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性心情

作者:何春蕤
性心情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跋 治療與解放的新性學報告

跋 治療與解放的新性學報告

第二撥性學研究

第一撥性學研究

新性學報告不再需要醫學權威,而是我們對自我生命和感受的摸索創造。新性學報告不需要對生理病理的專注焦慮,而要進行我們對社會文化的重新認識與熱切改造。新性學報告更不必共識或定論,性學的民主化和自由化勢在必行。
《海蒂報告:女人性事》的問世,暴露出許多性學論述在性別上的盲點,顯示過去性學所談論的「性」,其實是以生理觀點掩蓋並抹煞女性情慾的特殊社會文化屬性。另方面,《海蒂報告:女人性事》一書也以眾聲喧嘩沖淡了大家對「常態」和「平均值」的執著。但是《海蒂報告》只剪輯了一個個不同的、無名的、無身份特質的女人在個別空間中的隻言片語,這些聲音的齊頭並列因此常常顯得瑣碎零散重複。它們在時空的切片凍結,在某一方面也象徵了個別女人的孤立與隔絕。(我對《海蒂報告》的完整評論,請參看我為《海蒂報告:性|愛歡愉》一書所寫的導讀《高潮的情慾文化》)。

為什麼一般人總要追求「正確」的性知識

換句話說,由於我們對性愉悅的準備和操練不起,可是壓抑的性文化同時卻過度神化性活動,兩者間的巨大差距使我們懷疑自己「有問題」,因此在不安焦慮中尋求解答。
過去這些性學報告在「科學」的前提之下進行實證研究,但是,當實證研究的目的只是對情慾現況「忠實呈現」時,它們最大的功用不過是在保守的情慾天空之下展現一個個奮力經營的生命,希冀這種呈現可以幫助大家消除焦慮,認識到自己並不那麼奇怪。
第二,由於性經驗的禁忌帶來了性知識的隱晦,使我們以為只有醫學專家得窺堂奧之秘,也就是只有醫學專家有權威可以就性事發言,而醫學專家們也努力在自己的言論中傳達這種專業權威的形象,用解剖學的術語來炫惑一般人的眼睛。出於對專家和術語的膜拜,我們以為,專家既然能告訴我們身體的「正常」功能,那麼,一定也能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地」(事實上應該是「愉悅地」)使用器官吧!可惜,我們想錯了。
雖然我們每個人的性生理配備都差不多,但是在個人生活歷程中的因緣際會卻使每個人都形成各自獨特的情慾模式或性癖好。這就好像人人皆有相似生理的口舌味覺,但是有人愛麻辣,有人要酸甜,有人喜歡披薩配牛奶,有人偏好豬血湯不放豬血。這些差異從未令我們感到焦慮而擔心自己是否正常,因為,吃的文化早已是大家公開談論多年的話題,個人的口味習慣偏好早已在言談中被接納,被正常化了。可是,正是在我們這個尚未公開交換和*圖*書性經驗,尚未公開談論個人性癖好的壓抑社會中,性和情慾才會引發正常與否的焦慮。我們以為要是不知道標準答案就有不正常的嫌疑,因此我們追著醫學專家要「答案」。
我自己在工作坊中的發言不在少數,事實上,如果沒有我提出上千的善誘或挑逗式問題,如果我們不及時提供一些安撫的、鼓勵的、支持的、玩笑的、假裝責備的旁白,要不是組員們彼此模仿這種對話的方式,我們就無法創造那麼一個對女性友善安全坦言環境,提供女人自我發現、自我得力的過程。
第一,我們在情慾經驗中有太多挫折,太多不爽,太多惶惑,可是我們又常聽說,性是多麼美好多麼神聖的一樁事情。這種矛盾使我們覺得,自己不爽一定是因為我們本身的「裝備」有毛病,既然有「病」就應該找醫生看病。
