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三國史話

作者:呂思勉
三國史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附錄 後漢亂源與三國始末

附錄 後漢亂源與三國始末


前一六九二年,曹操|死了。兒子曹丕嗣為魏王,便把漢獻帝廢掉,自立,是為魏文帝。明年,蜀漢先主劉備也稱帝於成都。前一六九三年,孫權也在建業(如今江蘇的江寧縣,東晉時因為避愍帝的諱改名建康。)稱帝,是為吳大帝。後漢就此分作三國。
袁術 據壽春(如今安徽的壽縣)
當時還有一個佔據遼東的公孫度,傳子公孫淵,於前一六七五年,為司馬懿所滅。其事情,和中原無甚關係。與高麗有關係處,詳見下篇第一章第六節。
井田之變:豪人貨殖館舍,布於州郡,田畝連於方國。……財賂自營,犯法不坐,刺客死士,為之投命。至勢弱力少之子,被穿帷敗,寄死不斂,冤困不敢自理(同上《損益篇》)。

今察洛陽:資末業者,什於農夫;虛偽游手,什於木業;是則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婦桑;以一奉百,孰能供之。天下百郡千縣,市邑萬數,類皆如此;本末不足相供,則民安得不饑寒(《論衡.務本篇》)。

第一節 後漢的亂源

關羽的敗亡,是蜀漢一個致命傷。當時東吳的無端開釁,卻也是有傷國際信義的。這種毫無藉口的開釁,在歷史上也很為少見。所以先王稱帝之後,就首先自將伐吳。卻又在猇亭(在如今湖北宜都縣西邊)。給陸遜殺得大敗虧輸。又羞又氣,死了。諸葛亮受遺詔輔政,東和東吳,西南定益州(漢郡,治滇池,如今雲南的昆明縣)。屢次出兵伐魏。前一六七八年,死了。蜀漢就此不振。諸葛亮是中國ー個大政治家。本書限於篇幅,不能詳細介紹他。廣智書局《中國六大政治家》裡有他的傳,頗可看的。諸葛亮出兵伐魏。第ー次在前一六八五年。這一次魏人不意蜀國出兵,很為張皇失措。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都叛應亮,兵勢大振。時魏明帝初立,親幸長安,派張郃去抵禦他。諸葛亮派馬謖當前鋒。這張郃是魏國的宿將,馬謖雖有才略,大約軍事上的經驗不及他。給張郃在街亭(如今甘肅的秦安縣)打敗。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這一年十二月裡,諸葛亮再出散關(在如今陝西寶雞縣西邊)圍陳倉(在寶雞的東邊),不克而退。明年春,再出兵攻破武都(如今甘肅的成縣)、陰平(如今甘肅的文縣)。前一六八一年,魏曹真伐蜀。攻漢中,不克。明年,諸葛亮伐魏。圍祁山(在武都西北)。魏司馬懿來救。諸葛亮因糧盡退回。張郃來追,給諸葛亮殺掉。前ー六七六年,諸葛亮再出兵伐魏。進兵五丈原(在如今陝西郿縣),分兵屯田,芳久駐之計。這年八月裡,就病死了。諸葛亮的練兵和用兵,都很有規矩法度;和不講兵法,專恃詭計,僥倖取勝的,大不相同。《三國志》、《晉書》,都把他戰勝攻取的事情抹煞,這是晉朝人說話如此。只要看他用兵的地理,是步步進逼,就可以知道他實在是勝利的了。
宦官知道事情危險了,就把何進誘入宮,殺掉。袁紹等乘勢攻宦官,盡殺之。涼州將董卓,駐兵在河東。聽得何進召外兵的命令,即日進兵。這時候剛剛到京。於是擁兵入京城,把廢帝廢掉了,擁立董侯,是為獻帝。
兩漢時代,總算是中國統一盛強的時代;兩漢以後,便要暫入於分裂衰弱的命運了。這個分裂衰弱的原因也甚多,追溯起來,第一件便要說到「後漢時代的羌亂」。
這種情形,說來真令人「劌心怵目」。卻是為什麼弄到如此?這是由於漢朝時候的社會,本不及後世的平等。他的原因,是由於(一)政治上階級的不平,(二)經濟上分配的不平,這個要參看下篇第三章第五節和第七節才得明白。這種不平等的社會,儻使政治清明,也還可以敷衍目前,為「非根本的救濟」;卻是後漢時代,掌和*圖*書握政柄的不是宦官就是外戚,外戚是紈袴子弟,是些無知無識的人,宦官更不必說。他們既執掌政權,所用的自然都是他們一流人,這一班人布滿天下,政治自然沒有清明的希望。要曉得黑暗的政治,總是揀著地方上愚弱的人欺的,總是和地方上強有力的人,互相結托的。所以中央的政治一不清明,各處郡縣都遍布了貪墨的官;各處郡縣都遍布了貪墨的官,各處的土豪,就都得法起來。那麼,真不啻布百萬虎狼於民間了(靈帝開西邸賣官,刺史守令,各有價目。尤其是直接敗壞吏治的一件事情)。
