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愛因斯坦傳

作者:聶運偉
愛因斯坦傳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章 瑞士 一 相對論的搖籃

第三章 瑞士

一 相對論的搖籃

他們還一起讀過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拉辛的《昂朵馬格》、狄更斯的《耶誕節的故事》、賽凡提斯的《唐吉訶德》和世界文學的其他代表作品。他們經常就某一頁、某一句話引起爭論,爭論持續到深夜並一連幾天。在米列娃搬來之前的日子裏,朋友們是在一起吃飯的,午餐通常是灌腸、乾酪、水果和加蜂蜜的茶。授課收入差,課又少,愛因斯坦常開玩笑說,也許沿街串巷演奏小提琴更好些。但至少他們感覺自己是幸福的。在談及這幾年的時候,索洛文曾引用伊壁鳩魯的名言:
第二天見面時,愛因斯坦緊皺雙眉,氣憤地責罵:
敬致不朽的奧林比亞科學院:
沉默片刻後,他又說:
此後不久,愛因斯坦又給哈比希特寫了如下一封信:

哈比希特
按時來到索洛文家的愛因斯坦和哈比希特讀了便條後,用完晚飯,在房間裏抽夠煙才走,走時也留下一張便條:
A=X+Y+Z,

「歡樂的貧困是最美好的事」。
局長叫他坐下,拿出幾份專利申請書,要他當場提出意見。愛因斯坦缺少工程知識,不懂技術細節,這一點逃不過局長的眼睛。可是,愛因斯坦對新事物的敏銳反應和判斷真偽、對錯的能力,也引起了哈勒先生的注意。局長收起專利申請書,和愛因斯坦談起了物理學,從牛頓談到麥克斯威爾。哈勒理論修養不高,但是多年的專利局工作,使他獲得了一種無與倫比的鑒別優劣的能力。他看出,這個說話溫和的年輕人,確實像老格羅斯曼介紹的那樣,是有天才的,他決定錄用愛因斯坦。
通常他們都在工餘和課後見面,在一起散步或在誰的寓所聚會,座談和一起大量閱讀。他們研究過斯賓諾莎和休謨的一些哲學著作,馬赫、阿芬那留斯、畢爾生的新著,安培的作品《科學的哲學經驗》,亥姆霍茨的文章,黎曼的著名演講《論作為幾何學基礎的假設》,戴德金和柯利弗德的數學論文,彭加勒的《科學的假設》以及許多別的東西。
愛因斯坦寫此信的原由是,一九五三年哈比希特到巴黎訪問了索洛文,他們回憶了半個世紀以前那些崢嶸歲月,於三月十二日一起寫了一張明信片給愛因斯坦:
這時,他就可以拿出小紙片來,做自己的物理學研究了。原來,這就是他那個成功公式中的遊戲Y呢!一行行數字,一個個公式,很快就寫滿了一張;一張張紙片,很快變成了一疊。他眼睛盯在紙上,耳朵聽著門外,一有腳步聲,就趕緊把紙片藏到抽屜裏去。因為局長規定,上班時間不准做私事。他「偷」上班的時間做私事。不,他是在發現自然的規律,這應該算是人類最大的公事。
愛因斯坦帶著懷疑的眼光審視這些五花八門的新發明。敏銳的直覺,使他很快就從複雜的圖紙中抓到了本質的東西。錯誤的、荒唐的、異想天開的,往邊上一扔;有價值和新穎有趣的新發明、新創造,分別寫出鑒定書,歸檔。一天的工作,往往不到半天就做完了。
在愛因斯坦生日的那一天,索洛文和哈比希特打算去他家吃晚飯,所以帶去了他從未品嘗過的魚子醬,這也是愛因斯坦早就想品嘗的東西。吃飯之前,大家一直談著慣性原理的話題。朋友們入席後,愛因斯坦仍滔滔不絕地講著慣性問題。他把魚子醬送到口裏,仍在繼續評論:
團結、友愛、共同的興趣、思想,使三人間心心相印,他們乾脆為三人世界起了個名字:奧林比亞科學院。

在你的生氣勃勃的短暫生涯中,你曾以孩子般的喜悅,在一切明朗而有理性的東西中尋找樂趣。你的成員把你創立起來,目的是要同你的那些傲慢的老大姐開玩笑。他們這麼做是多麼正確,我通過多年的細心觀察,懂得了對此作出充分的評價。和圖書
我們三個成員至少都表現得是堅忍不拔的。雖然他們都已經有點老態龍鍾,可是你所閃耀的明亮耀眼的光輝,依然照耀著我們孤寂的人生道路;因為你並沒有同他們一起衰老,而卻像蓬勃生長的萵苣那樣盛發繁茂。
一匹馬同時拉著三部車!
