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帝國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紀事

作者:李亞平
帝國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紀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二章 最後一個漢人皇帝:崇禎朱由檢

第十二章 最後一個漢人皇帝:崇禎朱由檢

當時,內憂外患已經在四個方面形成:
公元一六三九年,即崇禎十二年,因為上年清軍內犯,朱由檢一次就殺掉文武官員三十六人,其中有驍勇善戰、屢立戰功的相當於今天省軍區司令員的總兵祖寬,有無罪有功、精明強幹的相當於今天省長的山東巡撫顏繼祖等人。
公元一六二七年,即大明天啟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天啟皇帝朱由校病死,時年二十三歲。兩天後,農曆八月二十四日,信王朱由檢繼皇帝位。是為崇禎皇帝,時年十七歲,是明王朝的第十六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
瞭解了這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我們理解——何以大明王朝崩潰前後,會有那麼多崇禎皇帝倚為腹心、委之重任的近臣甘心事敵,他們將皇帝託付的身家性命棄之不顧,打開城門,迎接本來的敵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大明王朝的重臣大僚在處理軍國大事時形同兒戲,並在投奔了李自成之後再投奔多爾袞。
相反,從後來的所有事實發展與歷史記載中,我們都可以發現,這位亡國之君,敏感多疑,心浮氣躁,目光短淺,剛愎自用,虛榮淺薄,少謀寡斷。沒有大智慧,淨是小聰明,且完全沒有任何謀定後動的戰略眼光和頭腦。
大明帝國覆滅後的三百多年間,很多人認為,朱由檢登基之初,深謀遠慮,謀定後動,在兩個多月時間裡,不動聲色地一步一步按計劃剪除了魏忠賢一黨,表現了這位青年帝王傑出的政治智慧與謀略。
他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眾說紛紜的皇帝之一。
因此,綜合上述種種,實際情況應該是:朱由檢沒有坐上這張龍椅便罷,一旦他坐上去了,在帝國龐大的國家機器中,他就成了必然的刀俎,相形之下的魏忠賢也就變成了絕對的魚肉。
因此,儘管我們可以在這位皇帝身上找出許多優點,也可以找出不少缺點包括性格上的缺陷。但是,誠如我們所知,不管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任何組織之中,戰略思想的缺失、錯誤或者實現戰略思想的能力的缺失,永遠都是領袖人物最致命的缺陷。不幸的事實是:崇禎皇帝恰好就是這樣的一位皇帝。
這種定向期待反應有一種變形,其表現是:一個行為本來並不具備某種品質,但是在許多人反覆、多次正強化之後,會使行為人自己都真的以為這個行為具備了那種性質,從而,在此基礎上形成相應的心理上的定向期待反應和行為定式。這種規律有點類似當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黨的宣傳部長戈培爾所闡釋並實踐的: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會成為真理。
天啟皇帝聽了沉默良久。
誅殺毛文龍一事,至今眾說紛紜。應該說,毛文龍率部所駐守的地方,的確具有戰略意義。其核心作用,是對後金國的側後翼形成威脅,使皇太極不敢對關內輕舉妄動。因此,有歷史學家對於袁崇煥殺死毛文龍頗不以為然。認為袁崇煥有誅除異己、逞一時之快之嫌。這個出身廣東東莞的「袁蠻子」,敢想敢幹,既有頭腦,又有擔當。但他痛恨毛文龍的自說自話、不聽招呼,於是痛下殺手。結果,造成一系列嚴重後果。其一,替皇太極解除了後顧之憂,從此可以放心騷擾關內地區;其二,導致毛文龍的幾個重要部下為禍未來,並成為清軍鐵騎後來橫掃天下的急先鋒;其三,令崇禎皇帝相當疑慮。這最後一點恰是最要命的所在。從此,袁崇煥將自己放在了進退失據的地位上——他若不立大功,誅殺一支大軍統帥這一條便勢必成為他的大罪。他若立下大功,皇帝將可能以驕橫跋扈、尾大不掉忌之,袁崇煥大約同樣難逃岳飛岳武穆的後塵。
在帝國官場上無休止的相互攻擊——防禦——反攻擊之中,帝國消除內憂外患的努力被這種「內鬥內戰」抵消殆盡,疥癬之疾逐漸發展成了心腹大患,而密集發生的自然災害,又雪上加霜,使疾患支離沉重,終至於病入膏肓而不可救藥。
然而,我們知道,同樣面臨內外交困,李世民是當機立斷,一個人單槍匹馬,親自出面與大兵壓境的突厥騎兵講和,不惜賠款、和親甚至稱臣,爭取到了時間,用以解決國內的休養生息、自強發展。一旦國內問題基本解決,兵強馬壯時,便集中優勢兵力,一戰便將與突厥間的戰略態勢基本扭轉過來。
作為皇帝,把國家弄亡了,本來已經糟不可言,再說出這樣蠻不講理的話來,不由人不心生厭惡,覺得這廝真夠可以的,他活該亡國。
崇禎皇帝朱由檢在位十七年,共任命過五十位相當於今天首相副首相的內閣大學士,以至於被後世譏諷為「崇禎五十相」。
