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讀城記

作者:易中天
讀城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章 廈門島 三 島與人

第五章 廈門島

三 島與人

於是,廈門人的文化性格中,便有太多的矛盾,太多的不可思議和難以理解。
如此這般說來,廈門人,你還能那麼怡然自得、滿不在乎、自我感覺良好麼?
廈門位於我國東南海域,是一個三面大陸環抱、一泓碧波盪漾的海灣中的小島。她很像我們祖國母親的一個美麗而嬌嗲的小女兒,一面偎依在媽媽的懷抱裏,一面伸出兩隻小腳丫去戲水。與西安、太原、南京、武漢這些大哥大姐相比,廈門的地位和命運有些特別。她既不是洛陽、江陵、蘇州、曲阜那樣的古都名邑,也不同於深圳等新興的「明星城市」。她在中國古代史上名不見經傳,在近現代史上卻榜上有名。1842年,她被列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1949年以來,她既沒有像上海那樣,充當溫順的「老大」,承擔起養家口、供養弟妹的責任;也不曾像廣州一樣,做一個敢於外出冒險、為別的兄弟姐妹一探道路的「老三」。當然,她也決不會有北京那樣父母般的權威。她更多地還是像所有那些小女兒一樣,嬌嗔而又乖巧,閒不下也累不著。可以說,在整個中國近現代史上,廈門都既不那麼寂寞冷清,也不那麼非凡出眾。五口通商有她,五大特區也有她,但她從來也不是當中最冒尖、最突出的一個。甚至正式被稱為「廈門市」,也是1933年的事。那時,上海可早就變成「大上海」啦!是啊,廈門太小了。祖國母親甚至不忍心讓她挑起過重的擔子,卻又從來不曾冷落過她。
顯然,要想把廈門建設得更好,要想創建能夠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新文化,我們就必須走出廈門看廈門。
又比方說,廈門人是膽大呢,還是膽小呢?也很難說。一方面,廈門人常常會給人以「膽小」的印象。「北京人甚麼話都敢說,上海人甚麼國都敢出,廣東人甚麼錢都敢賺,東北人甚麼架都敢打,武漢人甚麼娘都敢罵」,甚至連那些同在閩南地區的石獅人或晉江人,也還有「甚麼私都敢走」或「甚麼假都敢造」,廈門人敢甚麼?好像甚麼也不敢。但是,hetubook.com.com另一方面,廈門人的膽子又並不小。兩岸對峙時,炮彈從屋頂飛過,廈門人照樣泡茶,你說這是膽小還是膽大?
因此,當廈門人自豪地宣佈:「廈門是中國最好的地方」時,他無疑說出了一個事實,同時也不經意地暴露了自己的問題和缺點。試想,當一個人認為自己已經「最好」了,他還會有發展,還能有進取麼?
美麗小島廈門,是祖國母親的嬌女。
比方說,廈門人是保守呢,還是開放呢?便很難說。一方面,廈門人的確很保守,很封閉。他們消息不靈通,而且似乎也並不想靈通起來。儘管廈門有著相當好的通訊系統和網絡,但在特區建設中卻並未很好地把信息當作資源來開發和利用。廈門過去不是、現在也仍未成為各類信息的集散地。廈門街頭的早點小吃,幾十年一貫制地只是麵線糊、花生湯、沙茶麵那麼幾種,遠不如上海和廣州豐富,更遑論引進新品種。風行全國的川菜只是靠著外來人口的增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進廈門,西安餃子宴則終於落荒而逃。直到近兩年,才開始有了北方飯店湘菜館之類,而且和廣州相比,生意還不怎麼樣。這並不能完全歸結為口味(怕麻辣)問題,事實上許多吃過川菜的廈門人也完全能夠予以接受。問題在於許多人根本就沒有想到要去嘗試一下。不敢,或不願,或不屑嘗試新口味(包括一切新事物),才真正是廈門的「問題」。
也許,這都因為島城廈門實在是太美麗、太溫馨了。
美麗無疑是一種良好的品質。有誰不希望自己美麗一些呢?但是,對自己美麗的欣賞,卻很可能由自戀發展為自滿,又由自滿發展為自足。同樣,小巧也不是甚麼壞事。正如「大有大的難處」,小也有小的便當。大與小的優劣,從來就是辯證的。小城好規劃,好建設,好管理,但也容易造就眼界不高視野不闊心胸不開朗。溫馨當然也很好。溫馨如果不好,難道劍拔弩張、殺氣騰騰,或者冷若冰霜、水深火熱就好麼?但是,生存和發展的辯證法卻又告訴我們:「不冷不熱,五穀不結」www•hetubook.com•com,過於溫馨,會使人心酥腿軟,豁不出去,當然也就難得大有作為。其實,在許多方面,成都與廈門不乏相似之處。成都號稱「天府之國」,一馬平川的肥沃土地上,清泉流翠,黃花灼眼,金橘燦燦,綠竹漪漪。遠離戰火的地帶,四季如春的氣候,豐裕繁多的物產,富足安逸的生活,再加上千百年文化的薰陶,使成都出落得風流儒雅。但是,成都人卻並不滿足於安逸和溫馨。在走不出去的情況下,他們就用麻辣來刺|激自己,以防在溫馨安逸中泯滅了生命活力。所以成都人(廣義一點,四川人)一旦走出三峽,來到更廣闊的舞台上,便會像北京人、上海人、廣州人、湖南人、山東人一樣,幹出一番大事業來。廈門人,能行麼?
