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美國種族簡史

作者:托馬斯.索維爾
美國種族簡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章 德國人 在美國的德裔人(北美殖民時代)

第三章 德國人

在美國的德裔人(北美殖民時代)

移民的職業所屬,似乎因出身省籍的不同而不同,也因外遷的年代不同而有異。早期移民一向大體屬於德意志西南部地區的農民,甚至到一八四〇年仍有約半數的移民是農民和打散工的人。在十九世紀中晚期,移民中的產業工人和工匠在數量上日趨增多,這既反映出移民來源的地區變化,也反映出德國作為一個整體,其工業的重要性正在上升。在十九世紀最後的二十五年中,德國移民當中有農村背景的人所占的比例,就從一八七〇年代初的大約三分之一降低到了一八九〇年代的四分之一稍強。相應的,移民當中曾在工業、商業和貿易部門幹過的人,在比例上有所增長。即便如此,遲至一九〇〇年,多數美國農場主仍然是有德國血統的人。
早期移民來美的德意志人,在形式上是以個人身份摻雜在荷蘭人的隊伍當中,於一六二〇年定居在新阿姆斯特丹(後來改稱紐約)的。這些德意志人基本上是農民和工匠出身,或者是曾在農舍手工作坊幹過活的人。有些還是荷蘭西印度公司的衛隊成員,繼承了歷史悠久的德國雇傭兵傳統。十七世紀時,威廉.賓為了他在北美的殖民地賓夕法尼亞招募移民而於一六七七年走訪了德意志各邦。當時賓夕法尼亞的宗教容忍做法,對於那些與自己所在地區的國立教會持有不同信仰的德意志人來說,格外有吸引力。這樣,賓夕法尼亞就招徠了第一批數量可觀的德裔移民,主要是來自萊茵河以西地區。

美國革命戰爭和獨立

獨立前的美國約有三十萬的德裔,大致占總人口的十%。獨立戰爭打響後不久,德裔就在南卡羅來納的查爾斯頓組成了一個志願連;德裔在賓夕法尼亞領地的雷丁鎮周圍組成了幾個步兵連。賓夕法尼亞和馬里蘭的德裔組建了一個團。還有人在莫霍克谷地招募德裔士兵,編為四個營。德裔不僅投身行伍,而且也在美軍的最高層效命。美國路德教派創始人的兒子彼德.穆倫伯格步步高升,最後獲將軍街。馮.施圖本將軍從他的祖國趕來,目的就是參加美國的革命戰爭,華盛頓困守瓦利福基時,施圖本將軍曾為之出謀劃策。人們一直把嚴明的軍事紀律引入美國新建部隊的功勞,記在這位將軍的帳上。把毫無紀律觀念的平民百姓訓練為有戰鬥力的職業軍人,談何容易。據說馮.施圖本將軍在操練時,不時地對士兵大聲責罵,而且是先用德文和法文罵,然而再讓他的副官用英文替他罵!作為美國軍隊的教官,他成功地訓練出一支足以打敗英國職業化部隊的勁旅。馮.施圖本將軍也曾參與籌劃圍攻約克頓這一成功的戰役。
德意志人於一七〇九年在哈德遜河邊建立了紐伯格,即現在的紐堡,然後就擴展到莫霍克河谷一帶。一如在賓夕法尼亞一樣,這兒也是邊境線,常遭印第安人的劫掠。來莫霍克谷地的德意志人是契約奴,換句話說,他們受合同約束,必須先做幾年(通常三十七年)的苦工,以償還來美的旅費。北美殖民地當時至少有一半白人民眾是借助這種辦法遷移來的。德意志和瑞士移民是這種辦法的首批試驗品,成功之後才在蘇格蘭、愛爾蘭和其他種族的移民中間推廣開來。定居在莫霍克谷地的德意志人,原本是英國政府的契約勞工,因為英政府墊付了他們的旅費和安置費的一半。德意志因此比其他種族更為普遍地採用這種由英政府暫付部分費用的辦法,所以能夠整批整批地遷移,有的是全家老小連鍋端,有的是整個村鎮一次走光。
美籍德國人對這些攻擊,採取了許多回應的辦法。有些人堅稱自己忠於美國;有些人改名換姓;有些美籍德國人的組織,在其名稱上抹去了與德國的聯想。例如,凡名稱中帶有德裔字樣的銀行,都把這兩個字改成北美。紐約的日爾曼尼亞人壽保險公司改名為衛士人壽保險公司。美籍德國人辦的報章開始銷聲匿跡。
早期的德意志移民定居在自成一體而又與世隔絕的農業社區,每個社區的住戶皆屬於某一特定的教派。他們與外部的大千世界沒有社會往來,而內部則被不可勝數的不同教派所割裂。在這些德意志移民聚居的地區裏,英國人的語言和文化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他們從德國進口書籍,用德文出版自己的報紙,用德文祈禱。天長日久,英文也慢慢地開始滲透進來,但句子結構往往還是德文那一套,從而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方言,稱為賓夕法尼亞德文。這批德裔中,最與世隔絕的要算現在也還是阿密什人,他們今天與早期的定居者幾無二致,依然生活在偏僻的農業地區。作為虔誠的教徒,阿密什人身著老式的黑色長裝,避開現代文明,駕著黑色的馬車,也不讓他們的子女去公立學校就讀,以此作為保留他們那種古老生活方式的一種手段。
在德意志人向海外移民急劇增加的背後有許多的因素,諸如各邦放鬆了向海外移民的限制;又如在那些將田產平分給子嗣而非全部傳給一個繼承人的地區(如帕拉蒂納特),田莊的規模日趨縮小,許多人無以為生;取消村社公田而使農民利益受損之;再如工廠制度的興起以及拿破崙戰爭之後,由於貿易恢復而帶來了英國貨的競爭,都造成不少工匠失業,等等。維也納會議導致貴族復辟之後,德意志各邦的獨裁專制也曾激起過反叛和外逃。還有一大批德籍作家,以熱情洋溢的筆調,用德文寫了很多描述美國生活的故事,在德意志各邦廣為流行。住在蒸蒸日上的農業村鎮的美籍德裔,給故鄉親人寫的信劄,同樣也在德意志各地傳播了關於美國的資訊,激起了對美國的熱情。在十九世紀中葉,輪船取代了帆船,赴美更加容易了。在十九世紀,有五百多萬德國人移居美國,超過任何別的國家。
德裔對美國的科學和醫學一向有傑出的建樹,發明也多。德國的藥學家有獨到的本領,因為他們受過化學知識的訓練。今天人所共知的摩爾克藥物公司當初就是由德裔創辦的。有個名叫查理斯.P.斯太茵邁茨的德國移民,是跛子腿,身高不到四英尺。正是他的科學天才改造了美國的電器工業,因為通用電器公司就是圍繞著他和他的許多獲得專利的發明創造,才得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