從後來的情形看,皇帝顯然沒有把皇后再明顯不過的勸告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地信任魏忠賢。而魏忠賢知道了這些情形後,則既驚且怒。他不動聲色地將皇后宮中全部換成了自己的人馬。於是,一位宮女在服侍皇后時,用一種特殊的手法,在皇后腰上的某個部位點了一下,導致皇后很快流產。史家傾向於相信,天啟皇帝的另外兩個兒子也都是在魏忠賢與客氏的暗算下夭折的。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他才會對魏忠賢長時間表現得那麼客氣,那麼謙抑。出於躲避傷害、解除恐懼的本能,他把信王府中的老人調進皇宮,環衛在自己身邊,這才使他心裡踏實了許多。並且,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地、越來越驚喜地發現,皇帝的權威原來這麼大,幾乎是無限的。
從歷史事件的發展與記載來看,崇禎皇帝所最寵信和依賴的內閣大學士們,除人數有限、時間又短暫的幾位之外,其餘幾乎全部是奸佞或庸貪之臣。而內閣大學士、巡撫、總督、總兵、五府六部的長官、皇親國戚、世襲勳貴等等,以及長期主管遼東軍事的大太監高起潛,主管東廠特務組織的大太監曹化淳,主管錦衣衛的駱養性等等一大批深受這位皇帝寵信的權臣巨閹,到最後大部分投靠了農民軍或清軍。
從中可以看出,這位皇后的見識膽略相當出色,堪稱不讓鬚眉。
今天,我們若仍然持這種判斷則會顯得特別委瑣無聊。
因為,根據帝國的傳統,被冊封為信王的朱由檢,根本就不可能接受過任何關於如何做皇帝的訓練。我們知道那意味著一項極其可怕的罪名。
其一是總攬全局,制訂正確的戰略;
不要說與這樣的偉大戰略戰術家相比,就是與他自己的祖先m.hetubook.com.com朱元璋的戰略頭腦比較,朱由檢簡直連小學生的水平都不如。他基本上不知道謀定後動為何物,完全不懂得運用戰略眼光審時度勢,把握局面,抓住重點,爭取主動。而是聲嘶力竭,四面出擊。結果,有限的力量更加分散,按倒葫蘆起來瓢,戰則無力,和則無方,攻則不克,守則不勝。導致四處冒煙,天下大亂。
當時,魏忠賢與客氏勢焰薰天,整個皇宮中,唯有這位張皇后不買他們的賬,並曾經一度將客氏招來準備懲治,由於他人說情方才作罷。
李自成進京後,接收皇宮,把一個美貌宮女賞給手下的一員心腹愛將做妻子。新婚之夜,妻子拔出丈夫的寶劍,殺死了爛醉如泥的丈夫,然後自殺身亡。據說,這位宮女就是在那位奶奶宮裡淚流滿面中的一員。又據說,當時就是她親手給皇帝蓋的被子。她被這位夙興夜寐、憂勞國事的皇帝所深深感動,因此,立誓要憑藉自己的美貌,接近並殺掉李自成,為皇帝報仇。
朱由檢不由分說,將本來屬於朝廷指揮失誤所應承擔的責任一股腦加到他們頭上。致使其中受到極度冤屈的人,在刑場上對朱由檢破口大罵。
——陝西山西的農民暴動;
這就是魏忠賢不論多麼勢焰薰天,也不敢貿然行事的根本原因。也是當年不管玩得多麼離譜、多麼荒唐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一句話就可以將權勢一點也不亞於魏忠賢的「立地皇帝」——大太監劉瑾一網打盡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這種情形已經構成了明代特別是晚明社會一道耀眼的風景線。這道風景線靚麗特殊到了如此程度,以至於我們必須通過譬如三娘子、紅娘子、王翠翹、錢謙益與柳如是、侯朝宗與李香君的故事方才可以窺見一二。
一個巨系統的崩潰,並不需要所有的子系統都崩潰後才會發生,一個,或者幾個基礎性、主導性子系統的紊亂,就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崩潰。
僅僅將這一切歸結於他們的個人操守和品行,可能說明不了太多問題,還會離當時實際發生的情況相去甚遠。
他直接下令殺死的相當於今天大軍區司令的總督有七人,相當於今天省長的巡撫有十一人,被迫自殺的有一人。
事實上,除了皇太極的反間計之外,袁崇煥之死很有可能與其他幾件事情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誅殺毛文龍和與皇太極之間的來往。
有一件事情說起來相當感人。
我們知道,按照系統理論,像大明王朝這種巨系統的健康運轉,是依靠各級、各個子系統之間的正確連接、正常交互作用才得以實現的。個別子系統的異變與錯誤如果得不到制止,就會發生連鎖反應,導致更大範圍、更多級別的子系統發生紊亂。最終,當紊亂的破壞性能量積累到足夠巨大的當量時,整個巨系統的紊亂與崩潰便轟然而至。
朱由校本來應該有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中的任何一個如果能活下來的話,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任皇帝便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朱由檢來做。很有可能因為天啟皇帝的懵懵懂懂、糊里糊塗,導致三個兒子一個也沒有活出來。據眾多史家所言,這三個兒子都是葬送在了朱由校寵信的魏忠賢與客氏手中。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即公元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四日,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的前夜。
