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偷襲珍珠港前的三百六十五天

作者:實松讓
偷襲珍珠港前的三百六十五天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十八、走向勝利和失敗之日 偷襲珍珠港前的三百六十五天大事記

十八、走向勝利和失敗之日

偷襲珍珠港前的三百六十五天大事記

四月十七日
六月三十日
野村大使和赫爾國務卿舉行第一次會談(至開戰為止的九個月內,野村同赫爾舉行了四十五次會談,同羅斯福舉行了九次會談)。
野村大使向羅斯福總統遞交國書。
上午十一時,日本發佈大本營第二號新聞公告,「帝國海軍於今天八日凌晨對夏威夷方面的美國艦隊和空軍斷然進行了猛烈的大規模空襲。」
羅斯福總統召開首腦會議,討論德國和日本對美國採取行動的可能性,並對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全球戰略方針作了指示。
大本營海軍部向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下達《大海令第一號》,命令他於十二月上旬作好對美、英、荷開戰的作戰準備。
上午八時,機動部隊指揮官綜合了迄今收到的報告,用電報拍發了一份戰鬥快報。
金梅爾在寫給史塔克的一份關於太平洋艦隊現狀的報告中說道:「我認為,對珍珠港的突然襲擊是有可能的。為使這種突然襲擊所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並重創來犯之敵,我正在迅速採取切實措施。」
飯田祥二郎中將率領的第二十五軍的船隊從海南島的三亞港啟程南下。
在內閣會議上,赫爾國務卿指出:「日本攻擊美國迫在眉睫」,強調「我們必須經常保持戒備」。全體閣員都同意赫爾對緊張局勢的見解。
中旬
大本營陸海軍部通過了《適應局勢變化之帝國國策綱要案》。
英國政府凍結日本的在英資產(二十七日,荷屬印尼也照此辦理)。
十一月二十日
政府以對美關係問題為中心,同一些重臣(曾經擔任過首相的人)進行懇談,並就決定開戰問題作了說明,從而取得了他們的諒解。隨後,天皇花了一小時左右時間親切地聽取了重臣們的意見。大部份重臣認為,單憑《赫爾備忘錄》就立即訴諸戰爭,未免操之過急。
東鄉外相把對美談判的甲、乙兩種方案電告野村大使(美國方面於四日破譯)。
為了搜集夏威夷的情報,軍令部的中島少佐化裝成船上的工作人員,搭乘「龍田丸」客輪進入檀香山港。檀香山總領事館的吉川少尉通宵達旦地對九十七項軍事情報作了回答。
大本營陸海軍部通過了以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為核心的《關於促進對南方的對策問題》的文件。
四月十三日
凌晨三時十九分(夏威夷時間七日早晨七時四十九分),第一批攻擊隊的指揮官下達「托、托、托」(全隊突擊)的命令。
南雲長官召集飛行員進行了訓話——向行將出發進行夏威夷作戰之飛行員作了訓示。
在白宮會議剛結束的兩個半小時(二十六日早晨六時)以後,機動部隊先後從單冠灣出擊,踏上了遠征夏威夷之途。
美國凍結德國和義大利的在美資產。
東鄉外相訓令野村大使向美方提出《乙案》,並通知說:「如果美方不接受這一方案,談判就只得破裂。」
聯絡會議採納松岡外相的反對意見,對《適應局勢變化之帝國國策綱要》作了修改後予以通過。
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開始進行大西洋會談(至十二日結束)。
山本司令長官發佈《聯合艦隊機密作戰命令第一號》(十一月五日)和《聯合艦隊機密作戰命令第二號》(十一月七日)。命令攻擊珍珠港的機動部隊應按其指揮官所指定的地點,「及時進入作戰開始前的待命地區(擇捉島的單冠灣)待命」。並通知「Y日(預定開戰的日子)預定為十二月八日」。
一月二十五日
十二月八日
當時,哈爾西司令率領的第八特遣隊(以航空母艦「企業號」等為基幹),正為向海軍航空隊運送戰鬥機而加速駛往威克島。在業已作好開戰準備的部隊周圍三百海里的範圍內進行飛行搜敵。
「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瑞鶴號」在吳軍港附近;
凌晨三時(華盛頓時間七日下午一時),這是日本政府訓令野村大使對美國發出通知的時刻。東鄉外相向天皇上奏美國總統親自簽發的電報和對該電報答覆的文稿。
下午三時五十六分(華盛頓時間一日下午十一時五十六分),作戰部部長史塔克向亞洲艦隊司令電告美國總統的命令:「迅速徵用三艘小型船隻(享有美國軍艦的待遇),配備到南中國海供『防諜巡邏隊』使用。」