三國時代,是我國南北對抗之始。這時代特可注意的是江域的漸次發達。前此江南的都會,只有一個吳。江北的廣陵(如今江蘇的江都縣)。卻是很著名的。我們可以設想,產業和文化的重心還在長江的北岸。自從孫吳以建業為國都,(孫吳建國,北不得淮域。濡須水一帶,是兵爭的要地。定都建業,既可扼江為險,又便於控制這一帶地方。)建業後來又做了東晉和宋、齊、梁、陳四朝建都之所。東晉以後,南方文化的興盛,固由於北方受異族之蹂躪,衣冠之族避難南奔;然而三國時代的孫吳,業已人才濟濟。這也可見南方自趨於發達的機運,不盡借北方的擾亂為文化發達的外在條件了。又益州這地方,從古以來,只以富饒著名,在兵爭上,是無甚關係的。卻是到三國時代,正因為他地方富饒,就給想「佔據地盤」的人注目。劉備初見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勸他佔據荊益二州。說「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前者就是關羽攻魏的一條路。關羽既敗,諸葛亮屢次伐魏,就只剩得後者一條路了。論用兵形勢,自然是出宛洛,容易震動中原,所以我說荊州之失,是蜀漢的致命傷。然而劉備、諸葛亮,當日必定要注重益州。則「荊土荒殘,人物凋敝」兩句話,就是他主要的原因。這個全然是富力上的問題。而向來不以戰鬥著名的蜀人,受諸葛亮一番訓練,居然成了「節制之師」。從此以後,蜀在大局上的關係也更形重要了。
後漢的羌人,並不算什麼大敵,他的人數,究竟也並不算多,然而亂事的蔓延,軍費的浩大,至於如此。就可見得當時軍力的衰弱,政治的腐敗。這件事情,和清朝川楚教匪之亂,極其相像。軍費自然十之七八,都是用在不正當的方面的。卻是(一)涼州一隅,因此而兵力獨厚;(二)其人民流離遷徙之後,無以為生,也都養成一個好亂的性質,就替國家種下一個亂源。
劉備 據徐州
吳自大帝死後,少子亮立。諸葛恪輔政,給孫峻所殺。於是峻自為大將軍。峻死後,弟綝繼之,廢亮而立景帝休。景帝把孫綝殺掉,然而也無甚作為。景帝死後,兒子皓立,很為淫|虐。吳當諸葛恪秉政時,曾一次出兵伐魏。諸葛恪死後,忙著內亂,就沒有工夫顧到北方。靠著一個陸抗,守著荊州,以抵禦西北兩面。陸抗死後,吳國就沒有人才了(前一六三八年)。前一六三二年,王濬、杜預,從益、荊兩州,順流而下。王濬的兵先到,孫皓出降。吳國也就滅亡。
本篇選自呂思勉著《白話本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標題有改動。該書採用民國紀元的方法來紀年,以1912年民國元年為基準,民元以前逆推,稱民國前某某年,簡稱前某某年。
王侯貴戚豪富,舉驕奢以作淫巧,高負千萬,不肯償債;小民守門號呼,曾無怵惕慚怍哀矜之意。同上《斷訟篇》。使餓狼守苞廚,饑虎牧牢豕,遂至熬天下之脂膏,斲生人之骨髓。……豪人之室,連棟教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https://m.hetubook.com.com附萬計,船年賈販,周於四方,廢居積貯,滿於都城,奇賂寶貨,巨室不能容,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綺室,倡謳妓樂,列乎深堂(《昌言.理亂篇》)。
政治腐敗,他的影響,決不會但及於涼州一隅的。咱們現在,要曉得後漢時代社會的情形,且引幾段後漢人的著述來看看。
羌族的起源和分布,已見第一篇第六章第四節,和第二篇上第四章第二節。這一族分布的地方,是很廣的。現在專講後漢時在中國為患的一支,《後漢書.羌傳》說:
劉焉 據益州

