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隋:隋文帝楊堅

作者:蒙曼
蒙曼說隋:隋文帝楊堅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三章 高熲罷相 拔除宰相

第二十三章 高熲罷相

拔除宰相

第二、也是最直接的,高熲一廢,皇太子再也沒有有力的庇護人。現在,他是砧板上的肉,楊素也罷,楊廣、獨孤皇后、隋文帝也罷,都要向他舉起刀子了。
隋文帝說,皇帝難道是求得的嗎?那是天降大任才能得到的,像孔子那樣的聖人,都沒能當皇帝,他高熲算甚麼東西?居然想自比皇帝?那怎麼處理呢?免去爵位,除名為民。
這一次,他使了一條苦肉計。
第一、朝廷裏少了一個有能力、有節操、有見識的頂樑柱。要知道,高熲是隋朝政治素質最高的宰相,按照當時人的說法,是:
怎麼把這兩個政治資本連根拔除呢?隋文帝是個極有心計的人,他實施第二步計劃。
司馬仲達初託疾不朝,遂有天下。公今遇此,焉知非福!
不過,有句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隋文帝既然惦記上高熲,自然不可能就此罷手。
高熲免職沒幾天,隋文帝就到兒子秦王楊俊家裏去hetubook.com.com,而且,特地召高熲侍宴。酒席上,高熲自然悲不自勝,獨孤皇后也嗚咽流涕。等到感情表達得差不多了,隋文帝對旁邊的大臣說:
隋文帝可不這麼想。高熲雖然回家了,但是聲望還在,朝廷裏恐怕還有很多人在觀望,甚至等著他復出;另外,高熲雖然免了官,但是爵位仍在,還是齊國公,這也是政治資本,依然能對朝政發生影響。
有道是楚王好細腰,宮娥多餓死。皇帝這麼一表態,馬上下面的人就知道該怎麼辦了。高熲是齊國公,他的下屬齊國令很快就發難了。他告發高熲的兒子高表仁,也就是太子的女婿對高熲說:
當時人評論幾個宰相,說楊素這人很粗疏,蘇威這人很怯懦,像元胄、元旻那些傢伙就像鴨子一樣,叫喚叫喚可以,沒腦子。現在,高熲離任,隋朝能把握政治方向、能辦大事的人沒有了。
很快,又一件謀反案出現。只不過,這次謀反案的主角不是高和_圖_書熲,而是高熲當年推薦的一名將軍王世積。此人被仇人告發,說他曾經請人看相,看相的說他貴為國君。還說他擔任涼州總管期間,曾和手下議論過涼州是不是用武之地,可不可以做為根據地,圖謀大事。
至此,高熲的政治資本徹底喪失,再也不能對朝廷發揮任何影響力。當年,高熲剛當上僕射時,他母親就告誡他:「汝富貴已極,但有一斫頭耳,爾其慎之!」你現在位極人臣,甚麼都有了,恐怕只剩砍頭了!高熲是個聽話的孩子,一直小心翼翼、低調做人,但是,最後還是捲入宮廷鬥爭,不免被罷廢的命運,真是世事無常。
隋文帝一聽,趕緊命令有關部門拘捕高熲,審問他。這一審問,罪行更多了。比方說,有人舉報,曾經有和尚對高熲說:「明年國有大喪。」也就是說,明年皇帝會死。還有個尼姑也對高熲說:「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厄,十九年不可過。」開皇十七年(五九七年)、十八年和_圖_書,皇帝會遭大災;十九年,他絕過不了,到十九年一定會死。
這些罪狀串到一起,代表高熲整天求神問卜,希望皇帝快點死,他好做司馬懿,好篡位,這不是謀反是甚麼?
怎麼認真審問?那就打吧!打來打去,王世積招供了,他確實想謀反,而且和高熲有牽連。有些宮廷裏的情況,他就是聽高熲說的。這把高熲拖下水了!一聽王世積這麼招供,隋文帝假裝大驚失色,下令徹查此案,還宰相一個清白。
徹查的結果如何?不用說,肯定對高熲不利。有關部門報告說,根據調查,王世積和高熲確實過從甚密,還送過高熲名馬。這是受賄,就憑這一條,即可治罪。這時候,隋文帝下令結案,判處王世積死刑。高熲則就地免職,讓他退休。就這樣,因為一件子虛烏有的案子,高熲二十年的宰相當到了頭。
在這種情況下,隋朝的政局會出現甚麼巨變呢?
這件謀反案其實也是紅口白牙,拿不到甚麼具體的證據。hetubook.com•com但是,王世積是高熲推薦的,隋文帝馬上敏感起來了,要求司法部門認真審問,順藤摸瓜。
我於高熲勝兒子,雖或不見,常似目前。自其解落,瞑然忘之,如本無高熲。人臣不可以身要君,自云第一也。
事情到了這一步,是不是結束了?
審案子審到這一步,隋文帝終於發話了。他說:
大臣一告狀,隋文帝心裏七上八下,要不要就此治高熲的罪?有點猶豫。沒想到,前方戰事轉折太快,還沒等隋文帝猶豫完,高熲已經率領大軍凱旋而歸,這一次謀反告狀也就不了了之。
過去司馬仲達也曾託疾不上朝,後來改朝換代、建立晉朝了。今天父親您被皇帝貶官待在家裏,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司馬仲達是曹魏的權臣司馬懿。他在家裝病,騙過了曹爽,最後篡奪了曹家的天下。所以,這名告密的齊國令是說,高熲父子圖謀造反。
意思是,過去,我對高熲比對兒子還親,就算不見面,也和-圖-書總想著他,可是現在,我已經徹底忘掉他了,就好像他這個人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所以,諸位,為大臣者不能自恃功勞,要脅君主,一旦如此,可就萬劫不復了。這是在向大臣明確表態,我已經徹底拋棄高熲了。
開皇十九年(五九九年),高熲奉命率軍追擊突厥,仗打到一半,高熲上奏,要求增兵。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可是,有大臣揣摩隋文帝的意思,告高熲謀反,說高熲要兵不是想往前打,他是想往回打,有謀反企圖!
楊素粗疏,蘇威怯懦,元胄、元旻正似鴨耳。可以付社稷者,唯獨高熲。
帝王豈可力求!孔子以大聖之才,猶不得天下。熲與子言,自比晉帝,此何心乎!
不過,高熲畢竟是國家大臣、多年的宰相,要剔除他,總得有個能服人的理由。而對付大臣,沒有比謀反更好的理由了。
高熲之廢是隋朝開皇末年一件大事,對朝政產生了重大影響。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