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失去的勝利

作者:曼施坦因
失去的勝利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三章 一九四二年南俄冬季戰役 結論

第十三章 一九四二年南俄冬季戰役

結論

相反,我們可以說除了史達林格勒以外,俄國的指揮當局在打擊一個決定點時,是從來不曾協調其兵力與速度。
第一下打擊,即包圍第六集團軍,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假使這一擊成功了——德軍統帥部也傾全力來促其實現——則德軍的最強大打擊兵力也就隨之而消滅了。
儘管俄軍毫無疑問已經有了極大的收穫,但他們對於德軍的南翼仍未能獲得決定性的成功,假使這個南翼被毀了,那我方也就會一蹶不振了。到了這個冬季戰役結束時,主動權又再度回到了德國人的手中,而俄國人也已經遭到了兩次失敗。雖然這都不具有決定性,但卻穩住了戰線並使德國統帥部可以有使東線戰爭發展成為相持局勢的希望。雖然如此,我們卻決不應希望在一九四三年夏季再發動一個攻勢改變戰局的趨勢。我們的戰鬥力損失已經夠大了,所以這種計畫已經沒有可能性。
現在我們再來檢討俄軍的最高層領導。從德國夏季攻勢結束時的作戰情況上來看,包圍德軍南翼的戰略目標實在是理所當然,決不可能被忽視。突破同盟集團軍正面的觀念也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行動。換言之,在一九四二年晚秋時節擬定一個作戰計畫時,俄國方面實在並不需要什麼太大的軍事天才。
在冬季戰役的第一階段中,俄國當局為了確實不讓第六集團軍這個頭獎溜走,毫無疑問曾經不必要的牽制住了太多的兵力。因此,也就錯過了在頓河下游切斷德軍南翼補給線的機會。和*圖*書攻擊齊爾河正面的兵力固然很強大,但是他在行動上卻並不能一致。
在這一方面只有一點需要說明:面對著數量數倍優勢的強敵,若非德軍部隊和他們的指揮官幾乎作了超人的努力,則這種失敗也就會是無可避免的了。若非我們那些英勇的步兵師——不像我們同盟國的部隊,而且常常是缺乏適當反坦克裝備的——面對著敵方裝甲兵力的攻擊,能夠挺立不動,而當敵方坦克突破防線之後,又能立即封鎖起來,並終於對其殲滅,否則這個冬季戰役也就不要打了。我們的裝甲師也同樣勞苦功高,他們顯出了無比的活力,東奔西跑,使他們的效力不只增加了一倍。德國的戰鬥部隊深信他們自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軍人,在最危險的情況中仍能屹立不動,其英勇和自我犧牲精神足以抵消敵方數量優勢而有餘。
甚至於在對匈牙利集團軍獲得了成功的突破之後——從頓涅茨河到沃羅涅什之間的德軍正面已經撕開了一個大裂口——俄國當局還是未能用足夠的速度和兵力向決定性的方面上(即趨向第聶伯河的渡口)挺進。俄軍不知道集中其強大兵力於一點上,反而分散其兵力作了一連串的互不協調的攻擊。這樣才使德軍在決定性點上能集中較強的兵力。
不過儘管在德軍的戰鬥序列中已經損失了五個完整的集團軍,但專憑這一點,任何人也還是不能斷定它對於戰爭的結果即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此外,我們也喪失了在和_圖_書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勢中已經贏得的巨大土地,連同其天然資源在內。高加索油田的奪取也本是此次攻勢的基本目標之一,也終於未能達到——我們在這裡又應附帶說明一下,這個經濟性目標是戈林所強烈要求的,但對於攻勢力量的分散卻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當他們追求這個經濟性目標時,卻完全忘記了必須先擊敗敵軍的主力,然後這種目標才有達到和守住的機會。不過總結言之,德軍還是能夠守住頓涅茨盆地之一部分,那卻是對戰爭的進行具有必要關係的。