諸葛亮死後五年,魏明帝也死了。養子芳年紀還小。明帝死時,本想叫武帝的兒子燕王宇輔政。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孫資,趁他昏亂時候,硬勸他用曹爽和司馬懿。明帝聽了他。於是曹爽、司馬懿,同受遺詔輔政。其初大權盡在曹爽手裡,司馬懿詐病不出。到前一六六三年,曹爽從魏廢帝出去謁陵。不知道怎樣,司唱懿忽然勒兵關起城門來,矯太后的命令,罪狀曹爽。曹爽沒法,只得屈伏了。其結果,就給司馬懿所殺。於是大權盡入於司馬懿之手。這件事的真相是無從考見的,然而有可注意的,曹爽所共的一班人,都是當時的名士,司馬懿卻是個軍閥。曹爽和司馬懿相持凡十年。曹爽是曹真的兒子,在魏朝總算是個宗室。朝廷上又有一班名士擁護他(把如今的話說起來,可以說他是名流系的首領)。其初司馬懿不能與爭,大概是這個緣故。曹爽專政之後,把太后郭氏遷徙到永守宮。和他的兄弟曹羲,都帶了禁兵(這時候,表面上把司馬懿尊做太傅,暗中卻奪去他的權柄。司馬懿就稱病不出)。後來司馬懿推翻他,就是趁他兄弟都出城,奪了他的禁兵,表面上卻用太后出頭。這樣,我們推想起司馬懿的行為來,大約是「交通宮禁」,「勾結軍隊」。其詳情卻就無可考較了。現在歷史上所傳的話,都是一面之詞,信不得的。曹爽死後,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弟兄,相繼秉政,削平異已。當時魏國的軍人,都是司馬懿一系。只有揚州的兵反抗他。前一六六一年,揚州都督王凌,前一六五七年,揚州都督母丘儉,前一六五五年,揚州都督諸葛誕,三次起兵。都給司馬氏平定。司馬師先廢曹芳而立曹髦;司馬昭又殺曹髦而立曹奐;到司馬炎,就自己做起皇帝來了(前一六四七年)。
馬騰、韓遂 割據涼州
這時候的江東,論起兵力來,萬萬敵不過曹操。然而(一)北軍不善水戰,(二)荊州軍又非心服,(三)加以遠來疲敝,又有疾疫,卻也是曹操兵事上的弱點。孫權是個野心勃勃的人,手下周瑜、魯肅等也有一部分主戰的;於是派周瑜帶水軍三萬,和劉備合力抵禦曹操。大破曹操的兵於赤壁。如今湖北嘉魚縣的赤壁山。於是曹操北還,劉備乘勝攻下如今湖南省的地方。明年,周瑜又攻破江陵。三分鼎足之勢,漸漸的有些成立了(俗傳「借荊州」一語,說荊州是孫權借給劉備的。這句話毫無根據。請看趙翼《廿二史劄記》)。
這一支羌人的根據地,是從河湟蔓延向西南,包括青海和黃河上游流域。他的文明程度頗低,而體格極其強悍;《後漢書》說他「堪暑耐寒,同之禽獸」。而且好鬥。部落分離,不能組織大群;又好自相攻伐,要到一致對外的時候,才「解仇詛盟」;事情一過,就又互相攻伐了;這也是羌人的一個特色。這個是因為他所處的地方,都是山險,沒有廣大的平原的緣故。羌人在歷史上,始終不能組織一個強大的國家,做出大一點的事業,也是為此。
