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唐:唐玄宗

作者:蒙曼
蒙曼說唐:唐玄宗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回 姚崇拜相 一、功臣高踞政壇:功臣任相的政治考驗

第九回 姚崇拜相

在中國古代,當宰相可是一位臣子職業生涯的最高境界。要是哪個人被任命為宰相居然還要拿一把,非要讓皇帝滿足他的若干條件才同意拜相,大家肯定覺得這個人比諸葛亮還難搞。在唐玄宗統治時期,確實就出了這麼個人,他就是唐朝大名鼎鼎的宰相姚崇。那麼,姚崇到底有甚麼能耐呢?唐玄宗為甚麼會覺得宰相之位非他莫屬呢?
先天三年七月三日,年僅二十九歲的李隆基發動政變,逼迫太上皇李旦退位,同時一舉鏟除太平公主的勢力,結束了長達一年多的二元政治局面,成為唯我獨尊的真皇帝。大權在握的李隆基躊躇滿志,打算開創一個太平盛世,恢復唐太宗「貞觀之治」的光輝。可是,中國自古講君為元首、臣作股肱,治理天下絕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事情。唐玄宗一旦親政,馬上,選擇輔弼之臣的問題就被提上議程,那麼,唐玄宗到底打算和誰一起來成就大業呢?

