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血酬定律:中國歷史上的生存遊戲

作者:吳思
血酬定律:中國歷史上的生存遊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十二、白員的勝局 局勢:淘汰良民假說

十二、白員的勝局

局勢:淘汰良民假說

侯方域接著說:現在單說賦役問題。百姓正在痛苦無告之時,進學校就免除了,當吏胥就免除了。免除的結果如何呢?侯方域開始進行動態計算。他說,十個人中逃避掉一人,就要以那一人逃避的份額加於剩下的九人。百人中逃避掉十人,就要將那十人的份額加於剩下的九十人。如此惡性循環,逃避的壓力越來越大,逃避的競爭越來越難以禁止。於是,天下的生員和胥吏漸漸增多,百姓漸漸減少。開始還是以學校和胥吏加於百姓,後來就是以百姓加於百姓了。
許多人奇怪,說中國明清有那麼多「資本主義萌芽」,為什麼不能長出資本主義,看看這條定律就不奇怪了。
說到這裡我想插兩句話:第一,侯方域又忽略了生https://m.hetubook•com.com員和胥吏的侵漁能力,按照我們熟悉的比方說,他們從牛羊變成了牧工,他們也要吃牛羊肉的,李榕筆下的白役就是證明。第二,我在描繪白員隊伍成員時忽略了生員等身分。那些額外的生員、編外的士兵(專有名詞為「掛兵」)、吃官飯而無官身的師爺家人長隨,甚至無官身而做官事的保甲長(近似如今的村黨支部書記),都有理由根據他們吃官飯的程度獲得完整或部分的白員身分。
此時老百姓的對策是什麼呢?侯方域說,富裕的百姓,爭相出金錢入學校;狡猾的百姓,爭相拉關係充吏胥。用這種辦法可以逃避七項負擔中的兩項。
這裡需要解釋幾句。按照明朝的規m•hetubook.com•com定,州縣學校的生員(俗稱秀才)和胥吏可以免除賦役。生員是官員的後備軍,官員食稅而不納稅;胥吏已經是領伙食補助的服役人,因此不再承擔賦稅。於是,這兩種身分就提供了針對「稅加之」和「役加之」的避難所。我們知道,胥吏的身分是可以用「頂首錢」買的。生員的身分同樣可以買到,譬如《儒林外史》第三回中的周進,那位每年掙十二兩銀子的私塾先生,就用二百兩銀子買了個相當於生員的監生身分。這種交易實際上包含了避稅權的買賣。
白員的勝局又意味著什麼呢?復社名士侯方域(一六一八~一六五四,字朝宗)目睹明朝滅亡,入清後在《壯悔堂文集》「正百姓」中寫了和_圖_書一段文字,我想把這段文字所表達的思想稱為「淘汰良民定律」。「定律」需要更充分的論證,不能妄稱,這裡先稱其為「假說」。侯方域的「淘汰良民假說」,從百姓的視角展現了白員必勝之局所牽涉的全局。
不過,侯方域把這兩種身分僅僅當成避難所,未免有些消極片面。生員可以領取國家發的伙食費,大體是每天兩升米的樣子。胥吏不僅有工食銀,還有種種陋規收入。這一增一減,對金錢和人力投入來說便是可觀的回報。更何況,加入生員和胥吏隊伍也將提高對抗刑罰、兵、胥吏和豪強吞併的能力。
侯方域說:剩下那些沒有辦法的百姓怎麼辦呢?如果不死於溝壑(指逃荒要飯病餓而死),就只好相率為盜賊。天下怎麼能不和_圖_書亂啊。
侯方域說:「明朝的百姓,稅加之,兵加之,刑罰加之,勞役加之,水旱瘟疫加之,官吏的侵漁加之,豪強的吞併加之,百姓一,而加之者七。」
這就是淘汰良民定律。良民或者死於溝壑,或者擠入白員隊伍,或者淪為盜賊。這條定律比我開頭猜想的「白員興則社稷衰」確切得多。社稷興衰是難以計算的,良民卻可以計算。白員是低成本傷害能力的追求者和使用者,是「破壞力」集團的成員,一旦他們超過某個比例,便吞噬了良民的擴大再生產能力;白員在人口中的比例繼續擴大,還將吞噬良民的簡單再生產能力。越過這個轉折點之後,良民的數量便開始下降。
在侯方域列舉的七條負擔中,稅、兵、刑罰、勞役、水旱瘟疫、官吏侵漁https://www.hetubook.com.com、豪強吞併,五條來自官府,一條豪強吞併有半官方色彩,只有水旱瘟疫屬於自然力量。同樣的資本和人力,百姓可以用於生產抗旱排澇設備,也可以用於購買胥吏之類的身分。假如七項負擔同等沉重,對付水旱只能免其一,當白員卻可以免二減三外加得一。此時,有心對付水旱的良民,究竟何去何從呢?難道不應該加入侯方域描繪的惡性循環嗎?
「合法傷害權」是官家安身立命的本錢。這種「官本」一旦「主義」起來,甚為蠻橫,說什麼便是什麼,說多少便是多少,越過邊界一味地自我擴張,如同李榕筆下的白員所顯示的那樣,官家的繁榮與商家的繁榮便直接呈現為反向關係。官本繁盛之處,良民簡單再生產的本錢都被吞噬了,哪裡還能長出別的主義?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