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唐:武則天

作者:蒙曼
蒙曼說唐:武則天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一回 帝后爭鋒 二、上官儀伏誅:高宗令上官儀草擬廢后紹書

第十一回 帝后爭鋒

二、上官儀伏誅:高宗令上官儀草擬廢后紹書

那麼,面對皇帝的詢問,上官儀是怎麼回答的呢?上官儀出語驚人。他說:「皇后專恣,海內所不與,請廢之。」這句話實在太出人意料了。廢后可是國家大事啊,況且,人們常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門婚。人家夫妻吵架,你怎麼一上來就勸分。皇帝還沒有明確表態,上官儀怎麼就先說出廢后的話來呢?我想,要清楚上官儀為什麼這樣做,還得是先分析上官儀的出身和為人。
請看下回:垂簾聽政。
那麼武則天和道士郭行真到底幹了什麼呢?我個人認為,他們什麼都沒幹。為什麼呀?首先,這個道士的名字我們並不陌生。顯慶六年初,就是他奉唐高宗和武皇后之命,到泰山立鴛鴦碑,為帝后祈福。所以,這個人出入宮廷不是一天兩天的了。武則天和他有交往很正常,唐高宗本人和他也有交往!其次,一個宦官膽敢告當朝皇后,這個事情本身太不尋常了。我們知道武則天在後宮早就建立了發達的情報網,沒想到還有人在監督她!這個人是誰派出的呢?換句話說,誰才敢派人監督皇后,甚至告發皇后啊?只有皇帝!所以說武則天和道士厭勝是假的,是有人在炮製冤假錯案,這個策劃人,就是當朝皇帝唐高宗!這個結論真是讓人不寒而慄,可是,誰叫他們是帝王夫妻呢?和平民家共同籌劃柴米油鹽的貧賤夫妻相比,他們之間本來就少了幾分真心,多了許多防範和欺詐!
一場危機有驚無險地解決了。如果說,這是唐高宗和武則天鬥法的第二回合的話,那麼武則天算是險勝。雖然涉險過關,可是事後回想起來,武則天反倒更加困惑了。她原以為,當皇后已經是一個女人榮和*圖*書耀的頂點。現在看來,這個尊貴的身分仍然不能夠給她足夠的保障。身家性命原來只在皇帝的一念之間。這個頓悟讓她不寒而慄。
這首詩寫得仙風道骨,配上高頭大馬和馬上長衫飄飄的上官儀,真是太帥了。李治是一位風流皇帝,文學藝術的造詣很深,這樣的一個人物對他太有殺傷力了,所以上官儀的仕途非常順利。但是,既然是個文人,那就有文人性格,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書呆子氣。上官儀是什麼性格呢?簡單說,就是心地單純,又恃才傲物,而且,對某些原則還有點死心眼。這種性格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講實在是太不利了。因為是讀書人出身,又死心眼,所以對儒家經典學說很是認可,對女人參政議政很抵觸;又因為心地單純,所以對怎樣處理和皇帝家庭的關係這樣複雜的政治問題了解不深,不知道在帝后發生矛盾的時候該如何表態;更因為恃才傲物,所以覺得自己什麼都懂,非常輕率地發表意見,不計後果。這樣的性格使得上官儀就像一個炮筒子一樣,直統統地把廢掉皇后之事提到桌面上來了。而唐高宗心裡正憋著對武則天的怨氣,現在缺少了武則天的周密籌劃,換上這麼一位不知輕重的高參,這火就給激發起來了。所以,上官儀這麼一說,唐高宗本來還沒有明確目標的心,一下子堅定起來了,立刻命令上官儀草擬廢后詔書。
脈脈廣川流,驅馬歷長洲。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武則天的後宮情報網救了她的命。武則天最初建立的情報網範圍不大,僅僅是王皇后和蕭和_圖_書淑妃身邊的人;後來隨著武則天爭奪皇后大戰的升級,情報網的範圍逐步擴大,在高宗身邊也沒少安排人手。因此,當唐高宗讓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的時候,情報網馬上啟動了。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左右奔告於后」,皇帝身邊的宮人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到後宮,向武則天報警。面對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武則天是怎麼表現的啊?這真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她沒有猶豫一分一秒,風風火火趕來面見唐高宗。面對氣勢洶洶、猶如從天而降的武皇后,本來就心虛的唐高宗嚇傻了。那上官儀可是著名的筆桿子,也算是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現在廢后的詔書墨跡未乾,武則天已經領著人從天而降,真是神速啊。
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