所以張角一呼,而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的人,同時響應。張角是鉅鹿人,他自創一種妖和圖書教,名為「太平道」,分遣弟子「誑誘四方」,十餘年間,眾至數十萬,他把這些人分做許多「方」,大方萬餘人,小者數千。暗約前一七二八年(靈帝中平元年)。三月五日同時起事。還沒有到期,給自己同黨的人告發了,張角就「馳敕諸方,一時俱起」。中外大震。這種初起的草寇,論兵力,究竟是不濟事的。靈帝派皇甫嵩、朱儁等去討伐,總算不多時就勘定了。然而從此之後,到處寇盜蜂起,都以「黃巾」為號(張角的兵,都是把黃布包著頭的,所以人家稱他為黃巾)。郡縣竟不能鎮定。因為到處寇盜蜂起之故,把州刺史改做州牧,於是外權大重,就成為分裂的直接原因(參看上篇第八章第一節、下篇第三章第一節)。
劉備聞命,真是「得其所哉」。即便帶兵入川,不多時,就借端和劉璋翻臉,把西川奪去,這是前一六九八年的事。前一六九七年,曹操平定張魯,取了漢中。前一六九六年,劉備又把漢中奪去。這一年八月裡,又命關羽從荊州進兵攻取襄陽。這時候的劉備,對於曹操竟取了攻勢了。
《後漢書》說越巂、廣漢、武都諸羌,都是爰劍之後,這句話恐未必十分可信。但因這一段文字,可以證明兩漢時代,為中國患的羌人確是居湟中這一支。湟中是個肥沃的地方,爰劍又是個從中國逃出去的,他的文明程度,總得比塞外的羌人高些,看「教之田畜,遂見尊信」八個字,就可以明白。
然而「涼州系」卻又內亂起來了,前一七二〇年,司徒王允和中郎將呂布,合謀殺掉董卓。董卓手下的將官李傕、郭汜,起兵攻陷京城,殺掉王允。呂布逃到山東。李傕、郭汜又自相攻伐。傕劫天子,汜留公卿為質。直到前一七一六年,涼州將張濟從東方來,替他們和解,才算罷兵言和。獻帝趁這機會,便想逃歸洛陽。李傕、郭汜起初答應了,後來又追悔,合兵來追。獻帝靠群盜李樂等幫忙,總算逃脫。然而群盜又專起權來,外戚董承等沒法,只得召兗州的曹操入衛。曹操既至,以洛陽殘破,挾著獻帝遷都許昌。如今河南的許昌縣。從此以後,大權都在曹操手裡,獻帝「守府而已」。
這時候的漢中,是誰據著呢?先前巴郡有個張修,創立五斗米道(參看下篇第三章第六節)。沛縣的張魯信奉他,張修死後,張魯就儼然做了教主。很有信奉他的人。益州牧劉焉,便叫他保守漢中。劉焉死後,兒子劉璋頗為暗弱。張魯就有吞併益州之志。劉璋急了,因為劉備素有英雄之名,就想招他入川,借他防禦張魯。
「涼州系」在當時是個擾亂天下的罪魁。然而其中並沒有雄才大略的人,李傕、郭汜、張濟,不久都無形消滅了。只有呂布,卻是個驍將。袁術攻劉備,呂布乘勢奪取徐州。劉備弄得無家可歸,只得投奔曹操。這劉備也是個英雄,曹操便利用他去攻呂布。曹操表劉備做豫州牧,借兵給他。前一七一四年,和他合力攻殺呂布。這時候,袁術因為措置乖方,在壽春不能立足,想要投奔袁紹。曹操順便叫劉備各擊破他。袁術只得折回,死在壽春。然而劉備各也不是安分的人,就和董承合謀,想推翻曹操。卻又自己出屯小沛。事情發覺了,曹操殺掉董承,打破劉備。劉備也投奔袁紹,於是青、徐、兗、豫四州略定。