德國人是組織者。不管是什麼地方協會,保齡球俱樂部、工會、企業、合唱隊、樂團、學校、劇團,或者教堂,他們樣樣都組織得很好。他們組織過一個名為特納協會的體育俱樂部,分支遍及全美,強調競賽精神、愛國思想和智力發展。但是德國人卻很少去搞什麼政治組織。政治從未使美籍德國人陶醉過。在一八二〇年代興起一無所知黨時,德裔曾是本土人士所攻擊的對象之一。但這種攻擊的矛頭,主要是集中在愛爾蘭人身上,而且這段歷史插曲所延續的時間,相對來說也很短。德國人對禁酒的法律和運動,向來是竭力反對的。在這一點上他們和愛爾蘭結成了統一戰線。他們也不贊成禁止許多正當娛樂活動的所謂主日藍法。但是,除了這些問題之外,德國人並不怎麼涉足政治。至少可以肯定地說,不如愛爾蘭人卷得那麼深,成就也不可同日而語。
早期的德意志移民,幾乎是清一色的新教徒,這部分是由於英國政府阻止德意志的天主教徒試圖移居其北美殖民地。在十九世紀,德國移民隊伍中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在數量上旗鼓相當。當時大多數的美籍德國人,不是天教徒就是路德派教徒。定居在美國東部海岸各州的德國路德派分子來說,這些觀念和做法是難以接受的。所以這批德國路德派信徒,便創立了自己的密蘇裏教規會議,在教義上持有更為保守的觀點。
當一艘船在美國港口停靠後,打算購買船上勞工契約的買主,就登上船來察看行情。那些契約奴就被從甲板下叫上來亮相,前後走動,以便讓買主們看個仔細,有的買主甚至親自動手試試他們的肌肉結實不結實,並和他們聊上幾句,好對他們的理解力及順從性有個初步的判斷。有時,一種名為苦工引導者的中間人,會買走一隊勞工,然而將他們帶到鄉下各地巡迴,遇有合適機會再把勞工的契約書逐個轉賣掉。當時,社會上並不認為這種販賣人的交易是道義上的恥辱,公開參預這種交易的有最高地位和名望的人士。喬治.華和_圖_書盛頓就曾購買過契約奴在他的弗爾農農莊上幹活,正如他擁有黑奴一樣。甚至在一七九二年,美國新政府還曾搞過一個計劃,準備進口德意志勞工來幫助首都華盛頓的建設。
正如一八四八年革命流產之後的難民一樣,一九三〇年代這批難民也是情系自由和民主的有識之士,給美籍德國人及至整個美國社會帶來了一股衝擊力。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那些德國移民不同的是,這批德國人來美時和德國已沒有認同感,相反卻滿懷著激烈的反納粹情緒。不管是因為這一點還是有別的什麼緣由,美籍德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並未像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那樣,表現出強烈的親德情緒。一個親納粹的小團體德裔美國人聯盟確實存在過,其活動主要在紐約,但它代表不了作為一個整體的美籍德國人
從德意志各邦來美參加這場革命戰爭的,還有其他許多軍事指揮官。其中之一是德.卡爾布男爵。在南卡羅來納的卡姆登戰役中,當別人臨陣逃跑時,他英勇不屈,直到戰死沙場。最富有戲劇性的人物之一是位名叫瑪麗亞.路德維希的德裔巾幗英雄。她的丈夫是美國軍隊的一位炮手,作為隨軍家屬,她扛著大茶壺給火線上的戰士送水。大家管她叫水壺莫利。一次她的丈夫掛了彩,她立即頂上去替她丈夫當炮手,一時傳為佳話。戰鬥結束後,連華盛頓都承認,她那勇敢的精神是鼓舞士氣的榜樣。
隨著希特勒和納粹於一九三〇年代在德國的崛起,德國掀起了向美國移居的新浪潮,其中包括某些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學者、藝術家、科學家和文人。他們多是猶太人(最傑出的當推愛因斯坦),但是也有像湯瑪斯.曼和保爾.梯里希這樣一些卓越的德國人,他們並沒有猶太血統。還有些人後來註定要在美國變為出類拔萃之輩,其中之一就是那位名叫亨利.基辛格的德國猶太難民。在人類歷史上,知識天才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這可能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愛因斯坦一個人的轉移,就有重大歷史意義,因為這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獲得核能的第一個國家。

一個德裔人的農場,在外觀上就和其他人的農場截然不同。德裔人農場的牲畜圈特大,農舍簡樸但很緊湊,圍欄很高,果園面積很大,土地肥美,草地翠綠繁茂,到處是豐衣足食的景象,一切都收拾得井井有條。
賓夕法尼亞的荷蘭人(也就是德意志人),卻在兩個重要方面根本不像德意志人:他們一是和平主義者,二是政府的懷疑者。作為帕拉蒂納特人,他們的祖先居住在德意志帝國的帕拉蒂納特省,該省在三十年戰爭中是兵家必爭之地,備遭戰火蹂躪,生靈塗炭。他們又是逃避獨裁專制和宗教迫害的難民。更何況,賓夕法尼亞的宗教自由這在當時的美國也屬罕見對虔誠而清靜的教派,具有分外的吸引力。這一時期的德裔對政府或政治幾無任何興趣。
德文出版物的暢銷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早期,當時共有四十九家月刊、四百三十三家週刊和七十家日報供三百五十萬德文讀者訂閱。
十九世紀首屈一指的政治漫畫大師,是一位名叫湯瑪斯.納斯特的美籍德國藝術家。他在內戰期間創作的親聯邦政府的漫畫,曾受到林肯總統的賞識。形象地以大象和驢子來代表民主黨和共和黨,就首次出自他的筆下;今天我們看到的那個胖乎乎並白髮蒼蒼的聖誕老人,也是他的妙筆之一。最使納斯特名聞遐邇的,還是他諷刺坦慕尼協會貪污腐敗的大頭目退德所塑造的滑稽形象。退德認為,對他來說,這些漫畫比攻擊他的那些報紙社論更加危險,報紙上怎麼說,我根本不在乎,因為我的選民鬥大的字不識半升,但糟糕的是,他們能看懂圖畫。後來,逃到西班牙的退德終於被拿獲歸案,就是因為有個人根據漫畫的形象認出了他,納斯特給退德這一夥惡棍所刻畫的嘴臉是如何廣為人知,由此可見一斑。
