拉-塞佘爾區域特有的種(Geochelone gigantea),和馬斯卡林群島那些表兄弟間的關係較為疏遠,因此可能源自這個屬的另一支https://www•hetubook•com•com派,所以在分類學上把牠們單獨劃歸成「Aldabrachelys」亞屬。這個亞屬還包括曾經一度活躍於馬達加斯加這一座大島上的巨龜,當然,那些馬達加斯加種的巨龜已經滅絕好一段時間,大概有若干百萬年吧!今天,我們只能從殘存的、外型與阿黛博拉巨龜極為相似的龜殼,來確知牠們的確存在過。
雖然直到一七七八年,塞佘爾群島才有永久移民定居,但在那個世紀未,巨龜已成為這個殖民地的最大宗輸出品。原來,阿黛博拉巨龜也跟馬斯卡林島上的一樣美味。事實上,輸出的巨龜大部份是運到模里西斯島,那兒的居民仍然嗜食巨龜,但其本島已漸枯竭。由模里西斯島保留的記錄看來,巨龜貿易的巔峰時期,從塞佘爾群島輸入的總數不下於五千隻,另有數以千計被海船載離塞佘爾群島。更加速惡化的是隨人類而來的貓和老鼠,這些動物不僅會偷吃烏龜蛋,還會捕食新孵出的小龜。因此,牠們很快就從塞佘爾群島上消失無蹤。
乾旱是牠演化經驗的一部份,但這些巨龜的演化經驗,並沒有教牠在人類到來後要如何繼續求生。阿黛博拉島上的巨龜得天獨厚地受到地處偏遠之保護,但其他的可沒那麼好命,由於不難接近,生存的威脅也就隨時可能發生。一六〇九年,一支探險隊發現了塞佘爾群島和島上最惹人注目的巨龜。探險隊員瑞佛(William Revett)留下這段記錄:「這些龜的碩大超乎人類的想像;對如此巨大而醜陋,https://m.hetubook•com•com像熊般長著五隻腳爪的生物,我和同伴們毫無食慾。」我想他所謂的「巨大而醜陋的生物」,應該是指巨龜。瑞佛又是一個對龜肉作嘔的英國人。可惜他對龜肉的厭惡並沒有感染給那些後繼者。
豈只不錯,可能還太好了。目前阿黛博拉島上約有十五萬隻巨龜,在不久的將來,因食物等資源過度消耗,牠們可能必須面對另一起天然災難,然後再度銳減。
巨龜的厄運不止於此。當海軍和捕鯨船發現可以將巨龜活生生地存放時,牠們真正的夢魘才開始——由於巨龜的代謝功能特殊、耐力強大,能夠在船艙中不喝水、不進食熬上幾個月,甚至人類為了避免巨龜在船艙裏閒逛,消耗體力而刺|激食慾,乾脆把牠們翻過來倒置著。在缺少肉類冷凍技術的時代,巨龜的生理休眠狀況,符合了當時的需求,也成了牠們悲慘的夢魘。
雖然有一些保護法案得以立法並執行,但巨龜的數量依舊繼續減少。貓和老鼠傳播到這個環礁後,使得早已居高的海龜蛋和新生海龜死亡率,更向上攀升。一位自然學家在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到這兒紮營了四個月,發現巨龜已成為稀有動物而下了如此結論:「在阿黛博拉島上住個幾年,卻連龜影子都沒見著,不是不可能的。」這位自然學者把這種現象,簡單地歸因於巨龜們害羞又愛離群索居。不過塞佘爾當局可就沒有那樣樂觀,他們認為「沒有任何方案能有效防止自然棲息地倖存的野生巨龜,走向滅絕一路。」但不久之後,跌破官方的眼鏡,巨龜的個體數開始回升。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