尤其值得強調的,是俄國的指揮當局並不缺乏果敢進取的精神,為了達到其目標,是完全不顧慮其兵力的損失。俄軍部隊也都能勇敢善戰,不避犧牲。儘管如此,其步兵的素質卻還是具有弱點,而在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之間所損失的炮兵,到現在仍未完全補充起來。自從戰爭開始以來,俄國的將領們毫無疑問已經學會了很多的教訓,尤其是在大裝甲兵團的組織與使用方面。雖然早在一九四一年,敵人就已經擁有了大量的坦克,但他們卻完全不知道如何把坦克編成獨立單位來加以運用。現在他們也已經學會了如何組成坦克軍及機械化軍,並且也已經學會了德軍的深入突破技術。不過即使如此,我們卻還是每次都擊敗(毀)了俄軍的裝甲部隊,儘管他們已經在德軍的前進地區中,透入達相當的深度——只有一九四二年十一月的情況為例外。自從圍殲了第六集團https://www.hetubook.com.com軍之後,俄軍就再也不曾有過同樣的成功了,他們想要切斷德軍南翼的目標始終不曾達到。除了在史達林格勒,那是希特勒自己替敵人造機會以外,俄軍統帥部也就從來不曾再作第二個大包圍戰,像我們在一九四一年所作的,那一次俘虜就是好幾十萬人。儘管在這次冬季戰役中,俄軍在數量上佔有極大的優勢,而且開始時的情況和德方同盟集團軍的崩潰,也使他們可以毫無阻攔的進入德軍的後方,結果還是如此。反之,我們在一九四一年,所打的卻是以正面為主的戰鬥。
假使這第一下打擊能與對義大利和匈牙利兩個集團軍的攻勢相配合,則似乎就會更好,俄軍在一開始發動攻勢時,就應傾全力企圖用一個統一的大規模攻擊行動,以在羅斯托夫或亞速海上達到切斷德軍的目標。很明顯,其所備有的炮兵不足以完成這個任務,也許正是由於這個理由,俄軍才延緩了其突破作戰。同時也可以想像到俄軍的運輸情形,不能容許其全部兵力同時集中和獲得適當的補給。
有一件事更不應忘記,那就是英勇的第六集團軍,奮戰到底,才使敵人未能一舉而殲滅整個的德軍南翼兵力。假使它不一直抵抗到二月初為止,而在其情況已經絕望時,就立即放棄這個鬥爭,那麼敵軍在各要點上的兵力就會立即增加一倍,於是整個德軍南翼的被圍殲也就會成為定局了。這是第六集團軍的最大貢獻。固然第六集團軍的英勇犧牲對整個大局和*圖*書並無補益,但我們卻決不可以抹殺其精神上的價值。這個集團軍盡到了軍人的最大責任——為了他的同胞,在絕望的情況中仍能奮鬥到底。
假使我們現在再回頭說到這次冬季戰役及其結果時,我們所應該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可能就是為什麼俄國指揮當局,在這個戰役中既已獲得了巨大成功之後,卻仍然未能對德軍的整個南翼完成決定性的殲滅成功呢?俄軍不僅擁有壓倒性的數量優勢,而且從一開始起也就握有作戰性的優勢,所以本來是應有全勝的機會。
在突破了義大利集團軍的正面之後,俄軍統帥部又還是未能不顧一切的迅速渡過頓涅茨河,以求直搗羅斯托夫。當然在作此種行動時,俄軍本身的側面也有受到攻擊的危險,不過他們接著向匈牙利集團軍正面所發動的攻擊,也可以提供相當的保護。若說這是不免要冒險,我是承認的。但是不敢冒險的人卻決難獲得決定性的戰果。
假使我們對於一九四二~一九四三年南俄冬季戰役的全部過程和結果作一個總檢討,則我們必須首先承認俄國方面已經獲得極大的成功。俄國人已經圍殲了德國的第六集團軍,這是我方最強大的一個野戰集團軍。此外,我們的四個同盟國集團軍也都已被擊潰了。其中有許多勇士都已喪命疆場,而更有相當的人數做了俘虜。所剩下來的同盟國部隊也都已潰不成軍,遲早都得撤出戰場。即使從殘部中又把第六集團軍的原有各師番號恢復了起來,而何立德集團軍於一九四三年三和*圖*書月間也改稱為第六集團軍,可是二十個師的戰鬥主力,加上相當大量的炮兵和工兵單位,卻始終是一個難以補起的損失。同盟國部隊的戰鬥效率固然很有限,但是他們的喪失也使德軍在比較平靜無事的地區中缺少了可以替換的兵力。
德國統帥部所應該獲得的結論,就是應盡一切努力,以求能至少與其敵國中的一個先行簽訂和約。同時,它也應該認清,今後在東線的戰爭指導是必須以節約兵力為原則,尤其應該儘量避免史達林格勒式的悲劇(損失一個整集團軍),同時更應設法消磨敵人的攻勢能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要堅決擺脫一切次要的願望,在西方敵國還不能在法國登陸,或在地中海地區中作嚴重打擊之前,應儘量把主力集中在東線。
可是我方的同盟國出乎意料的相繼迅速完全崩潰,卻幫了敵人不少的忙。所以俄軍在頓河下游、亞速海上和第聶伯河,沒有能夠切斷德軍的整個南翼,實在是表示他們自己的無能。從近代戰爭的標準上來看,俄國攻擊兵力所要越過的距離並不能算太大。同時德軍也並無強大預備隊可以投入,所以俄軍的攻勢實無中途頓挫之理。
施里芬曾經說道,在一個會戰或一個戰役中,勝負雙方的行動對於最後的結果同樣具有頁獻。德國統帥部對於第六集團軍的喪失,以及整個南翼所遭遇到的危機,是應負責任的,這在上文中已經說明過了。現在為了公正起見,也應該說明德方對俄軍包圍德軍南翼行動的失敗,究竟有何貢獻。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