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唐:武則天

作者:蒙曼
蒙曼說唐:武則天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六回 高宗賓天 三、費解的遺詔: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

第十六回 高宗賓天

三、費解的遺詔: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

唐高宗死了,武則天從天后改稱為皇太后。唐朝會向何處去呢?此時。武則天已經聽政二十多年了,天下盡在掌控之中。誰都感覺到,武則天不會輕易把權力交給太子。但是,太子畢竟已經成年了,完全可以立即親政。武則天怎麼才能保住自己的權力呢?所有人都拭目以待。就在這時候,有一份文件出現了,這份文件一頒布,武則天一下子又有了合法的參政權。怎麼回事呢?唐高宗臨死之前,遺命裴炎輔政,同時留下了一份政治遺囑。叫做〈大帝遺詔〉。〈遺詔〉是這麼說的:
這裡頭最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一句。這個遺囑實在是太不同尋常了。它至少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皇太子可於靈柩前繼位,就是皇太子李哲就在皇帝的靈柩前面即位當皇帝就可以了。這是確立太子作為繼任皇帝的身分。第二層意思,新皇帝怎麼給老皇帝服喪呢?唐高宗提出來,依照漢朝的制度就可以了。漢朝是什麼制度呢?就是用一天來代替一個月。按照當時中國的規矩,對於一般人而言,父親死了,兒子要服喪三年。但這三年並不是整三年,是二十七個月。皇帝政務繁忙,不能二十七個月都在那兒服喪,所以就用一天來代替老百姓的一個月。這樣,新皇帝給老皇帝服喪的時間就變成了二十七天。第三層意思,「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這可是非常重要的一句和*圖*書話,什麼意思呢?軍國大事要是有皇帝決定不了的,去聽聽天后的意見。這可太不同尋常了,為什麼呢?因為無論是高祖還是太宗遺詔,都說「軍國大事,不得停闕,尋常閒務,任之有司」。表示大喪期間平常事務可由百官處理,然而軍國大事的處分事關君權,仍由嗣皇帝親自處理。而唐高宗居然說「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
就這樣,〈大帝遺詔〉保留了武則天的一部分權力。不過真要行使這份權力,武則天還面臨一個難題:這個遺囑賦予了武則天權力,但是並沒有明確武則天應該如何行使權力。也許在唐高宗的心目中,什麼樣的事需要諮詢武則天應該由新皇帝自己判斷,把武則天置於最高級顧問的地位。這實際也是唐高宗對武則天攬權的一種限制。真是至親至疏夫妻啊。
第二,唐高宗不信任宰相。有人可能會問了,既然皇帝不信任兒子,為什麼不讓大臣輔佐他呢?這裡頭有兩個原因。一是當時大部分宰相都是武則天到洛陽之後新提拔起來的,當宰相的時間剛夠半年,經驗不足,不足以託付大事。二是唐高宗吃過顧命大臣的虧,因此不願意讓兒子再吃同樣的虧。當初唐太宗去世,不就給唐高宗安排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做輔政大臣嗎?後來,高宗深感受大臣控制,因此努力提高皇權,最後,才在廢王立武事件中一舉鏟除元老重臣。因為有這樣的經歷https://m•hetubook.com.com,所以唐高宗終生不信任大臣,不允許大臣權力過重。他雖然任命裴炎當顧命大臣,但是不想給他太大權力。
我個人認為,雖然武則天控制一個彌留之際的皇帝並不困難,但是這個遺囑仍然應該反映了唐高宗的個人意志,是他自己做的決定。為什麼這麼說呢?三個理由:
請看下回:廢黜兒皇。
就這樣,武則天通過和裴炎的交易,終於得到了單獨處分政務的權力,當然,這個權力是有時間限制的。最初裴炎說新皇帝尚未受冊封,所以應該由天后發布命令;可是幾日後,李哲正式受冊為帝,武則天和裴炎又說,新皇帝守喪還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應該由武則天以太后的身分發布命令。那麼皇帝要守喪多長時間呢?前面說過,皇帝守喪是「以日代月」,只需短短的二十七天。
那麼唐高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我想,應該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這個遺囑反映出唐高宗對李哲相當不信任。李哲因太子監國期間表現不佳,高宗擔心他控制不住局面,而武則天執政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最後的時刻,唐高宗寧願信任妻子。第二種可能,就是這個遺囑是在武則天的控制下制定的。那麼究竟是哪種可能更接近事實呢?
