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唐:唐玄宗

作者:蒙曼
蒙曼說唐:唐玄宗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三回 宋璟守正 二、宋璟守正:一改姚崇的權變作風,凡事堅持原則

第十三回 宋璟守正

二、宋璟守正:一改姚崇的權變作風,凡事堅持原則

宋璟是怎麼獎賞他的呢?宋璟根本沒太搭理郝靈荃,就說,你辛苦了,等著去吧!這郝靈荃早也盼、晚也盼,等了整整一年,終於把新的官職任命給盼來了,宋璟讓他當甚麼官呢?四品的郎將。按說四品官也不算小了,可是,這和郝靈荃的期望值相差太遠了。郝靈荃捧著委任狀號啕大哭,飯也吃不下去,沒幾天,連餓帶氣,就死了。聽了這個結局,大家是不是覺得宋璟太薄情呢?沒錯,宋璟對郝靈荃是薄情了一點,他為甚麼這麼做呢?很簡單,因為姚崇在「十事要說」裏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臣請陛下三數十年不幸邊功,可乎?」不獎勵邊功就是姚崇訂立的國策。對這個國策,宋璟完全認可。在他看來,如果厚賞郝靈荃,那其他將領也就會急功近利想打仗、想立功。玄宗還年輕,又有英雄氣,難免就會受他們蠱惑,往窮兵黷武這條路上走,如果那樣,老百姓不就遭殃了嗎?所以,不如一開始就壓制一下武將,省得他們打仗上癮。這樣,就只好委屈一下郝靈荃了。我們講這個事情是甚麼意思呢?很明顯,在國家的大政方針上,宋璟絕不與姚崇唱反調,反倒是堅決維護姚崇的路線。這就叫蕭規曹隨。
守正的第三個表現是嚴於律己。怎麼叫嚴於律己呢?剛才不是講到宋璟在廣州教人燒瓦蓋房子嗎?宋璟當上宰相後,廣州就想把這件事突出宣傳,要立一塊碑,上面刻上「遺愛頌」,討好宋璟。沒想到,宋璟不領這個情。他知道這件事之後,馬上表態說:「頌所以傳德載功也。臣之治不足紀,廣人以臣當國,故為溢詞,徒成諂諛者。欲釐正之,請自臣始。」意思是,我在廣州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不值得歌功頌德。現在廣州這麼做,純粹是看見我當宰相,想要阿諛奉承。我們不是整天說要肅清不健康的政治空氣嗎?乾脆,從我做起吧!堅決拒絕廣州的請求。這叫嚴於律己。可是,大家都知道,上層官員講嚴於律己,只是嚴格要求自己還不夠,還要能約束家人和親戚。宋璟怎麼約束親戚呢?開元七年,一年一度的選官工作又開始了,大批的候選人都集中到吏部。可是,候選人多,官缺少,典型的僧多粥少,候選人也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想把自己推銷出去。有一個叫宋元超的人就跟吏部的官https://www.hetubook.com.com員講了,我是宋璟的叔叔。意思很清楚,想讓吏部看在他宰相姪子的面子上照顧一下。吏部不敢怠慢,宰相的叔叔,那還不是想當甚麼官就當甚麼官。眼看事情就要辦成了,結果,宋璟知道,趕緊寫封公函給吏部,說:這宋元超確實是我的遠房叔叔,他常住洛陽,我常住長安,平時也不怎麼打交道。本來,如果他不把身分暴露出去的話,我就聽任你們秉公辦事,該留則留、該放則放。可是現在他既然已經說出來了,那沒甚麼好說的,只能是矯枉過正,不管他資歷才幹是否符合條件,一定讓他落選。這不是和姚崇縱容兒子招權納賄形成鮮明對比嗎?