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都市,德國人集居一處的方式使他們世代保留著自己的語言和文化。這一點時常表現在民居和文化的孤立上。在十九世紀的密爾沃基市,德裔居住區和當地的本土居民或愛爾蘭人只保持著最低限度的接觸。布法羅和紐約兩市的德裔居民,與外界的隔膜程度更高。巴爾的摩的德國人同樣也是生活在他們自己的小天地裏,切斷了與周圍環境的聯繫。在辛辛那提,德國人聚居在一個稱之為萊茵河上的地區。密蘇里州的赫爾曼鎮(在聖路易斯附近)在當地被稱為小德國,其街道名稱都用德文書寫。同樣,在德克薩斯州,德國人不大與美國老百姓交往,兩部分人彼此從遠處觀察對方,都帶著一種真誠的好奇心理,時常夾雜著相互的蔑視。
德國人在音樂和體育活動方面,不但在美國開風氣之先,而且在這些活動普及開來之後很久,他們仍舊是人才輩出。也許不無意義的是,為美國獲得第一塊奧運會(一九二〇年代舉行)游泳冠軍金牌的約翰尼.威斯穆勒,就是一位德裔。他後來因在銀幕上扮演猿人泰山而名聲更大。第一位游過英吉利海峽的婦女也是德裔,名叫格特魯德.埃戴爾。不錯,這些成就是德裔個別人士在後來獲得的,但也應算作是十九世紀德國人帶到美國來的悠久傳統的產物。日爾曼傳統還造就了許多傑出的美國音樂家,其中有瓦爾特、丹姆羅什、布魯諾.瓦爾特以及著名的進行曲作曲家約翰.菲力浦.騷撒。德國人擅長於製作樂器,尤其是鋼琴。
具有德國血統的美國人士,不斷地在政界躍居顯赫的位置,但是人數不多,其身份也不是代表種族的。赫伯特.胡佛是第一位具有德國血統的總統,離我們時代最近的德懷特.艾森豪則是第二位。出身德裔的參議員威廉.E.波拉因反對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在第一世界大戰後推行的外交政策而聞名於世,參議員老羅勃特.F.瓦格納則在一九三五年通過的基本勞工法案瓦格納法案上留下了自己的大名。他的兒子小羅勃特.E.瓦格納因為當上紐約市長而名噪一時。
都市地區的德裔在十九世紀從德國隨身帶來了許多的技術本領。他們從事各種各樣的技術行業,其中包括木匠、麵包師、鐵匠、屠夫、鞋匠、印刷工、裁縫,等等。在十九世紀中葉的密爾沃基、聖路易斯、底特律、紐約、澤西城和波士頓等城市,半數或過半數受雇的德裔是從事技術勞動的工人。另外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從事非體力勞動的營生。非熟練工人很少,在比例上連上述城市中愛爾蘭非熟練工人的一半都不到。在十九世紀中葉的費城,打散工的德裔只占十四%,而同在費城的愛爾蘭裔卻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人是靠找零活幹的。
許多德國人帶來了釀製啤酒所必備的本領,德裔移民集中居住的地方恰好就成了啤酒消費的廣大市場。他們對美國人釀製的啤酒感到不滿足。密爾沃基在十九世紀中期大致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屬德裔,他們創辦的啤酒廠在一八四〇年代末開始出現。和其他新開張的企業一樣,德國人的啤酒廠初創時在經費方面遇到過困難。但到一八六〇年代,德國人在密爾沃基辦的啤酒廠,有好幾家闖出了成功的路子,名牌貨就有派布斯特、施利茨、布拉茨以及米勒。聖路易斯市及其周圍地區也聚居著大批的德國人,為另一家德國釀酒廠的創辦提供了市場,老闆是安霍伊澤.布希,他們生產的是巴德威澤牌啤酒。
一七七六年美國人分裂英國托利黨的支持者和擁護獨立的革命派,美籍德意志人則分裂為和平主義者和革命分子。梅農派信徒和其他宗教派別不願打仗,他們當中有些人願意為此而交納額外的稅款,或在不違背自己反戰良心的前提下,參與救死扶傷或盡其他方面的義務。然而,德裔民眾的某些最大教派,譬如路德教派和改革教派,卻沒有反對從軍的禁律,這些教派中的許多德裔曾為革命而戰。
不管怎麼說,他們仍然持續不斷地向美國遷移,而且總的看來,數量是越來越大。根據保守的估計,一七四〇~一七六〇這二十年間,僅在費城碼頭一地上岸的德意志民族移民,總數就達六萬人。其中約有半數到三分之二的人是契約奴。雖hetubook.com.com然他們受到許多施之於奴隸的限制和處罰,包括體罰,但在履約期間,他們也的確有一些法定的權利,而且履約最終也確有期滿之日。他們在獲得人身自由的時候,經常可獲得一筆為數不大的現金或相應的實物,不少人分得了土地。不過,這種土地往往不是最好的或最安全的土地。例如在莫霍克谷地或在賓夕法尼亞西部,給他們的土地都在邊境一帶,靠近那些看到祖祖輩輩屬於自己的土地被他人侵佔而深感不快的印第安人。在這樣一些地區定居的不少白人曾遭到印第安人殺害,或被他們掠去為奴。
紐約和賓夕法尼亞兩地的早期德意志移民,都來自帕拉蒂納特,該地是德意志西南部沿萊茵河兩岸的一個不大的區域。有十六家帕拉蒂納特人於一七一〇年在北卡羅來納的新伯爾尼定居下來。十八世紀的南卡羅來納州,也曾在販運來自帕拉蒂納特的德意志契約勞工方面,幹得挺活躍。

在殖民地時代,德裔移民約有半數集居在賓夕法尼亞。他們並不都是農民。技術工人在數量上幾乎與農民並駕齊驅。他們不但什麼行當都幹,而且也創制新產品。住在賓夕法尼亞境內科內斯托加河附近地區的德裔,製造一種運載農產品的馬車,這傢伙日後註定要在美國的西進運動中起到重大作用。科內斯托加式馬車是一種車身很大,而且經得起顛簸的運輸工具,前部豎起高高的拱形鐵箍,上面覆蓋著帆布,車身有二十六英尺長(算上轅杆),十一英尺高,重約三千磅,需要六匹馬才拉得動。在十八世紀,人們發現在蘭開斯特大道上,一隊隊龐大的科內斯托加馬車,有時一天之內就有上百輛,排成長蛇陣,轟轟隆隆地開向費城。雖然當初是德裔農民為向市場運送農產品而設計的,但這種帶蓬蓋的馬車還具備其他許多用途。在一七五五年,英國人就曾在與法國人和印第安人的戰爭中,用它來運送軍需品。後來美國軍隊在獨立戰爭中也使用過這種有蓬馬車。但是,使這種馬車名聲大震的還有待日後西進運動的到來。美國的西進先鋒,就是趕著這種馬車,穿越中部的大草原而抵達太平洋沿岸的。當年由這種馬車組成的車隊戰勝艱險,越過激流,也能排成圓形陣地,以擊退印第安人的襲擊。
