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非常法史:歷史上的法律趣事

作者:劉典
非常法史:歷史上的法律趣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部分 叱吒風雲法天下 連罵兩任皇帝的狀元法官

第三部分 叱吒風雲法天下

連罵兩任皇帝的狀元法官

唐太宗大怒,說:「我本來認為你是一個誠信勇敢的人,能夠以誠言進諫,不好損你顏面;哪知你卻不知好歹,目無高低,限制起我的行動來了。我連這點兒事都做不了主,還當什麼皇帝?來人,把他給我拖出去斬了。」
說完就要登鞍上馬,並向隨從揮揮手,準備出發。
無奈之下,太常寺只得下達行政命令,在民間緊急借調婦女裙襦五百套。這件事被孫伏伽知道了,又上一摺:百戲散樂,是隋末淫風,獻舞玄武實在有損陛下形象,陛下應當為子孫後代做榜樣,做到《論語》中所說的「放鄭聲,遠佞人」,那麼天下興甚!李淵覽摺無語,不過稍後太常寺就接到皇上口諭:罷慶典。正當唐高祖致力於規範自身行為雅正社會風氣之時,孫伏伽又上書提醒他,隋朝亡國的另一個原因是皇帝身邊的人誤國,因此皇儲及諸王身邊的人一定要慎重挑選。
哪料到,孫伏伽把馬韁繩繞在腰間,跪在馬前說:「陛下今天出門,就請從老臣身上踏過去,我願意用死換取皇上對誠實忠告的採納。」

狀元的含義

在隋代,科舉士人、貴族子弟、軍功人員、基層幹部等都可以報考大理寺公務員。出身不一樣,試卷亦有別,但都要測試「疑案」的處理能力。已有工作經驗的基層幹部自然佔便宜,但孫伏伽依然憑藉自己在「理刑斷獄」方面的天賦殺出重圍,競爭上崗。
一張張狀元榜的背後,敘寫著無數的傳奇故事,而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他的人生軌跡值得我們去學習思考。
幾個高大強壯的武士立刻聞聲而來。把文弱的孫伏伽像抓小雞一樣抓在手裡。孫伏伽面無懼色地說https://www.hetubook.com.com:「夏朝的關龍逢因直言進諫而被殺,我情願和他在九泉之下相見,也不願意再侍奉你了。」
為了汲取隋煬帝拒絕受諫而亡國的教訓,李淵下旨,鼓勵大小官員上書言事,可以指責君王過錯,評議朝政得失。眾大臣明白,這是開國皇帝常有的姿態,所以沒人願意當出頭鳥。李淵正洋洋自得於一片讚美聲中時,突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區區一介縣級法官,居然趁此機會,連上三摺,把皇帝近期的失誤兜了個底朝天。

第一狀元的「非人」履歷

就在人們都認為孫伏伽一定會按皇帝的意願誠言直諫、當好御史時,孫卻做出了一個令眾同僚大惑不解的舉動——他竟以從六品官員的身份,請求參加唐王朝首次「進士試」。大家都認為這是自討苦吃,孫伏伽卻說:
隋朝初立之時,雄才大略的隋文帝大舉改革落後腐朽的門閥人才選拔制度。孫伏伽就是抓住了這次歷史的機遇,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作為我國古代最重要的人才選拔體制,科舉制度從隋朝大業元年(六〇五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一九〇五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公元六一八年,隋朝國戚李淵在晉陽易幟,起兵反隋。不日長安即克,唐政府定都於此。孫伏伽順應時勢,投奔到李淵麾下。剛開始,李淵並沒有把這個縣級法官放在眼裡,只是考慮到孫在萬年縣很有政績,才順水推舟,讓他在原來的崗位上繼續發揮才幹。至於那些早就看不順眼的官場混混,則全被新皇帝掃地出和*圖*書門。
孫伏伽在奏摺中義正詞嚴地說: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一言一行都會被史官記錄下來,怎能不慎重?您起兵晉陽不久,就接受了下屬獻上的獵鷹、琵琶、良弓等物品,還予以重賞。您有沒有想過這就是前朝的弊風,隋煬帝就是因為「恣其心」而亡國毀身的啊!
孫伏伽在辦案之餘,發現唐太宗特別喜歡騎射打獵,又上書諫諍說:「陛下走馬射帖,娛悅近臣,此乃少年諸王之所務。豈能既為天下,今日猶行之乎?陛下雖欲自輕,其奈天下社稷何!」
孫伏伽一生為人忠直誠懇,敢於直言上諫,有魏徵之風。其性格寬宏大量,處事從容,寵辱不驚。拜治書侍御史時,自己先從朝中得旨,歸家後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來,閤家狂喜而孫伏伽若無其事。
李淵閱摺大愧,趕緊放飛了獵鷹,封存了琵琶、良弓,下詔蕩滌前朝弊習,同時表示自己要率先垂範。可沒過幾天,前線傳來了捷報,李淵一高興,決定在玄武門搞重大慶典。又下旨讓太常寺全權辦理相關事宜。太常寺卿極欲美化政績,哄皇帝開心,就想出了「五百歌妓獻舞玄武門」的餿點子,可眼下朝廷草創,連演出的服裝都甚是匱乏。
這時,唐太宗笑了,說:「我不過是試一試你的膽量,你還真是一個誠信有勇的君子,有你真是大唐王朝的福分啊!好,那朕今天就不出去了。聽說你棋藝很高。朕要和你下一盤,享受一下和高手下棋的快樂。」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知人善任,將孫伏伽從言官崗位上調回大理寺,升任少卿,發揮其「理獄」專長。

