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聖母峰史詩

作者:佛蘭西斯.楊赫斯本
聖母峰史詩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九章 注定將被征服的山

第二十九章 注定將被征服的山

那麼,人有一天將征服那座山是沒有疑問的了。但在那個偉大的日子,那第一位站上峰頂將整座山踩在腳下的人,將會深刻而痛切地承認,他受了前人多少恩惠。因為他們先來開路,他才終於能夠贏得勝利。後世將傳頌為第一位登上世界最高峰者,或許是他的名字,但他的名字永遠應該和以下這些人的名字一塊兒被提起:馬洛禮、厄文、諾頓、索默威爾和歐岱爾,還有那些剛毅、強健的挑伕:納普布.伊雪、拉克帕.切第及仙春碧——他們首度證明帳篷可以被帶到距離峰頂一日腳程的範圍內。
現在,那座山桀敖不馴地挺立在那兒,繞山而居的各族全怯懦裹足。任何一年,只要他們想要,他們的體能都足以支持他們攀上峰頂,但他們缺乏那種精神。他們所得到的一切,只是英國人膽敢冒犯以致被神驅逐的畫面。但那座山是注定要被征服的。人類已經知道它最厲害的是些什麼。他知道爬到它上面的精確路徑;他知道護衛著它的雲霧、雪和暴風最極端時是什麼模樣。他也知道,那山的防衛能力不會變,而他進攻的能力卻在增加。那山不能再增高,也不會有更嚴厲的寒冷,或更暴烈的風來防衛它。但人類,當他下次再來時,將會與他上次來時大不相同。他的知識、經驗與精神,都m•hetubook•com.com有了進境。他已知道帳篷能搭在二萬七千呎的高度,下一次,他將搭在更高的地方。既然他這次已越過了二萬八千呎,那麼剩下八、九百呎便嚇不了他。五十年前他尚未爬過二萬一千呎,然後他越過了二萬三千,然後二萬四千六百,然後二萬七千,然後二萬八千。他將達到最終極的二萬九千呎——這是錯不了的。
而從事這些山峰的攀登時,但願他們能夠帶著喜馬拉雅的山民同行。但願為了營救困在北坳的挑伕所做的犧牲,終究沒有白費。我們與這些山民的交誼,由布魯士奠基,經諾頓、索默威爾和馬洛禮之手加以鞏固與確保。但願這番交情能夠繼續維持與發展,則當有朝一日又能進攻聖母峰的時候,但願能倚重剛健喜馬拉雅山民的親愛精誠與赤膽忠心,而終能大功告成。
除了聖母峰,在喜馬拉雅山區尚有不下七十四座超過二萬四千呎的高峰,而它們當中,沒有一座峰頂曾被爬上去過。已有人在它們的峰面上爬到很高的地方,但沒有人攀上其中任何一座的峰頂。聖母峰這幾次探險,雖未能達成主要目標,至少也已證明了這一點:單單海拔這項因素,並不能阻礙人登上任何其他較低的山頭。而如果人認真去攀登它們,將不僅讓自己最終能m.hetubook.com.com夠適於和聖母峰搏鬥,並將為自己打開一整個無盡寬廣且絕對值回尋訪之苦的絕美新世界。
無論如何,歐岱爾所做的,加上諾頓和索默威爾分別爬到二萬八千一百呎及二萬八千的成就(同樣沒有用氧氣),再加上那些強健的挑伕兩度背負綑包到將近二萬七千呎的紀錄,更確定了前一次探險的發現,並顯示人具有能夠在最高海拔區域調適自己的能力。人的身體官能並非一成不變、毫無彈性。它會隨著奇怪的外在環境所需而隨機應變,並能夠做到在適應的過程尚未完成時似乎不可能做到的事。再者,這些探險也發現,人的心理也一如他的身體,會去適應新的狀況。一旦登上較高海拔,人的心理就接受此事實,而接受此事實又使他更容易登上更高的海拔。挑伕們第二次將綑包送上二萬七千呎處,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從此,人的心就不再為這個問題「人是否有這項本領」傷腦筋了,因為人已經做到了這件事情。隨著成就越來越高,人對最高成就的獲取,已在心理上越來越有準備。人再一度得知,他越是嘗試,便越能做到更多。
一九二四年的探險團曾如此接近峰頂,這證明攀上世界最高峰是一個可能的命題。那座山本身沒有什麼不能被征服的實質障礙和圖書;人類已經證明他的體能足以爬上世界最高處。為何麼不就此罷休?科學上所欲知道的,現在都得到了滿足。難道不應該放棄更進一步登山的努力嗎?
無論何種理念會來回答這個問題——無論何種聰明睿智會有話要說——可以確定的是:精神將以強調的語氣回道:不。不,再度的嘗試不應被放棄。在生命中,知識並非一切。到此點為止,科學可能滿足了,靈魂卻不。促成這樁事業的,是人的精神,而非科學。精神永遠不能安息,除非它完成了自己。
除了那些曾經非常接近峰頂、深知一切危險與困難,而且曾痛失同志的人,誰有權說出那事關重大的「放棄」一詞呢?然而,就是這些人——這些歷經恐怖狀況而記憶猶新的人,首先說出這句話:「再試一次!」對他們而言,放棄是難以想像的。就在回程的路上,他們就致電促請籌畫下一次行動。是對於陣亡同志的忠誠使他們這麼做。在到達印度之前,他們就曾鄭重其事地坐下來,為了下一次探險的益處,一一列出整個組織細部的經驗談。