賓夕法尼亞荷蘭人(Pennsylvania Dutch)由此而發端。此處的荷蘭人(Dutcn)這個詞,實際上是由於美國人的發音之誤所造成的,把德意志(Deutsch)讀成了荷蘭人(Dutcn)。到一七四五年,賓夕法尼亞約有四萬五千德裔。他們大多定居在當時的邊境上,意在能盡其微薄的財力獲得廉價的土地。這樣他們就易受印第安的襲擊,特別是當時的殖民政府不太願意提供防衛。政府基本上控制在安居於費城的那些教友派和平主義者的手裏。
十九世紀的德國移民及其後代,在美國的許多工業部門都曾是一流廠家的創始人。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克.威爾豪澤的德國移民,開始是個木材場的工人,後來發跡,建立了自己的木製品公司,直到今天它仍是同行業當中最大的公司之一。另一位第二代美籍德國人,名叫亨利.J.海因茨,從十幾歲起就開始推銷自家園子裏種植的農產品。他後來建起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食品公司,所出售的食品種類,比公司原先的廣告中所宣傳的五十七種還要多。借助於德國人的技術和創業精神所發展起來的各行各業,充分體現在如下這些廠家的響亮名字上,諸如汽車工業中的斯圖德貝克和克萊斯勒、伍裏澤風琴公司、施圖本玻璃公司、瓦納馬克聯號商店、經營石油和其他工業的洛克菲勒集團,等等。這些人都不是由德國商業大亨搖身變成美國商業大亨的。他們一般都是從小本經營做起,是美國給他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機會。
德國移民造成的最重大社會變化之一,是在美國推廣了各式各樣天真活潑而且適於整個家庭在公開場合進行的娛樂活動。音樂演奏、野餐、跳舞、打牌、游泳、玩保齡球,以及諸如此類美國人暇時愛玩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現在大家習以為常了。實際上,這些活動都是德國移民在十九世紀介紹過來或推廣開來的。德國人還組織了軍樂隊、交響樂團和各種各樣的合唱隊。
在一八二〇年代的頭幾年,來美的德意志人有七十五%是男子,表明這種移民初時是試探性的,或曰考察性的。後來,德意志人才帶著大批兒童外遷,表明全家來美有落戶定居之意。
在其他美籍棒球明星中,最出名的是昂納斯.瓦格納。他一般被認為是棒球史上最佳遊擊手。一九一七年退休時,他一生當中在投球、跑壘和偷壘方面的成績是當時任何人不能相比的。不過,就參賽運動員的人數來看,德裔卻從未像愛爾蘭裔在這個地區或黑人在另一個地區那樣主宰著整個棒球運動。德裔擅長的是競技運動項目,尤其是游泳。
路得教德裔和天主教德裔,都曾在十九世紀的美國建立起自己的教區學校,其他的德國人則辦起自己的私立學校,在那個時代,普及教育的觀念還遠沒有被人們所接受,所以,德國人的這些開拓性工作,實在是難能可貴的。甚至在公立教育體系出現之後,德國人辦的學校通常總是較好的。儘管德裔農民(和其他農民一樣)有時覺得書本知識派不上用場,但德裔作為一個整體,是最重視教育的種族之一。
在越洋旅途上,德意志人喪生數目是如此之眾,以致航船最終抵達美國時,許許多多的孩子淪為孤兒。這些孤兒或者被在美的親屬收養,或者被送去當學徒,學門手藝。這些德意志孤兒當中有個名叫皮特.森格的,被送到一家印刷所去當學徒,後來竟然辦起了自己的報社。在一七三四年,他因發表一篇批評紐約州長的社論而被捕,並以誣諂罪而出庭受審。他後被宣告無罪釋放,成了新聞自由學說發展史上的重大案例之一。
十九世紀德國移民中有不少是德國猶太人。他們時常和其他德裔住在一起,自認為是信奉猶太教的德國人,而不像其後從東歐其他地方來的猶太人那樣,認為自己是一個完全分離的種族群。他們既不講希伯來語,也不講依地語,而講德語。他們對德國文化引以為自豪,參加受過教育的德國人的社交生活。雖說他們許多人之所以移民來美,也是為了逃避靠維也納會議而復辟的德意志貴族政權所實施的反猶太主義政策,但住在德意志各邦的猶太人所遭受的苦難,遠遠比不上在其他地方那樣深重,一直到希特勒和納粹年代,這是千真萬確的。在美國,德國猶太人社會是在德裔移民社區內部蓬勃發展起來的。美國第一所猶太教會學校就是在德裔集中的辛辛那提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籍猶太人的報紙是如此之親德,以致美國政府在戰時那種反德情緒的支配下,曾對之提出公訴。
不論他們是如何來到美國的,也不論他們在飄洋過海的旅途中和抵達美國後又經歷了何等的酸甜苦辣,早期定居下來的德意志移民很快就樹立了勤勞、周密、節儉的美譽。德裔農民在邊境墾荒造田,幹得比別人更加徹底,產量也高。開始時他們往往住的是泥土房,而後就改建為木頭房,最後總是用石頭建起寬大的農舍。他們不讓自家的牲口四處亂竄,而將之圈養在德國式的寬大畜棚裏。在十八世紀末,有人觀察到:
英國花錢買了近三萬名德意志雇傭兵,搬到殖民地來試圖鎮壓美國人的造反。這些士兵並不是自覺自願來的,而是由德意志各邦的統治者賣給或租給英國人的。其中半數以上又來自黑森卡瑟爾這個小邦,故此,革命戰爭中所有的德意志雇傭兵,統統被美國人稱作是黑森人。這些雇傭兵有的在戰時開小差,投靠到美國人一邊,戰後有的人也就留下未走,在德意志移民社區安家立業了。只有剛過半數的黑森人返回德意志老家。最後大約有五千到一萬二千人變為美國公民。這批人當中有一位姓庫斯特的老兵,就是後來那位以攻打印第安人著稱的喬治.庫斯特將軍的先人。
在一六八三年,十三個信奉梅農教派的家族在賓夕法尼亞建立了日爾曼城(今天費城的一部分)。其他許多德國宗教派別和異端,包括加https://m.hetubook•com•com爾文教派、阿米什教派和其他一些鮮為人知的教派,也紛紛起而效法梅農派,移居賓夕法尼亞。在一七四二年,亨利希.穆倫伯格來美,成了美國路德教派的組織者,也是顯赫的穆倫伯格家族的創始人,其功德包括建立了賓夕法尼亞傑出的高等學府穆倫伯格學院。