在上述人等中,貪贓、枉法、瀆職,從而罪有應得者不在少數,但也有相當數量不但無罪而且有功的人,也被他十分情緒化地、糊里糊塗地幹掉了。
朱由校有六個弟弟,只活出了一個五弟朱由檢,因此,兄弟間的情意相當親密。曾經有一次,朱由檢問他哥哥:「你這個官兒我能不能做?」
據說,魏忠賢曾經憋著壞,想修理甚至滅掉張皇后和朱由檢,他的一個死黨警告他說,皇帝雖然凡事迷迷糊糊,但卻唯獨極重夫妻與兄弟親情。一句話點醒了魏忠賢,他悚然而驚,沒敢下手。
這種情況,只有在戚繼光抗倭之後有過時間上極其短暫、範圍上相當有限的變化,此後便一如既往。
而錦衣衛和東廠,則是分別只對皇帝本人負責、完全掌控在皇帝一人手中的秘密警察與特務組織,具有各自獨立、相互制約的偵緝、審訊與監獄系統。這是一套完全獨立於三法司即國家行政司法體系之外的司法力量。他們有權力對皇帝之外的任何人進行花樣繁多、令人防不勝防的偵察,並可以將偵察結果直接報告給皇帝本人。然後,根據皇帝的意志,或抓,或殺,或放,沒有任何其他政府組織和任何其他人可以阻隔在中間。從歷史資料中判斷,落進他們手中的人們,除運氣極好者外,相當多的人很難完整地脫身出來,除非有人能夠改變皇帝的心思。
作為帝國巨系統中,集心臟、中樞神經、大腦於一體的最重要的指揮子系統——崇禎皇帝的缺陷是致命的,這些缺陷加劇了其他子系統的紊亂與崩潰,使大明帝國巨系統的崩潰變成了無法避免的宿命。
這種自然災害的後果極為可怕,持續發生自然災害的南北方地區,人吃人的現象已經公開出現,全國許多地方出現「人市」,即販賣自己的妻子兒女的市場。而食品市場上的人肉則以「兩腳羊肉」的名義出售,價格低於其他肉類產品。
有一次,在接見群臣時,崇禎皇帝的內衣袖子露出來,袖口已經破爛了。皇帝發現有大臣盯著自己的袖口在看,自覺挺不好意思,於是悄悄將那破爛的衣袖往裡面掖。據說,這位大臣非常感動,流著淚對皇帝說:「自古以來,皇帝瘦而天下肥乃千古美談,您一點兒都不需要不好意思。您這是在為天下人作表率呵,我們學習還來不及,哪裡敢恥笑您呢。」這和他的一位祖先,一件新衣只穿一次就扔掉比起來,的確好出太多了。
又有一個巡夜的小太監仗劍走來,朱由檢嚇壞了,直到看出他沒有惡意,才鬆了一口氣。他叫住那個小太監,從他手裡將那把劍要來,反反覆覆看來看去,最後還是將這把並沒有什麼特別出色之處的劍,留在了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並且對那個小太監保證,他一定能得到幾倍於那支劍的補償。
因此,一般說來,只要皇帝受過常規的教育,並且生理心理正常、智商不算太低,又不像天啟皇帝那樣有其他興趣遠遠壓倒對國家事務的興趣的話,內外臣子們但凡要想聯起手來蒙m.hetubook.com.com蔽皇帝、竊弄權柄,應該說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任何一方,如果想要在沒有獲得皇帝認可的情況下,單獨採取哪怕稍微大一點兒的行動,都會發現其中的極度困難,或者說根本沒有可能。
於是,就發生了一個故事——
這種機制的功能,本來是為了發現和糾正系統內的錯誤,從而恢復系統的秩序。如今,這一能力強大的糾錯機制,該糾正的得不到糾正,不該糾正的反倒被「糾錯」。這使很多時候,糾錯機制本身反而轉變成了錯誤發生的根源,使錯誤越糾越多,越糾越大。大明帝國巨系統內發生異變與錯誤的速度遠遠超過了糾正的速度。根據系統理論,這個巨系統的崩潰將不可避免。
十月開始有人將矛頭直接指向魏忠賢。
同時,我們還需要瞭解的是,大明帝國在軍事制度上基本沿襲並發展了宋朝的制度,實行了相當徹底的各部分互相鉗制平衡的制度。不管多麼能征善戰的將軍,平時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士兵。只有需要時,將軍才能憑藉皇帝的命令,統帥一支臨時組織起來的軍隊去執行任務。任務執行完畢,將軍就要交出兵權,立即離開部隊。而且,只有當皇帝親自下令時,各個相互獨立、各自只對皇帝負責的機構才會配發給這位將軍人員、馬匹、武器、糧草、甲仗和一切後勤保障。這使名義上的最高軍事領導機關兵部或五軍都督府,想要獨立調動一支建制與裝備完整的部隊,不是相當困難,而是幾乎沒有可能。這種顯然出自皇家安全上的考慮,是崇禎皇帝的最大王牌。
從一種非正式的歷史記載中,我們知道,李巖素來景仰張皇后的賢德,他帶兵一走進宮門,便大聲喝令部下尋找並保護這位懿安張太后。見到張太后,這位將軍相當恭敬地行了三拜九叩首的大禮。當天夜半時分,張太后從容自盡,時年大約在四十歲上下。這些已經是後話。
魏忠賢之流生存的根基是皇帝,他只是皇帝身上的一個寄生物而已。根基沒有了,這個寄生的龐然大物看起來嚇人,實際上已經成了泡在水裡的泥足巨人,一捅就倒,根本就不堪一擊。
而當初確定由朱由檢繼位後,朱由校第二天就死掉了。朱由檢奉皇嫂張皇后之命進宮為哥哥守靈。行前,張皇后秘密派人告訴他,不要吃喝皇宮中的任何食品與飲料。因此,朱由檢是帶著自己家裡的烙餅進宮的。
二十八日,魏忠賢請求辭去各種爵封。
因為,誠如我們所知,按照我們古老的計算方法,當時所說的十七歲即便指的是實足年齡,這種對崇禎皇帝的熱烈讚頌也完全無法解釋——這位當年十七週歲的青年天子,既然如此深謀遠慮,在後來的歲月中,經驗和閱歷增加了許多,為什麼反倒完全看不到這種謀略與智慧了?