聯絡會議批准了松岡外相的《日美諒解方案》的修正案,即所謂「松岡三原則」:一、要美國撤出中國;二、要不與日德義三國同盟條約相牴觸;三、要阻止美國參戰。
七月五日
美英兩國參謀會議制訂了一項《美英參謀協定(ABC─1)》。該協定規定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進行相互合作的基本指導方針如下:
陸軍為了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命令第二十五軍進入戒備狀態。海軍也組成一支對蘇作戰的第五艦隊。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在致海軍大臣及川古志郎的信中第一次正式表明了自己對美作戰的設想,主張「開戰之初,就猛攻猛打,摧毀敵主力艦隊,使美國海軍與美國人民的士氣沮喪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在敵之主力艦隻大部份停泊於珍珠港內時,用飛機進行襲擊……」
凌晨二時十五分(夏威夷時間七日早晨六時四十五分),美驅逐艦「守護人號」在珍珠港入口處攻擊日本潛艇。
橫須賀的各海軍學校學生和海兵團的水兵約三千人在東京參觀遊覽(五日和六日兩天)。
美國政府破譯了一份日本駐廣東總領事於七月十四日拍給外務省的電報。這份電報報告了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計劃。這份電報以其「發現了日本在東南亞的軍事計劃」,而成為美國最為重視的情報之一。
六月二十二日
十月五日
大本營陸軍部發出準備對南方作戰的命令。
此時(華盛頓時間二十五日),美國海軍情報局對機動部隊的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的所在位置作了如下的推斷:
當地指揮官不在珍珠港設置防魚雷網的意見並沒有使海軍作戰部部長史塔克消除他對敵機進行魚雷攻擊的擔心。史塔克將一份題為《防魚雷攻擊裝置》的文件分送給各海軍軍區司令,並將抄件送交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金梅爾根據珍珠港的水深程度判斷:「(珍珠港)不存在受到魚雷攻擊的危險」。結果對防禦飛機施放魚雷攻擊珍珠港的問題就此不了了之。
海軍下令全面實行戰時編制。
東鄉外相致電駐檀香山總領事喜多,指令他「每天報告一次美國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的動靜,調查一下珍珠港上空有無阻塞氣球,戰列艦周圍是否裝置了防魚雷網」。
美國在西大西洋進行巡邏。
近衛內閣總辭職。
九月二十四日
四月四日
美方從停泊在舊金山灣內的「日新丸」船上強行奪走《船用密碼本》。
赫爾國務卿約見野村和和圖書來栖兩位大使,拒絕了《乙案》,並把《赫爾備忘錄》面交野村和來栖。
三月三十一日
美國方面通過「魔術情報」獲悉近衛內閣垮台的原因是「內閣意見分歧,其焦點在於從中國撤兵的問題」。
大本營海軍部以《大海令第五號》,命令「必要部隊,為進行作戰及時向待命的海面進發」。
一月十三日
十一月二十八日
凌晨一時(華盛頓時間七日上午十一時),日本駐華盛頓大使館對「下午一時通知電」譯讀完畢。
南雲長官召集機動部隊各級指揮官和參謀人員在旗艦「赤城號」上進行訓話,並下達了必要的書面命令,隨後大家一起商量了有關作戰事宜。
聯絡會議通過了《帝國國策施行要點》。
天皇批准動員八十萬左右的兵力來準備對蘇作戰,並把第一個動員時間定在七月十三日。這就是所謂「關特演」(關東軍特別演習)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動員。
上午十一時四十分,日本公佈天皇的宣戰詔書。
凌晨二時十二分(華盛頓時間七日中午十二時十二分),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致電夏威夷指揮官,發出警報。
凌晨三時二十二分(夏威夷時間七日早晨七時五十二分),第一批攻擊隊的指揮官發回表示奇襲成功的信號電:「托拉、托拉、托拉。」
四月一日
聯絡會議通過了近衛首相致美國總統的覆電。
御前會議剛散會,杉山參謀總長和永野軍令部總長經天皇批准,向陸海軍第一線部隊發佈開始進攻的作戰命令。
大本營陸海軍部就德蘇開戰後的帝國國策綱要問題訂出一個方案。
