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奔流

作者:田中芳樹
奔流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章 淮北戰記 Ⅳ

第四章 淮北戰記

而受到如此侮辱的臨川王又有什麼樣的反應呢?他只是立刻發出了以下七個文字的布告:
「既然不知道敵軍何時會追趕而來,那就更不能打開城門了!你這個騙子為了想要拯救自己的生命,居然以臨川王的御名欺騙,還不趕快給我離開!」
之後,臨川王也沒有受到任何敗軍之罪的處分,以其大貴族的身分,過著富貴與充滿醜聞的生涯。後世說到南朝大貴族的腐敗與墮落,就幾乎一定會舉到這個臨川王.蕭宏的例子。
「殿下已經逃走了!」
「看到中山王的軍旗了!」
「以臣下之身實是僭越,但這樣聖上也真是可憐!有這樣的兄弟實在是無益呀!」
而韋放在接到回信之後,立刻就從昌義之處辭行回到合肥,他雖然認識祝英台,但卻並不知道梁山伯的名字。
「我知道了!」
「既然發動了這樣的大軍出征,豈有還不見敵人蹤影就聞風而逃的道理!如果我們這麼做的話,那淮河流域的居民就會對我軍失去信賴,失去人心比失去領土還可怕,可就是國家的危機了!」
「臨川王殿下發生什麼事了嗎?」
「該死的呂僧珍,處斬他!」
「終於出現了!」
所謂的記室,就是秘書官。在昌義之的命令之下,青年以洗練的動作向韋放一禮:
對昌義之不安的聲音,梁山伯回答道:
臨川王無話可說。此時再度響起了甲冑的鳴響,原來是朱僧勇和胡辛生二位將軍從座中起立拔劍。
跟著,柳惔、馬仙碑、裴邃等將軍也一一立起,向臨川王以「退卻乃是問題之外,請命我們往洛陽進軍吧!」進逼。呂僧珍再度發言:
「正如昌使君(昌義之)所言,殿下!就讓我們為先鋒攻向洛陽的城門吧!殿下和其他的將軍即使踏著我們的死屍驅上洛陽的城壁,也是我們的希望!」
隨著遠雷的www•hetubook.com•com雷光,地上將兵的表情中不安之神色漸濃。深入敵地的他們就這樣不戰而葬送著日子,連發洩的場所都沒有。
在風雨聲中,人聲完全被吹走。滿是泥濘的側近為昌義之拉起,他是因不習慣穿甲冑之故,因而無法自己站起來。在好不容易吐出口中的汙泥後,終於回答道:
「魏之中山王已經接近我軍,另外邢巒所率的大軍也已經開始渡過淮河了!」
「既然與之作戰是如此困難的話,那就沒有必要繼續前進,應該暫存兵力,暫時退兵,以待日後的機會才是!」
「韋予州一定有所接應,大家盡力衝回合肥,只要回到合肥就一定會得救的!」
在收到這樣的戰報後,臨川王開始害怕,就算楊大眼不在,中山王和邢巒也都是大敵呀!他立刻召集了所有的將軍開會。其實他寧可立刻逃走,但形式上還是需要如此做的。
「我們魏軍不害怕女人一般的臨川王和婆婆一樣的呂僧珍,只有合肥的韋叡,才像老虎一樣地令人害怕。」
就這樣,臨川王帶了三十萬的大軍在洛口不動,白白過了十日之久。
在讀取韋叡的書信間數度點頭之後,昌義之叫了書院中一名具文人風的青年前來,口述了回信。
臨川王露骨地浮現安心的神色,正要說「那就這樣做吧!」的時候,卻出現了激烈反對的聲音:
往西百里就是洛陽,只要兩天的時間就能夠直衝魏之國都了!然而臨川王卻脫了甲冑,每天只是和側近酒宴。就在這之間,中山王所率的魏軍就繞到了洛陽前面布陣。一夜,從魏軍的陣營中傳來了對梁軍兵士的歌聲:
