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多多鳥之歌: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

作者:大衛.逵曼
多多鳥之歌: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篇 亞馬遜刺蝟 俯瞰亞馬遜

第七篇 亞馬遜刺蝟

俯瞰亞馬遜

這一帶是個土壤貧瘠的養牛場,地處保護區的外圍,後來我還在那個保護區裡追過白頭狐尾猴(Pithecia pithecia)——這種跳躍的猴子被放逐到狹小、殘破的森林裡。現在我開始對這類破碎地帶產生新的看法。據洛夫喬伊所知,這片十公頃的區塊是一二〇二號保護區,用比較熟悉的名詞來說,它是一小片面積僅二十五英畝的熱帶森林,孤獨地存在著。
「這個保護區面積有一公頃。」洛夫喬伊說。
可是我錯了,剛剛看到的是牛。
我看到五隻藍色的金剛鸚鵡在天空成隊滑翔,再來就沒看到別的野生動物了,只見到植物花葉和蒸汽。枝葉茂密的森林交織成一片穹蒼,像帳棚似地覆蓋一切,觸目所及似乎沒有間隔——沒有隙地、沒有草原、沒有池塘,整片綠色世界裡沒有隙縫可以讓棕色、藍色河流露臉。我們腳下除了植物和動物之外看不到別的,數量之多教人難以想像。洛夫喬伊滿足得不得了,跟我說再往前走動植物會愈來愈多,然後就到了委內瑞拉。
遨翔在叢林上方的天空裡,我們是滄海一粟;這是亞馬遜叢林的上空。今天天空壓得低低的,灰暗的和圖書天色使我們下方的平地看起來壯闊而不可親近。我們搭乘的這架雙引擎飛機噪音不小,在大約五百英呎的高度上勇敢俯衝。這個高度險象環生,空氣像酸掉的牛奶一樣濃稠凝重。我們正從瑪瑙斯(Manaus)向北飛行,飛機偶而會向上衝個二、三十英哩,有時又落下來,當我們想辦法要專心看地面的時候,它往往又像風箏般迴轉盤旋。在這種情況下飛了一小時,我胃裡的東西快要翻出來了。
從我們坐上飛機、搖搖擺擺飛到森林上空開始,這片森林似乎只是平地與葉綠素組成的壯闊抽象畫——神秘、單調、綠意盎然。當然這只是乍看的印象,在這幅壯闊的抽象畫裡,蘊含無數豐富的細節,當我第二度、甚至第三度看著它時,已經可以察覺到了。整片綠意化成數百種不同的深淺,代表著數百種不同的樹木;樹頂上鮮豔的黃色或紫紅色鮮豔花朵,點綴著綠色的樹林。棉絮似的蒸汽從四方冉冉昇起,而植物新陳代謝後散發的濕潤氣息,使得天空上霧靄繚繞。洛夫喬伊跟我說:「亞馬遜河流域百分之五十的雨量都是森林自己製造出來的。」這個說法相當m.hetubook•com.com合理,這樣壯闊精密的有機生態系理應自有其生命。
飛機斜斜地轉了個彎,我們腳下的地面從一邊向上升起,飛機往下衝,再拉直,然後低空掠過,有些搖搖欲墜;要不是我當時貪看風景而渾然忘我,否則這樣起起落落,可要把胃悶的我給整慘了。我看著繁枝茂葉交織成的穹蒼驟然到了盡頭,森林突然不見了!此刻腳下觸目所見的,是全然不同的地貌,我們已跨越了一道生態界線。
這些牛像骨頭一樣白,照理說,雨林區裡土生土長的草食動物不應該白,牠們需要保護色。原來,這些動物不是土生土長的。在當地獵食與防衛的真實世界裡,牠們是被遺忘的一群。這時,我們的引擎聲突然驚動了這群牛,嚇得牠們跌跌撞撞地四處逃竄,姿態十分笨拙。
我伸長了脖子貼窗朝外看,森林的景致一幕幕快速閃過,像是快轉的巴哈賦格曲。這時,我下顎骨底下隱藏的作嘔警報腺開始刺痛了起來。這倒不是因為這架低空飛行的小飛機的關係,而是因為沒起飛之前,我已經餓了很久了。如果我能放鬆深呼吸,渾然忘我地觀賞風景,那麼也許就不至於把一肚子的m.hetubook.com.com巴西早餐倒在洛夫喬伊的鞋子上了。