聯合艦隊首席參謀黑島大佐就夏威夷作戰問題向軍令部轉達了山本司令長官的堅定決心,並竭力進行交涉,最後得到了永野總長的批准。永野對黑島說:「既然山本司令長官有這樣大的自信心,那我作為軍令部總長就有責任按照他所希望的那樣去做。」這樣一來,這個一再遇到阻力的夏威夷作戰方案已由永野總長批准,總算按照聯合艦隊的希望被納入了軍令部的作戰計劃。
聯絡會議在「日本必須對當前外交作出估計,但因為事關重大,務必慎重研究」這一點上取得一致意見,未對美國於九月二日提出的答覆進行審議,便散會。
二月十四日
凌晨三時二十五分(夏威夷時間七日早晨七時五十五分),俯衝轟炸機隊開始轟炸福特島和希卡姆機場。
天皇的弟弟高松宮海軍大佐說:「因為海軍自顧不暇,如可能,則希望避免發生日美戰爭。」天皇聽後憂心忡忡,並提出了質問。但由於島田海相和永野軍令部總長用「有把握取勝」的搪塞之言對此作了回答,因而天皇為祈禱和平所作的不斷努力,結果也成了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四月二十一日
應軍令部次長伊藤的要求,向美方遞交最後通牒的時間推遲三十分鐘,改為七日下午一時(華盛頓時間)。
開始有明顯的跡象表明,美國方面正在謀劃制止日本海軍在美國所進行的情報活動。
九月一日
五月九日
七月七日
上旬
金梅爾司令制定了《太平洋艦隊作戰計劃》。
山本司令長官為了使夏威夷作戰設想具體化,命令第十一航空艦隊參謀長大西瀧治郎少將瞞著聯合艦隊參謀人員制訂一個作戰計劃方案。
一月二十七日
東鄉外相向格魯大使遞交了對美備忘錄的抄件。
一月七日
下午五時三十分,山本司令長官向聯合艦隊下達《聯合艦隊作戰電令第一〇號》,即「攀登新高山一二〇八」的電令(開戰日期定為十二月八日,按預定計劃行動)。
內閣會議通過了四日聯絡會議所批准的對美最後通牒的文稿。
海軍作戰部部長史塔克下達作好臨戰準備的指令。
日本政府要求維希政府在七月二十四日凌晨零時以前就(日本)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問題作出答覆。
十一月二十三日
六月二十七日
三、為了削弱日本經濟實力,使日軍不敢進攻馬來亞,從而以此來支援馬來防線的防禦工作,就要採取最穩妥的計算方法,以進攻的姿態使用美國艦隊。
八月七日
十月三十一日
松岡外相只給野村大使發去了拒絕赫爾建議的訓令電。
八月二十八日
大本營陸軍部對德蘇戰爭的發展作了判斷,決定了《帝國陸軍作戰綱要》,指出當前要丟掉解決北方問題的念頭,專心致志於南方問題。
十月二十三日
美國駐日大使格魯根據從秘魯駐日公使那裡得到的情報,致電國務院說:「一旦日本與美國發生事端,日本試圖突然襲擊珍珠港。」
下午四時正,外務省發出對美備忘錄第十四部份的電文。
下午六時二十八分,東京中央電信局拍發第九〇七號電報。
美國政府通過「魔術」(即通過仿造日本外務省的密碼機破譯日本外交電報)獲悉七月二日在御前會議上決定的主要內容:南進第一;如情況容許,則北進;獨立自主地參與德蘇戰爭。
聯絡會議連續開了十七個小時,就下列三個方案進行了討論:第一方案是,不予開戰,臥薪嘗膽;第二方案是,決心當即開戰,通過戰爭解決問題:第三方案是,在決心開戰的前提下,進行作戰準備和外交談判齊頭並進。討論結果,決定採用「進行作戰準備和外交談判齊頭並進」的第三方案。另外,決定將對美談判方案分為《甲案》和《乙案》兩種。如果談判不成功,則於十二月一日凌晨零時(東京時間)停止外交談判。
凌晨零時,日本海軍為了干擾美國無線電諜報工作並掩蓋夏威夷作戰企圖,更換了艦隊無線電通訊呼號。
如果日美兩國爆發戰爭的話,那麼日本也許會先發制人,突然襲擊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國艦隊,這已成為美國海軍的常識。隨著日美關係的惡化,從一九四〇年底左右到第二年的四月左右這段時間內,對這樣一種可能性的擔心頗為強烈。但是,隨著日本南進可能性的日益增長,襲擊珍珠港的危險性似乎被忽視。七月以後,由於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南方,美國方面對珍珠港的關心也就漸漸淡薄起來;突然襲擊珍珠港的可能性逐漸成為一種觀念的東西。
二月十一日
御前會議通過了《帝國國策施行要點》和-圖-書
零時三十分(華盛頓時間七日上午十時三十分),美國海軍部接到破譯了的「下午一時通知電」的電文(國務卿和總統則分別在華盛頓時間上午十時四十分和十時五十分才接到此電文)。
美英兩國首腦發表了規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基本方針的《大西洋憲章》。