十八世紀德裔移民剛來時集中在賓夕法尼亞,然後就從北到南散居在沿著阿巴拉契亞山麓的狹長地帶上,而到十九世紀中期,情況就不同了,一半以上在德國出生的美籍德國人住到了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的上游谷地,集中在俄亥俄、伊利諾斯、威斯康星和密蘇裏這四個州。遲至一九〇〇年,情況依然未變,因為當時全美共有二百五十萬左右的德裔是在德國出生的,其中仍有約一百萬人住在這一帶。一九〇〇年美國有德意志血統的居民人口(有德國出生的和在美國出生的加在一起)共約八百萬。
內戰爆發後,南北雙方都有德裔參戰,這取決於他們家住在那裏。不過,多數德國人是住在北方。然而,德裔對內戰的支持,是不能僅以地域和徵兵來衡量的。甚至在徵兵開始之前,賓夕法尼亞州就有四千德裔子弟自願請纓,加入北軍,紐約州亦有六千德裔好男兒起而應之。德裔士兵整團整團地組建起來,命令也用德文下達。大約共有三十萬美籍德國人加入了北軍。有五百多名北軍軍官是在德國出生的,其中包括九名少將和若干準備。
甚至在一九七九年美國作為交戰一方直接介入之前,美國就被洪水般的反德宣傳所淹沒,特別是來自英國的宣傳,因為英國具備語言優勢,可以用美國多數人懂得的英文來闡明自己的觀點。美國人當中存在的反德情緒,還不僅局限於厭惡德國本身,並且殃及日爾曼文化和美籍德國人,因為不少美籍德國人同情自己在歐洲的故國。德國書籍從圖書館的書架上被撤下,德語教學在公立中學裏被取消,讀者和廣告商抵制德文報紙。連孟德爾遜和瓦格納創作的婚禮樂曲也從結婚儀式的節目單上被砍掉了。所有的德國人都被稱為匈奴人(雖然匈奴人實際上並不屬於日爾曼民族)。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曾輕蔑地說過,那些帶破折號的美國可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影響到美國的許多種族群體,後來使他們對於用破折號稱呼他們的做法,一直耿耿於懷。
十九世紀的許多德國移民,像他們十八世紀的先輩移民一樣,愛到邊疆去定居,因為那兒土地價格便宜。然而這裏的邊疆,已經大大地向西推進了。十八世紀來的人,往往到阿巴拉契亞山谷地區定居下來,十九世紀來的人就時常會再往西,奔赴到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河谷地區落戶。德裔農民慣常是在這一地區的河畔或湖畔安家,並選擇有森林的地方,好不必為建築材料和燃料而發愁。他們大都集居在河流兩岸,如密西西比河、密蘇裏河、俄亥俄河、邁阿密河和肯塔基河,以及五大湖南岸。
隨著時間的流逝,多數德裔移民擴散到其他地區,學會了講英語,對美國文化既有吸收也有貢獻。他們的費城玉米肉餅、德式巧克力餅、捲心菜沙拉以及德式泡菜,都為美國的烹飪增添了光彩。德裔經營的農場,在阿巴拉契亞山谷地的沃野上,從南到北擴散開來。到了十八世紀的晚期,德國移民的定居點,在當時的美國西部邊疆上,幾乎組成了一條連續不斷的鎖鏈,北起紐約州上部的莫霍克谷地向南延伸,中間經過新澤西州西部、賓夕法尼亞州中部、馬里蘭州西部,再跨越弗吉尼亞州的謝南多厄河谷和南北卡羅來納州的皮德蒙特丘陵地區,真抵佐治亞州的薩瓦那。散見於這一帶的地名,仍然能反映當初德國人定居於此的歷史背景。紐約州上部就有名為帕拉蒂納特橋、德國城、新漢堡、萊茵貝克的城鎮,莫霍克谷地有個地區也取名德國平地。新澤西州也有個地區叫德國山谷,賓州有海得爾伯格市、德國城、穆倫伯格公園和普魯士國王鎮等。馬里蘭州有弗裏德里克市,有以早期德裔定居者的名字命名的哈格爾斯鎮和克裏格爾斯鎮。北卡羅來納州的梅克倫堡縣和弗吉尼亞州的新梅克倫堡鎮,都是以德意志帝國的梅克倫堡省的名字命名的。當然,並非所有德裔人建立的市鎮都冠以德國的名字,如佛吉尼亞的哈潑斯渡口、賓夕法尼亞州的伯利恒,以及佐治亞州的霍普鎮及埃本乃澤鎮,就是由德國人創建但未冠以德國名字的許多城鎮中的幾個。
當德國人的農作區擴展到邊境附近的阿巴拉契亞谷地時,他們經常發現蘇格蘭愛爾蘭裔是自己的鄰居。蘇格蘭愛爾蘭人是精明強悍的疆民,時常充當披荊斬棘的先鋒,善於狩獵捕魚,拓荒墾田,敢於向印第安人開戰,德裔和其他種族的人,跟在他們的後邊搭順風車。德國人在氣質和舉止方面,與蘇格蘭愛爾蘭人迥然不同。德國人相互之間一般是各行其是,即使是近鄰也互不相擾。他們以整潔、安靜、友善、勤勞、節儉而著稱,與印第安人也能合得來。而蘇格蘭愛爾蘭人則正好相反,他們脾氣暴躁,經常喝得爛醉如泥,幹起活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注意積蓄,蓬頭垢面,不時發生窩裏鬥,也和印第安人糾纏不清。這兩個民族之間還橫亙著宗教的障礙。早期的德裔移民通常都是虔誠的路德派信徒、加爾文信徒,或屬於其他避免使用罵人的髒話,也不飲用烈性酒的嚴格的新教派別。而蘇格蘭愛爾蘭人則是長老派信徒,嗜酒如命,張口就罵人。虔誠的信徒視此為褻瀆。這兩個民族,在阿巴拉契亞山谷幾百英里長的邊疆地帶同居共處一個世紀之後,仍然是涇渭分明,很少發生混血現象。
正如天下所有孤立無援的人們一樣,契約勞工是奸詐無義之徒的犧牲品。有些船長不向他們提供足夠的食物,或者在把他們賣掉時,無理地把他們為償還旅費而賣身做苦工的時間延長,以便從中揩油。不懂英語的德意志人格外容易上當受騙。

內戰時期名聲最大的美籍德國人當數卡爾.舒爾茨。此人是所謂四十八年逃亡分子之一。這批人為數不多,但皆非等閒之輩。他們在那場想把德意志組成統一的共和國的一八四八年革命流產之後,淪為海外難民,觀點開明,激進而民主。這批人及其民主觀點在十九世紀中葉的美國是有爭議的。在美國內戰之前,卡爾.舒爾茨就竭力鼓吹廢奴,他和其他四十八年逃亡分子當時還喚起美籍德國人在政治上支持亞伯拉罕.林肯,內戰打響後又號召他們應徵入伍。舒爾茨後來升為聯邦軍隊的一名將軍,在戰後的重建時期,他又搞了一篇著名的關於南方狀況的調查報告。雖然舒爾茨是受安德魯.詹森總統的委派赴南方調查的。但當他的報告寫好之後,詹森總統卻試圖把它打入冷宮,因為他認為該報告太有利於黑人而不利於南方的白人。然而總統的這種做法反而使這篇報告名垂青史。舒爾茨在戰後的活動,還包括編輯聖路易斯一家德文報紙,出任過美國參議院議員(代表密蘇里州);後來還當過內政部長,任內曾敦促以更加人道的方式對待印第安人。再後,他還擔當過《紐約晚郵報》和《哈潑週刊》的編輯。