或許,愉悅語言的匱乏是來自愉悅經驗的匱乏?我倒不做此想。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在對性事抱持強烈歧視的社會文化中,控訴與悲情是比較被包容的,愉悅及歡欣則遭受排擠和打壓。愉悅語言的匱乏其實是性歧視的運作後果,因為許多愉悅根本不能在現有的文化語言中現身或頌揚。
我不相信「客觀呈現」。沒有「事實」、「回憶」、「狀況」、「經驗」、甚至於「感受」是不經過詮釋/敘述而存在的。組員在工作坊中的一再重述建構自己的性與性心情,已為此下了最好的註腳,那麼,我又何必為我的「記述者」身份的存在(materiality)而煩惱?於是我作了決定:把我的發言及我在書寫時的反思寫成另一條敘述線,揉合我在這兩個時空中的想法,再與組員們的敘述和爭辯溶為一個多元雜音的協商對話,而在對話的敘事流程中展現我們彼此的衝撞和轉變。
很明顯的,一般性學報告的形式與內容都是順應著讀者這種追尋「正常」、「正確」、「科學」性知識的心理。在這個意義上,這類性學報告是性文化貧瘠與封閉的時代之產物。早期的性學報告以「窮盡」變態性的所有形貌,以及後來的性學報告以「全面」提供有關正常性或變態性的系統知識為目標,一方面似乎豐富了我們對這個文化的認知,但是另方面也是對於性的另一種權力「管理」技術。畢竟,只有意圖全面掌握性(或者對性過度焦慮)的人才會認為「窮盡」與「全面」是性學報告最重要的條件與形式。
不論是早期或近期的第二撥性學研究報告,也不論其寫作風格上有多少差異,它們以專家掛帥,以科學為骨幹的趨勢仍是十分明確。和第一撥性學研究不同的是,隨著現代資訊流動管道的變遷及人際關係的鬆動,第二撥性學研究者有機會和*圖*書進行更大規模的探究及調查,統計數據因此相應而成為呈現「科學性」的重要修辭策略,也是說服力的來源,第二撥性學研究者的權威則隨著他們取樣人口群的擴大而益增其公信力。
(《馬斯特與瓊生性學報告》其實原名《異性戀情慾》,原書名展現了作者們對九〇年代性偏好的敏感認知,也同時點出,我們一般習以為常的性學報告往往預設了異性戀的性模式,這種自知之明是合乎時代精神的自我定位。中譯書名應當正名為《馬斯特與瓊生的異性戀性學報告》方不致誤導讀者把「異性戀」當成「性」的全部而非只是「性」的一種而已。)
在席捲台灣的《新金賽性學報告》、《海蒂性學報告》、《馬斯特與瓊生性學報告》等舶來性學報告風潮,以及本地研究者所做的《台灣情|色報告》問世之後,大家似乎對什麼叫做性學報告逐漸形成一種模糊但十分確定的理解。比方說,它一定是「專家」撰寫,一定牽涉到很大的取樣人口和案例,一定涵蓋到性的「全部」層面等等。
(全書完)
先說性學報告。大家所熟知的性學報告形式,有其歷史發展的過程,也有其基本精神的假設。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第二撥性學研究興起,以金賽、馬斯特與瓊生為代表人物。這些性自由派的大師雖然不免受限於他們所處時代的價值觀,但是他們在當時全都是改造社會文化的進步分子,對鬆動當時的性壓抑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比方說,金賽的研究徹底扭轉了西方社會對婚前性行為以及手|淫的負面評斷,她也繼承了第一撥性學研究對同性戀寬容的精神,在同性戀的議題上展現了當時少見的開明態度,將同性戀行為當作情慾選擇的一種,而非病態,這些進步的主張甚至導致他在麥卡錫時代的白色恐怖中屢受迫害。馬斯特和瓊生的研究則是出了名的準女性主義立場,他們二人在研究中發現女人有無窮的性愉悅能力,遠比男人更為廣闊多樣,根本不是主流文化中描繪的薄弱冷感,因而主張性的愉悅和滿足絕非男人的專利;相反的,女人有絕對的「高潮權」。他們並首度認定女人的陰|蒂高潮才是女人性高潮的實相,這個觀點透過《海蒂報告》的宣傳,對當時女性觀點的性論述影響頗大。
