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多多鳥之歌: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

作者:大衛.逵曼
多多鳥之歌: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篇 好個大傢伙 用走的,還是用飛的?

第三篇 好個大傢伙

用走的,還是用飛的?

這塊巨大古陸在二億三千萬年前開始崩解,那時最原始的鳥類已經從牠們的恐龍祖先演化出現了。原始平胸鳥可能遍佈整個岡瓦納古陸,到了大約九千萬年前,南美洲與非洲開始分離時,南美洲便也擁有一些原始平胸鳥。約莫同時,馬達加斯加島與東非分離,紐西蘭從西南極大陸中出走,這些新生成的島嶼,也各自擁有部份的原始平胸鳥。澳洲與南極大陸分離的時間則較晚,並一路向北漂移與新幾內亞會合。這一切雖然都只是推測,但至少是一些可信的地質學家依據可靠資料做成的推論。
上一世紀中,只有為數不多的自然學家能夠掌握平胸鳥問題的梗概。其中之一當然就是我們的華萊士先生,在一八七六年他所寫的《動www.hetubook•com.com物之地理分佈》(The Ge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Animals)一書中,就能預知出現在紐西闉、馬達加斯加、非洲和南美洲的這些大鳥的確源自於共同祖先。他認為這一類鳥是:「極為原始的鳥類,發展於食肉哺乳動物尚未大量出現之前,並且僅能在長期沒有那些危險天敵的地方繼續存活下來。」但他沒對這些沒有飛行能力的巨鳥為何能夠移居到如此偏遠的島嶼提出說明,原因是缺少了大陸漂移這塊關鍵的拼圖。
平胸鳥類是一群源起甚早的鳥,其分佈區域遠較今日為廣,並一直有新種出現。因此,平胸鳥家族就綜合了地方特殊性和孑www.hetubook•com•com遺特殊性。就「種」的層級來看屬於地方特殊性,而「屬」的層級則為孑遺特殊性。舉例來說,象鳥屬馬達加斯加島上特有的種類,係從棲息當地的遠祖一路演化而成的。但具有體型大,不會飛之特性的平胸鳥類,今天則孑遺在澳洲、紐西蘭和新幾內亞等地,而大陸其他地方老早就看不到牠們的蹤影。
一個地方特有的種類是物種在同一地方不斷演化、累積成今天牠們在棲息地(比方說在一座島嶼上)被發現時的樣子。至於孑遺種,就是一度相當繁盛的物種,而後僅保存在某一地區,而其他都已滅絕。這樣的二分法不僅適用在種的層級,分類上較高層級(如屬甚至科)都有可能是地方上特有或是孑遺的。和-圖-書
如果是用飛的,那麼恐鳥、鷸鴕、象鳥、鴯鳥和食火雞便都是各自喪失其散佈能力。在這種假想情況下,喪失飛行能力是最近五百萬年到一千萬年間的事:如果是用走的,牠們必定在更早以前,也就是在岡瓦納古陸分成數塊之前,就已經飛不動了。顯然,以用腳走路的平胸鳥來假想,比以翅飛行更容易讓人接受。一個原因是如此的假想允許平胸鳥類不具飛行能力,是因遺傳自更早的先祖,這樣非常簡化的假設。但以腳走路的假想情節,令大陸漂移學說被普遍接受前的上幾輩自然(博物)學家感到不解——如此龐然巨鳥,如何能從非洲大老遠走到紐西蘭?
中生代時期,不會飛的巨鳥從非洲走到紐西蘭,在今天已經成為可接受的合理和-圖-書假說。然而牠們究竟是怎麼做到的?當然是切過現在的南極大陸了。就當時而言,這只不過是從岡瓦納古陸的一區移徙到另一區而已。
對曾經一度分佈廣及歐洲和亞洲的鴕鳥而言,今日縮減到僅剩非洲一地,依此看來這些生活在非洲大陸的鴕鳥也是孑遺的。這些非洲鴕鳥能夠孑遺下來,是拜牠們那雙飛毛腿所賜,牠們因而在大草原生態中爭得一席之地。仔細比較鴕鳥和象鳥的腿骨,可以發現兩者的結構迥異。鴕鳥的腿骨結構適合快速奔跑,兼有善踢等其他優點,就是憑著這兩條腿讓牠們能夠面對大陸生態的嚴酷挑戰。
另一個是,這些平胸鳥間是否有基因上的親屬關係?這反應了牠們是否有共同的演化源起,還是一群不相干的種類意外地共和*圖*書同擁有大和不會飛之特性?這個問題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就是早期的平胸鳥類,到底是靠著雙腳還是翅膀,才到達紐西蘭、馬達加斯加島和澳洲?
平胸鳥類這整個案例具有啟發性,但也容易引致誤解。牠們在島嶼生態學上給予相當多的舉證,但在島嶼演化上能夠引人連想的可就沒那麼多了。牠們對「變革過程」的著墨比「如何生存的過程」少。總之,我想說明的就是要區分地方特殊性(endemism)和孑遺特殊性(relictualism)間的不同。
這一家族至今在非洲大陸上仍有倖存者。鴕鳥在這個到處都是獅子、財狼、鬣狗和其他掠食者競爭的大陸上,擊敗了原本不看好的命運而得以存活下來。這種不會飛的大鳥到底如何逃過滅絕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