至此,勢焰薰天的魏忠賢閹黨煙消雲散。
於是,失去理性的人們,願意用一錢銀子,買袁崇煥小手指大小的一塊肉,吃掉,以表達自己的憤怒。
一般說來,作為帝國的心臟、中樞神經與大腦的皇帝,他所需要從事的工作主要是三項:
張獻忠、李自成也開始磨刀霍霍,致使社會安全子系統一觸即潰,這兩位人物,縱橫全國十幾省,居然十幾年就將偌大一個國家拿下。
事實上,從公元一六三〇年,也就是崇禎三年殺袁崇煥開始,就預示了這位亡國之君不配有更好的命運。
朱由檢對他的一位奶奶很好,一天他去看望這位奶奶,祖孫兩人坐在那裡聊天。聊著聊著,奶奶發現孫子居然睡著了,於是,給他蓋了床被子,下令大家不許驚動他。過了一會兒,皇帝醒來,感到很不好意思,道歉說:「爺爺在時,沒那麼多事。現在天下多災多難,我又沒本事,才兩天兩夜沒合眼就撐不住了。」
十月二十七日,浙江貢生錢嘉徵上疏,彈劾魏忠賢十大罪。
崇禎皇帝於天啟七年八月底登基,九月,有人上書彈劾魏忠賢的同黨。
按照當時的慣例,如果有人買通了劊子手,或者被處死者是冤枉的,是忠臣,能夠得到市民和劊子手的同情的話,那麼,劊子手會在三兩刀之間就殺死他,然後再慢慢剮,免得他受罪。
——遼東「巨禍」努爾哈赤;
——官場上的腐敗墮落,黨派之爭;
由此,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或許不算冒昧:
我們知道,在帝王之家,這種玩笑尋常是開不得的。
隨著國事的日壞一日,皇帝也變得越來越暴躁易怒。一次次失敗與挫折,肯定使他極為屈辱和惱怒,令他一再感受著被臣子辜負,甚至被臣子欺騙、愚弄了的切膚之痛。這種感受所激發出來的憤恨,使他日益以荼毒大臣為能事,對那些犯了過錯,哪怕是微小過錯,或者沒有過錯,只是他懷疑有過錯的官員進行極為冷酷的懲罰。有時,這種懲罰已經稱得上是喪心病狂。
那位技藝高超的主刀劊子手事後回憶,為了多賣點錢,所以剮得很慢、很仔細,致使袁崇煥受的罪恐怖之極,他是被活活剮死的。當時共用了半天時間,剮了三千七百多刀,他的皮肉已經刮盡,人還沒死。這位劊子手回憶說,他分明聽見袁崇煥的心肺之間,發出了一種聲音,久久不絕……
在此期間,有人甚至建議皇帝,命令全國登記在冊的和尚尼姑全部還俗,或者編入部隊開赴前線,或者擇偶配對趕快生育,為帝國增加預備兵源。皇帝竟然一度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想法。
令人遺憾的是,崇禎皇帝朱由檢在這三個方面全部一塌糊塗,沒有任何一個方面能夠說是合格的。
袁崇煥死得極其慘烈。
而袁崇煥與皇太極之間的來往,則是具有高明戰略頭腦的一種謀略。他試圖利用各種時機拖住皇太極,以便爭取時間,積蓄力量。他的做法,可能是當時唯一正確的戰略選擇。可惜,他的對手皇太極不是一個平庸之輩,其政治、軍事才能絲毫不在乃父努爾哈赤之下,可能還在其上。他基本沒給袁崇煥留出太多時間,便打破甚至是利用了袁崇煥的部署,從而,客觀上將袁崇煥置於一種百口莫辯的境地。偏偏崇禎皇帝彷彿在呼應皇太極一般,全無戰略頭腦與智慧,又裝了一肚子的小聰明,加上帝制傳統下皇家對性格強悍之能臣的百般猜忌。這些因素聚合在一起,便注定了袁崇煥的命運。
可惜,作為這麼一個大國的領袖,僅僅能夠做到這些可實hetubook.com.com在是太不夠了。
後來,就出現了我們已經知道的那位義士一家。他們世世代代守護著袁督師的忠魂與忠骨。讓我們在痛苦的思索之後,知道在這個民族的心靈最深處,有純淨高貴的血液在緩緩流淌。從而保持著信心。
兩個多月時間,朱由檢應該足夠認識到上述的一切了。因此,當他修理魏忠賢時,後者毫無還手之力是理所當然的。對於這個過程,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是,朱由檢經歷了一個從開始很無知,非常惶惑、恐懼,到逐漸知道了皇權的威力而安定下來,到心裡相對有底、建立自信,直到最後敢於大膽處置的整個過程。
被他抓進監獄裡關押、毆打、間接逼死、戰死、自殺、判刑、流放的省部級幹部可能會達到幾十人。
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皇宮中親手砍殺宮中的妃嬪女兒等,他左手掩面,右手揮劍,一邊砍殺自己的親生女兒,一邊喊出了那句著名的話:「你們為什麼要生在我帝王家?」
公元一六四一年,即崇禎十四年,被關押在監獄裡的具有大臣資格的人,有一百四十五人。這個數字不算少,相當駭人聽聞。因為當時全國文職官員大約有一萬多人,其中具有大臣資格的文官遠遠不到百分之十。想想看,比例如此之高的資深官員們被關在監獄裡,其景象讓人情何以堪!