但是就女性情慾解放運動而言,新性學報告不是靜態的反映呈現而已,新性學報告的書寫必須具體衝破女人的孤立隔絕,它必須擺脫單音的自我敘述,它不能接受既存的現實為唯一可能。因此工作坊一開始就是在女性集體的自我發現和自我創造中成形,在彼此傾訴的互動、成長、分享中詮釋情慾,在互和-圖-書相交換激盪的回憶和敘述中想像那未知的可能。
作為首次的嘗試,《性心情》最迫切的需求是找尋更多屬於女人經驗的語言來訴說愉悅。我們會說記憶,我們會說常識,我們會控訴,我們會抱怨,但是我們需要更多的語言來說出我們或真實或想像的愉悅。我們需要想像並創造愉悅的能力。
這個把「性」科學化、現代化的努力,近年來遭到許多批判(我也在其它地方提過),但是也不能說它完全沒有進步性。例如,在充斥性成見和性歧視的十九世紀社會脈絡中,有些性學研究者首度系統地提出論證,為同性戀者的權益而戰,要求當時的法律重新評估對同性戀者的壓迫。性學研究對性領域的啟蒙努力也促成了一九二O年代左右歐洲各國的性改革運動,在許多有關性的議題上(如墮胎、節育、婚姻等等)都有開創出一些有限的討論空間。在進步的同時,第一撥性學研究所強調的科學方法和性的「現代化」,也為十九世紀的歷史社會脈絡提供了另一種意識形態的操作。隨著工業化所帶來的人口集中和生活方式的變遷,社會輿論開始強烈地關切社會秩序的變動,「性」則在此時成為社會性秩序變化的象徵指標,因此性領域中進行著各種爭辯討論,從節育、賣淫、離婚到公共衛生、性道德及人口政策。十九世紀的性學思考雖然玄奧迂迴,讀者群極小,說教性甚強,但是仍然在這些爭議中,竭力要理出一條系統的、理性的全盤瞭解之路。當時的性學研究因此也是一個新的身體政治學,它以專家的、學術的、醫學的論述,來重新定義並經營身體的規範、道德的重整、甚至優生的考量。
創造愉悅,述說愉悅,因此是下一階段新性學報告努力的方向。
在性學報告的形式上,《海蒂報告:女人性事》顯然是一個異數。這份報告雖然保留了統計數據的權威形象,但是眾多女人在其中的坦誠直言卻又同時呈現了差異與多音,使得《海蒂報告》得以多多少少擺脫(男性)醫學專家的獨白指示,開啟女人說性的可能。而在眾多女人時而激越,時而哀怨的訴說中,逐步展開女人所面對的文化社會現實。
《性心情》的性學報告對語言、對敘事、對女人如何理解情慾經驗保持高度的尊重與敏感。重點倒不在於她們說得是否正確,是否完整,是否誠懇——對「真相」的苦苦追求不是新性學報告的關切。工作坊的重點是在於展現一個由女人來創造的自在述說情慾的空間,也就是一套自在情慾的語言,這樣的空間和語言才可能支持女人面對並得力於身體情慾的種種波動。工作坊更希望鼓勵女人在集體的訴說和對自豪感中重新書寫自我的生命,創造自我的形體。因此和圖書,性心情工作坊的新性學報告是女人的性學,女人的性知識,女人的性科學。它拒絕讓沒有性別意識的科學性學來主導女人「應有」的感受與表現,也拒絕讓專家權威來壟斷知識的生產和經驗的詮釋。
這兩組問題都是很值得討論的,可是要給它們提供答案,就必須牽涉到一些理論的、運動策略的說法,因此我選擇在本書的結尾來做這個比較宏觀的說明。
我們對談的記錄已經由耐力十足的滕寫者抄寫下來,可是我要如何處理自己在工作場中的存在與介入呢?
書名中的「治療」與「解放」也可能引發另一種質疑:這種說法豈不是很有啟蒙式的精英心態,自命是醫生,是拯救世主者?你又憑什麼斷言這本書可以治療或解放什麼人呢?