「萬一駕駛員迷路,」在引擎的嗚咽聲中,洛夫喬伊(Tom Lovejoy)大聲說:「我們的飛機可能會墜毀在委內瑞拉。」說完之後他對我露齒而笑,像隻花栗鼠似的。
比這兩個保護區的各項細節更要緊的,是一個較為廣泛的問題:一個地區受到孤立的程度和其命運之間,是不是存在一種可衡量、可預知的關係?
生態系衰減的門檻是什麼?一小片地貌如果要維持生態完整,其最低的限度是什麼?如果一公頃的森林太小,不足以自給自足,如果十公頃也不夠大,那麼要多大面積才夠呢?套句洛夫喬伊說的話:要構成一片亞馬遜雨林,最小的臨界面積應該是多少呢?
我們的飛機又斜斜轉彎然後上升,從不同的角度飛回原先的地區;此刻映入眼簾的是第二個「小島」,面積更小了,只比一撮樹叢大一點。它也和先前那片區塊一樣,周圍約略畫了方形的界線,但是這片區塊不再是方形的了,而是像一面舊旗子似地破破爛爛。經過日曬及風吹,原本高大的雨林樹木都倒了。這些枝幹粗大的樹木根倒是很淺,禁不起風吹日曬和*圖*書。綠樹織就的穹蒼充斥著大塊的隙縫,喜陰涼的低層植被因而捲縮枯萎。
飛機蜻蜓點水似地往下降,讓我們得以逼視陸地的景象,我看到區塊外圍有東西在動,心想:啊哈!一定是亞馬遜河流域的動物!我迫不及待想看到猴子啊、貘啊,要是運氣夠好,也許可以看到美洲虎。
我們正跨越伐墾區,幾乎寸草不生的亞馬遜紅土,只長著薄薄的一層野草。這片熱帶土地像剪了毛的羊一樣光禿禿的。
飛機又斜斜地轉了個彎,我的窗子歪向一邊,讓我看到另一番特殊的風貌:燒焦的伐墾區上面立著一小片完整的森林,幾乎是正方形的,看起來就像是泥地上矗立而起的粗布地毯。
「那是一片十公頃的保護區。」洛夫喬伊說。
我看到樹幹的殘株,看到燒成炭的木頭,凌亂地堆在地上,都是火燒過後殘留的,伐木工和放火燒林的人做得很徹底。他們毀掉的不只是樹木而已,除了雨林,還破壞了雨林的構成條件——陰暗、潮濕、喜陰的低層植被、各式飛禽走獸、大型肉食動物、小型獵物、腐爛落葉、土壤動物、遮風蔽雨的屏障、菌根蕈類、化學養分、生態系中一切交互作用的脈動,就連森林濕潤的呼吸也不hetubook.com.com復存在。
洛夫喬伊從一九七九年開始探討生態系衰減的來龍去脈,這個地帶是他這項大型計畫中的一個單元。他從事實證研究,探討島嶼生物地理學的原則與含意,規模之大是世界之最,他今天帶我來此,就是要讓我一窺這項研究的全貌。
即使是從這樣的高度看,我也可以看出目前這一公頃,不過是它前身的一點皮毛而已。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它變成這樣?不是電鋸,不是火,也不是牛,因為這片保護區的範圍經過了仔細的測量戡定,且受到特別小心的保護,得以免於鋸、火、牲畜這些因素的威脅。把它摧殘成這副模樣的主因就是「孤立」。
此地有不少這類的狹長區塊,一二〇二號保護區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的區塊則零散分佈在伐墾區裡,還有一些在鄰近的牧場裡,個個成直線分佈,面積大小的安排也有其規律:分別是一公頃、十公頃、一百公頃、一千公頃。十公頃這片面積約等於城市裡四條街的大小,是人工農場的汪洋中所包圍著的一個叢林島嶼,在一九八〇年時從被火燒過的荒地上小心翼翼地畫出來的。從那時候開始,科學家就一直不斷研究著這片區塊。我注意到保護區周圍有一道常見的界線痕跡。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