從朱由檢一生行事判斷,這位崇禎皇帝勤奮的確是夠得上勤奮,但實在稱不上是一位具有心胸、眼光、謀略、氣魄和政治手腕的合格君主。在這些方面,他可能連中等水平都達不到。
天啟三年,也就是公元一六二三年,朱由校的正宮皇后張嫣懷孕。當此時,明王朝已經走過了二百五十多年磕磕絆絆的歷史,皇家的龍子龍孫遍佈全國,但由正宗的正宮皇后誕育元子的還很少見,除了弘治皇帝的嫡長子朱厚照之外,這是第二例。因此,天啟皇帝與整個皇宮上下一派喜氣洋洋。
朱由檢的哥哥天啟皇帝又嬉戲怠惰了七年。
朱由校死後,魏忠賢在較長時間內秘不發喪。並與他的乾兒子、兵部尚書崔呈秀密談了一個多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多小時。據說,他們討論的議題就是魏忠賢是否要取皇帝而代之的問題。平日對魏忠賢忠心耿耿的崔呈秀期期艾艾、首鼠兩端,說來說去的中心意思是:只怕外面有義兵。據說,最後正是這一點促使魏忠賢放棄了這個念頭。
崇禎皇帝得知後,立即下令,派人前往捉拿,將其扭送押解至鳳陽,所有跟隨者全部捉拿歸案。當天晚上,魏忠賢住宿在阜縣縣城,得知消息後,極為苦悶。當夜,與死黨李朝欽飲酒至大醉,隨即二人相對懸樑自盡。
由於皇帝這裡沒有一個正確的戰略,整個國家自然失去了方向。於是全國的官僚們都被皇帝驅趕著上躥下跳,去醫治「頭痛」或「腳痛」。而由於官場上的黨派之爭與腐敗墮落,又使這些「治病」的「醫生們」互相醜化、互相攻擊,對疾病作出千奇百怪的診斷,開出百怪千奇的處方。
張皇后的回答相當乾脆:「從命是死,不從命也是死,同樣都是死,唯有一死而已。不從命死了,還可以安心去見祖宗。」
有史料記載說,天啟皇帝臨死前,魏忠賢曾經密謀,謊稱宮女懷孕,然後將他的一個侄孫弄進宮來接位。
這種不論在當時還是在今天史學界都相當普遍的看法,顯然忽略了一個根本就是明擺著的事實——
而作為整個巨系統控制部分的子系統——帝國官場卻由於黨派之爭而分崩離析,官僚之間不求才幹人品,不看於國於民利弊,只問是否自家一派。而且,經過以前幾代的發展,到了崇禎皇帝時期,黨派之爭早就到了這種地步:同事之間相互傾軋時,出手就力求將對方置於死地,或下獄或殺頭在所不惜。
這種不正當懲罰的反覆進行,直接後果,就是使大明帝國巨系統的糾錯機制與能力也發生了紊亂與蛻變。
此時,是公元一六三〇年,即崇禎三年八月,距離袁崇煥被捕下獄過去了八個月,距離崇禎皇帝誅殺魏忠賢過去了兩年多。可能,皇帝的英明謀略在人們的腦海裡恍如昨日,記憶猶新。畢竟,他曾經把那麼可怕的魏忠賢都幹掉了。因此,人們相當真誠地願意相信皇帝的判斷,就是這個袁崇煥,裡應外合,出賣自己的國家,勾引異族鐵騎來屠殺本來應該由他保護的同胞。
幹掉魏忠賢一夥,無疑是他的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事跡了。
大明王朝的土崩瓦解就是這麼發生的——
諸如此類的故事還可以舉出一些。
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大致可以知道,那些號稱滿腹詩書,從而聲名顯赫、衣冠楚楚的袞袞諸公,堂堂皇皇地奔走於帝國官場上下。然其心靈委瑣墮落的地步,其實已經不如稍微好一點的妓|女了。
天啟皇帝朱由校不是個好皇帝,但肯定是個好哥哥。
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死時三十四歲。死後被稱為明思宗,葬於北京明十三陵中的思陵之中。
當時,這位出身河北任丘的宦官請家鄉的父母官喝酒,喝著喝著喝昏了頭,就開始向這位縣令炫耀自己搜刮來的各種金銀珠寶,還流露出輕蔑縣官的意思。結果,把這位官聲還算不錯的縣長惹急了,就對很有點兒得意忘形的宦官說:「我也有一樣極好的寶貝,和你這些玩意兒大不相同。」說完後,這傢伙不停地嘿嘿壞笑。宦官的好奇心被逗起來了,一個勁兒地追著問他是什麼,不依不饒地想要鑒賞一番。最後,這傢伙大笑著說:「這可不能給你鑒賞,因為那寶貝長在我的褲襠裡。」
朱由檢可能永遠都忘不了進宮第一個晚上的淒涼與恐怖。燈光搖曳昏暗,那些穿著孝服的太監宮女們悄無聲息地出沒,中秋過後時節的夜風起處,輓聯孝幛起伏不定,彷彿處處都隱藏著陰謀與殺機。
——並非不重要的自然災害。
弄得魏忠賢毫無辦法。
當晚午夜過後一點,即十九日凌晨,朱由檢在景山壽皇亭旁的一棵槐樹上上吊自殺。司禮太監王承恩陪伴著吊死在他的對面。大約朱由檢確實覺得不太好意思去見列祖列宗,因此留下遺言,希望人們去掉他的皇冠,用頭髮蓋住他的臉。
天啟七年十一月一日,崇禎皇帝降嚴旨,歷數魏忠賢之罪惡,將其發往鳳陽守陵,親屬充軍,家產罰沒。誰知,魏忠賢這廝雖然被貶出京,卻極為威風。史書上說,當時有四十多輛大hetubook•com•com車為他運送珍寶細軟,馬有千匹,壯士八百人各懷利器,沿途拱衛。