金梅爾將軍取代理查森將軍出任太平洋艦隊司令。
大本營海軍部發佈《大海令第九號》(帝國決定於十二月上旬對美國、英國與荷蘭三國開戰……)和《大海指第一六號》(聯合艦隊對美國、英國與荷蘭三國之作戰行動應以所附之附件即帝國海軍對美、英、荷三國作戰方針為依據)。
五月十二日
美國總統聲明:一俟發現德義兩國的艦艇進入大西洋護航海域,便立即開炮。
十一月二十九日
召開陸海軍的局部長會議。陸軍方面認為:「日美談判已無達成協議的前景」,對此,海軍方面卻認為:「只要陸軍考慮從中國撤兵,談判還是有達成協議的可能」。由於雙方意見對立,沒有作出決定。
七月十六日
美國政府凍結了日本的在美資產。
七月十八日
正式下令岩佐大尉等五名軍官和五名下士官為攻擊珍珠港的特種潛艇官兵,並指定了他們五人駕駛的潛艇。
零時(華盛頓時間七日上午十時),向總統報告了美方破譯的日本對美備忘錄第十四部份的電文。
晚上八時三十分至翌日凌晨零時二十分,外務省拍發了對美備忘錄的第一至第十三部份。
七月十九日
凌晨二時四十五分(夏威夷時間七日早晨七時十五分),機動部隊命令第二批攻擊隊的一百六十七架飛機全部起飛。攻擊隊於三時正朝著歐胡島方向飛去。
八月一日
日本海軍採取了以十月上旬為期限作好戰爭準備的方針,指令聯合艦隊在八月底以前結束訓練和作戰,預計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抓緊進行戰備工作。
十一月十三日
新任駐美大使野村吉三郎海軍大將搭乘「鐮倉丸」客輪由橫濱出發赴美就任。
七月二十六日
六月十三日
大本營陸海軍部通過《帝國國策施行要點》草案。
晚上十一時三十分(華盛頓時間九時三十分),美國海軍部接到美方破譯的日本對美備忘錄第十四部份的電文。
十一月一日
十一月十七日
九月十一日
第十四海軍軍區(夏威夷)司令以珍珠港水深不到十三點七米為理由,建議不設置防魚雷網。
清晨四時左右(夏威夷時間七日上午八時左右),第一批攻擊隊的轟炸機隊結束轟炸後返航。
十月二日
十一月十日
六月十六日
第一航空艦隊的航空隊以十一月十五日為最後期限繼續進行緊張的訓練,它們把停泊在佐伯灣(大分縣)的聯合艦隊主力部隊假想為是美國太平洋艦隊,根據機動部隊的夏威夷作戰計劃方案進行特別作戰演習(至六日結束)。
美國方面通過「魔術」破譯了新任外相豐田於七月十九日拍給日本駐德大使的電報,從而獲悉日本的政策是:對美政策不變,繼續恪守三國條約所確定的原則。
上午十時二十八分(夏威夷時間七日下午二時五十八分),夏威夷陸軍部隊司令蕭特將軍收到馬歇爾參謀總長拍發來的「緊急警戒電」(此時已是日軍開始攻擊後七個小時零三分鐘)。
山本司令長官訪問機動部隊旗艦「赤城號」,對即將從內地港灣出擊的機動部隊各級指揮官、參謀人員、飛行員作了激勵人心的訓話。
清晨四時零五分(華盛頓時間七日下午二時零五分),野村和來栖兩位大使來到國務院。
六月六日
四月十四日
上午十時三十分(華盛頓時間六日晚八時三十分),美國陸軍部和海軍部接到美方破譯的日本對美備忘錄前十三部份的電文(總統於晚上九時三十分接到此件)。
為瞭解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動靜和搜集夏威夷方面的軍事情報,外務書記員森村正,即海軍少尉吉川猛夫抵達日本駐夏威夷總領事館到任。
零時十五分,美國駐日大使格魯會見東鄉外相,要求親自向天皇呈遞美國總統親自簽發的電報。
夏威夷方面的陸軍部隊指揮官蕭特在寫給參謀總長馬歇爾的信中說:「日本的潛艇部隊和快速突擊部隊也許有可能在我國情報機關發出警告之前突然出現於夏威夷海域」。
十二月六日
根據《大海令第五號》,山本司令長官下達了《聯合艦隊作戰電令第五號》,發出「攀登富士山」(係第二開戰準備的暗語)的命令。根據這一電報命令,機動部隊決定按照預定計劃於十一月二十六日從單冠灣出擊。
七月二十四日
聯絡會議通過了《關於促進對南方的對策問題》這一文件(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
十一月二十四日
十一月二十六日
源田把初步研究的夏威夷作戰計劃第一方案交給大西。
夏威夷海軍基地防空部隊指揮官和夏威夷方面陸軍航空部隊指揮官草擬了一份《關於陸海軍在敵人突然襲擊歐胡島或夏威夷艦隊時採取聯合行動的綜合估計》。它對形勢發展的要點作了如下判斷:「日本的潛艇和空襲部隊也許有可能在我情報部門發出警報之前就侵入夏威夷海域。」至於「敵人可能採取的行動」,該文件估計:「極有可能是通過駛近歐胡島三百海里以內的航空母艦來進行空襲;特別是在拂曉前進行空襲說不定會取得完全成功」。