「你去後,我再沒同什麼人交往。甚至同貝索在回家途中慣常的談話也中止了。」
這個專利局的小公務員,推著一部嬰兒車,在伯爾尼的馬路上散步。他邁著莊重的步子,每走十幾步就站住,從上衣口袋裏拿出紙片和鉛筆,寫下幾行數字和公式,低頭看一眼恬睡的兒子,抬頭看一下鐘樓上的那座大鍾,又向前走去。時間到了,已經盡了做父親的職責。他趕緊回到克拉姆胡同,把兒子交給米列娃,自己鑽到一角去做他未完成的計算。
「來,來,我們還是來拉拉韓德爾吧!」
在伯爾尼,常有一些大音樂家來巡迴演出,朋友們常出席他們的音樂會。有一次,捷克交響樂隊要來伯爾尼舉行音樂會。音樂會前夕,索洛文提議大家去聽音樂會,但恰好這些天他們正在津津有味地閱讀休謨的書。遵照愛因斯坦的建議,他們決定放棄音樂會,代之以到索洛文那兒繼續讀書。可是第二天,索洛文弄到一張票,他預備好他的夥伴們愛吃的煮雞蛋作晚飯,並留下一張便條:
在一幢破舊的小房子裏,愛因斯坦住了下來。哈勒先生已經通知他,專利局一有空缺,他就可以正式上班,在待職期間,他可以當家庭教師,以此糊口。首都有的是學生,愛因斯坦呢,他有的是物理學。於是,伯爾尼的報上出現了一則小小的廣告:
普林斯頓三.Ⅳ.五三.
愛因斯坦在《自述片斷》中沒有忘記這件事:
像山裏的溪水,被巨石攔住去路,流水積聚起來,一旦溢出,即為飛瀑,奔騰跳躍,一瀉千里。現在,愛因斯坦的筆在飛馳,像發狂一樣……
愛因斯坦搬到了伯爾尼,未來物理學大師終於走到了輝煌的起點。
廣告吸引的學生寥寥無幾,但此時的愛因斯坦已是一副坦然成熟的心態。一個曾受業於他的學生描述當時的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在心頭醞釀這個問題,已有十年之久。多少次,眼前似乎閃現出亮光,再轉個彎,該就是光明的境地了。可是,忽然又墜入黑暗之中。又有多少次,他似乎已經走近成功的大門,鑰匙又拿在手上了。可一個不眠之夜後,他又會悄悄走到貝索那裏,輕聲告訴他,手上的鑰匙開不了那扇大門。
愛因斯坦微笑著看了這位同事一眼,慢吞吞地說,這有一個公式:
愛因斯坦很快就贏得了大家的喜愛。一個同事問他:「怎樣才能做一個好公務員?」
「是魚—子—醬」,朋友們齊聲告訴愛因斯坦。
有了固定職業後,愛因斯坦在克拉姆胡同四十九號租了一套便宜的住房,他可以考慮成家了。在定居伯爾尼之前,愛因斯坦就有了和米列娃結婚的打算。但愛因斯坦的雙親極力反對這門婚事。一九〇二年,愛因斯坦為此事還與母親之間產生了暫時的不和,他的母親不論當時還是後來,一直都不喜歡米列娃。一九〇二年,愛因斯坦的父親患心臟病,愛因斯坦回到米蘭父親身邊。父親終於在臨終之前同意了兒子的婚事。一九〇二年十月十日,赫爾曼.愛因斯坦逝世,葬於米蘭。一九〇三年一月六日,愛因斯坦和米列娃結了婚。婚禮十分簡單,證婚人是索洛文和哈比希特。喜慶筵席結束之後,愛因斯坦帶著新娘回克拉姆胡同,走到房門口,糟https://m.hetubook.com.com糕,又忘了帶鑰匙!新娘只好站在新房門口,等新郎去找鑰匙。米列娃知道,忘記帶鑰匙是愛因斯坦的老毛病了。在蘇黎世上大學的時候,愛因斯坦的鄰居就常聽見他半夜三更站在大門口,壓低了嗓音向著門縫裏叫:「房東太太!我是——愛因斯坦!對不起,我又忘記帶鑰匙了!」
這個年輕的父親,左手抱著兒子,右手做著計算。孩子的啼哭和他自己哄孩子的聲音:「嗯,嗯,小漢斯,小漢斯!」彷彿是另一個世界裏的聲音。他有一種奇妙的自我孤立的本領。現在,他的世界裏只有自己一個人,那裏的聲音是分子、原子、光量子!空間、時間、乙太!