新性學研究報告的萌芽

第三,在一個性不開放、性知識有待創造和流通的社會裡,人們由於不知道自己表現如何,也不知道別人如何做,因此他們最關切的問題多半只是出於焦慮的「我正常嗎」。在沒有比較、沒有信心的社會環境中,人們覺得自己最需要的是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標準,以便安撫心中的疑慮。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建基於大量取樣的統計,加上專家們權威的分析和解惑,是最合乎讀者的心理需求的。
現在台灣讀者所看到的《新金賽性學報告》(一九九O年美國版)和《馬斯特與瓊生性學報告》(一九九四年美國版)其實都是晚近的著作。由於時代脈絡的變化,這兩本性學報告在西方已經沒有早期第二撥性學研究者那股移風易俗的衝擊銳氣。
讀者帶著潛藏的焦慮、不安與好奇,來發掘與自己身體直接相關的性活動及其定位。我在《豪爽女人》書中曾經分析過這種急於尋找「答案」的心理,也分析了為什麼我們認為只有某種「科學的」、「醫學的」、「正確的」性知識,才符合我們心目中尋找的「答案」,才能平息我們心中的焦慮不安。我在書中指出了三層原因。(詳參該書一二八-一三二頁)
第一撥的性學研究者,於是以性百科全書的模式來記載、描述並進行他們對性的分析。取樣的完備多樣、描述的準確詳盡是他們的目標,理性的瞭解和冷靜的研判是他們希望投射的形象。在這兩方面,性學研究都展現了典型的現代化趨勢及色彩,研究者自我期許客觀中立,以科學為指標來理解並掌握的各種變型,在知識的領域中努力發現有關性的「真理」,以奠定性學發展的基礎。
讓我們大家都來寫屬於我們的新性學報告。
以這些通俗信念來看,為什麼這本新性學報告看起來和別的性學報告很不一樣?以其取樣和探討的層面而言,可以算是性學報告嗎?
作為「紀實」的書寫https://m.hetubook•com•com者,我所面對的挑戰是如何以線性的書寫來創造詮釋學(her-meneutics)式的交互主體和本土誌(ethnography)式的參與式觀察。
目前性學研究者比較熟悉的第一撥性學先驅者,如Richard von Krafft-Ebin,Karl Heinreich Uirichs,Magnus Hirshfeld,佛洛依德及Havelock Ellis等人,都對科學抱持著無上的信念,這種信念不但表達在他們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上,更呈現為他們對性的自然法則的追尋。因此性學研究的前驅們竭力以客觀的語言來描述性的各種面貌及形態(由性變態到同性戀到童年性|欲到變性|欲等等),他們鉅細靡遺的記載個案、分析特色、列舉性質,終究則是希望在這些看似差異多樣的現象及性表現之下,發現其共有的性|欲之源頭及自然法則,並追溯此源頭在發展的過程中因著哪些個人的、意外的、環境的因素而形成此刻眾多差異的面貌。
正是在這些基礎上,新性學報告是「治療」的和「解放」的。因為組員在平等互動的基礎上所進行的集體式自我建構,是對主流情慾語言的具體抗拒,同時也是對女性情慾的重新創造。在這些交談之中,被文化視為病態與罪惡的那些女性情慾表現得到了肯定與頌揚(所以是一種「治療」),被社會視為不可想像的情慾模式在女人之間自由地擴散(所以是一種「解放」),而且更多的女人男人將以《性心情》的女聲喧嘩為觸媒,開始營造她/他們自己的性心情工作坊,累積她/他們的性經驗與性知識,書寫她/他自己的新性學報告。
與此同時成長的是大量讀者對一般性學報告的強烈興趣及購買熱潮。
我的困難其實不只在於書寫多音對話,更大的挑戰在於捕捉八個生命的厚實。那些號稱包含了成千上萬選樣對象的性學報告或許安撫了焦慮者對常態和掌握「性的全貌」的渴求,但是女性情慾的解放的新性學報告不想為了取得平均值而輾平個別的生命故事,更不想為了百科全書式的列舉而抹煞組員的個別性。不管有沒有統計數據的支撐,刻板印象一向是女人的大敵,我們對抗它的方式則是挖掘更多的差異,更獨特的自我,更細緻的人生故事。
總之,第二撥性學研究,承襲了第一撥前驅者的科學信念,推動研究的力量則是一股啟蒙的熱切。研究者希望在充斥無知迷信和道德教條的性文化中,開出一條理性科學的康莊大道。性蒙昧需要建基於科學的性知識來加以啟蒙,性|欲才得以發揮其本質與能量,為人類提供正面積極的建議,這個信念也構成了第二撥性學研究者對於性教育的高度關切。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