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作者:蒙曼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六章 中原苦戰

第二十六章 中原苦戰

李密進入瓦崗軍後如魚得水,不到一年時間就大破張須陀,奪占興洛倉,取得軍事和政治的重大勝利。他自己也從一個東躲西藏、無處容身的通緝犯,一躍成為瓦崗軍的首領,受到各路英雄的推戴,建號魏公,設置官署,離皇帝似乎也就是一步之遙了。那麼,李密是否從此就順風順水,直至成就大業呢?非常遺憾,事實並非如此。此刻的李密,開始面臨兩大問題的考驗。哪兩大問題?
單雄信服軟了,徐世奪門而逃,剛跑到門口,就被守門的武士一刀砍在了脖子上,鮮血直流。
瓦崗軍是怎麼組織起來的呢?其實類似加盟連鎖店。翟讓當年的班底算是一個總店,在這個總店之外,又不斷地吸收河南、山東的大小山頭加盟,算是分店。這些加盟進來的山頭,雖然都叫瓦崗軍,但是還是獨立建制,各自統領原班人馬。
這時候李密對翟讓說,翟兄,我新得了一把好弓,趁著酒菜還沒擺上來,您先幫我過過眼?雡讓也是英雄出身,一聽說好弓就來精神了,馬上接過來,一使勁拉了一個滿弓。就在他屏氣凝神,跟那把弓較勁的時候,蔡建德從他身後一刀就砍了下來。翟讓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發出像牛一樣的吼叫聲。可憐一個忠厚老實的好漢,就這樣死在了自己鼎力扶持的李密之手!
大眾久聚,恐米盡人散,師老厭戰,難可成功。
這種組織方式的好處是擴張比較溫和,可以迅速地吸收各路人馬加盟;但是它也有壞處,那就是上下級關係比較鬆散,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君臣關係,難以形成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只能靠統治者通過個人魅力震懾。現在,李密就是這麼一個強有力的統治者,但是他也知道,一旦自己像柴孝和所說的那樣離開,這個鬆散的聯盟馬上就會出問題。到那個時候,李密這個盟主,這個魏公,恐怕也就很難當了。
在內部,雖然殺翟讓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但是因為李密處置還算得體,所以並沒有引發內部分裂一類的嚴重局面。換句話說,只要給李密足夠多的時間,他應該可以拿下東都,也可以慢慢彌合瓦崗軍的內傷。
翟讓可是李密一生中難得的貴人。此人雖然眼界不高,能力不強,但是寬厚仁慈,從一開始收留李密,到讓李密建立獨立的「蒲山公營」,和自己分庭抗禮,再到後來乾脆放棄瓦崗寨的領導權,推舉李密當瓦崗寨主,稱魏公,自己甘願稱臣,翟讓真是把名字裏這個「讓」字發揮得淋漓盡致,對李密也是仁至義盡。可以說,如果沒有翟讓的退讓,也不可能有李密的光芒。
這提醒如同醍醐灌頂。問題是往哪裏打呢?徐洪客說:
李密一直跟東都的隋軍打仗,每次都身先士卒,一不小心就被流矢射中,只好躺在大營休養。主帥受傷,軍心不穩,隋軍哪能放過這個機會呢?立刻派出大軍,連夜突襲回洛倉。李密沒辦法,只好裹傷作戰,結果精力體力都不支,打了個大敗仗,不僅人馬死傷過半,而且把回洛倉也給丟了,不得已又退回了興洛倉。
從李密投奔瓦崗軍以來,翟讓一直以寬厚、善良的心態來對待李密。沒有翟讓的包容和支持,就不會有李密後來的發展。然而,李密占擔瓦崗軍的第一把交椅之後,卻和翟讓產生了深深的矛盾。在從前的大恩人翟讓和自身權力之間,李密會做出怎樣的抉擇?
天子這樣好的事情,你怎麼能隨便給別人做呢?你要是不想做,我做。翟讓聽了甚麼反應呢?他哈哈大笑,根本沒記在心上。
問題是,翟讓並沒有意識到這種變化,說話做事都不太留意。有幾件事讓李密很不滿意。
李密一聽有道理,終於下定決心,要解決翟讓!
第二件,翟讓有一天一高興,就召李和*圖*書密元帥府的一個記室,也就是秘書,一起賭錢,可是這個記室不知何事耽擱了,沒有馬上到位,翟讓一生氣,當即打了他八十大板。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叫打狗看主人,現在翟讓居然如此放肆地對待李密手下的人,這也讓李密覺得不痛快。
第一個考量,我的部下都是山東人,洛陽在他們心裏就是代表著隋朝。如果我連洛陽都拿不下來,誰肯拋家捨業跟我去打關中啊!