愛因斯坦每天上午步行到專利局,走上四樓,坐在他那間狹長的辦公室裏,工作八個小時。當時,專利局裏使用的是一種長腿坐椅,那些審查專利的工程師和專家們養成了一個習慣:把坐椅往後一仰,雙腿翹到桌上,悠閒地審查圖紙。愛因斯坦不習慣這樣,他寧可緊張、聚精會神地伏案工作。有一天,他從家裏帶來一把鋸子,一聲不響地把椅腿鋸掉了一截。他又可按自己的習慣,整個身子都埋在桌子上的圖紙中。
愛因斯坦終於找到了解開乙太之謎的金鑰匙。
「最後,我要聲明,在研究這裏所討論的問題時,我曾得到我的朋友和同事貝索的熱誠幫助,要感謝他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愛因斯坦晚年曾回憶起這段時間。一九五三年四月三日,在給哈比希特和索洛文的信中,愛因斯坦說:
愛因斯坦是在一九〇二年六月一六日正式得到伯爾尼專利局的正式任命的,聘他為三級專家,實際上就是技術審查員,年薪三千五百法郎。
八小時之後,愛因斯坦回到家裏,又繼續他那發現自然規律的工作,至於到什麼時候結束,那誰也不知道了。上班是有鐘點的,下班以後,時鐘上的那兩根指標對於愛因斯坦來說,其實已沒有任何作用。

「牛頓說,物體的慣性是對絕對空間講的。馬赫說,物體的慣性是對遙遠的星系講的。到底誰對呢?」
「馬耳塞羅.格羅斯曼作為我的朋友給我最大的幫助是這樣一件事:在我畢業後大約一年左右,他通過他的父親,把我介紹給瑞士專利局(當時還叫做『精神財產局』)局長弗裏德里希.哈勒。經過一次詳盡的口試之後,哈勒先生把我安置在那兒了。這樣,在我的最富於創造性的活動的一九〇二~一九〇九這幾年中,我就不用為生活而操心了。即使完全不提這一點,明確規定技術專利權的工作,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真正的幸福。它迫使你從事多方面的思考,它對物理的思索也有重大的激勵作用。總之,對於我這樣的人,一種實際工作的職業就是一種絕大的幸福。因為學院生活,會把一個年輕人置於這樣一種被動的地位:不得不去寫大量科學論文——結果是趨於淺薄,這只有那些具有堅強意志的人才能頂得住。然而大多數實際工作卻完全不是這樣,一個具有普通才能的人就能夠完成人們所期待於他的工作。作為一個平民,他的日常的生活並不靠特殊的智慧。如果他對科學深感興趣,他就可以在他的本職工作之外埋頭研究他所愛好的問題。他不必擔心他的努力會毫無成果。我感謝馬耳塞羅.格羅斯曼給我找到這麼幸運的職位。」
索洛文回憶道,此時的愛因斯坦,說話緩慢、單調,時而緘默沉思。人整個兒沉浸在思維過程中,周圍的一切都視而不見。索洛文回憶的一些軼聞趣事,很可說明這一點。
當時,格羅斯曼自己剛當上助教,當然沒有能力替他在大學裏謀一席教職。但是,他把愛因斯坦的窘迫處境告訴了父親。老格羅斯曼請自己的好朋友,伯爾尼聯邦專利局局長哈勒幫忙。哈勒是在開hetubook.com.com山築路的年代裏苦幹出來的工程師,他胸襟開闊,辦事果斷,說到做到。他一口答應幫這個忙。一九〇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報上登出了伯爾尼專利局的「徵聘啟事」:
「敬請閣下蒞臨我們無上光榮的科學院召開的幾次會議,這樣就可使它的成員增加百分之五十。」
奧林比亞科學院,相對論的搖籃!