默啜一死,問題馬上就出來了。他的首級怎麼處理呢?這時候,跟著默啜的突厥人驚嚇之餘一哄而散了,誰也沒顧得上頭領的腦袋,就連先敗後勝的拔曳回族也不知道怎麼處理這個燙手山芋。要知道,突厥可是北方草原響噹噹的主人,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拿著默啜的首級,頡質略心裏十分害怕。怎麼辦呢?正好,當時,唐朝派了一個名叫郝靈荃的中級將領出使突厥,趕上這麼大一個變故。頡質略想了想,反正突厥已經得罪了,乾脆投靠大國吧!就把默啜的首級交給郝靈荃。郝靈荃捧著這顆頭顱心裏那個高興啊!默啜可是唐朝的頭號敵人,沒想到他的腦袋竟落到我的手裏。現在我把他的頭帶回去,這是不世之功啊!他高高興興地把默啜的頭帶回來,心想,憑我這功勞,怎麼也得當個將軍。
綜合考慮,宋璟施政有甚麼特點?我覺得,如果說姚崇是一代能臣的話,那宋璟就是一代賢臣。從姚崇身上,我們能看到唐初名相房玄齡的影子;從宋璟身上,我們能看到唐初賢相魏徵的影子。魏徵也好,宋璟也好,都表現出鮮明的儒家特色。所謂儒家特色,就是重道德、講原則。通過對政治道德與原則的堅守,宋璟就把姚崇權詐的習氣改掉,提升政治家的道德品位;但是同時,他也把姚崇的政治格局繼承下來,顯示了政治家的眼光。《新唐書‧姚崇宋璟傳》說:「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歸於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興也。」姚崇擅長隨機應變,宋璟擅長堅持原則。兩個www•hetubook.com•com人施政方式不同,但是殊途同歸,共同讓唐玄宗的朝政走向正軌。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佩服唐玄宗的用人方略。別看玄宗此時還只是一個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他的用人眼光實在高超,讓宋璟來繼承姚崇,實在是讓李唐王朝健康發展的最好選擇。這個選擇,不僅成就玄宗時代、成就李唐王朝,也成就這兩位宰相「前稱房、杜,後稱姚、宋」的美名。這樣的君臣遇合,在一千三百多年之後,還是讓我們覺得蕩氣迴腸。
宋璟一生耿直,也因為耿直備嘗艱辛。此時,他的耿直終於找到了用武之地。唐玄宗對他言聽計從、信任有加。那麼,這種君臣遇合的狀態會一直持續下去嗎?對於唐王朝的未來,玄宗到底在進行著怎樣的構思呢?
宋璟做的第一方面的事情,就是守正——堅守正道。他一改姚崇的權變作風,凡事堅持原則。怎麼叫做堅守正道呢?
請看下回:賢相滿朝。
舉了這麼多宋璟守正的例子,大家可能會想,這宋璟等於處處與姚崇正面交火!姚崇柔順,他直言極諫;姚崇搞小集團,他不樹私恩;姚崇縱容兒子招權納賄,他嚴於律己,也嚴格要求親屬。這不是處處和姚崇唱反調嗎?難道處處與姚崇唱反調就是好宰相?話不能這麼說。宋璟也有和姚崇保持高度一致的一面呢!
守正的第二個表現是不樹私恩。怎麼叫不樹私恩呢?開元五年秋天,關中平原糧食歉收,玄宗只好與政府一起遷到洛陽去,就在河南境內,崤山的山谷之中,因為道路不暢,一下子堵車了。車馬都壅到一塊,誰也走不了,耽擱了好長時間。按說這次交通壅堵與皇帝帶的人多以及崤谷的自然地理狀況都有關係,但是,玄宗心裏還是不爽,就怪河南尹與知頓史沒做好工作,要把他們倆免官。平心而論,這個處罰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是不夠人性。這也是聖德不周啊!宋璟此時立馬上諫,說:陛下您還年輕,因為出巡時道路沒修好就罷免兩個大臣,我恐怕大臣們都會覺得皇帝講排場、愛享樂,以後您再出巡,他們肯定到處搞形象工程,那樣老百姓可就受苦了。玄宗一聽有道理啊!馬上說:你說得對,把那兩個官員放了吧!官復原職。沒想到,聽了https://www.hetubook.com•com皇帝的處置,宋璟又反對了。他說:陛下本來準備治他們的罪了,就因為臣一句話就赦免他們,這不是把過失歸於陛下,讓臣子我樹私恩嗎?不能這麼做。依我看,陛下不如先把他們免職,讓他們在朝堂上待罪,然後陛下再下敕赦免他們,讓他們官復原職,這樣,他們不就感激陛下的恩德了嗎?要知道,「功歸於上,過歸於己」可是古代提倡的當臣子的大美德,但是,因為它不符合人類趨利避害的天性,對臣子道德境界要求過高,一般人很難做到。這麼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宋璟做到了,玄宗能不高看他一眼嗎?