在十九世紀中葉,根據當時一位人士的描述,美國各地的德裔居民區,通常總是變成純粹德國人的小圈子,生死婚嫁皆與外界無涉,儘量不和盎格魯裔美國人混淆。當時美國共有二十七家日報在十五個城市用德文印行,此外還有二百多份德文出版物。僅辛辛那提一市就有四家德文報紙。

二十世紀

德裔天主教徒時常與愛爾蘭裔天主教徒發生衝突,後者日趨把持了美國天主教的領導權。愛爾蘭人自視比德國人更為美國化,因而有正當理由去掌握天主教會,以使德國人在文化上進一步溶入美國社會。而德國人則認為自己在教育程度上高於愛爾蘭人,因而對於自己的教區被一幫愛爾蘭蠢漢所掌管,感到憤憤不平。最終,教皇本人不得不進行干預,以恢復和平。後來,德裔、波裔和其他種族的天主教徒,開始任用本族的人擔任教堂和學校的牧師及修女。
在十九世紀以前,世世代代的美國人,包括世世代代的美籍德國人在內,都從清教徒的觀念出發,對有組織的娛樂活動和-圖-書抱懷疑的態度,認為在星期天參加這些活動是不道德的。逛酒吧、玩遊戲以及其他形式的消遣活動,在他們看來(至少在理論上)是道德敗壞者和無賴之徒才幹的下流勾當。但是,十九世紀德裔人士逢到星期天在花園裏擺好場子,全家人都可以圍坐下來,一邊聽音樂,一邊品嘗啤酒和椒鹽餅乾,和美國式的酒吧大相異趣;遊行、演戲、在體育館裏鍛煉等等,被認為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展的活動,格調健康,有益身心。德國所愛好的這些活動,起初曾引起驚愕和懷疑。但到後來,德國人的這些熱鬧但卻有秩序的活動,開心而無害的消遣,使得一般美國人改變了看法。結果,社會上對娛樂活動的清規戒律逐步放寬,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並參與其中,甚至是星期天也不例外。一八八三年有人曾寫道:
教育是德國人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另一個領域。美國教育機構的形成有他們的一份功勞,幼稚園和大學,皆由日爾曼人首創於歐洲。德意志移民的美國辦起了第一批幼稚園。他們於一八五五年在威斯康辛州的一個小鎮上所設立的那所幼稚園,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家。在一八七三年,聖路易斯市在美國首次把幼兒納入該地區的公立教育體系。聖路易斯是德國人集居的一個中心,該地早期的幼兒師資幾乎全是德裔。德國人還曾賣力地在美國學校裏推廣體育課程和職業教育。
德意志人在這一時期向國外移民,開始也是來自美國獨立前就有人到海外謀生的同一地區。然而,時過境遷,後來到達美國的德裔民眾,在祖籍、學識和社會背景諸方面,都開始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由於美國的領土正在擴大,他們也就隨著散居到各地。在一八三〇~一八三四年間,實際上所有向海外移民的德意志人都來自德意志帝國的西南部,但十年之後,卻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人是來自該地區,而到一八六〇年,則只有不足六分之一的人來自該地區。有鑒於此期向海外移民的德意志人絕大部分都到了美國,所以上述這些比例數字亦大體適應於移民來美的德裔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在美國掀起了一股反德情緒的浪潮,但其規模卻遠不能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那股浪潮相比擬。再也沒有人像伍德羅.威爾遜那樣提出過美籍德國是否忠誠這樣一種敏感的問題。和上次大戰一樣,這次指揮美軍在歐洲登陸以幫助打敗德國的,又是一位具有德意志血統的將軍艾森豪。他是賓夕法尼亞德國人的後裔。二戰時美軍還有其他許多高級軍官是德裔,包括海軍上將尼米茲和空軍上將卡爾.施巴茨,後者執行過將德國城市夷為廢墟的轟炸任務。
在定居美國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區的過程中,德國人也是先鋒隊的一部分。今天在俄勒岡州,估計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具有德意志血統。在一八五七年,德裔在加利福尼亞州靠近洛杉磯的地方建立了阿納海姆城。他們在那裏種植柑橘,這種果樹長期是該地的主要作物。
本世紀有一位美國人可謂家喻戶曉,但卻很少有人想到他是德裔,儘管他是在一個主要講德語的家庭裏長大的。這傢伙小時候是個紕漏桶子,到處闖禍,父母只好把他交給一家天主教會辦的收容孤兒和無可救藥者的教養所。在這裏,不幾年功夫他就成了一名職業棒球運動員。他這裏仍然是個年幼無知的孩子,隊友們管他叫娃娃。他的真實姓名是喬治.海爾曼.魯斯。作為波士頓紅襪棒球隊的左撇子投球手,他曾讓敵隊在美國棒球季度聯賽中一分未得這個紀錄至今尚未被打破。使其名聲達到巔峰的,還是後來當他加入紐約楊基隊,並與另一位德裔棒球運動員盧.格裏格聯手,組成令敵隊聞風喪膽的最佳擊球手搭檔之時。在一個季度的賽事過程的十次最高的安打率中,就有七次是魯斯和格裏格獲得的。在一個季度的比賽過程中,一個棒球運動員取得十次跑壘總分最高值的,六次是這兩個人拿下來的,而且是成績最佳的六次。在一代人的時間裏,這兩個人擊球得分與擊球次數的比值,任何人都望塵莫及。他們是一九二〇年代和一九三〇年代楊基隊處在鼎盛時期的核心隊員。楊基隊在他們二人加盟之前,從未贏過一面錦旗。