大業十三年(六一七年)十一月十一日這天,李密擺下宴席,請翟讓和翟讓的哥哥翟弘、姪子翟摩侯一起喝酒。翟讓沒有任何懷疑,很高興地來了。但不是自己來的,手下兩員大將單雄信和徐世也跟著他。翟讓坐下,他們兩員就站在後邊侍立。李密本來準備在宴席上動手的,一看這架勢就有點鬱悶,這兩員大將可都是有萬夫不當之勇,有他們在場,自己的刀斧手未必對付得了啊!
方今隋失其鹿,豪傑競逐,不早為之,必有先我者,悔無及矣!
如今隋朝把自己的鹿丟掉了,天下都來追這隻鹿,如果您不早下手,肯定就有人下手了,那時候後悔莫及。
看到這種情形,李密請來的陪客,當然也是參與者之一王伯當,立刻喝住了門衛,把徐世抬回屋子裏,由李密親手給他包紮傷口。把這兩個重量級人物安頓好了,李密又立刻對著翟讓帶來的其餘人馬大喊:
就在這種情況下,徐洪客給李密寫了一封信。他說:
一直打勝仗的李密,此時在軍事上面臨著向東打還是向西打的戰略問題。由於瓦崗軍以關東人為主,內部組織結構又比較鬆散,李密的主力無法向西突破。柴孝和以偏師出兵關中,也以失敗告終。向西這條路被堵住了,那麼,下一步李密將如何部署呢?
柴孝和是個聰明人,一聽李密這樣講,馬上就明白了李密的處境。於是,他又出了一個主意。他說:「然則大軍既未可西上,僕請間行觀釁。」既然主力部隊不能動,那我自己拉一支人馬去探探路行不行?李密一聽,這是個好主意,就派柴孝和帶著祖君彥寫的那個《討隋檄文》,再帶上幾十個騎兵,往西探路去了。
既不能入關中,也不能下揚州,李密也只好跟當年的楊玄感一樣,把東都洛陽當做唯一目標,就指望能把洛陽拿下,然後以此為基礎,號令天下了。
那麼,李密聽了柴孝和的建議,是甚麼反應呢?李密說:
此誠上策,吾亦思之久矣。但昏主尚存,從兵猶眾,我所部皆山東人,見洛陽未下,誰肯從我西入!諸將出於群盜,留之各競雌雄,如此,則大業隳矣。
殺了翟讓之後,蔡建德又接連把翟讓的哥哥翟弘、姪子翟摩侯一併幹掉。這時候,在隔壁屋子喝酒的單雄信和徐世都呆住了。單雄信腿一軟,當即就跪在地上,叩頭請求饒命,李密當然是好言安慰。
再來看人事問題。李密把老長官,他的大恩人翟讓給殺了。
與君等同起義兵,本除暴亂。司徒專行貪虐,陵辱群僚,無復上下;今所誅止其一家,諸君無預也。
李密進入瓦崗軍之後,真是如魚得水,接連取得軍事和政治上的重大勝利。也從一個東躲西藏的通緝犯一躍成為隋末農民起義的第一號人物,受到各路英雄的推戴。那麼,李密是否就能夠從此順風順水,直至成就大業呢?