赫爾國務卿對陸軍部部長史汀生說:「我對日美談判已束手無策,下一步要看你和諾克斯了,也就是說,要看陸軍和海軍的了。」
東鄉外相致電野村大使,指令他「除特別指定保存的東西外,銷毀密碼機、密碼本和密碼略語」(美國方面於三日破譯這份電報)。
下午一時,「龍田丸」作為「第二次撤僑船」,從橫濱啟航,開往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
十月三日
同月
美國陸海軍聯席會議通過了《美國陸海軍聯合作戰基本計劃》(《虹計劃─5》)。
一月十六日
清晨四時十三分(夏威夷時間七日上午八時四十二分),第二批攻擊隊的指揮官下令機隊發起攻擊。
「赤城號」、「加賀號」在九州南部;
美國總統向野村大使暗示,近期內美國將斷然對日本m.hetubook•com.com實行石油禁運:奉勸日本在進駐還是撤出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問題上作出抉擇,並建議法屬印度支那中立化。
二月十七日
美國總統親手將致近衛的覆信和美國政府的備忘錄交給野村大使。覆信的要點是,在舉行首腦會談前,有必要先進行預備性會談。
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史塔克向各艦隊司令拍發了一份要求戒備的電報,指出:「日本的下屆內閣很可能由一些強烈反美的國家主義者組成……。日本也有進攻美英兩國的可能性,因此要採取適當的戒備措施。」史塔克還對太平洋上的所有美國商船拍了電報,為它們指定航線,以防備日本的敵對行動。
聯絡會議通過了由六條項目組成的《與帝國國策施行要點有關的對外措施》,其中第六條結尾的措詞是:「……現在,大東亞前途告急,帝國之存亡瀕於危殆。事到如今帝國不得不與盟邦共操干戈,粉碎一切障礙。」
八月十四日
八月十七日
特種潛艇的夏威夷特別攻擊隊的幹部們在吳軍港水交社舉行出擊前的最後一次碰頭會。
一、迅速打倒軸心國中實力最強的德國。因此,要把美國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放到正面決戰的大西洋和歐洲。
十月十二日
美國第十四海軍軍區(夏威夷)司令和夏威夷方面陸軍部隊司令,為了加強夏威夷地區陸海軍飛機的空戰能力和提高對敵機的防禦效果,建立了一個聯合委員會。
九月三日
五月四日
晚上八時四十六分(夏威夷時間零時十六分),岩佐大尉駕駛的伊二二特種潛艇在離珍珠港大約十七公里的地方直向港口進擊(在此前後,橫山駕駛的伊一六特種潛艇、古野駕駛的伊一八特種潛艇、廣尾駕駛的伊二〇特種潛艇也分別向珍珠港港口進擊;酒卷駕駛的伊二四特種潛艇因發生故障而推遲到晚上十一時零三分才出擊)。
從這一天起,機動部隊可以清楚地收聽到檀香山的電台廣播。
傍晚,進攻夏威夷的機動部隊收到一份令人大驚失色的電報,該電報告說:先遣部隊的旗艦「香取號」於下午五時左右在塞班島以東一百六十海里的地方突然遇上由一艘美國巡洋艦護航的一支船隊。
十月四日
野村大使向赫爾國務卿建議締結日美中立條約,當即遭到赫爾的拒絕。
參謀本部召開部長會議,討論的結果是:「立即丟掉同美談判的念頭,十二月初發動戰爭。今後同美國談判是偽裝外交」。
攻佔馬來亞的陸軍部隊船隊從海南島的三亞港啟航。
七月二十八日
陸海軍大本營訂出了一個為日本的自存自衛,並通過和平手段迅速擴充國家總體力量的《對南方的對策綱要》。
十月六日
美國對石油出口頒發許可證。
日本駐美國西海岸(西雅圖)工作人員岡田貞外茂海軍少佐被美國方面非法監禁。
二月四日
美國在馬尼拉(菲律賓)設立美國陸軍遠東司令部,任命麥克阿瑟將軍為指揮官。
軍令部和各艦隊就採納夏威夷作戰方案進行了認真的討論。雖然聯合艦隊持積極態度,但由於第一航空艦隊持消極態度,加之軍令部又持極其謹慎的態度,因此最終沒有取得一致意見。
上午九時二十二分左右,機動部隊結束對全部飛機的營救工作。
在東京目黑站的海軍大學舉行聯合艦隊的圖上作戰演習(至二十日結束)。至於夏威夷作戰,則作為一次「夏威夷作戰特別圖上演習」,僅由有關人員在絕密的情況下進行了研究。
第一和第十一航空艦隊的兩位參謀長向山本司令長官轉達了這兩個航空艦隊首腦的一致意見——要求取消夏威夷作戰方案。但是,由於山本司令長官對斷然進行夏威夷作戰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所以兩位參謀長決定全力以赴地貫徹山本司令長官的這一最初信念。
御前會議決定:「對美談判最後未獲成功,故帝國決心對美、英、荷開戰。」
一月二十四日
二月七日
十一月二十一日
山本司令長官以對艦艇士兵的營救工作做到萬無一失為條件,正式批准特種潛艇參加夏威夷作戰。
