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唐:唐玄宗

作者:蒙曼
蒙曼說唐:唐玄宗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回 誅殺韋后 一、背水一戰:利用軍隊對韋家不滿的態勢,準備出兵

第五回 誅殺韋后

唐中宗李顯死後,韋皇后臨朝攝政,準備效法武則天自己當皇帝,李唐王朝再次陷入吉凶難測的歷史節點。就在此時,原本沒沒無聞的李隆基秘密策劃了一場宮廷政變,決定徹底粉碎韋皇后的稱帝陰謀。要與勢力強大的韋皇后展開生死較量,李隆基將要面對的,是怎樣的風險和考驗?在政變實施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呢?

一、背水一戰:利用軍隊對韋家不滿的態勢,準備出兵

李隆基聽了崔日用的話是甚麼反應呢?他暗中嚇出一身冷汗。幸虧崔日用兩面三刀,身在曹營心在漢,如果他立場堅定,把掌握的情況報告給韋皇后,自己的腦袋早就跟脖子說再見了。有道是「當局稱迷,旁觀必審」。李隆基也知道,崔日用說的對,政變已經是刻不容緩。可是,要發動政變,總要先評估一下風險指數。這場政變有沒有風險呢?風險太大了。把雙方力量放在一起對比一下就能看出來,韋皇后優勢非常明顯。首先,她有輿論優勢。她已經立了中宗的小兒子李重茂當皇帝,自己以皇太后的身分主政。她的一切政令,都是以小皇帝的名義頒佈的,誰反對她,就是反對皇帝,就是十惡不赦、罪不容誅。這就叫做「挾天子以令諸侯」,占盡了輿論優勢。其次,她有軍事優勢。中宗剛死,韋皇后就立刻調集五萬府兵,讓他們和禁軍一起,對長安城實行軍事管制。為了確保軍隊的忠誠,她還任命自己的姪子、女婿等親信擔任將領。這樣的軍隊不僅軍事過硬,而且政治合格,當然力量強大。再次,她有政治優勢。我們說過,韋皇后在中宗一朝已經安插了很多親信擔任宰相,因此,當時的宰相班子基本都是她的支持者。宰相是百官之首,一呼百應,韋皇后有了他們的支持,在政治上也是m•hetubook•com.com頗為穩妥。有了輿論、軍事和政治這三大優勢,想要挑戰韋皇后,無疑相當困難。
反觀李隆基這邊的情況,和韋皇后恰恰相反。韋皇后的優勢,正是李隆基的劣勢。輿論上,當時天子已立,而且是中宗的兒子,符合繼承原則。李隆基要興兵,那是師出無名。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輿論上首先就處於劣勢。軍事上,李隆基雖然沒少在禁軍中下工夫,在萬騎裏也有一些朋友,但是,這些朋友是否能夠在關鍵時刻為李隆基賣命並不確定;另外,他們都是中下級軍官,即使自己沒有問題,能否有足夠的號召力來發動下屬也值得懷疑;更重要的是,當時的防衛力量由萬騎、飛騎和府兵共同組成,就算是搞定萬騎,其他軍事力量也還是巨大的威脅。政治上,李隆基這邊的謀臣都是中下級官僚,人微言輕,和韋皇后那邊的宰相們根本不在一個重量級上。這樣看來,李隆基能夠動員起來的力量和韋皇后代表的國家機器相比,顯得相當弱勢。在這種情況下政變,確實是勝算不大、風險不小。但是儘管如此,事情也很難再拖下去了。因為時間拖得愈長,韋皇后的勢力愈穩固,愈難以動搖;同時,準備時間愈長,自己暴露的可能性也愈大。與和_圖_書其如此,還不如背水一戰。就在李隆基為此忐忑不安的時候,禁軍裏發生了一件事,不僅堅定了李隆基政變的決心,也成為他舉事的重要契機。那麼,軍隊裏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這件事與李隆基政變又會有怎樣的關聯呢?