李密這樣做,和自己原來的理念背道而馳。此時,柴孝和、徐洪客分別提出意見。
講李密兵敗回洛倉,只是一時的失利,很快地,李密不僅重新奪回了回洛倉,還進一步發展壯大,又拿下了黃河南岸的黎陽倉。黎陽倉在隋朝的儲糧量僅次於興洛倉,把這個大糧倉拿下,李和圖書密又一次開倉放糧,老百姓也又一次踴躍參軍,一下子瓦崗軍又擴編了二十萬。李密也是志得意滿。
李密怎麼說呢?李密說:「今安危未定,遽相誅殺,何以示遠!」如今天下大局未定,我要是隨便殺自己的人,外邊的人怎麼看我?其實,從這句話裏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李密並非不想拿掉翟讓,只是顧慮外界的評價。既然李密已經動了殺心,那接下來,翟讓的處境可就更危險了。
第一個是軍事問題。
正好這時候,翟讓的哥哥又犯了一個錯誤,讓李密覺得忍無可忍。翟讓的哥哥叫翟弘,是個既愚蠢,又貪婪的人。翟讓把瓦崗軍的第一把交椅讓給李密,翟弘很生氣,就說:
洛陽這邊的情況怎麼樣,相當艱苦。因為隋煬帝這時候又派援軍來了。大業十三年(六一七年)七月,隋煬帝把他手下的一員得力悍將王世充派到洛陽來了。
第三件事就更不像話了。有一天,翟讓居然對李密手下的一個重要謀臣房彥藻說:
說完之後,李密單槍匹馬,進入翟讓大營,安慰翟讓手下的官兵。要知道,翟讓是個好人,但也是個粗人,平時待部下就是恩少威多,比較殘忍。他的哥哥和姪子更是沒甚麼人緣,所以眼看著他們死於非命,手下並不是很傷心。再加上李密推誠待人,還讓翟讓陣營的徐世、單雄信繼續統領部眾,這些官兵也就逐漸安頓下來了。這樣一來,雖然誅殺翟讓是瓦崗軍集團一次嚴重的內訌,但是並沒有引起軒然大|波。
甚麼意思呢?柴孝和說,洛陽是所謂的中州四戰之地,就算拿下來,也無險可守,在地理位置上遠不如被山帶河的關中地區。所以,秦漢兩朝才都定都關中,正是看中了這個地理優勢啊!另外,洛陽城防堅固,兵力不少,短時間內難以攻克。而關中兵馬大多都被隋煬帝帶到揚州去了,城防相對空虛,所以更容易拿下。兩相對比,不如主攻關中。站穩關中,進可攻,退可守,這才是建立霸業的基礎。
第一件,當時有一個叫崔世樞的官員投降了李密,李密一向招賢納士,崔家又是大族,所以李密對他非常客氣。可是翟讓不這麼想,他知道崔家是大族,既然如此,應該很有錢,怎麼不見他送禮給自己。想到這兒,翟讓乾脆把崔世樞送進牢房,非逼著人家送錢,不送就要動刑,這讓李密很難堪。
可是,事情的發展往往是不由人們的主觀意志決定。雖然翟讓和李密兩個人都不是甚麼壞人,但是,他們畢竟代表兩個系統。翟讓手下有單雄信、徐世等一批瓦崗軍的元老,而李密手下好多都是後來在戰鬥中收羅的隋軍敗將,如秦瓊、程知節、羅士信、裴仁基等。
一旦被毒蛇咬到了手,壯士就會把整個手都砍掉。為甚麼呢?因為和生命相比,手是小的,不能因小失大。您跟翟讓的關係也是如此。雖然他和您交情不淺,但是這個交情和您的大業相比,和-圖-書那就是小的了。翟讓兄弟都是粗人,粗人的問題就是思考能力弱,但是行動能力強。翟司徒目前固然沒甚麼不利於您的想法,但是,萬一他哪一天有想法了,他可不會像您這樣前思後想,恐怕是說出手就出手,到時候您可後悔莫及啊!
一直盤踞在河南的李密,既不能離開中原,又不能打下洛陽,真有點進退兩難。然而,軍事困境還不是李密遇到的唯一困難。更糟糕的是,就在李密率領瓦崗軍跟東都洛陽的守軍以及王世充帶來的外援部隊苦苦戰鬥的時候,瓦崗軍內部又出現了一件人事方面的大事。
另一個建議李密的人叫徐洪客,是個在泰山上修行的道士。別看此人是出家人,卻極有政治眼光。他的建議,猶如醍醐灌頂,讓人清醒。
乘進取之機,因士馬之銳,沿流東指,直向江都,執取獨夫,號令天下。
自從投靠瓦崗軍之後,李密迎來了他人生的春天。他大破張須陀,奪取興洛倉,讓瓦崗軍威震中原。他本人也設置官署,建號魏公,離皇帝似乎只有一步之遙。李密的前途是否會一帆風順呢?
現在,隋煬帝就把這個人派到東都洛陽,讓他指揮整個東都的戰鬥。王世充從江淮帶了五萬親兵,再加上其他各路援軍,總共有十萬人歸他調遣。要知道,洛陽城本來就是深溝高壘,易守難攻,現在再加上新的有生力量,當然對李密就更加不利。向外打不行,打洛陽也困難,這是李密面臨的軍事困境。
你現在隊伍的規模愈來愈大,這些人可都是要吃米的,恐怕有一天米吃完了,你的大軍也就散夥了。現在你不趁著士氣旺盛趕快打仗,等以後大軍待久了,就不願意打仗了,那個時候你怎麼辦?