從一三六八年到一六四四年,經歷了二百七十六年風風雨雨的大明王朝,在其當時,絕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大國。用今天人們習慣的術語表達,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巨系統。這樣一個巨系統,在朱由檢手中轟然崩潰。對此,他認為責任不在自己,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是他的名言。意思是:國家不是皇帝我弄亡的,都怪大臣們不好。因此,他曾經在龍案上面反覆書寫道:滿朝文武皆可殺!
崇禎皇帝的生活相當儉樸,不事鋪張。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僅僅吃飯一項,最多的每餐飯要有三百三十三道餐前小菜、開胃食品、正菜、麵食、點心、粥品等等。崇禎皇帝很長一段時間不吃肉,經常只用幾道蔬菜下飯,有時只是清粥小菜而已。作為皇帝,這已經是太不容易了。要知道,皇宮中的御膳房養了上百號人,是專門為他做飯燒菜的。
有一天,天啟皇帝到皇后宮中,見張皇后正在讀書,便問所讀何書?
據說,朱由檢下達的第一道聖旨是:鑒於皇兄初逝,令百官免朝賀,只來朝見。誰知恰在群臣朝見之時,已是陽曆九月底的天空中,突然天雷轟鳴。十七年後,大明覆滅,有人曾經想起過這一不祥之兆。
崇禎十七年,歲在甲申。三月十九日,即公元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五日,李自成從德勝門打進北京。歷時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帝國就此滅亡。
崇禎皇帝寵信宦官的故事很多,有的簡直荒唐得就像下流的黃色段子。
此時,他應該對自己的祖先充滿感激之情,為了屁股底下的這把龍椅,他們作了太多精心而周到的制度安排——就是我們在前面所談到的一切。
哥哥回答說:「可以,可以。等我做幾年就給你做。」
從當時的情形看,一個相對合理的解釋是:即位之初,十七歲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實際上是陷入了一種很深的惶惑與恐懼之中,他根本就不知道應該怎樣做皇帝,不知道應該怎樣對付魏忠賢。
袁崇煥是大明帝國唯一一位連續兩次重創清軍的將領。崇禎皇帝但凡具有一點點領袖素質,這位袁崇煥都有可能成為中流砥柱般的人物,幫助他支撐起大明帝國那搖搖欲墜的江山。
按照大明帝國的皇家制度,宮女懷孕,必須由皇后確認方可。當時,魏忠賢號稱九千歲,其黨羽遍佈宮廷內外朝野上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對張皇后的生死都構成了威脅。即便如此,張皇后仍不買賬。為此,魏忠賢曾經叫人委婉地試探過,看看是否有這種可能性,即讓皇后確認這位宮女懷孕。
據說,有個皇親國戚想拍他馬屁,以鞏固自家的地位,於是,花重金把號稱「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的江南名妓陳圓圓買下,送進宮來獻給他。誰知,這位為國事日夜操勞的皇帝居然不為所動,下令將這傾國傾城的美貌女子送出宮,退了回去。採用這種說法的史家相當多。假如這是事實,再假如皇帝若是把這小女子留在了宮中,吳三桂將軍可能也就不會有機會「衝冠一怒為紅顏」了。
被他殺死的相當於今天首相的首席內閣大學士有兩人。
就這樣,兩天後,也就是農曆八月二十四日清晨,十七歲的朱由檢按照帝國禮制,告天、祭奠祖先後,於中午時分在皇極殿正式登基繼位。
其三是賞罰嚴明,淘汰笨蛋與壞蛋,讓壞人不能過多地幹壞事,讓好人幹得更起勁,從而,實現自己的戰略。
一般說來,中國人受到冤屈時習慣於罵奸臣,敢於直接罵皇帝的情形極其罕見。之所以如此,部分原因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忠君觀念在起作用,部分原因則是擔心引起大規模的屠殺報復。因為咒罵皇帝屬於大逆不道之罪,按照我國歷朝歷代的法律,大逆不道之罪屬於人們常說的十大惡,即十惡不赦之屬,犯者可能被滅族甚或株連更廣。這種在中國漫長歷史上相當罕見的、對當朝皇帝的破口大罵,應該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這位崇禎皇帝,庸劣而又殘暴到了什麼程度。
可惜,崇禎皇帝既不識人,也不會用人,還完全沒有戰略策略頭腦,偏偏又特別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天縱英明。於是,皇太極在《三國演義》裡學來的一招,就讓這位皇帝沒頭沒腦地誅殺了敵人最害怕的將領。他根本不分析一下,袁崇煥差不多與皇太極有殺父之仇,皇太極自己也慘敗在袁崇煥之手,口吐鮮血,憂憤成疾。這樣的一個人,除了效忠大明帝國之外,還有什麼其他出路?