赤壁戰後,曹操一時也不想南下。而西方的交涉又起。原來涼州地方,本有個馬騰、韓遂割據。李傕、郭汜等滅後,曹操雖然收復關中,派鍾繇鎮守,卻還沒顧得到涼州。前一七〇一年,曹操徵馬騰做衛尉。馬騰的兒子馬超,疑心曹操要害他,就和韓遂舉兵造反。涼州的兵勢,十分精銳。鍾繇抵敵不住,只得奔長安而走。馬超、韓遂直打到潼關。曹操自將去抵禦他,用離間之策,叫他兩個分和圖書心,到底把他打敗了。明年,曹操就殺掉馬騰。馬超知道了,舉兵又反,卻給楊阜等起兵打敗。馬超就逃奔漢中。
羌無弋爰劍者,秦厲公時,為秦所拘執,以為奴隸……後得亡歸,而秦人追之急,藏於岩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劍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力其蔽火,得以不死。既出,又與劓女遇於野,遂成夫婦。女恥其狀,被髮覆面,羌人因以為俗。遂俱亡入三河間。《注》:「黃河湟水賜支河也。」案賜支就是析支,就是河曲之地,不能另算做一條河。所以注引《續漢書》作「河湟之間」。諸羌見。爰劍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為豪。河湟少五穀,多禽獸,以射獵為事;爰劍教之田畜,遂見尊信;廬落種人依之者日益眾。羌人謂奴為「無弋」,以爰劍嘗為奴隸,故因名云。其後世世為豪。至爰劍曾孫忍時,秦獻公初立,欲復穆公之威,兵臨渭首。滅狄獂戎,忍季父邛,畏秦之威,將其種人附落而南,出賜支河曲數千里;與眾羌絕遠,不復交通。其後子孫分別,各自為種,任隨所之:或為氂牛種,越巂羌是也;如今四川的西昌縣。或為白馬種,廣漢羌是也;如今四川的廣漢縣。或為參狼種,武都羌是也;如今甘肅的武都縣。忍及弟舞,獨留湟中。並多娶妻婦;忍生九子,為九種;舞生十七子,為十七種。羌之興盛,從此始矣。
漢朝和羌人的交涉,起於武帝時。這時候,匈奴還據著河西(參看第二篇上第四章第一節)。和羌人所據的湟中,只隔著一枝祁連山脈;武帝防他互相交通,派兵擊破羌人,置個護羌校尉統領他。羌人就棄了湟水,西依西海(青海)鹽池(在青海西南)。王莽時,羌人獻西海之地,王莽把來置了一個西海郡,莽末內亂,羌人就乘此侵入中國。後漢時羌人一支佔據河北大允谷和大小榆中一帶(在如今平番導河一帶)。頗為邊患,和帝時,才把他打破,重置了西海郡;而且夾著黃河,開列屯田。從此從大小榆谷到西海,無復羌寇。然而降羌散布郡縣的很多(在安定、北地、上郡的,謂之東羌。在隴西、漢陽、金城的,謂之西羌)。中國的吏民豪右,都不免「侵役」他。前一八〇五年,罷西域都護和校尉,發羌人去迎接他。羌人頗有逃散的。郡縣到處「邀截」,又不免騷擾。於是各處羌眾,同時驚潰。「東寇三輔,南略益州」。涼州的守令,都是內地人;見羌勢已盛,無心戰守,都把郡縣遷徙到內地來;百姓有不願意遷徙的,就強迫「發遣」;死亡流離,也不知多少。直到前一八九四年,才把三輔肅清,涼州還沒有平定,而軍費已用掉二百四十億。到順帝時,涼州也算平定了,才把內徙的州縣,依舊回復。不多時,羌人又叛。用兵十餘年,又花掉八十多億的軍費。到桓帝即位,才用段熲做校尉,去討叛羌,這個段熲,是以殺戮為主義的。他說:「昔先零作寇,趙充國徙令居內,煎當亂邊,馬援遷之三輔。始服終叛,至今為梗,猶種枳棘於良田,養蛇虺放室內也。臣欲絕其本根,不使能殖。」於是從前一七五三年起,至前一七四三年止,用兵凡十一年。把西羌直追到河首積石山,東羌蹙到西縣(如今甘肅的秦安縣)。山中,差不多全行殺盡。這歷年的羌亂,才算靠兵力鎮定(羌亂的詳細,可參看《後漢書.本傳》,和任尚、虞詡、段潁、皇甫規、張奐等傳)。
劉表 據荊州
「山雨欲來風滿樓」,分裂的機會成熟了,卻仍等待著積久為患的宦官外戚做個導火線。
蜀自諸葛亮死後,蔣琬、費褘,相繼秉政。費褘死後,後主才親理萬機,信任宦官黃皓,頗為昏暗。蔣琬、費褘的時代不大主張用兵。費褘死後,姜維執掌兵權,連年出兵北伐https://m.hetubook•com.com,毫無效果;而百姓疲弊,頗多怨恨。前一六四九年,司馬昭叫鍾會、鄧艾兩道伐蜀。會取漢中,姜維守住劍閣(如今四川的廣元縣)。會不得進。而鄧艾從陰平直下綿竹,(就是從甘肅文縣,出四川平武縣的左擔山,向綿竹的一條路。)猝攻成都,後主禪出降。蜀漢就此滅亡。於是晉國派羊祜鎮襄陽,王濬據益州以圖吳。(羊祜死後,杜預代他。)
袁紹 據幽并青冀四州

