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血酬定律:中國歷史上的生存遊戲

作者:吳思
血酬定律:中國歷史上的生存遊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四、劉瑾潛流 千年世界級巨富

四、劉瑾潛流

劉瑾因叛逆罪而被處死時,家產總值相當於五千三百五十億新台幣。劉瑾、和珅的榮登千年世界級最富排行榜,揭示了潛藏在中華文明光輝表面下的大東西。

千年世界級巨富

清朝的和珅恨不得比劉瑾還富。「中青在線」引用《亞洲華爾街日報》的說法,說他有二億二千萬兩白銀。我還見過更大的數字。據籍沒其家產的清單記載,和珅有赤金五百八十萬兩、元寶銀九百四十萬兩、當鋪七十五座、銀號四十二座、地產八千餘頃。另有玉器、綢緞、洋貨、皮張等庫多座。沒收的財產總計估銀約八億兩,少說也頂四個劉瑾。乾隆末年,國家財政每年的實際收入為銀四千三百五十九萬兩,和珅的財產相當於清朝盛世十八年的財政收入。當時流傳著一句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可見同代人的感覺也支持了富可敵國的數字。

在入選的五十人中,有六名是中國人,出現時間前後橫跨八百年,他們分別為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太監劉瑾、清商人伍秉鑑、宋子文。
其實我並不想在數字和細節上較勁,要緊的是劉瑾榮登千年世界級最富排行榜這件事本身。我覺得劉瑾、和珅的上榜,揭示了潛藏在中華文明光輝表面下的大東西。我想深究的就是這種東西。《華爾街》錯多錯少並不要緊,只要在劉瑾「富可敵國」這個關鍵點上沒錯,我的深究便不會受到實質性的影響。不過,我還是忍不住地想多追幾步,想算算帳,折成新台幣算一算,搞清楚劉瑾家到底有多少錢。我估計有不少人像我一樣對此感到好奇。
根據第二組數字,劉瑾有黃金兩百五千萬兩,白銀五千多萬兩,他珍寶無算。我們就不算「他珍寶」,再把黃金按當時的常規一比七折為白銀,劉瑾的家產總值為六千七百五十萬兩白銀——比張居正辛辛苦苦十餘年充實起來的太倉還要多十倍。這相當於多少新台幣呢?在當時的平常年景,一兩銀子可以買兩石米,按照米價折算,劉瑾的家產約相當於一千零七十億五千萬新台幣。我上網查過,二○○○年中國大陸只有一個人夠格登上《富比士》雜誌的全球富翁排行榜,即前國家副主席之子、中信泰富董事總經理榮智健,身家為十億美元,不足劉太監的三分之一。hetubook.com.com

這麼大的數字,可信麼?我不敢相信把李嘉誠比下去的第一組數字,但足以把三個榮智健比下去的第二組數字就不好不信了。劉瑾一流的巨富,即貪汙受賄瀆職而成的巨富,在中國歷史上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絕非孤立現象。前邊提了一句漢朝的董賢和梁冀,積錢至三、四十億。明朝前有王振,後有嚴嵩、魏忠賢,其家產清單開起來也是一長串大數目,我就不拿這些數字煩讀者了。
中國明朝一個富得驚人的宮廷太監。劉瑾濫用職權,聚積了龐大的財富。最後因叛逆罪而被處死時,他被發現擁有黃金一千二百萬盎司(折三十七萬公斤,而不是前譯的三千三百六十公斤)、白銀二點五九億盎司(折八百零五萬公斤,而不是前譯的七百二千五萬公斤)。作為對比,明朝倒台時皇宮國庫只有白銀三千萬至七千萬盎司(確實可以折為二百萬公斤)。不過,關於劉瑾的財富的報導可能被嚴重誇大了,因為歷史學家們要用他的故事警告人們:太監干政時將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和圖書