二十九日,崇禎皇帝將魏忠賢召至殿上,命一個宦官當眾宣讀錢嘉徵奏疏,指斥魏忠賢十大罪。魏忠賢面色如土,回去後立即以重金托崇禎皇帝的一位老侍從求情。崇禎皇帝知道後,馬上將此人驅逐出宮。
事實上,並不需要花費多少功夫,只要隨便翻檢一下史料,我們就會很容易發現,崇禎皇帝除去魏忠賢之後,在當時帝國臣民中充滿了對皇帝天縱英明、深謀遠慮的熱烈讚揚。這些讚揚真的太多了,充斥在當時和後來的各種記載、奏摺、上書、奏對、對話、筆記、書籍、民間傳說、戲曲文學、甚至今天歷史學家的各種著作之中。平心而論,置身於如此眾多的熱烈頌揚聲中而能夠不飄飄然,是需要極強定力的。從崇禎皇帝的一生行事判斷,他顯然並不具備此種定力。
現代心理學研究中,有一個被普遍接受的心理規律,叫定向期待反應。說的是一種行為被多次、反覆正強化也就是正面激勵之後,這種正強化接受者會形成一種行為定式,使之持久地繼續按照被鼓勵的方向行事。
從歷史資料中我們知道,崇禎皇帝朱由檢極其推崇唐太宗李世民,極其尊崇自己的祖先朱元璋,將他們作為自己的榜樣,希望效仿之。
把這個過程形容成一個不到十七歲的青年皇帝深謀遠慮、富有謀略的結果,很有可能是當時朝臣與士大夫們面對魏忠賢的龐大勢力很快土崩瓦解時的自然感受,其中,肯定還有大量面對至高無上生殺予奪之皇權的習慣性媚態的自然流露。
不過,平心而論,縱觀朱由檢十七年皇帝生涯,令人稱道或者值得同情的舉措確實也有一些,這就難怪會有那麼多人同情他了。
有一派觀點根據現代自然科學研究成果認為,崇禎皇帝登基前後,即十六世紀後期到十七世紀前期,正值世界範圍內的www.hetubook.com•com氣候進入小冰河期。其特點是:全球氣候大面積、長時間、高頻率、超強度地發生災害性反常。從萬曆皇帝中後期到崇禎皇帝一朝的歷史記載上看,情形似乎確實如此。
張皇后答曰:「趙高傳。」
據說,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痛哭失聲,淚流滿面。
正是由於來自帝國官場與民間這種對皇帝習慣性的反覆阿諛、奉承、拍馬屁實在太多太濫了,才使得崇禎皇帝朱由檢自己都不由自主地相信,除掉魏忠賢確實是自己天縱英明、富有謀略、雄才大略、深謀遠慮的結果。因此,在他後來的帝王生涯中,我們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機會看到,這位皇帝是如此地自以為是:把過敏多疑當成英明睿智,把剛愎自用當成當機立斷,把輕率酷苛當成了乾綱獨斷,把反覆無常當成了隨機應變,把輕舉妄動當成機謀敏捷等等。
這一整套制度,實行了兩百多年,已經變成了帝國政治生活中堅不可摧的習慣,就像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睏了要睡覺一樣天經地義。手槍加上子彈能夠打死人這個真理絕對到什麼程度,這種帝國傳統便絕對到了什麼程度。是故,兩百多年間,除了永樂皇帝朱棣與英宗復辟的特例之外,從來沒有任何軍事政變、宮廷政變的企圖能夠成功,甚至使人想都不必去想。原因恐怕蓋出於此。
到朱由檢當皇帝,「一代巨禍」努爾哈赤已經養成,導致帝國國防子系統中的長城殘破不堪。一位將軍,在與努爾哈赤對陣時,穿戴的盔甲居然是銹蝕透了的,被敵人一箭穿透頭盔,當場斃命。
朱由檢比朱由校小五歲,張皇后特別喜愛這個小叔子,並很有可能在這位小皇叔順利繼承皇位上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為此,朱由檢投桃報李,在後來的十多年歲月裡,給予了自己這位皇寡嫂足夠的尊敬與愛戴,直到十七年後皇朝崩潰時,李自成部下的制將軍李巖率部接收皇宮。
不過,平心而論,就像我們很快將會看到的那樣,即便如此,中國歷史也很難說就會重寫。
因此,儘管這位崇禎皇帝做得特別勤勞特別辛苦,但我們必須記住的一點是,他不是販夫走卒者流,辛苦一點兒或許就可以安身立命。他是一個泱泱大國的國家元首,這個國家現在處在風雨飄搖的危機之中。他所具有的這些素質與挽狂瀾於既倒毫不相干,其反作用倒是時時可見,與剪除魏忠賢時的表現實在相去太遠。
