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唐:亂世紅顏

作者:蒙曼
蒙曼說唐:亂世紅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回 韋后專權 二、婉兒草詔:韋皇后授意婉兒起草詔書,婉兒陷入兩難

第八回 韋后專權

二、婉兒草詔:韋皇后授意婉兒起草詔書,婉兒陷入兩難

其次,李唐皇族的力量相當強大,未必容許韋皇后翻天。因為有武則天的經驗在先,所有人都明白,這個時候如果先立一個十六歲的小皇帝,再讓韋皇后臨朝攝政,那就等於默認讓韋皇后走武則天的老路了。過不了幾年,韋皇后就會把皇帝廢掉,自己稱帝。到那時,李唐皇族可就又要倒楣了。要知道,武則天稱帝後,把李唐皇族貶的貶,殺的殺,因此到中宗朝仍能倖存下來的李唐皇族,都是九死一生。好不容易翻過身來,他們對那段悲慘歷史記憶猶新。這時候再出現一個武則天第二,他們不僅心理上很難接受,恐怕在行動上也很難乖乖就範。何況在所有的李唐皇族之中,還有兩個政治強人,一個是安國相王李旦,另外一個就是鎮國太平公主。
韋皇后思慮再三,最後還是決定,乾脆利用一下死皇帝唐中宗,以他的名義頒佈一份遺詔,讓小兒子李重茂接班,不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嗎?畢竟皇帝的遺命是無上權威呀。另外,自己以皇太后的身分臨朝稱制,也最好寫進遺詔之中,這才名正言順,當年武則天不就是這麼幹的嗎?所以,當務之急就是給中宗炮製一份遺詔,只要遺詔一出來,一切問題都好辦了。那這個遺詔怎麼撰寫,由誰來主筆呢?韋皇后把當時的第一才女,同時也是機要秘書上官婉兒找來了。跟她如此這般地說了一通,讓她草擬一份所謂的中宗遺詔,拿這份遺詔說事兒。
關於第一點,婉兒覺得沒甚麼問題。既然唐中宗死了,繼承人當然要從中宗活著的兩個兒子中選擇。當時老二李重福已經被流放外地,素不得寵;身邊就這十六歲的李重茂,就算是中宗活著,也很有可能選擇李重茂接班,所以讓他當和圖書接班人,不會有太大的爭議,可以寫。可是關於第二點,讓韋皇后像當年的武則天那樣臨朝攝政,這就有點麻煩了。婉兒覺得這樣寫不行,為甚麼呢?首先是韋皇后遠遠沒有武則天當年那麼大的政治影響力。武則天在當皇太后之前已經當了二十八年的皇后,臨朝參政也已經有二十三年的歷史了。在這二十三年之中,她有長遠的政治綱領,有具體的政治行為,在廣大官民之中都建立了崇高的威望,老百姓已經習慣武則天的領導了,這時候唐高宗再在遺詔中寫上一筆「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並不讓人覺得觸目驚心。可是韋皇后就不同了,她才當了五年的皇后,這五年還磕磕絆絆,並沒有多大的政治建樹,人們對她並不熟悉,也不太認可。要是在遺詔之中也寫一筆「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順天翊聖皇后進止」,實在難以服眾。
既然開始疏遠韋皇后,那麼她想要親近誰呢?她想親近李唐皇室,因為婉兒覺得,既然像武則天這樣的政治強人,最後都選擇了回歸李唐,可見李唐王朝復興是大勢所趨。這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在這個原則問題上,自己絕不能站錯了隊。可是,在此之前她跟韋皇后走得太近了,想要親近李唐皇室也不好轉圜。現在,機會終於來了,何不利用起草遺詔這個機會,向李唐皇室伸出橄欖枝呢?可是,怎麼才能讓這份遺詔既符合韋皇后的設想,又能體現李唐皇室的利益,還能讓人明白她的功勞和用心呢?和*圖*書
那麼我們怎麼評價這個方案呢?我想,這個遺詔可以從三個角度評價。首先,它是一個折中方案,兼顧韋、李雙方利益,非常符合婉兒一貫的騎牆風格,兩邊都不得罪。其次,這也是一個日後必然引起麻煩的方案,既然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如果這個方案執行,為了奪取最高權力,在韋皇后和相王之間必將有一爭。最後,這也是一個傾向於相王的方案。雖然誰勝誰負難以預料,但以相王為首的李唐宗室至少取得了在同一個平台上和韋皇后競爭的資格,所以這個方案又是親相王的。擬定這個方案,當然太平公主沒少出力。按照婉兒和太平公主的想法,是先拿這個遺詔行緩兵之計,讓相王有個正式參政的名分,然後再慢慢考慮將來。這個遺詔能夠考慮得這麼八面玲瓏,也算是煞費苦心了。上官婉兒在中宗朝號稱「女中宰相」,這恐怕也是她發揮作用最大的一次了。那麼,這份精心炮製的遺詔能夠順利執行嗎?
就在這個時候,上官婉兒想起一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當年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是打過交道的,在扳倒武則天的神龍政變之前,太平公主曾經找過上官婉兒做內應,兩個人關係親密,有過良好的合作。從那時候開始,上官婉兒就知道太平公主既有謀略又有膽略。現在事態既然發展到了這一地步,何不跟她商量商量呢?事關她自己的切身利益,她應該感興趣,不妨聽聽她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有她在旁邊見證自己是一心一意為李唐皇室著想的和_圖_書,以後李唐皇室一旦得勢,自己這個人情才不會白做——由此也可見出,上官婉兒著實是一個極聰明的女子。就這樣,上官婉兒連夜請太平公主入宮協商。太平公主也是個足智多謀之人,而且唐朝的公主跟自己娘家的感情非同尋常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婉兒把事情經過一講,太平公主馬上心領神會。兩人連夜起草好了一份遺詔。遺詔重點內容一共三條。第一條:立溫王重茂為皇太子;第二條:韋皇后知政事;第三條:相王李旦參謀政事。
