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小說十八史略(壹):傾國傾城〔傳說時代~戰國〕

作者:陳舜臣
小說十八史略(壹):傾國傾城〔傳說時代~戰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〇一二 冤魂百態

〇一二 冤魂百態

伍子胥的父親名叫伍奢。
「這位公主的確是絕代美女!依我看,這個女人應歸大王擁有,太子妃不妨另行物色!」
這不正是天賜良機嗎!?
屈原是戰國末期的人物,其事跡將在後面敘述。
研究中國的祓除不祥儀式,自然會發現主要冤魂有哪些。
由此可知的一件事情是:浙江一帶的人於端午節這一天划舟前往迎接的不是屈原,而是伍君神。
「寒食」是指一天都不生火,袛食用於前日準備好的食物或生鮮物之風俗。到近代,這一天被規定是「清明」(陽曆四月五日前後)前一日,在古代則以五月五日為「寒食節」。
(吾君開運,完全是老天爺所賜,而狐偃卻居功索求回報,這樣的行徑何等卑鄙!我不屑與這種人共事!)
據說,這件事情發生在五月五日。
雖然並非如屈原般投江自盡,他的死卻和水有關。而且含恨的程度非比尋常,所以,其冤魂日後會劇烈作祟是不難想像之事。
鎮鎖冤魂是祓除不祥儀式之一。
端午節舉行的「龍舟競渡」,其起源據說是人們聽到屈原投江時,競相划舟前往營救所演變而來。
閒話少說,言歸正傳。
他們才華出眾,人生歷程卻迥然不同。這不是以趣味為出發點的單純對比,而是探究人生哲理的深刻問題。
伍君神乃伍子胥。伍子胥,名員,生前仕於吳而頗多功績,後來卻由於讒言而被賜死。對他恨之入骨的吳王夫差,將https://m.hetubook.com.com其屍體裝入馬革袋後,投棄河中。
據傳,曹娥是後漢時代的孝女,因悲慟父親溺死而投水自盡,卻於五日後抱著父親遺體出水。人們感其孝心,因而在該地建廟,並且立碑。據說,碑文之字出自王羲之手筆。
「大王為什麼相信小人之言,而對自己親生兒子有所懷疑呢?」
此時乃平王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說,平王治世才剛開始,他的在位時間不知要延續多久,而太子建的繼位還遙遙無期呢!
文公尚以重耳為名、因驪姬迫害而亡命的十九年間,介子推是其家臣中的心腹成員。
家臣首席人物,即重耳之母舅狐偃,這時候對主子開口要求回報。不過,他並未開門見山地提出要求,而是以下面的話作為開端:
費無忌老早就有這個念頭。
前面敘及冤魂之事,為的是將伍子胥引到舞台上。
建知道有關秦國公主之事,一定對費無忌懷恨在心。如此一來,建成為楚國國君之時,也就是費無忌腦袋落地之時。
但世人卻不這麼想,認為他是含恨而終的。因此,他被視為冤魂。
包粽子起源於憑弔投江而死的屈原。楚國屈原在憂國至情之下,對楚王提出諸多建言,卻被君側奸臣陷害而被放逐,最後在汨羅江投水自殺。由於他含恨而死,其冤魂在各地作祟,人們於是將裝有米飯的竹筒投入江中,以供奉屈原溺死的冤魂。
文公回國後,由於呂省、郤芮叛亂以及諸多內外國事,所以在論功行賞時無暇做詳細推敲。
由於太子建已長大成人,父王有意為其娶親,因而派少傅費無忌到北鄰秦國https://www•hetubook.com•com去見準新娘。
「你們兄弟前來國都,那麼你父親的生命就不會有問題。不然,他袛有被斬一途!」
附帶一提,最為人們熟悉的冤魂屈原,是於公元前二七八年自殺的。
認為文公之開運乃老天爺所賜的他,既未居功顯耀自己,也沒有因未獲賞而有所埋怨。
悲痛不已的文公於是下了一道命令:
活活被燒死的人當然會怨氣不散。編撰這個故事的目的純粹在於將介子推塑造成為冤魂。倘若真有「抱木燒死」之事,《史記》以及《春秋左氏傳》不可能沒有文字記述。
一旁觀看的介子推,深深不齒狐偃的行徑。
伍家是楚國有份量的名門。
「以後這一天不准用火!」
「我決定去!」哥哥伍尚立即說。
他於是急遽回國,向平王稟報:
因齊桓公及晉文公等霸者出現而極為熱鬧的春秋時代,至有名的吳越抗爭方告落幕。
端午節包粽子之習俗綿亙至今,袛是,一些地區已廢此習,所包粽子形狀上也有所改變。
「回國後,如果沒有重用你,我願意接受黃河河神處罰!」
而一心要過隱居生活的介子推還是不改初衷,最後抱著樹木,活活被燒死。
費無忌於是鼓起三寸不爛之舌,煽動平王:
「我的任務到此為止,我要辭去了。」
結果,這位秦國公主不是成為太子妃,而是進了平王後宮。費無忌因此媒妁之功,而如願以償地由少傅之職轉為平王近臣。
失蹤了的介子推未受任何恩賞,而介子推本身也未做任何要求。他和母親一起躲到山中,終其一生。
「太子因秦國公主之事心生不滿,正與諸侯勾https://m.hetubook.com.com結,伺機謀反。」