一、功臣高踞政壇:功臣任相的政治考驗

用誰呢?先天政變之後,唐玄宗迅速提拔劉幽求和張說當宰相,這兩個人都是唐玄宗的鐵桿粉絲。劉幽求是玄宗誅般韋皇后時的主要謀士,曾幫唐玄宗策劃過那次流產的政變,差一點為玄宗的事業犧牲自己的生命。現在玄宗終於掌權,馬上把劉幽求從流放地召回來,封為徐國公,同時任命他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而張說是唐玄宗當太子時的舊臣,為了給李隆基爭監國的權力還得罪太平公主,被發配至東都洛陽。即便在東都,張說也不忘舊主,千里迢迢給李隆基送來佩刀,為推動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做出貢獻。政變之後,玄宗封他為燕國公,官拜中書令。除了這兩個人被拜相侯之外,先天政變的另外一些重要謀士,像王琚、姜晈等,這時候也都非常活躍,雖然沒有宰相的頭銜,但也經常參與大政。
那麼,這件事說明甚麼問題呢?說明讓姚崇和圖書當宰相,在功臣集團這邊是有阻力的。而且,功臣們彼此聯絡,親黨膠結,勢力還不小。怎麼辦呢?
這時候,有一個人的形象開始浮現在玄宗的腦海中。誰呢?老臣姚崇。如果說功臣當宰相有三大弱點,那麼,姚崇和他們相比,則有四大優點。第一個優點是政治經驗豐富。姚崇從武則天時期就擔任宰相,到玄宗時代已經歷事四朝。他在中央當過宰相,在地方當過刺史,而且還長期擔任兵部尚書一職,非常瞭解邊疆情況。可以說,從中央到地方、從民政到軍事都瞭然於胸,是個老政治家,政治經驗比功臣豐富多了。
第四個優點是可靠的政治立場。姚崇在李隆基當太子的時候就維護他的利益,也正是因為維護李隆基,才被貶到地方當刺史的。這樣看來,他雖然沒有參與政變,也可以算是政治可靠。而且,恰恰因為他沒有參與政變,所以,他的身上沒有那麼重的血腥氣,容易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有這麼多優點,這不正是宰相的最佳人選嗎?經過這麼一番考慮,李隆基心裏的宰相人選就鎖定在姚崇身上。但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那麼,到底出了甚麼岔子呢?
第二個優點是富有政治智慧。當年武m•hetubook•com.com則天統治時期,酷吏當道,姚崇審時度勢,以全家百口作保,解開了武則天的心結,從此結束酷吏政治。單憑這一功勞,已經足以讓世人刮目相看;另外,李隆基當太子時,和太平公主鬥法,姚崇提出讓太平公主離開長安、李隆基的兩個哥哥到外地安置、兩個弟弟解除禁軍兵權去擔任太子衛隊長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更是給玄宗留下深刻印象。如果說功臣們的智慧是隨機應變型的,適合做亂世英雄的話,那麼姚崇的智慧就是把握全局型的,適合做治世能臣。
為甚麼不合適呢?這些人有三大弱點。第一,功臣的團結面太小了。這些政變功臣是靠殺人才登上宰相寶座的,身上的血腥氣太重,容易讓人產生畏懼之感,不利於團結更多的官員。要想讓政治走上正軌,必須做到上下用心、團結一致向前看。第二,功臣容易結黨。政變是要掉腦袋的事情,在政變中最容易培養兄弟情誼了。這些功臣同生死、共患難,彼此之間關係過於親密,難免結黨營私。而臣子結黨,對君主集權可是十分的不利。第三,功臣們的政治經驗不足。除了張說入仕較早,行政經驗比較豐富以外,大多數功臣都是靠奇謀https://m.hetubook.com.com密計,驟然在政治舞台上崛起的。他們隨機應變的能力強,但是治國理政的能力弱。他們是功臣,但不是能臣。在歷史上,功臣、能臣的作用是有差異的,打江山固然要依靠功臣的奇謀密計,但是,坐江山就要依靠那些遵守政治道德和政治規範的能臣。換言之,歷史已經掀開新的一頁,新任務產生新的人才需求,讓功臣當宰相不符合時代需求了。玄宗做為一代明君,看到了這一點。問題是,如果不用功臣,應該用誰呢?
在先天政變之前,太平公主控制政府,號稱「七位宰相,五出其門」。政變結束後,這五位宰相當然是死的死、貶的貶。剩下的魏知古和郭元振雖然立了功,但畢竟原屬於太上皇勢力,玄宗對他們難免猜忌。所以,很快,魏知古被派到東都洛陽主持選官工作,離開長安。而郭元振本來就是武將,這時候玄宗任命他兼任朔方軍節度使,防禦突厥。雖然人還沒有離開朝廷,但是,也基本不履行宰相職責了。這樣看來,原來的宰相,玄宗一個也不準備留用。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要起用自己的人馬。
第三個優點是具有政治節操。當年,張柬之等五個大臣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姚崇也和_圖_書是參與者之一。大功告成後,其他功臣都彈冠相慶,只有姚崇潸然淚下。別人警告他,說現在辭舊迎新,你這一哭可太不識時務了。姚崇慨然答道:我參與政變,那是出於政治大義。灑淚辭別舊主,則是出於君臣之情。如果因此獲罪,我心甘情願!一席話說得正氣凜然,很有政治節操。唐玄宗想要穩定皇權,當然需要忠臣,所以,姚崇這樣的政治節操難能可貴,可比隨意翻雲覆雨的功臣們令人放心多了。
人有想法,難免就會流露出來,形於顏色。李隆基想讓姚崇當宰相的想法還沒提出來,就被人察覺到了。誰呢?功臣宰相張說。張說可是個聰明人,玄宗想到的,他也能想到。眼看著唐玄宗傾心於姚崇,張說可著急了。他明白,真要比綜合政治素質,他拚不過姚崇啊!怎麼辦呢?直截了當勸皇帝說,千萬別讓姚崇當宰相?這恐怕不好。張說不是聰明嗎?眼珠一轉就是一個主意。甚麼主意呢?他找政變功臣姜皎去了。姜皎不僅是先天政變的功臣,也是玄宗的好朋友。好到甚麼程度呢?咱們都知道中國古代講究嚴男女之大防,男女之間壁壘森嚴,如果不是特別親密的關係,肯定見不到人家的女眷。可是姜皎整天和李隆基混在宮裏,甚至都能跟和*圖*書玄宗的妃子們同榻而坐、同桌而食。可見兩個人關係有多鐵。張說找到姜皎,游說他:江山是我們拚了命打下來的,還得我們坐才是正理。現在陛下心向姚崇,此人跟我們這些功臣不是一條心,我們不能坐視不管!你和皇帝關係好,不如你去勸勸皇帝。我教你一個主意,保證既不讓陛下起疑,又讓姚崇當不成宰相!跟他如此這般地說了一通。第二天,姜皎就依計來找玄宗,假裝掏心挖肺地說:陛下,您不是一直想找一個能幹的人當河東總管嗎?我也一直幫您琢磨呢!昨天晚上,我的靈感冒出來了,一下子想起一個人來。唐玄宗趕緊問:誰呀?姜皎說:老臣姚崇啊!臣覺得他是個文武全才,擔任河東總管最合適了。李隆基多聰明,一聽就火了,厲聲說:姜皎啊姜皎,你怎麼敢在我面前耍小聰明!是不是張說指使你這麼說的?姜皎一看皇帝厲害,趕緊跪下了,說:還是陛下英明,確實是張說指使的,我以後再也不敢欺騙陛下了!
總結一下這些人的出身經歷我們會發現,他們都是功臣,和玄宗一起共患難,感情深厚。他們對玄宗都忠心耿耿,在政治上久經考驗。可是,讓他們來輔佐玄宗開創太平盛世合適嗎?兩、三個月之後,玄宗發現,他們不合適。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