這時候,外戚宦官,依舊是勢不兩立。然而何氏出身低微,何太后的立,頗得些宦官的力。以是何氏對於宦官,有些礙難下手。何進雖然殺掉蹇碩,又逼死董太后,殺掉董太后的哥哥董重;然而要盡誅宦官,何太后就要從中阻撓他。何進手下袁紹等一班人,因而勸何進召外兵以脅太后。

第二節 三國始末

這時候的劉備,可算得勢窮力盡了,卻有一支救兵到來。當東諸侯起兵「討卓」的時候,長沙太守孫堅也起兵而北。董卓西遷之後,孫堅便收復洛陽。後來和袁術結連去攻劉表,給荊州軍射殺。堅兄子策,收集殘部,投奔袁術。孫策雖然年少,倒也是個英雄。看看袁術不成個氣候,便想獨樹一幟。於是請於袁術,得了父親舊時的部曲。南定揚州。前一七一二年,孫策死了,他的兄弟孫權代領其眾。劉備手下的諸葛亮,便想一條計策,自己到江東去求救。
這時候,劉備也在荊州。他和曹操是不能相容的,逃往江陵。曹操派輕騎追他,一天一夜走三百里,到當陽長阪(如今湖北的當陽縣)。追到了。劉備兵敗,再逃到夏口,靠劉表的大兒子劉琦。
後漢時代,是頗重門閥陶的(參看下篇第三章第七節)。袁紹是「四世三公」,所據的地方又廣大,所以勢力最強。卻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所假借的名義,也比眾不同。
曹操取漢中這一年,孫權因劉備入川,也頗想乘虛奪取荊州,劉備這時候,正想爭取漢中。知道兩面開釁是不行的。便和孫權妥協,把荊州地方平分,備使關羽守江陵,權使魯肅屯陸口。(如今湖北的蒲圻縣。這時候周瑜已經死了。)到關羽進攻北方的時候,孫權又把呂蒙調回,換了個「未有重名,非羽所忌」的陸遜。關羽果然看輕他。把江陵守兵盡數調赴前敵,後路空虛。呂蒙便乘勢發兵,襲取江陵。這時候,關羽前敵的攻勢也已經給曹操發大兵堵住,弄得進退無路,只得退軍,給孫權伏兵捉住,殺掉。西蜀進取之勢,受了一個大打擊。
袁曹衝突的時機到了。前一七一二年。戰於官渡(在如今河南中牟縣的北邊)。袁紹大敗,慚憤而死。兒子袁譚、袁尚爭立。前一一七〇六年,曹操全定河北。袁譚為曹操所殺。袁尚逃到烏桓(參看第二章第一節)又給曹操打敗;再逃到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把他殺掉。前一七〇四年,便南攻荊州。劉表剛好死掉,他的小兒子劉琮把荊州投降曹操。
這時候,州牧郡守,紛紛割據。就有:
靈帝是個最尊信宦官的。他因為數失皇子,何皇后的兒子辯,養於道人史子助家,號為史侯。王美人的兒子協,靈帝的太后董氏自行撫養,號為董侯。靈帝想立董侯,沒有辦到,前一七二三年,靈帝病重了,把董侯囑託宦者蹇碩,叫蹇碩立他。這時候,何皇后的兄弟進,做了大將軍,兵權在手。蹇碩想誘他入朝,把他殺掉,然後擁立董侯。何進明知他的陰謀,擁兵不朝。蹇碩不敢動。於是史侯即位,是為廢帝。
京城裡的大權,霎時間落入「涼州軍閥」之手。袁紹等一班人,自然是不服的。於是袁紹逃回山東,起兵「討卓」。諸州郡紛紛應之。董卓就把天子遷徙到長安。近著涼州老家。「討卓」的兵,本來不過「各據地盤」,沒有「討卓」的誠意。自然是遷延敷衍,毫無成功。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