以上三大冤魂,大約每隔兩百年出現一個。
而他在內心裡卻忐忑不安。平王雖才即位,但兒子已達到談論婚姻的歲數,年齡不可謂不大。萬一平王有什麼三長兩短,國君之位當然要由太子建繼承。
文公派人四處尋覓,結果找到介子推隱棲之山,介子推卻不肯下山。文公心生一計,命人燒山。之所以如此做,是想使介子推受不了煙熏而從山上下來。
平王派使者告訴這對兄弟:
以黃酒聞名的浙江省紹興縣東部有曹娥廟,廟前的河叫曹娥江。
話說年已六十二猶遭放逐的公子重耳,在秦國的後援之下,終於如願以償踏上歸國之途,來到黃河岸邊,望見故國之地。
(跟隨太子不如追隨平王,這樣才能得到榮華富貴。)
「冤魂」指含恨而死的人之魂魄。
而人們卻由於同情介子推,所以將之編撰成戲劇性的故事,使他成為冤魂,才「心安理得」。
重耳以黃河河神為這個誓言之見證人。
另外一個共同點是:他們出仕的國家都於他們死後不久滅亡。屈原是楚國名門之後,一生在其母國做官。伍子胥則背叛其母國楚而投奔吳,吳同樣於他去世後開始沒落。
人們編撰了什麼樣的戲劇性故事呢?是這樣的:
受到如此挑撥的平王,二話不說,除了將伍奢關起來外,更派遣臣屬奮揚前往殺害太子。
伍子胥於春秋末期,屈原於戰國末期——皆於時代轉換之際——登上舞台。
平王本是庸碌之輩。況且這時候正對秦國公主為他生下的兒子軫疼愛有加,並湧起將來讓這個兒子繼位的念頭,所以一下子就相信了費無忌的讒言。
https://www•hetubook•com•com「冤魂作祟」是古代人共通的迷信,中國當然也不例外。中國最大的冤魂是什麼人的魂魄呢?
據說,之所以有此風俗,是為了供奉春秋時代霸主晉文公之家臣介子推的冤魂。
(不趁早除掉太子,我豈能高枕無憂?)
《史記》記載,伍子胥死後,人們憫其不幸,為其建立祠廟,並將祠廟所在地名為「胥山」。
這兩人除了同樣含恨而終以外,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楚國人。
「寒食」非鎮壓冤魂之風俗,而是藉此提醒人們「小心火燭」——許多學者持此說法。
以上是從端午節引出的中國三大冤魂。其中在時代上最為古老的介子推,很有可能是人們杜撰的故事。
重耳將一塊寶玉投入黃河,對狐偃發誓:
依據曹娥碑的碑文,她的父親好像是以奉祀天神、奏神樂、唱神歌為職的神官。他於漢安二年(公元一四三年)五月五日,為奉迎伍君逆水行舟時,舟覆溺斃。
端午節是中國的解厄日。「端」的意思是「開始」,「端午」原本指「五月份第一個午日」而言,後來被固定為五日。
越國有名臣范蠡,而吳國名臣則為伍子胥。
費無忌早就料到這一點,所以事先對平王稟報過這句話——太子謀反時,伍奢父子將是其最有力的參謀。
平王本來就是好色之徒。聽到是絕世美女時,他早已心蕩神馳了。
在一年十二個月中,五月被視為最強勢之月。其中尤以午日為強並且以午時為頂點。因此,萬物最強勢的端午,同時也是不祥之勢最為兇猛的時刻。為了鎮壓不祥,於是形成端午節的諸多風俗。
當時的楚國國君是平王。平王太子名叫建,伍奢是這位太子的太傅。hetubook•com•com太傅的任務是負責教育太子,其次官為少傅。當時擔任少傅一職的名叫費無忌,品性不甚良好。
介子推之生年及歿年均不詳,袛知道是公元前七世紀的人物。第二大冤魂伍子胥約於兩個世紀後的舞台登場。伍子胥被誅殺是吳王夫差十一年之事,為公元前四八五年。
介子推遂悄然離去。
費無忌到秦國見到的這位準新娘,果然國色天香,是平王一向最喜歡的美女類型!
《史記》和《春秋左氏傳》記載:文公將因疏忽而未給予介子推恩賞引為憾事,因而派人四處尋覓介子推去向,卻未得結果。文公覺得過意不去,所以撥緜上一帶為介子推之領地,並將該地之山,名為「介山」。
平王命太子太傅伍奢到國都,並嚴加詰問。伍奢當然力說太子絕無謀反之意。
死後成為冤魂的伍子胥,活著的時候就已如怨鬼一般——當一個人經歷了與他同樣的遭遇時,還能不成為怨鬼嗎?
吳越故事聽來津津有味,實際上,卻處處充滿使人悚然窒息的場面。
伍奢除了伍子胥外,還有一個傑出兒子伍尚。
死後成為冤魂的伍子胥,活著的時候就已如怨鬼一般——當一個人經歷了與他同樣的遭遇時,還能不成為怨鬼嗎?
在安寧中得到解脫的人,應該不會成為冤魂。
端午節這一天包粽子之習俗,自古即有。
因此,介子推倘若願過正常生活,是連領地都有的。不做如此之想,表示他寧願過著安靜的隱居生活。
為人身懷義氣的奮揚,將此事向太子通報。太子立刻亡命到宋。
現在開始敘述春秋末期的歷史,其中心人物不是吳、越國君,而是兩者之下的名臣。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