第一個表現是直言極諫。上一回我們講了,面對皇帝工作生活中的問題,姚崇是只要大事不錯就行,其餘能順則順,宋璟可就不一樣了,他和唐初的魏徵一樣,就喜歡上諫,而且是直言極諫。怎麼直言極諫呢?舉幾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關於玄宗孩子的。宋璟是進士出身,以文學知名,所以,開元五年(七一七年),唐玄宗就請宋璟給王子起名字、給公主起邑號(就是公主的封號,比如說安樂公主,安樂就是邑號)。玄宗風流,孩子也多,讓宋璟先各取三十個備用。本來,這都沒有甚麼問題。可是,玄宗在交代任務的時候特地說一句,你在這三十個之中,單給我想一個漂亮的名字和一個漂亮的邑號,要與眾不同。玄宗這話甚麼意思呢?很明顯,他心目中有一個最愛的小王子和一個最愛的小公主了,想讓他們出眾一些。這小王子和小公主其實就是唐玄宗當時最喜歡的武惠妃的孩子。按說這種私下交代的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也不是甚麼特別嚴重違反原則的事,幫一點忙又算得了甚麼呢?可是宋璟不幹。他對玄宗說,陛下,您既然當了皇帝,心就一定要公平。現在您讓我單獨想一個好名字和一個好邑號,可見您的心已經不公平了。您之所以對孩子不公平,當然是因為孩子們的母親有的得寵、有的不得寵。您寵愛哪個妃子、哪個孩子,這是您的感情問題,我管不著,但是,感情不能妨害規矩、不能破壞制度,否則宮廷內就會有紛爭,國家也不會安寧。現在,我已經想好三十個名字和三十個邑號,我覺得都挺好聽的,也都挺有意義的。您想要特別好的,恕我做不到。碰上這麼個講原www.hetubook.com.com則、認死理的宰相,玄宗能怎麼樣呢?只能是稱讚一番,回去反躬自省了。
這和姚崇保持高度一致也就是我們要說的宋璟第二方面的表現,叫「蕭規曹隨」。蕭規曹隨大家都清楚,是說漢初的時候,蕭何特別有本事,把制度都訂立好了,接著他當宰相的曹參就老老實實地執行他的路線、方針、政策,一點都不肯改變,從而創造出漢初社會良好發展的局面。蕭規曹隨這個原則換到唐朝來也是一樣的。姚崇為人固然是權變了一點,但是我們也說過,他的「十事要說」可是對時政深思熟慮的結果,是一點錯都沒有的。對於他「十事要說」裏提出的一系列原則,宋璟一點都不否認,反而還忠實執行。唐朝北邊有個少數民族叫突厥,是個遊牧民族,兵力強盛,是當時唐朝最大的威脅。不過,突厥的敵人並不止有唐朝一個,他不是強大嗎?在草原上也是橫行霸道,經常侵略其他民族。可是,一個人也好,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好,最怕的就是被勝利衝昏頭,盲目自大,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突厥就犯了這方面的錯誤。開元四年,突厥的首領默啜帶著突厥人去打一個叫拔曳固的民族。拔曳固小,突厥大,所以突厥一開始打了大勝仗。默啜揚揚得意,帶著大量的戰利品返回,根本沒做任何防備。結果,他萬萬沒想到,就在他回去的必經之路上,有一個小小的柳樹林,樹林裏埋伏著一名拔曳固的戰士,名字叫頡質略,這頡質略眼看著默啜來了,突然從柳樹林裏殺了出來,揮刀就把默啜的腦袋砍下來。默啜一世英雄,多少大風大浪都經過了,結果在小河溝裏翻了船。
第二個例子是關於玄宗岳父的。開元七年(七一九年),唐玄宗的岳父王仁皎死了。王仁皎是王皇后的父親,與唐玄宗兩人翁婿感情也不錯,玄宗還當王子的時候,沒少到人家家裏混飯吃。另外,王皇后的哥哥——玄宗的大舅子王守一還是鏟除太平公主的政變功臣。於尊、於親、於功都不一般。所以,王皇后兄妹就懇請唐玄宗格外關照一hetubook.com.com下,比照竇太后的父親,也就是玄宗外祖父的例子對待,修一座大墳,高五丈一尺。玄宗也答應了。可是,玄宗答應,宋璟不答應。他說,按照制度規定,一品官的墳不過一丈九尺,如果陪陵,也不過三丈。現在要修五丈一尺的大墳,這不合規矩。制度一旦定下來就不能輕易變動,否則誰還尊重制度呢?玄宗說,這也有先例啊,不是比照竇太后的父親嘛!宋璟說,竇太后的父親能逾制,就是因為沒有像我這樣的大臣直言極諫啊!那次已經錯了,難道還要一直錯下去嗎?我之所以勸諫陛下,不為別的,就是希望成就我們國母王皇后的儉德,也成就您遵紀守法的形象啊!聽他這麼一說,玄宗又沒話說了,王仁皎的大墳沒修成,還要賞賜宋璟四百匹彩絹。
第三個例子更厲害,是關於玄宗本人的。開元五年五月,發生了一次日食。古代講天人感應,日食意味著皇帝還得加強道德修養,所以玄宗趕緊減膳撤樂,而且發佈不少制書,讓宰相機構也跟著做一些處理冤案、賑濟貧乏、勸課農桑一類的工作。按說皇帝這樣表態也算不錯了吧?沒想到宋璟還是不滿意,又進諫了。他說,所謂天子修德,關鍵是要有誠心。現在我勸陛下好好從親君子、遠小人這個角度下工夫,別光知道下制書、做宣傳,搞那些形式主義的東西了。這不是公然不給皇帝面子嗎?有人會說,宋璟這麼上諫,不是把皇帝一家都得罪光了嗎?不僅我們今天這麼想,當時人也這麼想。後來當宰相的張嘉貞看了宋璟的奏疏後就說,我們再也做不到宋公這個樣子了。那麼,對宋璟的直言極諫,玄宗怎麼看待呢?《資治通鑒》總結得非常到位,說:「上甚敬憚之,雖不合意,亦曲從之。」因為敬畏宋璟的為人,即使內心不願意,也只好屈意順從他。為甚麼唐玄宗要曲從宋璟呢?很簡單,因為宋璟堅守的是制度、是正道。這是守正的第一個表現。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