不走尋常路

說完老子說兒子

www.hetubook.com.com
孫伏伽參加科考之後初顯身手,就將進士頭銜收入囊中。但是,對於當年眾多的考生而言,考中進士並不等於就此當上了公務員。當時科舉考試給獲雋者發榜,就像現在舉辦高等學歷考試給合格者頒發證書一樣,只是認可了考生具有報考公務員的一種資格。至於這個人能不能捧上金飯碗,權力不在教育部而在人事部,也就是設置「四試三選」的吏部。這一類吏部舉辦的定期考試,才算是真正的公務員錄用考試。
唐太宗讀後很是讚賞,說:「卿能言朕失,朕能改之,天下庶有謬乎?」孫伏伽一聽,膽氣更足了,居然當面「逆龍鱗」起來。
所以,孫伏伽只得默默走回書房,撥亮黝黑的油燈,繼續備考。從斑斕的燈花裡,他隱約看到了遙遠的家,斑駁的牆壁,屋簷上破舊的草氈,心中頓時升騰起進取的渴望。他的目標是考進朝廷的最高審判機關——大理寺。
「我現在工作如魚得水,全仰仗聖上的恩寵提攜。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倘若自己他日不慎犯了錯誤,成為庶民,也依然可以憑藉本朝進士的身份,投考吏部,東山再起。」聞者無不被他的就業遠見折服。李淵聽說之後,也十分感動,特旨恩准孫伏伽參加只有生徒和鄉貢才能報考的「進士試」。接下來,在唐朝政府舉辦的科舉角逐中,孫伏伽再次脫穎而出,被主考官申世寧判為第一,中國歷史上有文獻記載的首位狀元就這樣誕生了。
一天,唐太宗又要去打獵,他領著幾個侍衛,背弓插箭,帶著獵鷹和獵犬,正要出發。這時孫伏伽匆匆趕來,一把拉住馬韁說:「陛下打獵,遊戲林中,騎馬射箭,沒有必要的和_圖_書保護措施是很危險的。一旦有個三長兩短,誰來主持政務?勸陛下為了國家百姓,不要貪圖一時痛快,任著性子幹這種無益的營生。」
唐朝平定天下後,李淵頒佈了大赦令。但是不久之後,李淵又要處罰農民起義軍的將領。孫伏伽進諫說:「王者無戲言。」往昔攻打天下時,應該隨機應變,現在四方已定,應該制定法律與天下人共同遵守。「法者陛下自作,須自守之」,這樣天下百姓才能相信而畏懼啊。「兵食可去,信不可去」。自己做事不講信義,而要天下的人相信你,怎麼可能呢?
李淵撫摺大悅,下詔說:「萬年縣法曹孫伏伽,至誠慷慨,詞義懇切,指陳得失,無所迴避。非有不次之舉,曷貽利行之益!伏伽既懷諒直,宜處憲司,可治書侍御史。仍頒示遠近,知朕意焉。」並賞賜錦帛三百匹。從此,孫伏伽從一個基層小法官一躍而成為中央政府紀檢幹部,正式邁上了平步青雲的仕途。

敢罵皇帝的牛氣法官

狀元是中國科舉制度諸多名詞中最光彩、最炫耀的一個。始創始於唐代,完備於宋代,延續至元、明、清,長達一千三百年歷史。進士第一名為之狀元。
孫伏伽,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生年不詳,卒於唐高宗顯慶三年(六五八年)。唐高祖武德五年(六二二年)壬午科狀元。為唐代第一科狀元,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正在興頭上的唐太宗好像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又掃興又尷尬,真是氣不打一處來。但是,他又不想破壞大唐朝虛心納諫的傳統,於是,就耐著性子說:「我今日閒著無事,又不貪戀女色,只喜好打獵,想藉機會出去走走。再說我打獵都繞著村和*圖*書莊,從不驚擾百姓,另外侍衛也帶了十來個,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可貴的執法精神

不久,唐太宗封孫伏伽任諫議大夫。
唐太宗在繼位之前,南征北戰,經常打仗。後來天下太平了,沒仗可打,於是就迷上了打獵,幾天不打獵心裡就癢癢。
他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賞罰之行,無貴賤親疏,惟義所在。」這句話記載於《新唐書》卷一百三《孫伏伽傳》,是孫伏伽在勸告唐太祖執行法律要一視同仁時說的一句話。此話的大意是說:國家進行獎賞和處罰,不分貴賤親疏,唯一的標準是正義國法。這反映了孫伏伽執法護法的可貴精神。
「狀」取自「投狀」,「元」即為第一,居首之意。唐朝時規定,各州貢送到京城的舉子,應試之前要向禮部呈遞州裡的解狀和本人的出身履歷等親狀,統稱為「投狀」,也就是報名。考試及格後,禮部將新進士的身份材料及成績一起呈報給皇帝,稱為奏狀。排在最前面的就是狀頭。當時只分甲乙等,無狀元之名。到武則天天授元年首創殿試之例,對禮部的考試再行覆試,這才開始把按成績排在最前面的稱狀頭或狀元。狀元之名,自始而起。從唐朝到清朝的一千三百年中,共開科考試七四五次,有據可查的文狀元共錄取六五三人。
有一次,在與大臣聚會時,太宗問張玄素是什麼出身?張玄素在隋朝時當過小吏,在唐朝人眼中,小吏是十分卑微的人,張玄素也為之慚愧,一時答不出話來。孫伏伽立即提醒太宗說:「陛下,您好像在羞辱別人。」太宗頓時意會到張玄素出身低微,就當眾向張玄素道歉,並於貞觀十二年(六五八年),提拔孫伏伽擔任大理寺正卿。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