這起義元老和投降將領之間,本來就存在著微妙的矛盾。元老們難免倚老賣老,而新投降的將領往往出身比較高,總覺得自己被欺負,也不服氣。本來,在李密還只是副手時,他一直都是壓著自己的手下,不讓他們惹事生非,所以還沒有甚麼太大的問題,但是,一旦李密成了翟讓的領導,他手下的人自然就囂張起來,李密的心理也難免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這不是該走的都沒走,不該走的都走了嗎?怎麼辦呢?這時候,謀士房彥藻在旁邊說了一句話:「今方為樂,天時甚寒,司徒左右,請給酒食。」今天挺冷,您哥倆喝酒,是不是翟司徒的左右也去喝一杯呢?李密反應多快呀,立刻說:「聽司徒進止。」讓翟司徒說了算吧。他把這個問題拋給翟讓了。翟讓腦子哪有李密靈光,馬上就說:那就去吧。既然主公發話,單雄信和徐世也就走了,只有李密手下的一個壯士蔡建德還在旁邊帶刀侍衛。
柴孝和本來是隋朝縣令,後來舉城投降李密,當了李密的謀臣。眼看著李密屯兵洛陽城下,勝仗沒少打,但是短時間內也難以攻破洛陽,他覺得不是辦法,便建議李密,他說:
毒蛇螫手,壯士解腕,所全者大故也。彼先得志,悔無所及。
可是,這話傳到李密耳朵裏,就不是單純的玩笑了!李密有了疑慮,他手下那幫謀臣就更要慫恿了。他們說:
那具體該怎麼做呢?柴孝和說:可以讓副統帥翟讓守住興洛倉,再讓李密手下的另一員大將裴仁基守住新近攻下的糧倉回洛倉。這就算是穩定大後方了。李密本人則率領精銳,突襲大興城。拿下大興城,也就占據了隋朝的根本,在氣https://m.hetubook.com.com勢上就占優勢了,到時候再揮師東進,洛陽倒好拿下。分析完這些,柴孝和還補充了一句:
至此,我們已經把李密面對的兩大難題講完了。那麼,經歷了這樣的困難,李密的前途會怎樣呢?應該說,儘管內部外部困難重重,但是,只要沒有其他勢力的介入,李密的成功還是很有希望的。因為東都雖然有王世充增援,但是總體來說,李密還是勝多敗少,更何況他掌握了幾大糧倉,而東都的糧食供應則是一天比一天吃緊,就算是拖時間,李密也並不吃虧。
前文講過,瓦崗軍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李密的個人魅力和戰無不勝的英雄業績才凝聚在一起。一旦吃了敗仗,問題馬上就暴露出來。柴孝和招來的一萬多人馬一聽說李密敗了,立刻跑了個精光。柴孝和沒辦法,只好又帶著幾個親兵回到了李密身邊。這樣一來,這次試探性的出兵關中也就以失敗告終。
今日與達官飲,不須多人,左右止留數人給使而已。
你此前攻破汝南時得了很多寶貨,只給了魏公,卻不給我!魏公是我擁立的,天下事的變化尚難知道呢。翟讓甚麼意思?他是說,李密這魏公是我立的,我既然可以立,當然也可以廢,你憑甚麼就這麼勢利眼?這是公然居功自傲,不把李密放在眼裏啊!
君前破汝南,大得寶貨,獨與魏公,全不與我!魏公我之所立,事未可知。
第二個考量,我手下將領都是群盜出身,有我在這裏震懾,他們還能相安無事,擰成一股繩;一旦我離開,恐怕馬上誰也不服誰,到時候,現有成果都保不住,更談不上甚麼成就大業了!