二十世紀早年,美籍德國人慢慢地被社會同化,其速度後來更有所加快。根據來自全美各地的統計資料,在一九二〇年代多數德裔是和本族人通婚。從一九〇八年到一九一二年,紐約市的德裔是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和本族人結婚的,在同時期的威斯康辛州,有五分之四稍多的德裔是和本族人結婚的,在這一時期的內布拉斯加州,情況也大體相同。這並非是因為其他種族的人少造成的。在紐約市,德裔只占人口的十%弱。到一九二〇年代,異族通婚的比例開始增高,所以在內布拉斯加、威斯康星和紐約三個州,只有五分之三的德國人和本族人結婚。紐黑文市到一九三〇年時德裔的婚配狀況也是如此,但在其他地方,大多數德國人和本族人結婚的情形一直保持到一九六〇年代。就全國來說,到一九六九年就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德裔男子娶德裔女子為妻了。
賓夕法尼亞的德國人還研製了一種打獵用的來福槍,這種槍後來的作用卻是這些和平主義者始料未及的。和當時歐洲的步槍所不同的是,德國人造的這種武器在槍管內壁刻有膛線(稱為來福線),以提高射擊的準確性。當初有些來福式步槍是德意志移民從歐洲帶到賓夕法尼亞來的。後來他們據此研製出一種新式來福槍,把槍管大大拉長,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它的準確性。賓夕法尼亞境內蘭開斯特市的德裔能工巧匠造的這種武器,起初稱為賓夕法尼亞來福槍。但是,後來到了丹尼爾.布恩這樣一些百發百中的邊民手裏,這種槍名噪一時,改稱為肯塔基來福槍。及至獨立戰爭期間,當美國人以遊擊戰來對付英國人時,這種槍被證明是十分有效的武器。
通常的情況是,載運契約勞工的船,先沿萊茵河而下,幾個禮拜之後先抵靠荷蘭,然後再起錨登上橫渡大西洋的航程。越洋船是風帆船,平均要在大海上航行八至十個星期。契約勞工只能擠在狹小而缺乏通風設備的角落裏,小船無時無刻不在大西洋的風浪裏顛簸起伏,致使乘客普遍暈船,嘔吐不歇。暈船造成的體弱和缺氧,又使得食不果腹的乘客格外容易生病。目擊者曾描繪小船甲板下的情景是有人在嚎啕大哭,有人在嘔吐不停,有的人正在吞食蝨子,有的人則正在受到癤子、壞血病或痢疾的折磨,許多人在臭罵自己或詛咒別人。在夜間,時常可以聽到可怕的哭聲和病號及心灰意懶者的呻|吟,其中有些人翻身打滾,躺到了他人身上,鬧得全艙乘客不得安寧。這多少還算得上是正常狀況哩。遇到天氣惡劣,船被阻滯在海上漂泊不定,在這種極端情形下,痛苦和傷亡就更大了。在一七四九年,僅僅投奔費城一地的德意志移民,就有兩千人在航程中葬身魚腹。

十九世紀的移民

德國人有個觀念,那就是玩個痛快是件大好事。這個觀念已在美國人的頭腦裏紮根。三十年前,在體面的人士當中,大家普遍認為跳舞、結夥遊玩以及演戲等是有傷風化的,但是現在,除了條頓移民尚未涉足的窮鄉僻壤之外,誰也沒有這種感覺了。
在十九世紀,馬克西米利安.伯利茨教授創立了一系列獨特的語言學校。此人於一八六九年移民來美,身上沒幾文錢。一八七八年,他開辦了自己的第一所語言學校。他教授語言的方法是如此之成功,以致很快就在全美各地建立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伯利茨學校,這種學校後來在全世界建立了好幾百所。
密西西比河以及和它通航的水路,給去美國中西部以北地帶的人提供了方便的交通。好多德國人從法國的港市勒阿弗爾上船,此港從新奧爾良進口棉花。為在一個方向上運載棉花而開通的航線,被德國人用來在另一個方向上旅行。不僅穿越大西洋時可以這樣幹,就是在美國國內移動,這個辦法也靈。請看,那些抵達新奧爾良的德國人,不久就轉乘美國內河上的放空棉花船北上。這些船是在密西西比河上把北部河谷地區所產的棉花南運奧爾良的,回程時艙位出空,和*圖*書正好讓德國人借光。其他人則假道北路,由美國東部港市乘船進入五大湖,再來到這一地區,也有些人是乘火車來的。
跨進二十世紀初期,美籍德國人的處境是令人羨慕的。大體來說,他們都過著欣欣向榮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已被社會所接受和敬重,因為他們已進一步美國化了,他們的文化也有許多東西被其他美國人所採納。牛肉香腸、德式巧克力餅、啤酒、幼稚園、體育館和大學,現在都已成了美國國計民生的一部分,美國學校裏也廣泛地教授德語。然而當第一世界大戰開始時,席捲全美的反德情緒就粗暴地使這些良好的發展趨勢產生了變化。
新的移民浪潮不斷湧進美國上述地帶的都市,從而在辛辛那提、聖路易斯、密爾沃基和其他城市裏形成了大範圍的德裔居民區。這一帶同時也有由德裔自己建立並基本由他們的人口組成的較小市鎮,並取了這樣一些名字,如法蘭克福(在肯塔基州)、柏林(在威斯康辛州)、威斯特伐利亞(在密西根州)等。俄亥俄州也有其法蘭克福和柏林,還有德累斯頓、波茨坦、斯特拉斯堡,以及其他取德國名的小城鎮,當然包括少不掉的德國城。一個世紀之前在賓夕法尼亞就建起了一個德國城,現在伊利諾斯州、威斯康辛州、肯塔基州及田納西州又分別都有一個德國城。而在美國東部地區,譬如在俄亥俄州,一些更加虔誠的教派,給他們的城鎮取了《聖經》上的名字,如伯利恒、拿撒勒和迦南。有時,某一特定城鎮的居民,都來自德國某一特定的地區。如肯塔基州的法蘭克福一地的居民,就是由來自德國法蘭克福的移民所創建的。而密歇根州的格蘭德艾蘭,則首先是由來自德意志帝國的石勒蘇益格霍爾斯泰因地方的移民定居的。
雖然德裔人士從政時,在數量上不算突出,但卻有一些突出的德裔政界頭面人物。佐治亞州的第一任州長約翰.亞當.特魯特倫就是德裔。美國第一任司庫邁克爾.希萊葛斯也是。在這批早期的德裔政治家當中,最突出的當推賓夕法尼亞州穆倫伯格家族的子弟弗雷德里克.奧古斯塔斯.穆倫伯格了。他曾任國會眾議院議長,而且正因為是議長,所以成了美國人權法案的兩位簽署人之一。後來,這個望族的另一位成員威廉.奧古斯塔斯.穆倫伯格,曾擔任國會議員長達九年。