近衛首相在獲外莊邀集了東條陸相、及川海相、豐田外相、鈴木企劃院總裁等人就日美問題,特別是和戰問題召開最後一次會議。海相的態度是:「是和是戰,海軍方面完全由首相決定。」爭論的焦點是撤兵問題。首相和外相認為,「只要陸軍多少作一點讓步,日美談判達成協議是並非沒有希望的。」對此,陸相不答應,他認為:「這是一個事關陸軍士氣的問題,故絕對不能讓步。」
十一月二十七日
凌晨三時三十分(夏威夷時間七日上午八點),掌握制空權的戰鬥機隊開始攻擊希卡姆機場。
下午五時正,東京中央電信局拍發對美備忘錄第十四部份的電文。
史塔克命令各海軍軍區司令:「對使用防魚雷裝置來保護自己管轄區內的港灣,特別是保護停泊在艦隊主要基地的大型艦艇這一問題,要進行調查研究,並提出意見。」
七月十四日
松岡外相回到日本。
六月二十三日
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和海軍作戰部部長史塔克,各自分別向菲律賓和夏威夷等地的陸軍部隊、太平洋艦隊、亞洲艦隊拍發「戰爭警告」電報。
二月十八日
野村大使向美國總統遞交《近衛信件》。
六月二十四日
聯合艦隊在岩國的海軍航空兵隊舉行了最後一次碰頭會。
八月四日
野村大使抵達華盛頓。
四月十一日
軍令部根據第一航空艦隊的要求,向在夏威夷的吉川發出命令,要他將美國太平洋艦隊停泊在珍珠港內的艦艇劃分為五個水域進行報告。並要求附上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的停泊位置和情況。
凌晨一時三十分(夏威夷時間七日早晨六時),第一批攻擊隊的一百八十三架飛機全部起飛完畢,並於一時四十五分朝著歐胡島方向飛去。
豐田外相訓令野村大使,指示他向美方建議舉行近衛和羅斯福會談。
六月二十五日
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部向其所屬司令官、參謀、艦長、飛行隊長首次透露攻擊珍珠港的計劃。
進攻珍珠港的機動部隊的艦船為了隱匿其意圖起見,分別於十七日至十九日清晨三三兩兩地駛離內地港灣向著集結地單冠灣駛去。
陸海軍兩位總長獲准於十二月八日開始作戰。下午五時左右,大本營海軍部根據《大海令第一二號》發佈命和*圖*書令。
八月六日
十月七日
四月上旬
二月一日
凌晨一時,巡洋艦「利根號」和「筑摩號」各出動一架水上飛機對珍珠港進行偵察。
在聯絡會議上,松岡外相以違背國際信義為理由,建議重新考慮《關於促進對南方的對策問題》這一文件。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理查森要求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史塔克改善珍珠港的防禦狀況。
十二月二日
五月二十七日
來栖大使為了協助野村大使工作,從東京啟程前往美國(從香港乘快速飛機,於十五日抵達華盛頓)。
清晨四時二十五分(夏威夷時間七日上午八時五十五分),第二批攻擊隊的指揮官下令「全隊突擊」,並於四時三十二分開始攻擊。
東條內閣組成,東鄉茂德被任命為外相。
十二月四日
十一月八日
三月二十七日
聯絡會議決定了關東軍在統帥方面所採取的措施——在遭到蘇聯空軍的進攻這一萬不得已的情況時,可出動航空隊向蘇聯境內發起進攻。
美國海軍部部長諾克斯就加強夏威夷的防禦問題寫信給美國陸軍部部長史汀生。
十二月三日
奉山本之命制訂進攻夏威夷計劃初步方案的大西,為了謹慎起見,他又委託第一航空戰隊參謀源田實中佐對此計劃進行初步研究。
美國總統宣佈「國家處於無限制的緊急狀態」。這樣一來,美國自歐戰爆發後的一九三九年九月八日曾宣佈「國家處於有限制的緊急狀態」,進入了「準準戰時體制」,現在終於過渡到「准戰時體制」,從而促進了以防萬一的各項準備工作。
松岡外相致電野村大使,訓令他按《松岡修正案》(即根據脅迫美國這一對美基本方針制訂的《日美諒解方案》)開始同美國談判。由於這一修正案,葬送了《日美諒解方案》的原來意圖。
凌晨三時二十七分(夏威夷時間七日早晨七時五十七分),魚雷攻擊機隊開始對戰列艦發起攻擊。
旨在搜集情報的三名日本海軍軍官搭乘「大洋丸」客輪抵檀香山港。
七月二十一日
六月十四日
夏威夷方面的陸海軍指揮官制訂了一個陸海軍在夏威夷《沿岸海域聯合防禦計劃》。它大大促進了以珍珠港為中心的夏威夷防禦計劃。
十一月五日
十二月五日
海軍作戰部部長史塔克致電各海軍軍區司令,指出:「軸心國通常利用週末、星期日或國定假日開始行動,要求引起注意。」
凌晨三時三十五分(夏威夷時間七日上午八時零五分),水平轟炸機隊開始轟炸戰列艦。
