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美國種族簡史

作者:托馬斯.索維爾
美國種族簡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章 日本人 日本對西方的態度

第七章 日本人

日本對西方的態度

也許從來沒有哪一個民族像明治時代的日本人那樣,給自己灌輸了如此之多的美國生活方式。明治時代遷居美國的那批日本人的子孫後代,則一直把贏得美國人的接受和尊敬作為奮鬥的主要目標。
日本向海外移民始於明治維新的頭一年,即一八六八年。是年有一百四十八名合同工從日本駛往夏威夷。夏威夷和日本人之間的相互不滿,導致日本政府出面干涉,當即遣送一批人回國,並在其後許多年內規定不准其他日本人去夏威夷。日本對海外的日僑十分關心,國家有能力和威望為其撐腰,這使日本有別於當時的中國。中國當時太弱,自身也難免不被瓜分,根本談不上替海外華僑講話。總的來說,日本政府保護其海外僑民工作條件的有效性,不容誇大。然而,這種保護確實是存在的,是所在國政府不可不認真對待的。
在經歷這些經濟和政治變革的同時,日本人口迅猛增長。在四分之一世紀稍長的時間內,日本人口增長了三十%,一九〇〇年時達到四千四百萬。這一方面是由於死亡率下降,因為衛生條件得到了改善,另一方面是由於出生率上升。新增加的人口從農村流入城市。農業人口大體保持未變,而城市人口卻急劇膨脹。中產階級的平均生活水準上升了,但失業率和家庭自殺比例上升的局面表明,許多人受到當時社會動盪的衝擊是很嚴重的。
就國內而言,日本在明治維新時的難題是,既要維持傳統式的控制,又需廢除封建主義,有選擇地採納西方觀念,包括資本主義和現代技術。這一過程勢必牽涉到社會動盪和政治緊張。關於財產和契約的現代概念m.hetubook.com.com,給了農民以行動和擇業的自由,但也使地主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可以隨時把佃農從土地上趕跑。舊的武士階層被贖金打發掉了,隨之在經濟和社會上日趨沒落,那些為武士服務的商人和手藝人也跟著走了下坡路。新興的出口市場給一些工業帶來興旺,如絲綢和產茶。
當對天皇的崇拜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時,美國的日本移民已是成人了,他們對崇拜天皇以及日本極端民族主義的其他方面,均持強烈的批評態度,以致於許多美籍日本人的著作在日本被禁。
時至一八九九年,日本信心十足地收回了當初讓給西方國家的治外法權,並在二十世紀初做好了向沙皇俄國挑戰的準備。
日本人對一八九五年打敗中國、一九〇五年打敗俄國的激動情緒,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他們的內在的矛盾心理。日俄戰爭是一場一個亞洲國家首次戰勝一個西方國家的戰爭。由於日本戰勝了古老而又偉大的中國,一篇日本報紙社論這樣寫道:
日本向美國移民與遷居夏威夷發生在同一時代,後者直到一八九八年才成為美國的領地。日本人在一八六〇年代移居美國本土的人才二百出頭,一八七〇年代略少於二百,但此後就迅猛增長起來。在一八八〇年代,二千多名日本人移居到美國本土,一八九〇年代這個數字增加了三倍,二十世紀的頭十年內達到十萬人的高峰。由於受到一九二〇年代美國移民法的限制,此期赴美的日本人數量很小。日本移民中男子占大多數,一八九〇年七倍於女子,一九〇〇年二十四倍於女子。因此許多人後來都返回了日和*圖*書本。
可是也有許多人在美國留下了。在一八八〇年代及一八九〇年代,持政府頒發的旅美護照的日本人後來交回護照的不到半數,而去俄國或中國的大部分日本人都把其護照還給了政府。在夏威夷,日本人兩性比例失調的狀況較為輕微,但仍然是夠嚴重的。
簡言之,在美國的日本移民對日本是十分重要的。天曉得,也許就是因為在美掙的錢把廣島建成了這樣一個工業中心,才使它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個首要軍事目標。
一八八五年日本嚴峻的經濟狀況,迫使日本政府重新考慮其對向夏威夷移民的禁令。次年,夏威夷和日本之間達成了一個非正式的協定,允許日本繼續向夏威夷移民,給日趨發展的甘蔗種植園提供了急需的勞動力。日本對這些暫時性移民的挑選實行控制。先前的日本移民是來自廣島和山口兩地的城市工人,根據此次協定而來的合同工多屬來自山口的農業或漁業地區。這樣就避免了工人和工作的錯位,這種錯位曾導致先前的夏威夷人和日本人之間的不睦。在這個時候去夏威夷的日本人,幾乎都成了蔗田工人。他們絕大多數是青年男子。
許多回國的日本人,不僅可以償還旅行費用,而且有足夠的錢購買大量的農田或去經商。日本的一些村子,如果在美國有許多移民,或有從美國歸來的移民,那麼,即使以前再窮,也往往比其他村子明顯富裕多了。他們的房子顯得更加華麗,且結構常常是西方式樣的。從整個國家來看,這筆錢對日本的國際收支平衡很有意義。從地區來講,比如在廣島區,僑匯總額高達整個區政府開支的一半以和*圖*書上。
膽怯的日本人現在堅信,他們並不比其他民族低劣。
明治時代的日本,從一八七六年開始在中學裏開設英語課,並允許建立基督教教堂和學校;日本領導人和知識份子對美國及美國生活方式公開表示強烈的好感。美國被描述為人間天堂,並因為它結束了日本的閉關狀態而被視為恩人,美國的自由被讚美成既令人羨慕又值得仿效的東西。政府發行的教科書把佛蘭克林和林肯樹為典範,教日本孩子向他們學習,其程度遠遠勝過對日本自己民族英雄的崇拜。
許多為了尋找經濟出路而遠離家門,在國內奔波或闖蕩到國外,但最終還是葉落歸根,回到鄉里和家人及鄰居住在一起,與祖先葬在一起。離開家鄉,奔赴一個陌生的國土不被看成是移居,而被看成是一種旅居,就像義大利人和中國人那樣。
一九〇〇年,夏威夷的日本女性對男性比例為一:三.五,一九一〇年為一:二。到了一九三〇年,男性比女性僅多出十六%。所以,暫時性和試探性是日本人向美國移民的一個明顯的特點。日本政府事實上將其移民看作是暫時性的,而美國因反對華人而制定的法律也使得亞洲人無法申請美國國籍。即使如此,許多人還是作出了留下來的選擇。
日本人在明治維新時對西方的洞悉,一方面使日本人感到自慚形穢,另一方面也引發出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緒。這種情緒時常被日本人自己看成是一種心理上的護衛性超量補償。明治維新時,在日本出版物上,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常常是兩大並行主題。例如,一八八〇年代,一位日本作家直率地斷言,日本人沒有能力;另一位作家和圖書寫道:日本國民的理解力遲鈍,體格弱小。而極端民族主義、傳統主義以及軍國主義,則是與此針鋒相對的三種情緒反應。把天皇奉為大和民族的神聖領袖,是明治後期的產物,當時對天皇的崇拜尚未達到後來那種盛行的程度。
他們到美後,加倍償還了債務。從廣島一帶來美的移民,在二十世紀初平均每年匯回日本的錢,比日本人兩年的平均工資還要多。這個現象在其他地區也見得到。