那麼,唐高宗為什麼要派人誣陷武則天厭勝呢?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武則天「及得志,專作威福,上欲有所為,動為后所制,上不勝其忿」。武則天此時攬權過多,皇帝處處受掣肘,必然有所反應。於是高宗藉助宦官,給她安了這樣一個罪名。但是這個罪過應該如何處理呢?唐高宗心裡還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怎麼辦呢?要在以前,他肯定第一時間會想到去諮詢皇后,可這次要對付的就是皇后,總不能再諮詢她了吧。他只好找到信任的宰相上官儀,請他來商量此事。乍一看來,這簡直就是永徽六年(六五五年)廢王立武事件的翻版啊。只不過,那次針對的是軟弱的王皇后,徵求的是元老大臣的意見;而此刻,他面對的是心思縝密、行動力超和*圖*書強的武皇后,諮詢的對象也不再是位高權重、老成持重的元老大臣,而是進士出身、剛當上宰相不久的上官儀。更重要的是,唐高宗當年是決心已定,一定要廢掉王皇后,而此刻還僅僅是心頭火起,意氣用事,並沒有想清楚下一步該怎麼辦。
那麼我們就要好奇了,武則天厭勝的對象是誰呢?這個問題在史料中沒有記載,人們對它大體有三種推測:第一,厭勝的對象是唐高宗。說武則天此時已經產生了更大的野心,因此想用這種方法來詛咒高宗,提前接班。第二,厭勝的對象是武則天自己的外甥女。前面說過,武則天親生的姊妹還有兩個。老三早死,剩下的就是一個姊姊。武則天長得很漂亮,史書記載她「龍睛鳳頸」,「方額廣頤」。她的姊姊想來也不錯,可惜命比較「硬」,丈夫賀蘭越石早早就死了,日子過得挺拮据。武則天在得志之後,就把這個寡婦姊姊留在宮裡,姊姊還帶來了自己的一雙兒女。沒想到這個姊姊也不是個安分的角色,又遇到了花心的唐高宗,兩人很快就打得火熱。再到後來,買一送一,連女兒賀蘭氏也都一併饒給了唐高宗。幸好姊姊很快就死了。可是,唐高宗對這個傾國傾城的小外甥女寵愛有加,甚至還想把她納進宮來,做一個妃子。可以想像,武則天的心裡挺添堵。以她的性格,怎麼可能跟別人分享丈夫呢?所以,她要詛咒小外甥女賀蘭氏。第三,武則天厭勝的對象是王皇后和蕭淑妃的鬼魂,因為她們陰魂不散,一直讓她的心靈不得安寧,所以只好乞靈於超自然力量。
大難臨頭了,命懸一線的武則天有辦法化解這場危機嗎?
俗話說,好漢https://m.hetubook.com.com做事好漢當,拿別人當替罪羊實在太卑鄙了。不過,客觀說來,唐高宗和武則天的性格真是絕配。沒有他的懦弱,就無法成就武則天的剛強。既然皇帝把罪過推給了上官儀,上官儀馬上就大禍臨頭了。不久,許敬宗奉武則天之命上奏,聲稱上官儀、王伏勝曾侍奉廢太子忠,三人暗中勾結謀逆作亂,按律處斬。這又是一個一箭雙鵰之舉:上官儀除掉了,而廢太子李忠的威脅也徹底解除了。最可笑的是,當年正是上官儀起草了廢李忠為庶人的詔書,現在,兩個人倒莫名其妙地成了同黨。上官儀死後,他家的女眷被沒入後宮成為奴婢,其中那個還在呱呱而泣的小女嬰,就是日後名滿天下的才女上官婉兒。這就是武則天,她居然能把仇人的孫女培養為自己的心腹。這是後話。
哪一種解釋更合理呢?我個人認為,這三種說法都不合理。為什麼呢?首先,武則天不可能詛咒她的丈夫。拿現在的話來說,丈夫是什麼?那是長期飯票啊,只有唐高宗活著,她才有享受榮華的機會。換言之,此刻她離皇位還很遙遠,唐高宗還是她的參天大樹,她不可能傻到先咒死丈夫。其次,武則天心理素質超好,喜歡現實的政治鬥爭,不迷信虛無縹緲的東西。她殺死王皇后蕭淑妃已經過去很多年了,往事隨風,她沒有必要現在才感到不安。即使不安,以她堅強的性格,恐怕也不會相信靠道士念咒就能驅走什麼鬼魂。這個理由也同樣適用於對她的外甥女。事實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妄圖和武則天鬥法的小姑娘還要再活幾年,然後才被武則天親手毒死。所以說,這三個說法都不能成立。
武則天和唐高宗是十幾和_圖_書年的夫妻了,對唐高宗的性格武則天拿捏得非常準確。她知道,唐高宗是一個多情而又懦弱的人。於是軟硬兼施,她先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自己和唐高宗多年的感情,歷數自己為家庭做出的貢獻,然後再聲色俱厲地質問唐高宗:我到底犯了什麼罪?經過她這麼一攪和,唐高宗連自己為什麼要廢掉她都不知道了,畢竟有深厚的夫妻之情,有諸多不忍。面對多年來依賴慣了的妻子,唐高宗害怕了,他為了推卸責任,吐出了一句話:「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
這件事情太嚴重了,天子無戲言啊,武則天這一次真是遇到了空前的災難。如果廢后詔書起草完成,經過宰相機構審議通過,那麼,武則天以後的功業也就無從談起了,而且,她能否順利地活下去都很難說,王皇后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麟德元年(六六四年),有一個宦官王伏勝向唐高宗告發武則天,說她和一個叫郭行真的道士在宮裡作法,行厭勝之術!厭勝這個罪名我們並不陌生,當年武則天在扳倒王皇后的過程中就曾經給王皇后安過這個罪名。沒想到,風水輪流轉,現在,輪到她自己品嘗被人告發厭勝的滋味了。
上官儀事件是武則天和唐高宗關係的一個轉折點。皇帝皇后的勢力此消彼長,這促使武則天進一步思考:怎樣才能夠有效地運用手中的權力來保護自己,從此不再受任何人的擺布呢?
上官儀就是武則天賞識的著名才女上官婉兒的爺爺。他是唐朝培養出來的第一代科舉出身的宰相,出身非常具有典型性。上官儀人物風雅,文采斐然,五言詩寫得綺麗嫵媚,號稱「上官體」。有一首他的詩流傳很廣,叫做《入朝洛堤步月》: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