在這個公式中,A是成功,X是幹活,Y是遊戲,Z是沉默。
「身高約五英尺十英寸,肩膀寬闊,腰稍微有點前曲,棕色的皮膚顯得蒼白,長著一張引起美感的嘴,上唇留著黑鬍,鼻子稍帶鷹鉤,棕色的眼睛十分明亮,語音歡快、法語發音準確、但略帶德語口音。」
「不必請我這樣的傢伙嘗什麼山珍海味,他反正也不知道它的價值。」
一九〇二年三月底,一個應廣告而來的學生結識了愛因斯坦,他就是莫里斯.索洛文。索洛文是羅馬尼亞人,他來到蘇黎世上大學,同時希望加深自己的物理學知識。初次談話導致後來不斷見面,以及隨之而來的終身友誼。
「親愛的朋友——請嘗濃煙,並致敬意與歉意!」
一九〇五年三月,愛因斯坦邀請哈比希特重返伯爾尼。
M.索洛文
再說,大門裏面究竟又是什麼東西呢?
有一次,一位喜歡和人吵架的同事在和人吵架後,來找愛因斯坦評理。愛因斯坦聽他說話的火藥味兒還濃得很,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便笑呵呵地拿起心愛的小提琴,說:
此時的愛因斯坦,整個身心都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中。
索洛文在大學學習哲學、文學、希臘文、數學、物理學、地質學,還在醫學系聽課。作為闡明自然界一般觀點的手段的理論物理學引起了他的興趣。當索洛文按廣告找來時,雖然愛因斯坦是在半明半暗的樓道裏迎接他,可愛因斯坦那雙大眼睛射出的不尋常光輝,使他感到驚訝。第一次談話就確立了他們觀點和興趣的一致。會晤接連不斷,他們以長時間的討論代替了上課。
「不行,不行!一切都是錯誤的,徒勞無用的!」
愛因斯坦應聘二級工程師,結果降為三級,名稱也改了。但是這些對於愛因斯坦都無關緊要。他終於有了固定的職業,不必再為生活操心。他可以在工作之餘,專心致志地研究他心愛的物理學了,夠了,他滿意了。
這一切,都發生在一九〇五年。
「請問愛因斯坦先生,你知道你剛才吃的是什麼嗎?」
然後,他們又一起坐下來研讀休謨,直到午夜之後才分手。
三人世界形成後不久,奧林比亞科學院又增加了新的成員,一個是愛因斯坦的同事,義大利人、工程師米蓋朗琪羅溫德勒的丈夫,還有一個是愛因斯坦的妹妹瑪雅的丈夫泡利.溫德勒,他也是愛因斯坦在阿勞讀書時的朋友。貝索於一九〇四年由愛因斯坦介紹進入伯爾尼專利局。他們一起工作,一起下班。貝索在哲學、社會學、醫學、技術、數學和物理學方面的淵博知識,使愛因斯坦有了與之共同探討各種新思想的至朋好友。愛因斯坦後來曾說過,貝索是他在全歐洲都找不到的「新思想更好的共振器了」。看來,貝索具有接受新思想和給它增加某些非常重要的欠缺的線條的驚人能力。
「怎麼?哎喲,是魚子醬呀!」愛因斯坦惋惜地叫了起來。
「親愛的朋友們——請吃雞蛋,並致敬意與歉意!」
這個年輕人,哪裡像物理學家呢?他沒有受過名師的教誨,也沒有在大學裏佔有一個席位,他連研究物理學所必須具備的最起碼的圖書資料都沒有。可是,這個年輕人有勇氣,有決心,他要解決物理學中最困難的「乙太之謎」。這個難解的謎,困惑了多少物理學家!現在,這個年方二十六歲的小公務員已經披掛上陣,他要來解這個謎了和_圖_書
我永遠忠誠於你,熱愛你,直到學術生命的最後一刻!現在僅僅是通訊院士的A.E.