武則天看了這個遺囑會有什麼感覺啊?我想武則天會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她喜的是唐高宗在最後時刻還給她一部分權力www•hetubook•com•com,讓她名正言順地還可以繼續參政;懼的是怕用不好這個權力。武則天心目中的權力顯然不會僅僅是顧問權。怎樣利用好這份遺囑呢?有一個人出來幫忙了,誰呢?裴炎。裴炎是唐高宗任命的顧命大臣。而高宗死後,唐朝的最高權力實際上出現了三足鼎立的態勢:新皇帝李哲、武則天、裴炎。各人都有一定的權力。其中,李哲和武則天的權力處於主導地位,而裴炎,只能選擇一方去投靠。裴炎選擇了武則天。他幫武則天解決了遺囑留下來的難題。
第一,唐高宗確實不信任太子。太子李哲的性格可以歸結為兩點:荒唐、任性。李哲是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他從來沒有想過要當太子,所以皇室對他的教育也比較馬虎。李哲小的時候基本上是任著自己的性子發展的,而他的性格又偏重於鬥雞走馬這一路。在武則天的四個兒子之中,只有這個老三不是才子,不過,他小時候留下的一個事蹟倒跟著名的才子王勃有關。當時,李哲和二哥李賢都是王子,一個封周王,一個封沛王。鬥雞是唐朝非常流行的娛樂活動,兩個小王子也都喜好鬥雞。大才子王勃當時也只有二十歲,在李賢的手下做官。看到兩位王子鬥雞,他一時技癢,寫了一篇《檄周王雞》,就是討伐周王李顯的雞的檄文。沒想到這篇遊戲文章被唐高宗看到了,唐高宗認為這是挑撥兩個王子之間的關係,非常生氣,就把王勃趕回老家了。當和*圖*書太子以後,李哲明顯表現得非常不適應,整天只知道騎馬打獵。這是荒唐。所謂任性,是說李哲從來不聽別人勸。永淳元年,唐高宗和武則天巡幸洛陽,留下李哲監國,給這個新太子找了三位大臣輔佐。可是,儘管大臣苦口婆心地上書,勸說太子有時間多讀書,盡量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太子也只當耳旁風。奏章像雪片一樣飛向他的宮裡,可是他照樣我行我素,該鬥雞還是鬥雞,該走馬還是走馬。在這種情況下,唐高宗對李哲非常失望。開耀二年(六八二年)正月,皇太子李哲為高宗生下一個皇孫,高宗大喜過望,親自為這個嬰兒起名「重照」,並在皇孫滿月的那天,改元永淳,大赦天下。不久唐高宗又下令把皇孫重照立為皇太孫。這是一個極不尋常的舉動,歷史上從來沒有皇太子健在就立皇太孫的先例,何況還只是個剛滿月的嬰兒。高宗這一舉動說明,他對太子已經失望透了,只能寄希望於太子的兒子,哪怕他只是一個嬰兒呢。現在,唐朝水旱災害頻繁,邊疆也有突厥和吐蕃的逼迫,皇帝又要死在長安之外,內憂外患之下,唐高宗怎麼能夠放心讓一個不懂事的太子直接掌權呢!
弘道元年(六八三年)十二月七日,也就是高宗死後第三天,裴炎上奏,說現在嗣皇帝尚未正式受冊為帝,還沒有權力發號施令,所以宰相有什麼事應該稟報天后,由天后下令執行!這個上奏突破了遺詔中「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hetubook.com.com天后進止」的限制,要求天后全面主持工作,把皇帝給晾到一邊去了!
二十七天後可就是歷史新的一頁了,大唐帝國再次進入高層權力鬥爭的前夜。老謀深算的武則天會乖乖交出手中的權力嗎?毫無政治鬥爭經驗的新皇帝又會面臨怎樣的命運呢?
第三,唐高宗還是信任武則天的。武則天的行政能力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檢驗,唐高宗非常佩服。他曾說:「比來天后事條,深有益於政。」(《冊府元龜》卷八四)另外,唐高宗還是篤信一個女人是不可能獨立成事的。按照當時的說法,女人只能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因此,武則天的權力再大,最後還得回歸到兒子手裡。
裴炎為什麼要這麼做啊?我想,首先,裴炎雖然不是武則天的心腹,但是他處理李賢謀反案後就受到武后賞識,雙方關係頗為密切,而對新皇帝李哲的無能,裴炎也知道得清清楚楚。兩者之間相互權衡,裴炎寧可擁護武則天。其次,裴炎有自己心目中的皇帝人選,他也想利用武則天實現自己的願望!那麼裴炎想讓誰當皇帝呢?我們以後再說。反正現在裴炎是高宗指定的唯一顧命大臣,他的話自然是一言九鼎,沒人反對。
天下至大,宗社至重,執契承桃,不可暫曠。皇太子可於柩前即皇帝位,其服紀輕重,宜依漢制。以日易月,於事為宜。園陵制度,務從節儉。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唐大詔令集》卷一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