前面講過韋皇后不是派了六個姪子、女婿去控制軍隊嗎?這幾個小伙子都沒在軍隊幹過,是空降兵,完全是因為和韋皇后的親戚關係才被驟然提拔到領導崗位上的。這樣的任命既讓他們高興,也讓他們擔憂。他們唯恐手下將士不服。怎麼才能樹立威信呢?幾個小伙子一合計,覺得要想立威,就得來點硬的,先讓軍隊怕了自己再說,於是他們想了一個損招,有事沒事就找碴兒,動不動就把手下叫來揍上一頓,特別是掌管萬騎的韋播和高嵩。因為萬騎地位特殊、責任重大,所以他們管理起來格外嚴厲,打起手下來也特別狠。可是,真正的威信一定要建立在別人發自內心的愛戴敬畏基礎之上,而發自內心的愛戴、敬畏又怎麼可能是打出來的呢?何況,萬騎本來是皇帝的貼身護衛,心裏還是頗有些驕傲感的,對待這樣的軍隊,打人的效果只是適得其反。果然,韋播和高嵩這麼一打,整個軍營都炸鍋了,一時間群情激憤。萬騎的中級將領葛福順、陳玄禮等人已經跟李隆基來往半年多了,平時都拿李隆基當貼心人看待。看到這種情形,兩個人就找李隆基訴苦。李隆基當時正跟劉幽求等一幫謀臣在商量政變的事呢!聽完葛福順和陳玄禮兩個人的訴說,不由得彼此會心一笑,這真是及時雨。政變的關鍵就在軍隊,現在軍隊對韋家不滿,簡直是天助我也,不利用是對不起上天啊!所以,好言好語打發走葛福順他們,李隆基馬上跟軍師劉幽求說:事情緊急,還請先生出馬,幫我把萬騎搞定!大家可能有疑問,既然想要利用萬騎,李隆基為甚麼不當面直說,還要再派劉幽求啊?其實,這就是李隆基的心機所在了。首先,萬騎雖然對韋氏勢力不滿,但是否不滿到政變的程度還不清楚,這時李隆基做為主帥質然動員有風險。其次,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領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發揮手下的長處,而不是事必躬親。劉幽求做為謀臣策士,鼓動三寸不爛之舌正是他的優勢所在,這和《水滸傳》裏,智取生辰綱之前,晁蓋先讓吳用去試探阮氏三雄是一個道理。果然,劉幽求找到葛福順,把政治大義和個人功名富貴結合起來一番動員,葛福順等人慨然允諾:沒問題,我們早就覺得韋皇后不是東西,現在韋家子弟如此作踐我們,我們更是忍無可忍,願意跟著臨淄王謀取功名,軍隊的事交給我們了!https://www.hetubook.com.com和_圖_書
上一回我們講到,唐中宗死後,韋皇后準備效法武則天再當女皇,李唐宗室又一次面臨滅頂之災。為了挽救李唐王朝,原本身分不高、沒沒無聞的李隆基挺身而出,調動自身勢力,聯合相王與太平公主勢力,準備和韋皇后拚一場。就在李隆基悄悄謀劃著政變的時候,本來屬於韋皇后派系的大臣崔日用反水,提醒李隆基,形勢緊張,政變隨時都有暴露的危險,如果再拖下去,很可能功虧一簣。
唐隆元年(七一〇年)六月二十一日,唐中宗去世剛滿二十天。因為還在國喪期間,滿城縞素。突然,從宮裏衝出一隊人馬,馬上的人身著大紅大紫的嶄新官服,手裏拿的武器上還沾著斑斑血跡。這些人在長安城的大街上大說大笑地一過,整個城市立刻籠罩上一種既緊張又興奮的空氣。這些人是誰,他們怎麼敢在國喪期間如此高調?讓我們從頭說起。
韋皇后操控小皇帝,掌握朝政之後https://www.hetubook.com.com改元「唐隆」,寓意是使唐朝興隆起來,以此掩飾她想要稱帝的野心,誰知「唐隆」與「隆基」有一字巧合,竟成為李隆基舉兵的心理支撐,這也是韋后所始料不及的。然而,就在李隆基準備發動政變的關鍵時刻,他的貼身侍衛卻逃跑了,這也預示了政變的成敗難測。那麼,政變過程中還會發生哪些意想不到的險情呢?
搞定了萬騎將領,政變也就進入倒數計時了。究竟哪一天發難呢?李隆基訂在六月二十日,也就是唐中宗李顯死後第十九天。那麼,到這個時候,這場政變有沒有把握呢?還是沒有。儘管葛福順、陳玄禮已經允諾帶萬騎參戰,但是,韋皇后的相對優勢並沒有改變,還是敵強我弱。可以想像,這場政變不會那麼輕鬆。果然,政變時間剛剛確定,第一個麻煩就出現了。甚麼麻煩呢?李隆基的手下人不幹了。誰呢?就是李隆基的貼身保鏢王毛仲。我們說過,王毛仲是個聰明人,主人想幹甚麼,他打眼一看就知道,眼看著政變時間迫近,王毛仲害怕了,他分析一番形勢,怎麼都覺得對李隆基不利。生命誠可貴,儘管王爺對自己不薄,也不能陪著送死啊!所以,六月二十日這天一大早,王毛仲就開溜了,哪裏都找不到。王毛仲可是李隆基的貼身保鏢,連他都臨陣脫逃,可見這場政變對於李隆基方面而言,就是鋌而走險!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