「親愛的哈比希特!我們之間現在籠罩著一種神聖的沉默,如果我用無足輕重的廢話來打破它,似乎是一種褻瀆。然而,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高尚的東西,難道不總是遭到這種命運嗎?您究竟在忙些什麼,您,冰凍的鯨魚,乾癟的罐頭式的靈魂片,而……我還能把充滿百分之七十的忿怒,和百分之三十的憐憫,都扔向您的腦袋嗎?您可以感謝這後面的百分之三十,由於它,我才沒有把裝著切好的大蔥和大蒜的鐵罐,寄給悄悄溜去過復活節的您。您為什麼直到現在還沒有把您的學位論文寄給我呢?難道您這可憐的人不瞭解,我將是高高興興地和津津有味地閱讀它的幾個男子漢中的一個嗎?我答應回敬給您四篇作品,其中第一篇很快就寄去,因為我在等作者應得的贈閱本。它講的是光的輻射和能量,是很革命的。只要您先把自己的作品寄給我,您自己就會看到它。第二篇的內容是通過研究中性物質稀溶液中的擴散和內摩擦來測定原子的實際大小。第三篇證明:根據熱的分子理論,懸浮在液體中大小為一/一〇〇〇毫米的物體進行著分子熱運動引起的可以覺察到的不規則運動。懸浮物體的這種運動,確實已被生理學家觀測到了,他們稱它為『布朗分子運動』。第四篇作品是從動體的電動力學概念出發,並將修改空間和時間的學說;這篇東西的純動力學部分,準會引起您的興趣……您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向您致敬!我的妻子和已滿周歲,好尖聲哭叫的小傢伙,向您致以友好的問候!」
清晨來臨了。
「徵聘二級工程師。應徵者需受過高等教育,精通機械工程或物理學……」
貝索本人曾說起過關於他同愛因斯坦的談話:「這隻鷹用自己的雙翼把我——麻雀——夾帶到遼闊的高空。而在那裏,小麻雀又向上飛了一些。」
今天,愛因斯坦手裏又握著一把鑰匙。他相信,用這把鑰匙,總能解開那個乙太之謎了。可是,在下班的路上,他拖著疲乏而又絕望的腳步,對貝索說:
我,這個光榮的科學院的往昔成員,當看到該由你坐的那個空席位時,也忍不住老淚縱橫。留給我的,只有向你表達我的最微末、最誠摯的衷心祝願。
精神的歡悅與物質貧困間的反比越大,人的身上就會產生奇蹟了。
這是奇蹟,是人的智慧、精力和耐性極度發揮的奇蹟。
我們這個舉世聞名的科學院今天開了一個憂傷而肅穆的會議,雖然你缺席了,還是給你保留著席位。這個保留席位,我們始終使它保持溫暖,等著,等著,一再等著你的來臨。
夜深了,愛因斯坦躺在床上,他哪裡睡得著!那個謎還在折磨他。沒有一絲希望,沒有一線光明。但是突然,在籠罩著一切的漆黑的天幕背後,似乎有什麼東西在搏動。出現了一線亮光,黑暗裂開了。一下子,那淡青色的、杏黃色的、血紅色的、絳紫色的千萬道光芒,全部沖了出來。太陽升起來了,他心裏的太陽升起來了,愛因斯坦立即翻身起床。他看了一眼正在酣睡的米列娃和小漢斯,悄悄走到外面的屋子,點上煤油燈,開始寫……
「壞蛋!你竟敢為了什麼音樂會就忽視了科學院會議!外國佬,蠢貨!再有這種狂妄行為,你就要被開除了!」
一年多後,米列娃生下一個兒子,起名叫漢斯.阿爾伯特。兒子的出生,給愛因斯坦帶來快樂,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他本來已經拉著專利局和物理學研究這兩部沉重的車,現在又套上了家庭這部車。
這位同事忍不住笑了。因為作為德國古典作曲家的韓德爾的名字,在德語中也有「吵架」和圖書的意思。
可也就在一九〇五年,哈比希特和索洛文先後離開伯爾尼。
魚子醬吃完了,演講的人停下來,用手在桌上劃了一個大問號。
格羅斯曼,又是那個格羅所曼,向愛因斯坦投來了希望之光。