第三,婉兒本身也不看好韋皇后。她不是韋皇后的心腹嗎?韋皇后不僅在政治上信用她,還在生活上關心她,別的宮廷貴婦都得老老實實待在宮裏頭,婉兒卻可以住在宮外,自由出宮入宮,這是多大的恩情啊,她怎麼會不喜歡韋皇后呢?沒錯,上官婉兒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既是唐中宗的心腹,又是韋皇后的心腹。但是,在太子李重俊政變之後,她的態度變了。發生甚麼變化了呢?她聽人勸了。當初,武三思還活著的時候,婉兒在中宗皇帝和權臣武三思面前都很吃得開,對朝廷有很大的影響力。中國古人最講究「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婉兒既然發達了,也不忘拉扯親戚,就把她姨媽的兒子王昱安排到朝廷裏當了左拾遺。王昱頭腦很清醒,得到提拔後並沒有沾沾自喜,反而勸說婉兒的母親鄭夫人說:「則天之後,武家已經被上天所厭棄了,不可能再當皇帝。如今,婉兒姊姊一心依附武三思,總有一天會有滅族之災,請姨媽好好想想,也勸勸姊姊吧!」鄭夫人把王昱這番話婉轉告訴婉兒,當時婉兒還不以為然,但等到太子李重俊起兵,居然打出殺死武三思和上官婉兒的旗號後,她和_圖_書終於開始害怕了,果然被王昱不幸言中!聰明人都會舉一反三,既然武三思作為外戚干政不討人喜歡,韋皇后干政又怎麼樣呢!婉兒覺得,他們倆半斤八兩!武三思、韋皇后這些外姓勢力這麼招人恨,又沒甚麼真正的能力,自己跟他們綁在一起可不會有甚麼好結果。所以重俊政變結束後,婉兒倒是有意識地疏遠韋皇后了。
朝中文人學士不少,韋皇后為甚麼一定要讓婉兒來起草遺詔呢?這也是有所考慮的。首先,偽造遺詔是個陰謀,是不能拿到光天化日之下曝光的,因而最好在內宮悄悄解決,而婉兒的身分比較符合要求。其次,婉兒也是韋皇后的心腹,中宗一朝長期在後宮幫忙起草詔書,為人既老練又謹慎,韋皇后相信她能把事情辦好。
韋皇后把事情交給婉兒,這可到了婉兒一生的一個大關節上了。這個遺詔怎麼個擬法呢?婉兒開始開動腦筋了。按照韋皇后的授意,這個遺詔無論如何得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讓十六歲的李重茂接班當皇帝;第二,讓韋皇后輔政,就像當年的武則天一樣,裁決軍國大事。
這兩個人雖然平常是不聲不響,韜光養晦,但實際上都有很大的隱性實力,能量不可小覷。先看太平公主。太子李重俊政變之後,太平公主看到韋皇后母女權勢太盛,也暗自發展勢力,在朝廷裏拉幫結派,為此還和安樂公主沒少鬧糾紛。按照《資治通鑑》的說法,叫做「太平、安樂公主各樹朋黨,更相黨毀」。事情都不大,影響可不小,連唐中宗都覺得頭疼。再看相王,雖說相王身分比太平公主更敏感,平時做事也更低調,但他有五個兒子,而且個個生龍活虎,就憑這一點也讓人不敢小覷。唐中宗時代,相王的五個兒和_圖_書子集中居住在長安城東的隆慶坊,坊裏本來有一口水井。也不知是地下水位上漲,還是甚麼別的原因,反正後來這井裏的水就溢出來了,越溢越多,慢慢積成一個水池。自從相王的兒子住進去之後,這水池裏的水就更大了,成了方圓幾十頃的一片湖泊。古代老百姓迷信,認為這個地方有龍氣,管這個水池叫龍池,叫來叫去就傳到了唐中宗的耳朵裏。唐中宗非常鬱悶,心想,我才是真龍天子啊,相王兒子住的地方怎麼能叫龍池呢?不會是相王這一支要發旺的徵兆吧。他越想心裏越不是滋味,就在死前一個月還帶著大批人馬來到隆慶坊,在相王兒子的宅邸之前搭建彩樓飲酒,又到隆慶池裏泛舟,還拉了幾頭大象沿著湖水踩了一圈。表面上是來看親戚,其實是在搞厭勝,想壓住隆慶坊裏的龍氣。從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別看相王不聲不響,但是無論老百姓還是中宗,都很把他當一回事。景龍三年,中宗派金城公主和吐蕃和親,吐蕃使者送給唐朝四份厚禮,一份給中宗,一份給韋皇后,另外兩份送的就是相王和太平公主。可見這兩個人實力之強,聲威之盛,已經遠播到周邊民族那兒去了。而他們能夠容許韋皇后再次推翻李唐王朝當皇帝嗎?婉兒覺得,他們沒這麼好欺負。
通盤考慮一下遺詔就會發現,前兩條都是完全符合韋皇后的設想的,關鍵是增加了第三條。毫無疑問,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想要讓相王李旦代表李唐皇族,平衡、牽制韋皇后的勢力。這情形有點像清朝咸豐皇帝駕崩時留下詔書,一方面讓慈禧和慈安這兩宮皇太后替小皇帝掌印,另一方面又讓肅順等八大臣輔政,讓他們互相制衡。當時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也是出於這種考慮。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