廈門人常常會自豪地宣稱:廈門是中國最好的地方。我願以一個外地人的身分,證明此言不誣。可不是麼?北京太大,上海太擠,廣州大鬧,瀋陽太髒,南京太熱,天津大冷,成都太陰,三亞太曬,貴陽太閉塞,深圳太緊張,而別的地方又太窮,只有廈門最好。我來廈門後,不少親朋故舊來看我,都無不感歎地說:你可真是給自己找了個養老的好地方。
依我看,廈門人並不缺乏「膽量」,但缺乏「闖勁」;並不缺乏「定力」,但缺乏「激|情」。甚至連廈門人自己也承認,「愛拚才會贏」的閩南精神不屬於廈門,而是閩南其他地區如晉江人、石獅人的精神。廈門人的精神,恐怕只好說是「愛泡精神」。他們實在是大愛泡茶了。「愛泡」遠遠超過「愛拚」,以至於廈門醫院的病房裏會貼出「禁止泡茶」的告示,而一位廈門作家也會激憤地說:「別的地方是『玩物喪志』,我們廈門是『泡茶喪志』!」小小一杯茶,當然泡不掉闖勁和激|情,但如此地鍾愛泡茶,豈非證明了他們多少缺乏一點闖勁和激|情?
總之,廈門人的「膽小」不是「膽小」,而毋寧說是「慵散」;他們的「膽大」也不是「膽大」,而毋寧說是「無所謂」。也許,他們看慣了潮漲潮落、雲起雲飛、斗轉星移,深知「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https://m.hetubook.com•com的道理,變得甚麼都無所謂了。我不知道廈門人那種見慣不怪、處變不驚、滿不在乎的心態是不是這樣形成的。反正,不管有多少風雲變幻,鼓浪嶼琴聲依舊,廈門島濤聲依舊,廈門人也泡茶依舊。「悠悠萬世,惟此為大,泡茶。」深圳飛躍就飛躍吧,浦東開發就開發吧,不起眼的溫州、張家港要崛起就崛起吧,廈門人不否定別人的成績,但也不妄自菲薄或自慚形穢,當然也不會有太多的緊迫感,覺得這些事有多麼了不起,而只是平靜地看他們一眼,點點頭,然後低下頭去喝他們的茶。
的確,廈門確實是養老的好地方,卻很難說是幹事業的好地方。不少有志成就一番事業的年輕人來到廈門後,終於憋不住,又跑到深圳或別的甚麼地方去了。平心而論,廈門人的事業心的確並不很強。他們眼界小,野心小,膽子小,氣魄也小。心靈的半徑,超不過廈門60平方公里的市區範圍:考大學,廈大就行;找工作,白領就行;過日子,小康就行;做生意,有賺就行。廈門籍的大中專畢業生,最大的理想也就是回到廈門,找一份安定、體面、收入不太少的工作,很少有到世界或全國各地去獨闖天下,成就一番轟轟烈烈大事業的雄心壯志。甚至當年在填報志願時,他們的父母首先考慮的也是能否留在或回到廈門,而不是事業上能否大有作為。總之,他們更多追求的是舒適感而不是成就感,更多眷戀的是小家庭而不是大事業,更為看重的是過日子而不是闖天下。
實際上,廈門不如外地的地方多得很。
但是,另一方面,廈門人又是非常開放的。在同等規模的城市中,廈門大約最早擁有了自己全方位開放的國際機場。這一點直至今天仍為許多省會城市所望塵莫及。麥當勞、肯德基、比薩餅一進廈門,就大受歡迎,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看來,在廈門,對外開放比對內開放更容易,接受西方文化比接受中原文化更便當,這可真是怪事!