五月三日
美國副國務卿韋爾斯向若杉公使聲明說:日本再南進的話,就是戰爭了。
特種潛艇的艇上人員代表岩佐直治大尉向山本司令長官懇求用特種潛艇攻擊珍珠港;但由於艇上人員在根據該計劃發動攻擊後沒有希望獲得營救,因而無法採用,並被退了回來。
在旗艦「長門號」上舉行聯合艦隊的圖上作戰演習(至十三日結束)。
第二潛艇隊最後於下午一時半駛入港內,至此集結於單冠灣的艦艇共計三十艘:航空母艦六艘、戰列艦兩艘、重型巡洋艦兩艘、輕型巡洋艦一艘、驅逐艦九艘、潛艇三艘、加油艦七艘。
德蘇開戰。
早晨六時三十分,機動部隊接到《聯合艦隊第一三號電令》(皇國之興亡在此一戰,各將士務必血戰到底,以盡本職)。
十月九日
野村大使建議兼任外相的近衛首相以《日美諒解方案》為基礎開始進行日美談判。
聯絡會議得出結論,認為《赫爾備忘錄》是美國對日本的最後通牒。
海軍作戰部部長史塔克和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聯名向當地指揮官拍發了警報電報,電報在預先通知要對日本在美資產採取凍結措施的同時,命令他們採取適當的警戒手段。
召開具有歷史意義的御前會議,通過了《適應局勢變化之帝國國策綱要》。
九月十八日
十一月二十五日

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二月

傍晚,東鄉外相向野村大使拍發了第九〇一號電報,指示說:「以第九〇二號電文,將對美備忘錄分十四部份拍發。關於向美方遞交對美備忘錄的時間,另電告知,但要做好隨時能夠遞交的準備。」
日軍開始在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登陸,二十九日「和平進駐」完畢。
九月六日
三月中旬
聯絡會議批准了對美最後通牒的文稿。並決定,向美方遞交最後通牒的日期與統帥部的要求相一致。根據軍令部次長伊藤的提議,遞交最後通牒的日期定為十二月七日下午零時三十分(華盛頓時間)。
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信給近衛首相,遏制日本的北進行動。
十月十八日
七月四日
御前會議通過了《帝國國策施行要點》,其要點是:以十月下旬為期限完成戰爭準備;同時通過外交手段,努力貫徹日本的要求;至十月上旬尚若仍然不能達到要求時,決心對美(英、荷)開戰。
十二月七凌晨一時十五分,機動部隊收到了山本司令長官於十二月三日晉謁天皇時陛下所賜予的聖諭及其奉答之電文。
第三屆近衛內閣組成,豐田貞次郎海軍大將被任命為外相。
一月二十日
理查森在致史塔克的信中指出:「日本說不定不予警告就開始攻擊……也可能突然襲擊珍珠港。」
十一月三十日
羅斯福總統親手把一份被看作為「最後通牒」的對日警告書交給野村大使,同時又暗示要恢復日美會談。
三月十二日
維希政府幾乎全部答應了日本方面的要求。
近衛首相同東條陸相、及川海相進行商談,並告訴他們,決心直接會見美國總統羅斯福,以謀求一舉取得政治上解決問題,近衛認為這是留下的最後一條出路。對此,海相表示完全贊成,但陸相則表示有條件地贊成。
山本司令長官晉謁天皇。
近衛內閣總辭職。
這時,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向全軍發出急電:「珍珠港遭受空襲,這不是演習。」
三月八日
八月三十日
四月十八日
十一月十一日
早晨六時,大本營陸海軍部宣hetubook.com•com佈:「帝國陸海軍於今天八日凌晨在西太平洋與美英軍進入了戰爭狀態。」
八月十二日
清晨四時二十分(華盛頓時間七日下午二時二十分),野村和來栖兩位大使會晤赫爾國務卿,遞交了對美備忘錄。
一月二十三日
七月十二日
大本營陸海軍部通過《對南方的對策綱要》。荷屬印尼拒絕日本方面的大部份要求;其結果,日本原來從美國進口石油,後來打算改從荷屬印尼進口石油的意圖受到挫折。
美國政府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
五月二十六日
政府和大本營聯絡會議大體上採納了經過修改的《日美諒解方案》。
美國駐日大使格魯致電國務院,指出:「日本將在兩周或十天內作出重大決定。」此時,在美國政府內部占壓倒優勢的判斷是,日本利用德蘇戰爭之行動不是南進,而是北進。
早晨七時正,機動部隊突入最後一道難關,進入了敵機巡邏圈內。旗艦「赤城號」的桅桿上飄揚著一面「DG」信號旗(意即皇國之興亡在此一戰,全體將士務必倍加努力)。
十一月四日
二、一旦日本參戰,在遠東採取戰略守勢。
下午五時光景,進行夏威夷作戰的機動部隊越過東經一百八十度線,駛入西半球。