對悲鳴似的報告咬一咬牙,昌義之跳上了馬背:
是說只要有向敵軍前進的,不管是人還是馬都必斬首。
「如果真是臨川王殿和_圖_書下的話,那他應該率領著三十萬的大軍才是,如今這些大軍何在呢?」
「膽小鬼!卑怯的小人!不知羞恥!」
昌義之的手戰慄著,並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生氣的緣故。看著所尊敬之上官,雖明其心中所思,但梁山伯只有無言。
臨川王半哭泣著從白石壘離去,二十日後終於以比流民還破爛的樣子回到了建康。這個臨川王的醜態,並沒有記載在《梁書.臨川王傳》中,但在《梁書》的其他部分及《魏書》、《資治通鑑》等都有記錄。蕭衍因弟弟的無能導致天下統一的大志難伸,不由失去了數日的快活。得知昌義之的生還固然高興,但之後也只有重重地嘆了口氣:
「就是這樣,余因身體不適之故,在恢復之前就不要行動吧!」
「我軍失去了合肥,敵軍則失去了精銳五萬人,到底哪一邊比較傷痛呢?就算是不分勝負好了。」
昌義之對著梁山伯嘆氣道:
韋叡和昌義之不但擔當的地域相鄰,同時也互相認定對方的為人而互有敬意。當以父親使者身分的韋放來到鍾離城時,昌義之還親身來到城門迎接,說明翌日將從城中出發與北征軍會合,擔任先鋒的工作等。昌義之身材高大,從右眉到左頰有一道刀痕,笑容給人強勇而可信賴的印象,而韋放也知道他確實是個如其給人印象的人物。
「讓宣達(臨川王)負責指揮軍隊是朕的錯誤,在此只有覺悟,等待北賊的大舉侵攻了!」
中山王除自己率領十萬軍隊進逼梁軍外,還派使者聯絡楊大眼和邢巒,指示其橫擊梁軍之退路,以及牽制合肥的韋叡。然而,在使者剛出去後,就進入了全面的攻勢,如同十年不見的大暴風雨一般。
在天地染成一片紫色之後,突然的巨大雷光一閃突刺向大地,就落在臨川王的本營附近。在轟隆的聲音下https://m.hetubook.com.com,五、六名兵士隨即死亡。而幾乎在同時,數億的雨粒落向大地,豪雨的厚幕封閉了梁軍。持續的落雷和強風,掀倒了幕舍和軍旗,大地已經化成了一片泥濘。馬兒在悲鳴之下亂竄著,似乎有什麼人倒在昌義之的腳下,昌義之注意到這是臨川王的側近。
就這樣子,在魏領土的梁軍就此一敗塗地。
「臨川王是個不怎樣的傢伙沒錯,但麾下有韋叡和昌義之,如果沒有萬全準備是很危險的。當然全面的攻勢是必要的,還是再觀望一下他們的企圖,只是我想應該不會太久才是!」
臨川王首次開口了,還得要裝一下:
在大雨之下、大風之中趕來了一個人,那人正是梁山伯:
無論在實戰經驗、勇氣、用兵術、戰略眼光,還是在將軍的人望上,中山王均高出臨川王太多,對目前的中山王來說,是還有餘裕能將深入敵地的梁軍殲滅的。
一直追擊梁軍到合肥之前的中山王止住了馬。
韋放回了個禮,昌義之則很高興似地把手搭上了梁山伯的肩上:
中山王迴轉了馬首,對合肥的城影連看都不看一眼地回到了洛陽。對他來說,冬天到來時的大攻勢才是真正的決勝戰。
關於此時梁的北征軍總帥臨川王,在《資治通鑑》中有著「個性懦怯」的評語,總之就是一個「膽小鬼」就對了!對一個宮廷中的貴公子而言,也許還沒什麼關係,但對一個最前線的指揮官來說,可就不怎麼好了!