現在,假設在關鍵性的那天,亦即馬洛禮和厄文出發往山巔走,而歐岱爾爬到位於二萬六千八百呎的第六營那天,歐岱爾待在第六營過夜,而不往下走到基地營;又和-圖-書假設他在第二天也往山巔爬,那麼,他將攀頂成功,豈不是一項相當實際而可能的推斷?事情的經過是:他在同一天回到第四營,第二天到第五營,次日(帶著笨重的氧氣設備)到第六營,之後又回第四營。如果他能做到這些——如果他能從二萬七千呎下行到二萬三千呎,之後又回到二萬七千呎——那麼,他就能從二萬七千呎攀至二萬九千呎;這豈非相當可以確定的事?
五月三十一日與六月十一日之間,他在二萬一千呎與二萬三千呎之間上下來回三趟。這在聖母峰探險隊開拔之前,會被看作十分了不得的事。但現在,二萬三千呎已被看成僅僅是起點而已;他那些卓越的表現,從這一點開始。他兩度爬到二萬六千八百呎的帳篷,並稍稍越過;此外,還有一次,他爬到二萬五千二百呎;而他爬到約二萬七千呎那兩次則是在連續的四天內進行的。最後一次爬上去時,他還配戴著笨重的氧氣設備,但僅使用了大約一個小時,而且當時還颳著大風。在歐岱爾的表現中還有另一項特色:在那十二天中,他只花了一天在低於二萬三千呎處,另在二萬五千呎上花了兩天。
如果我們將歐岱爾的表現加進來考慮,就會更加確定這一點。歐岱爾差不多嚐遍了聖母峰所能施加於人的痛苦。他不曾參與救援挑伕的行動,和圖書因而免受多餘的勞苦,但他曾熬過極度的寒冷與雪暴,因此,他可以作為對抗聖母峰最糟狀況的例子。以下就是他的紀錄:
目前,聖母峰委員會原先所期待的第四次探險暫時停了下來,因為向西藏政府借道的事發生了困難。這些聰明的西藏人想:英國人一年接著一年派遣龐大的登山團過來,總是由將校級的人物領隊,從來爬不到山頂,而老是繞著山到處打探,還常常窺伺尼泊爾——他們只是為了登山嗎?一定不可能。而且不論他們在山裡做了些什麼,神明已經不高興了,因為前後已有十三個人喪命。最好還是拒絕發給許可,不要冒險惹來政治上的麻煩或山神的憤怒。因為西藏態度如此,所以入境許可很難獲得。目前擋在路上的是西藏人,而且他們可能一擋數年之久。但最終人還是可以走到他要走的路。一個又一個探險團將被送到聖母峰;人將得勝,其確定性一如數學。
很可能參加了上一次探險的人當中,沒有一位能夠再參加下一次探險了。所以,那些有此雄心壯志的人應該將自己準備好去贏得那偉大的獎賞。聖母峰委員會仍然「存在中」,以幫助人們從事這項活動。而當委員會取得立場再度提出號召時,希望有人狀況良好,並已有所準備,因為除非具有最強健的身體、心智和精神,聖母峰是無法被打敗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