人口及遷徙

離開日本者通常既非最低層又非最高層的人。公道地說,日本向來以苦幹和節儉聞名,但這並非所有階層人士共有的特徵。日本在明治時代存在著某些下等階層的人,他們右手掙的錢很快被左手花掉,一領到便紛紛曠工。這樣的人當然沒有去美國。貴族自然也不會去美國。去夏威夷或美國的日本人,皆屬雄心勃勃的年青人,他們條件有限,出身農民。他們能讓家長或村上有名望的人當擔保人,並同意支付他們的旅行費用。
在明治當政時的日本,人們不能再像在封建時代那樣簡單地遵循現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他們不得不尋找工作,以圖在世界上找個立足之地。許多人去海外尋找機會,因為海外的生活水準比日本高出許多。當時美國工人的工資為日本工人的五~十倍。雖然日本人歷來是不肯離鄉背井的,但明治時期新的經濟狀況卻使得國內的遷居現象到處可見,有些人進入城市,有些人成了在全國漂泊不定的流動工人。鄉土觀念與流動工作方式之間的衝突,使外出謀生的人最後還是重歸故里。
廣島一個區的移民寄回日本的平均積攢,比占日本人口一m•hetubook•com.com%的最高收入者的平均年收入還要多。這些數字反映了日本和美國在經濟上的巨大差距,也反映了日本移民的艱苦樸素。
可是,雖然許多日本人實現了回鄉的宿願,另有許多人卻沒有這樣做,這也和義大利人和中國人差不多。
在這之前,日本看待西方的文明國家,就如身無分文的窮小子看待腰纏萬貫的大富翁一樣,也就是說,表面上他們講大話,說他們是人,我們也是人,但是在內心深處,他們害怕西方的能力、強權和知識,並聽天由命地認為他們不可能與西方抗衡。

經濟狀況

建立在家庭、朋友或當地熟人基礎之上的人際關係,是形成這種移民模式的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原因是商業性勞務組織發覺,集中在一地招工運往海外更為划算。
作出移居的決定,哪怕是暫時性的,並不是一個隨機的個人決定。目的地並不是自己選好的。在日本,正如在許多別的國家那樣,首批移民的特定目的地及經歷大大影響了後來人的移居模式。這種現象甚至在戰後日本還存在。例如,來自戰後日本三步村赴加拿大的移民,有九十%在該國的一個特定地區定居下來。移居美國的沖繩人有九十%以上去了夏威夷,只有八%的人到了美國本土。
但是,進口方面的競爭卻迫使另一些工業日益蕭條,如棉布生產。占人口八十%的農民,繼續處在德川幕府的苛稅重壓之下,他們也繼續像在德川幕府時代那樣屢屢起來造反。
早些時候,從同一地方來的沖繩人,一半以上去了菲律賓。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移民的最初時期及在二十世紀,日本向美國輸送移民最多的專區之一乃是廣島。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