我們這位喜歡幽默、說話詼諧的三級專家,坐在四樓八十六號辦公室裏,審查一份份專利申請。他必須像局長所嚴格要求的那樣,提出一針見血的意見,並且寫出精確的鑒定書。當時正是人類發明欲望極為強烈的時代,專業和業餘發明家,工人農民和大學生,大家都在開動腦筋搞發明,都想取得專利權。呈報上來的新發明,大部分是一些細微末節的小東西,還有不少是永動機之類的無聊玩意兒。
這是針對第一次口頭解釋相對論思想而說的。聽完愛因斯坦的解釋之後,貝索感到,而且是強烈地感覺到,科學史上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貝索與愛因斯坦圍繞這個新思想展開了持續的討論,所以愛因斯坦在《論動體的電動力學》這篇著名論文中以這樣一句話結尾:
幾個年輕人走進小飯館,喝過咖啡,大約九點鐘以前才下山,他們疲憊而幸福。有時他們徒步到二十公里外的圖恩城去。步行從早上六時持續到中午,他們重又置身於阿爾卑斯山脈之中。朋友們談起地球的歷史,山脈的形成,地質學問題。他們在城裏用過午飯,然後在湖畔坐下並待上一整個下午,傍晚才乘坐火車回伯爾尼。
這樣,私人授課變成了聚會、讀書、討論、探索和研究。幾個星期後,哈比希特也來參加他們的討論,他來到伯爾尼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大學學業。
愛因斯坦馬上趕到伯爾尼專利局,呈上了申請書。他來到局長辦公室,面對著坐在辦公桌後面的局長那一雙鋒利的眼睛,心在怦怦直跳。他知道,必須通過這場考核。父母親希望他生活安定下來;米列娃期待他找到個固定職業;他自己,受夠了學術界的冷淡,也把專利局的職位看作幸福的所在。
富於創造性的奧林比亞科學院結束了輝煌的日子。一九〇六年五月,在給索洛文的信中,愛因斯坦不無傷感地說:
五個星期以後,愛因斯坦寫成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
朋友們大笑起來。
以前他還寫了三篇論文,連同剛寫成的這一篇,一共有四篇了。在這四篇論文中,他挑了份量最輕的那篇寄到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這次,大門向他敞開了,他成了愛因斯坦博士。但是,當不當博士無關緊要,在伯爾尼的專利局、郵政局裏,博士多的是。重要的是另外三篇論文,他把它們寄到萊比錫去了。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聯邦工業大學畢業。講授物理課,每小時三法郎,願者請洽。」
「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愛因斯坦反問道。
伯爾尼時期的生活緊張而有趣。
這個年輕人,頭腦裏激盪著實驗、假設、公式和定律,眼中閃耀著奇異的光彩,手在飛快地書寫,那一個個奇妙的數學符號,將構造出一個新的世界。他是藝術家,他在窺視自然的奧秘,陶醉在自然的莊嚴、和諧和美麗之中;他是戰士,他在向茫茫的未知世界進軍;他是勞動者,他寫過的一張張草稿紙,可以堆成一座山。
索洛文回憶說,朋友們談夠,和抽夠煙之後,就恭聽愛因斯坦演奏小提琴,而有時去散步,在途中繼續討論。他們還在午夜後,攀登過位於伯爾尼南面的古爾騰山。夜空的星辰把他們的思想吸引到天文學問題上,於是談話又以新的活力重新開始了。他們在這裏待到天明並觀看日出。他們看見太陽如何從地平面冉冉升起,黑壓壓的隱約可見的阿爾卑斯山的輪廓染上一層迷人的緋紅色彩,巨大的山國以深沉的寧靜感召著一群新時代的精英的靈魂。
敬致我們科學院的無比敬愛的院長:
朋友們問他:
希望在哪裡?光明在哪裡?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