根據會計工作的謹慎原則,我這裡採納第二組數字。不喜歡如此保守的人,不妨把我的估算結果乘以一二三四五中的任何一個數,只要不超過五,就不算胡說八道。而擔心後代御用文人將劉瑾妖魔化,拿劉瑾當替罪羊,寧願保守至極的人,只要記住劉瑾的家產和國庫每年的白銀收入相當就行了——這筆銀子的購買力大概相當於如今的三十二億新台幣。
財產:金銀
我們再冒說一句。有超人之稱的全球華人首富李嘉誠有多少錢?《富比士》雜誌說他的家產為一百一十三億美元,二○○○年在全球排第三十一名。李嘉誠一九九九年排名世界第十,這兩年讓那些資訊科技暴發戶擠下去不少。假如劉瑾活著,他的排名恐怕還要下降。只要我們像《華爾街》那樣選擇第一組數字,也就是把劉瑾的銀兩乘以五,按照米價折算,劉瑾的家產便是五千三百五十億新台幣,約一百五十三億美元,比李嘉誠還要多四十億美元。
財富來源:瀆職
《亞洲華爾街日報》還說,如果按征服土地來計算,在職業一欄是「征服者」,財富來源一欄是「掠奪」的成吉思汗可稱「天下最富」。當時,蒙古人打下了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https://m.hetubook.com.com
劉瑾(一四五二~一五一○年)
我相信自己的感覺沒錯,懷疑翻譯錯了,就上《華爾街日報》的網站搜索原文,結果在網站上找到了出處。翻譯果然有些小錯。下邊是我選譯的劉瑾簡介,括號內文字為我的說明
這種大視野看起來很痛快,上下千年,縱橫萬里,但我恰好留心過劉瑾的家當,也抄錄過與明朝國庫有關的一些數字,看了劉瑾家的金銀數目便感覺疑惑,似乎數字太大了。至於明末國庫的白銀存量,更是錯得離譜,張居正改革十年,國庫豐盈,太倉(專門存銀子的國庫,又稱銀庫)的白銀儲備不過六百萬兩,《亞洲華爾街日報》卻說劉瑾一家就有七百二十五萬公斤,竟敢說明朝破敗時還有二百萬公斤,其誤差恐怕要有十倍百倍。如果崇禎真有這筆相當於二十年中央財政現金收入的白銀儲備,何至於上吊?李自成要是能繳獲這一大筆銀子,何必在京城以至全國大舉搜刮,破壞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我隱約記得在什麼地方看到過一個數字,李自成打下北京,發現太倉裡只剩下二十多萬兩白銀,不禁感歎道:這麼個大國,只有這麼點銀子,豈能不亡?我查不到這個故事的出處了,姑且擺在這裡,僅供參考。
第三組數字屬於滑頭數字。《明通鑑》卷四十二列舉了第一組數字後,對比了漢朝董賢的四十二https://www.hetubook.com•com億錢家產、梁冀的三十億錢家產,都比劉瑾差了一個數量級,作者夏燮因此懷疑對劉瑾的家產高估了。於是《明通鑑》宣布與正史保持一致,給了個「金銀累數百萬」的說法。「累數百萬」,到底是一百萬還是九百萬?是金是銀?單位是斤還是兩?這裡的每個差別都能差出十倍,作者一概模糊過去,這樣的數字實在沒法用。當然我們也可以取最保守的態度,一概選擇小頭,說劉瑾至少有幾百萬兩銀子。幾百萬呢?就選個最少的二百萬吧。正德元年(一五○六年)劉瑾得勢,當年中央財政收入的白銀還不足二百萬兩。從一五二二年到一五三二年,太倉平均每年的白銀收入恰好是二百萬兩。
伍秉鑑是十三行的買辦,他繼承了當時只得少數人獲准經營的絲綢和瓷器生意,身家至少有好幾百萬銀元。
二十世紀三○年代,宋子文在美學成回國後,迅即被任命為財政部長,由於其妹宋美齡嫁於蔣介石,宋子文更得到重用,且成為當時中國與美國交涉的主要管道人物。有說在四○年代,宋子文可能已是全球首富了。
明武宗年間太監劉瑾被處死後,人們從他家中搜出黃金三千三百六十公斤、白銀七百二十五萬公斤。明末國庫僅得二百萬公斤白銀。
這第一組數字見於郎瑛的《七修類稿》卷十三、陳洪謨的《繼世紀聞》卷三。《明通鑑》說王世貞也引用過這個數字。這幾個作者均為明朝人,都不是等閒之輩。其中陳洪謨在劉瑾死時正當壯年,三十六歲,中進士十餘年,當過刑部和戶部的部曹,最後兵部左侍郎(國防部副部長)退休。這樣的人寫起劉瑾來,如同今日在財政部和最高法院和*圖*書幹過的人,以高級幹部的身分退休後寫陳希同或成克傑,五百年後的晚輩小子怎敢不洗耳恭聽?
我在「中青在線」網站讀到一條二○○一年四月九日發布的消息,標題是《千年最富五十人.中國六人上榜》,全文抄錄如下:
清朝的和珅被查出貪汙白銀達二億二千萬兩。
第二組數字見於《廿二史箚記》卷三十五,清代的趙翼說劉瑾有黃金二百五十萬兩、銀五千多萬兩,他珍寶無算。這個數字大約只有第一組數字的五分之一,但趙翼也是大名鼎鼎的史家,這本書又以挑前代史家的毛病著稱,我等晚輩也不敢不重視。
據《亞洲華爾街日報》報導,該報日前選出在過去一千年來,全球最富有的五十人。其中目前仍然在世的,包括身家超過三百六千億美元的汶萊蘇丹陛下哈志哈山納柏嘉,以及當今世界首富比爾.蓋茲。
這一追還真追出了我自己的毛病,原來《華爾街》提供的劉瑾家產數字大有根據。
社會地位:宮廷太監

我總共找到了三組數字,第一組就是《華爾街》所依據的數字,也是最大的數字,即黃金一千二百零五點七八萬兩,白銀二點五九億兩。《華爾街》把明朝的一兩(三十六點九克)誤為一盎司(三十一點一○三克),因而將劉瑾的家產低估了七點五萬公斤黃金、一百五十萬公斤白銀。我明白,數字太大了讓人眼花,多兩個零少兩個零早已沒了感覺。這麼說吧,《華爾街》的這個誤差,僅僅白銀這一項,就超過了明朝全盛時期國庫白銀儲備的六倍。這可不是小錯,如此大刀闊斧地削減劉瑾的家產,犯在他本人手裡,一百條命也丟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