其二是發現人才,使用這些人才實現自己的戰略;
有兩個太監在遠處指指點點交頭接耳,朱由檢心驚肉跳,以為他們是在商量著如何對付自己。
有一次,朱由檢下令將河北任丘縣令白慧元等六個縣令逮捕查辦。後來人們才知道,原因僅僅因為白慧元一人得罪了一個宦官。
殺袁崇煥時則不同。當時,可能是因為敵人大兵壓境,並近在咫尺地燒殺搶掠,那種恐怖的戰爭氣氛,失去家園和親人的痛苦回憶,漫天飛舞的蜚短流長,終於匯合成了人們的恐慌、憤怒、焦慮、無助等混合的激|情。
朱由檢的爺爺萬曆皇帝荒疏國政近三十年。
有位舉人在進京趕考的路上,親眼看到一個女人邊哭邊煮食自己的孩子,這位母親說:反正孩子也活不了,與其別人拿去殺著吃了,還不如自己吃掉算了,孩子還能少受點罪。強烈的刺|激導致這位舉人得了病,長時間吃不下睡不著,眼前時常出現那位母親的樣子。從症狀上判斷,很可能是嚴重的神經衰弱。
按當時的市場價格,一錢銀子大約可以購買二十斤大米。據說,袁崇煥的肉就是這樣被人們可能是排著隊搶購一空的。
據說,這種小冰河期每隔四五百年就會出現一次。這派觀點進一步認為,這種氣候反常與中國歷史上朝代更迭的治亂週期頗為吻合。因此,不要說崇禎皇帝,就是李世民再世也沒戲。姑且存疑。
朱由檢的施政綱領相當平庸老套,了無新意,完全談不上有什麼戰略思想。基本上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看不出有什麼謀略、眼光和統籌全局的能力。表現出一派急功近利的慌裡慌張、粗鄙淺陋。
事後,這位宦官極為惱恨,他立即行動起來,搜集一些材料把白慧元告到了皇帝那兒。為了防止被說成是報復,他一口氣攀扯上了六位縣官,而這六位縣官居然全部被皇帝下令撤職查辦。
同樣,對比一下當年所謂「靖難之役」以後,為了皇帝的叔叔奪了自家侄子的皇位,就有那麼多文臣武將,寧願一個家族一個家族地去死,也不願意侍奉新皇帝。如今,面對著的是帝國真正的敵人,卻沒有幾個人願意陪伴這位皇帝。
翻遍史書,在中國的皇帝裡面,能夠做到這一點的的確是太少,而昏庸殘暴、非酒即色的壞蛋坯子又實在太多。因此說,崇禎皇帝的確有令人同情的一面。
他是被凌遲處死的。
如果他真有這麼出色的才略,為什麼在後來的十七年中,卻再也見不到任何如此上佳的表現?
在中國所有亡國之君裡,崇禎皇帝大約是得到人們同情最多的一位。從當上皇帝那一天起,十七年間,沒有一天不是在內憂外患中度過。這位皇帝不貪財,不好色,不懶惰,天資不算低,身體也不差,日夜辛勞,廢寢忘食。可是,終究回天無力。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朝畢竟亡在了他的手裡。
如果有人告訴我們說:我們面對的是一位奮發有為、一心一意想把事情辦好,因而值得同情和理解的皇帝,同時歷史資料又顯示,這位皇帝如此長時間地豢養與依靠著一大幫壞蛋和惡奴在治理這個國家。那麼,我們應該相信誰呢?這些話聽上去,怎麼聽怎麼讓人從心裡覺得彆扭,很難令人信服。
皇帝就如一艘海輪的船長。我們這位船長不知羅盤為何物,對於暗礁、潛流、風信、氣象、潮汐、天文、航道諸方面的知識全部暫告闕如。他只是知道自己想要到什麼地方去,又完全不知道怎樣才能到達。同時,將具有上述知識的人全部踢到海裡去,只讓那些同樣缺少這種能力、但專門會哄他喜歡的人留在身邊,幫助自己指揮航程。這時,茫茫大海上,風狂雨驟,人們除了趕快給自己找一件救生衣之外,還能期待什麼呢?船越大,載的人和寶貝越多,後果就越慘重而已。
誰知道,這話竟然一語成讖。
這位職業劊子手承認,自己一生中殺人無數,但從來沒有聽過這種聲音。他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這種現象。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