赫爾國務卿以必須在事前達成原則性的諒解為由,拒絕了野村大使關於舉行近衛和羅斯福會談的建議。
八月二十六日
「比睿號」(戰列艦)在佐世保附近,「霧島號」(戰列艦)在吳軍港附近。
對事態發展感到憂慮的美國局局長寺崎,在只取得大橋外務次官的同意而未經松岡外相許可的情況下,就把日本的建議電告野村。松岡和近衛首相發生正面衝突。
傍晚,東京中央電信局應參謀本部通訊課的要求,決定除同德義兩國之間往來的電報外,對電報的收發工作暫停五小時。
二月二十五日
一月下旬
東鄉外相訓令野村和來栖兩位大使,催促他們在十一月二十九日之前辦妥談判的一切手續。
召開陸海軍軍事參議官聯席會議。由天皇對《帝國國策施行要點》中有關國防用兵的條文徵求意見。
六月二日
大西少將收到了對山本司令長官的夏威夷作戰設想加以具體化的源田方案後,以此作為參考,又研究、提出了他自己的方案,交給山本司令長官。山本對大西方案略加修改後,就叫大西送到軍令部,委託軍令部保管。
日本外務大臣松岡洋右離開東京車站,作訪歐之行。
海軍作戰部部長史塔克在致金梅爾將軍(太平洋艦隊司令的內定人選)的信中寫道:「說不定(敵人)哪一天會在我們的大門口埋下地雷,說不定我們在看到若干艦艇被炸後才醒悟,或者說不定我們會被捲入一場不宣而戰的戰爭漩渦中去。」
六月十一日
十二月一日
十月十九日
聯絡會議對美國六月二十六日提出的修正案,通過了再次修正案。
召開重新研究國策問題的聯絡會議(除二十六日這一天外,會議連續開到三十日)。
為了遏制日本的南進行動,一支由四艘重型巡洋艦和九艘驅逐艦組成的美國艦隊,從珍珠港出發,駛向南太平洋。
三月上旬
赫爾國務卿對陸軍都部長史汀生和海軍部部長諾克斯說:「太平洋的形勢已不是什麼外交問題了,說不定在什麼時候會發展成為軍事問題。」
金梅爾在寫給史塔克的信中說,「在操作簡便,效果顯著,既能適應緊急需要,又能迅速設置的那種設備研製出來之前,我建議你不向珍珠港供應防魚雷裝網。」
由太平洋艦隊、大西洋艦隊、亞洲艦隊編成美利堅合眾國艦隊。
三月二十日
七月二十五日
八月九日
簽署日蘇中立條約。
下午,駐華盛頓的日本海軍武官處收聽到東京用日語對海外廣播的「天氣預報」——「東風,有雨」(指日美關係發生危險),於是就開始銷毀密碼本等之類的東西。
史塔克在寫給金梅爾的信中,希望他在制訂太平洋艦隊作戰計劃時「不要忽視對日本城市(表面上是針對軍事目標)進行空襲這一問題的研究」。
陸軍得出結論:「如果在外交上達不到目的的話,就必須上奏天皇迅速召開決定開戰的御前會議」。海軍方面決定「在首相的堅強決心下,明天與陸軍大臣進行暢談,要是尚有談判的餘地,就延遲決定開戰的日期,並就放寬前次御前會議上所決定下來的那些條件問題進行磋商」。
美海軍作戰部部長史塔克將格魯大使一月二十七日的電報轉發給太平洋艦隊司令,並在後面附上了美國海軍情報局的意見:「美國海軍情報局認為這種流言蜚語不可信。並不認為它對珍珠港的行動已迫在眉睫,在可預計的將來也看不出有這種計劃。」
四月二十二日
十月二十四日
十一月二十二日
七月八日
史汀生在致諾克斯的覆函中說,他要最優先地考慮珍珠港的防禦問題。
七月十五日
中午,美國總統在白宮召開最高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國務卿赫爾、陸軍部部長史汀生、海軍部部長諾克斯、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和海軍作戰部部長史塔克。羅斯福總統指出:「日本人素以不宣而戰臭名昭著,因此美國有可能在下星期一(十二月一日)前後遭到攻擊。」問題是美國對此應當採取什麼措施。
十月十六日
陸海軍兩位總長舉行會談;陸相和海相進行兩次會談;陸海軍主任課長召開會議:首相和陸相舉行會談。雖然兩位總長的會談在下列一點上取得一致意見,即「為了談判而過於延遲日期,這會貽誤戰機,造成困難」。但是在陸相和海相的會談中,對談判能否達成協議的估計上,兩人的意見存在著根本分歧。在近衛和東條的會談中,爭論的焦點是從中國撤兵的問題,陸相表示不能讓步,堅持「沒有考慮餘地」。
日本駐美國西海岸(洛杉磯)工作人員立花止海軍中佐因間諜嫌疑被美國方面逮捕。由於美國方面的策劃,日本海軍在美國西海岸的「情報觸角」完全被切斷。
凌晨一時五十分,東京電信局將對美備忘錄第一至第十三部份的電文拍發完畢。
制訂了《美國海軍基本作戰計劃》。
七月二日
下午五時三十分,外務省發出第九〇七號電報(華盛頓時間七日下午一時,向美方遞交了對美備忘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