當美國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國交鋒時,事實證明美籍德國人並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千千萬萬的德裔子弟加入美軍與德軍作戰。而指揮美軍的約翰.J.潘興將軍(General John J.Pershing),就是一位德裔,其族姓原來在德文裏就拼為Pfoerschin,也就是英文化的Pershing。
新的美利堅合眾國開國後,有一段時間德意志民族向外移民的數量很少。直到一八二八年,抵美的德裔移民才開始達到每年一千人的水準。然而到了一八三二年,這個數字就上升到一萬多人,一八三六年則躍至二萬多人。然而,若與其後不久德意志人向海外遷移的數字相比,這只是小巫見大巫;一八四六年急增至五萬人,一八五四年更超過了二十萬人。
許多德意志人在離開家園時,本無做契約奴的打算,但後來發現,頭一程到荷蘭,然後再搭船赴美,旅費開銷不斷上漲,超出了原來和船主講定的價錢。另外一些人有家人或朋友在美,原本期待(或希望)他們能替自己付張船票錢,而當這種期望落空時,也就只好賣身去當幾年苦力了。贖身者這個詞,是用來形容這些希望能以這種或那種辦法贖回自己船費的人,但實際上當這種人和契約奴都發現處在同一地位時,他們受到的待遇並沒有什麼差別。
十八和十九兩個世紀的美籍德國人,還有一點是大家公認的,那就是他們能在邊疆和靠近邊疆的居住區內,和經常碰到的印第安人相處得不錯。德國人在南部定居的很少,當上奴隸主的更少。在美國南部,凡有大批德國人和蘇格蘭愛爾蘭人落戶的地方,顯如皮德蒙特山區,黑人受到的壓制,不管是解放奴隸之前或之後,都不如其他地方那麼厲害。還有,內戰前美國南部地區少數幾家反對奴隸制度的報章也都集中在這一帶。在北方,德國人是奴隸制度的強烈反對者。誠然,大部分德國人直到一八四〇年代初仍是民主黨的選民,但在一八五〇年代當蓄奴成了政治上的熱門話題時,他們就站到了剛成立的共和黨一邊。密蘇里州住著大批的德裔,是他們的阻撓,才使該州在內戰爆發時未能加入南方邦聯。
對於歐洲文明前沿陣地上那些與德意志民族的貢獻有聯繫的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或思想智慧,大多數早期的德意志移民是一竅不通的。他們所具有的只是德意志民族之所以能做出那些傑出成就的紀律性、徹底性和堅韌性。他們被譽為全國最好的自己動手幹的農場主。在殖民時代,德裔技術工匠的成就,堪與德裔農場主的成就相媲美。製造玻璃曾經是(現在依然是)一項與美籍德國人的名字分不開的技術。美國第一家造紙廠也是由一位德裔開辦的。美國出版的第一部《聖經》同樣也是由一位德裔用德文印刷的。
雖然在十九世紀中期,美籍德國人經營的興旺企業多屬滿足德國移民社區特殊消費胃口的生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服務於美國一般大眾的德國商號開始崛起。這種情況的出現,有時是由於德國人特有的產品在社會上推廣開來(牛肉香腸和啤酒是兩個顯例),但更為常見的,還是因為德國人具備技術才幹和管理能力,可以生產出大眾所需求的東西。例如,一八四九年兩個德國移民,一位名叫約翰.雅各.鮑什,是個眼鏡師,一位名叫亨利.隆伯,是個商人,合夥創辦了鮑什和隆伯光學儀器公司。這家公司最終成了世界上磨制鏡片的最大廠家,它的鏡片廣泛地應用於眼鏡、照相機、顯微鏡、雙筒望遠鏡,以及其他光學設備。另一位德國移民,名叫約翰.奧古斯塔斯.魯布令,身懷工程建築的絕技,在美國發明了纜索,並用這種纜索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長跨度吊橋,包括布魯克林大橋。鋼琴的製作,是體現德國人把技術帶到美國來的另一個領域,標著斯太因威、納布和施納貝爾等美籍德國姓氏的這樣一些名牌鋼琴,至今仍反映出這一點。
除了語言之外,德意志文化的其他許多特點也被帶到美國來了。經過幾代人的時間之後,德文慢慢地隨之消失,但美籍德國人的不少文化特徵都變成了美國生活的一般特徵。和聖誕樹一樣,牛肉香腸、漢堡包和啤酒已成為美國生活方式的必備之物。猶如其他許多具有種族特色的食物一樣,熱狗也是德裔在美國的即興之作(亦如華裔的炒雜碎和炒麵),而不是從故土直接進入的。在十九世紀的辛辛那提,沿街叫賣的德裔食品攤販,把牛肉薰制的香腸往長條麵包當中一夾,就做出了後來風靡全美且膾炙人口的所謂熱狗。麥片粥也是十九世紀一位德裔的傑作,雖說沒有熱狗那樣來得流行,恐怕同樣也屬家常便飯了。
德裔在政界,從未像他們在工業、科學和音樂方面那樣人才輩出。不過在十九世紀,也還有幾位德裔政治家是頗有名氣的。除卡爾.舒爾茨之外,彼德.阿爾特格爾特曾當選為伊利諾州長這是在外國出生的人破天荒地首次出任州長一職。阿爾特格爾特來美國時沒受過什麼教育,從做勞工開始,但後來他自學法律成才,當上了法官,並寫了一本論證刑法對窮人不夠公正的書。作為州長,他後來以親勞工和赦免草場炸彈案的罪犯(他認為是冤判)而出了名。赦免犯人一事斷送了他的政治生涯。
另一位在同一時代享有盛名的德裔美國人是約翰.雅各.阿斯特。此人於一七八三年來美,當時已二十歲。他本是一位屠夫的兒子,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到達美國時身上只有二十五個美元和幾根長笛。他做起了皮貨生意,並在二十五年之後組織了美國皮貨公司,亦在紐約從事房地產投機。兩樁生意都賺了大錢,他的皮貨公司後來在大湖區、洛基山地區,並最終在美國西北部靠太平洋一帶,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大商號。他在俄勒岡的貨棧是美國在太平洋海岸建立的第一個定居點。他成了美國的首富,留下的遺產估計在二千萬美元之數。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