問題是,這件事難道就真的沒有後遺症了嗎?不可能。瓦崗寨誰不知道翟讓是李密的大恩人,現在李密連恩人都能殺,以後還有甚麼人不敢殺、不忍殺、不能殺了呢?所以,雖然表面上太平無事,但是其實所有人都產生了自危之心,對李密的擁戴之情也冷淡了不少。
為甚麼這麼說呢?當年楊玄感起兵的時候,李密曾經出過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是攻打臨渝關,切斷隋煬帝的歸路;中策是攻打關中,占據隋煬帝的老巢;下策才是攻打東都洛陽。最後,楊玄感採取了下策,李密還因此扼腕歎息。可是,到大業十三年(六一七年),李密卻也在東都周圍修營壘,挖壕溝,擺出一副打持久戰的模樣。
李密對這一點其實是心知肚明,對翟讓也頗為尊重。李密稱魏公之後,立即拜翟讓為上柱國、司徒、東郡公,讓他也自行開府,設置官吏,當瓦崗軍的副統帥。兩個人一個有義,一個有情,也算各得其所,相安無事。
你別整天就圍著東都轉,若真想成大事,就應該立刻率領精銳部隊往江都打,把隋煬帝俘虜了,天下不就是你的了嗎?這正是李密當年給楊玄感出的上策,用一句話表述,那就是擒賊先擒王。把王擒住了,就一切都好辦了。
當年楊玄感起兵,江南劉元進等人也率眾響應。王世充當時擔任江都監,率領一支江淮子弟兵進攻劉元進,把劉元進打敗了。這倒還說明不了甚麼問題,關鍵是劉元進失敗之後,餘部還有三萬多人,化整為零,繼續作戰。怎麼對付這三萬多人呢?王世充耍了心機。
天子汝當自為,奈何與人!汝不為者,我當為之!www.hetubook.com•com
今天是我們兄弟歡聚,閒雜人等就別在這兒吧。他其實是想支開翟讓身邊的人。沒想到話一出口,他自己身邊倒是走了幾個人,而單雄信和徐世照樣站在翟讓身後不動。
這瓦崗軍的名頭還真不是吹的。柴孝和這麼一路走、一路宣傳,周圍的山賊草寇都紛紛加盟,到了陝縣(河南和陝西交匯的地方)已經由原來的幾十人發展到一萬多人了。照這個樣子下去,就靠柴孝和這支偏師去攻打關中,也不是不可能。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李密這邊出事了。
李密這兩個顧慮有沒有道理呢?太有道理了。其中,第一個考量就是當年楊玄感面臨的難題,這是由瓦崗軍的兵源構成決定的,李密沒有辦法扭轉。第二個考量就涉及瓦崗軍的組織情況。
他先是找了個黃道吉日到佛寺焚香,詛咒發誓說只要這些人投降,就一律免罪。劉元進的餘部也都是老百姓,不過是官逼民反,心裏還是渴望安定的。現在他們聽說能夠獲得諒解,接著回去過自己的小日子,也就紛紛投降。不料王世充是個背信棄義之人,一旦起義軍放下武器,他馬上就露出猙獰面目,把這三萬多人全都殺死在一個叫黃亭澗的山谷裏,屍體把山谷都給填平了。這是何等的兇殘陰險!
秦地山川之固,秦、漢所憑以成王業者也。今不若使翟司徒守洛口,裴柱國守回洛,明公自簡精銳西襲長安。既克京邑,業固兵強,然後東向以平河、洛,傳檄而天下定矣。
他說:這確實是個好主意,我也想了很久了,問題是,很難實現。為甚麼呢?有兩個考量。
李密手下那幫人本來對翟讓就不忿,出了這麼幾檔子事,他們也就開始慫恿李密,說「讓貪愎不仁,有無君之心,宜早圖之」。翟讓這個人貪婪、剛愎,而且有無君之心,對您不夠尊重,所以不如早點把他解決算了。
咱們都是一塊兒起兵推翻隋朝,可是翟司徒這個人貪婪暴虐,凌|辱手下的官僚,對我也很不尊重,所以今天我就把他一家給殺了,跟你們沒有關係,你們不要害怕。
從具體的戰役來看,李密一直在打勝仗,甚麼問題也沒有,但最大的難題不是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作戰方略。瓦崗軍崛起於河南,從一開始,攻打東都洛陽似乎成了必然目標。事實上,李密進入瓦崗軍後,所做的一切,也都是要把瓦崗軍和洛陽的距離愈拉愈近。問題是,李密想要奪取天下,攻打東都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個是人事問題。
問題是,我們所說的這一切,都建立在一個前提基礎上,那就是沒有其他勢力的介入。可是,這個前提本身是不存在的。就在李密在中原大地上和隋朝的主力部隊苦苦搏鬥的時候,從山西崛起了一支新的力量,這支力量一崛起,馬上隋末的形勢,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的方向都發生了一次大的改觀。這是一支甚麼力量呢?
怎麼辦呢?李密想了想,說話了:
那麼,李密會不會採納徐洪客的建議呢?也不可能。理由其實跟他不能放棄洛陽,直撲關中一樣。關中好歹還是北方地區,士兵們不可能追隨李密,更何況是揚州!
為此,一直跟李密打仗的王世充也忍不住說了一句:「李密天資明決,為龍為蛇,固不可測也!」李密真是一條好漢,以後是成龍還是做蛇,不好說。言下之意,這次內訌他本來是想利用一下子的,但是現在看來利用不成了。
王世充生性狡詐,特別會討隋煬帝的歡心。隋煬帝被圍雁門的時候,下令各地勤王。王世充聽到消息之後,衣不解帶,晝夜兼程趕去救援,從此贏得隋煬帝的信任。不過,此人可不是光會拍皇帝馬屁,在帶兵打仗方面也頗有心計。舉一個例子。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