「你說什麼?」
「這名男子今年才加入我這兒,目前擔任我的記室。喂!打個招呼吧!」
當臨川王視線轉向聲音的出處時,只見昌義之從座位中站起,和平時溫和的昌義之不同,他以苛烈的眼光射向臨川王,展開了他的熱辯:
對於嚴厲的質問,城門外的臨川王雖然狼狽,但還是努力地把話轉回來和_圖_書,哀求道:
「殿下為落雷所驚……以為魏軍攻來了,大叫著拋下我們……」在拉近耳邊才好不容易聽出來後,昌義之在風雨中走出數步,在下一個落雷的轟隆聲中,消去了昌義之的叫喊:
「由於敵方的卑鄙,很遺憾地我軍遭到了落敗,敵軍不知何時會追趕而來,請快打開城門吧!」
「我可是好不容易才獲得了這麼個好幕僚哦!我自年輕的時候就在戰場上往來,根本沒有修習學問的閒暇,而他就是我在這一點上的好輔佐!」
不畏蕭娘與呂姥
「昌使君,既然臨川王已經逃走了,那這兒就不宜久留,留在此地只會被魏軍包圍殲滅而已!早一刻也好,趕快命全軍撤退吧!」
從陰曆七月開始,時序尚未進入秋季,應說是殘暑的時節。然而這一天卻特別地熱,是個萬里的晴空。過了午後,南風開始轉強,在河南的平原上驅趕著雲影。
在昌義之點頭之際,四方的響音沸騰了起來,那不是風聲,也不是雨聲,更不是雷聲,而是大軍的喊聲,以及馬蹄在地上踩踏的聲音。相信即使是歷戰的昌義之,頭盔下的毛髮一定也都豎立了起來吧!
「人馬有前行者斬」
經過一天之後,沿川有個白石壘。這是梁軍北方防衛線的據點之一,既然稱之為壘而非城,就是純然的軍事設施,並沒有市街。而守備這個谷間要塞的,是臨汝侯.淵猷這個人。
昌義之雖為梁之重臣,但並未留下字號,正確的年齡也不詳,只知他此時大約四十多歲而已。
理所當然地,昌義之擔任斷後,在暴風雨中且戰且走,用大刀斬伏、用刀柄毆倒了左右包圍而來的魏兵,在馬蹄踢散的泥濘和人血中,努力地往東南方逃。但因軍列為敵截斷的緣故,一隊兵力完全受到包圍而殲滅。
「雲的動向真是令人不快!」
和圖書軍之一的呂僧珍察覺臨川王的真心而發言道:
這是突然發生的事情。
來到了白石壘的臨川王將舟船著岸上陸,立於城門之前大聲地報名求救。淵猷從城壁之上看了這一行人一眼。
「雲間有白龍在躍動著……」
「我姓梁,名偉,字山伯,請多指教!」
但畏合肥有韋虎
「這個歌是中山王作的吧!」
在《梁書》中有著「累戰有功」;在《南史》上也有著「每戰必捷」的記載,是個實戰的勇將型人物。對兵士也思慮深且賞罰公正,具有相當的信望。
「各位不要誤會了,臨川王殿下自昨夜起,身體即不適,如果無理地行軍的話,導致殿下的病狀惡化怎麼辦?」
梁軍的將兵見到這布告無不激怒,一夜之間就將所有的布告撕去。臨川王失去將兵信望之事,很快就由細作傳到了魏軍耳中,對於請求總攻擊的征虜將軍奚康生,中山王回答道:
淵猷是知道臨川王的,由於他也知道其為人,立刻就猜到了是怎麼回事,一定是放棄了總帥的責任,置全軍於不顧而逃的。本來還想讓他嘗嘗箭雨的滋味的,但最後還是止住了這個念頭。
他的爵位是永豐縣侯,官為冠軍將軍、北徐州刺史。開始守備鍾離城是在天監二年的事情,整整三年間一直是在梁北方防衛的最前線。
六月下旬,三十萬梁軍接續北上,在黃河近處的洛口布下陣形。
一夜之間,梁軍損失了五萬兵力,而且還是為了直擊洛陽而選出的精銳。其他受到戰慄損害的二十五萬兵力好不容易才到達合肥,由待機的韋叡所救出。就連昌義之也都掉了頭盔,甲上還插著六支箭,好不容易能夠再見到韋叡一面。
另一方面,把兵士們置於敵中而逃的臨川王,帶著六、七名側近一同來到了漢水岸邊,藉舟沿川而下。
「嗯,我聽到鳴聲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