事實上,有可能會阻礙廈門發展的,便正是廈門人那種根深蒂固的「和圖書小島意識」。島原本具有開放和封閉的二重性。因為島所面對的大海,既可能是暢通無阻的通道,又可能是與世隔絕的屏障。只要想想英倫三島、日本列島上人和塔西提島、火地島上人的區別,便不難理解這一點。廈門島上人當然不是塔西提島、火地島上的人,但也不是英倫三島、日本列島上的人,總體上說他們是既開放又封閉。其封閉之表現,就是抱殘守缺於一隅,自我陶醉於小島。廈門人有一種奇怪的觀念,就是只承認島內是廈門,不承認島外轄地(如集美、杏林)是廈門。最奇怪的,是對島內的廈門大學,也不承認是廈門。廈大的人進城,要說「到廈門去」,則所謂「廈門」,便只不過島內西南一小角了。至於鼓浪嶼上人,則堅決否認自己是「廈門人」,而堅持說自己是「鼓浪嶼人」。看來。越是「島」,而且越「小」,就越好。這可真是地地道道的「小島意識」。這樣狹窄的眼界,這樣狹小的胸襟,是很難能有大氣派、大動作、大手筆的。
其實,廈門和廈門人不如外地和外地人的地方還多得很。比方說,廈門不如西安古老,不如深圳新潮,不如武漢通達,不如成都深沉,不如天津開闊,不如杭州精細。又比如,廈門人不如東北人剽悍,不如山東人豪爽,不如河北人開朗,不如湖南人厚重,不如陝西人質樸,不如江浙人精明,不如四川人灑脫,不如貴州人耿直。即便美麗溫馨,也不是廈門的專利:珠海、大連、蘇州,美麗溫馨的小城多著吶!甚至如福建的長汀、湖南的鳳凰,雖不過蕞爾小邑,上不了中央電視台的天氣預報節目,其獨特的風情和韻味,也不讓於廈門。
廈門不如上海的地方也很多,因為上海畢竟是「大上海」。儘管上海人被譏為「大城市、小市民」,也儘管廈門人出手比上海人大方,待客比上海人熱情,但並不因此就成為「大市民」。廈門人在上海人面前多少會顯得「土氣」,露出「小地方人」的馬腳(比方說那一口閩南牌的普通話就帶有「地瓜味」),就像菲律賓、新加坡見了大英帝國一樣。小平同志南巡時曾感歎於當年未把上海選作特區,但不hetubook.com.com是特區的上海卻並不比早是特區的廈門差,而近幾年來浦東開發的速度又讓廈門望塵莫及。這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仍應從兩地的文化和兩地人的素質去找原因。總之,不管上海的市民是如何地「小市民」,再大度的廈門人,卻也無法使廈門變成「大廈門」。
難怪有人說,廈門是純情少女,而且似乎還情竇未開。
廈門沒有北京大氣帥氣,也沒有廣州生猛鮮活。廣州好像是一個精力過剩的城市,永遠都不在乎喧囂和熱鬧,永遠都沒有睡眠的時候。一進廣州,一股熱潮就會撲面而來。當然,廣州的擁擠和嘈雜也讓人受不了。但廣州的活力卻令人嚮往。更何況,廣州人拿得起放得下。要革命便北伐,北伐失敗了便回來賞花飲茶。廈門人放倒是放得下,可惜不大拿得起。要他們北伐一回,準不幹。所以廣州(也包括廣東)可以一次次走在前面,廈門卻一回回落在後面。難怪魯迅先生當年在廈大沒呆多久,便去廣州了,其中不是沒有原因和道理的。
比如說,廈門就沒有北京大氣和帥氣。北京雄視天下,縱覽古今,融會中外文化,吞吐世界風雲,那氣魄、那氣派、那氣度、那氣象,不但廈門永遠都望塵莫及,而且生活在這美麗溫馨小島上的廈門人,即便到了北京,面對燕山山脈、華北平原,也未必能真正深刻地體驗到這些。他們多半只會挑剔些諸如北京的風沙太大、出門太難、「火燒」(一種餅)太硬、「豆汁」太難喝、到八達嶺玩一回太累之類的「毛病」,然後嘟囔一句「還是廈門好」便回家。認為甚麼地方都沒有廈門好,這正是廈門人的不是。
的確,與北京的風雲變幻、上海的滄海桑田、廣州的異軍突起相比,廈門的近代化和現代化歷程雖然充滿戲劇性,卻奇怪地缺少大|波瀾。從海島漁村到通商口岸,從海防前線到經濟特區,如此之大的變化,如此強烈的反差,卻似乎並未引起甚麼大的震盪。廈門人似乎不需要在思想上轉甚麼大的彎子,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所有這些突變和滄桑。廈門,就像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姑娘,漫不經心地就度過了「女大十八變」的青春期。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