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劉邦:大風歌(上)

作者:王立群
劉邦:大風歌(上)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章 被逼出來的沛公 「變身」沛公

第二章 被逼出來的沛公

「變身」沛公

其次,堅實的左膀右臂輔佐。劉邦得到了沛縣「豪吏」蕭何、曹參的推薦,要知道這蕭、曹都是當地的名吏,有他們的輔佐,劉邦的勢力自然是不可小窺。
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始終存有一個真理:時勢造就英雄,時代玉成大業。秦末大亂的局面定然要有一個去收場的人,劉邦能在這個時候脫穎而出,那是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啊!
這封信一傳到城裡,即刻得到沛縣百姓的積極響應,沛縣的年輕人一齊動手,殺了沛縣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欲以為沛令」。
那麼,歷史為什麼選擇了劉邦呢?
劉邦心中暗爽,面子上卻推辭說:當前天下紛紛,「諸侯並起」,如果選擇的領袖不合適,則會「一敗塗地」。我不是自私,而是擔心能力有限,無法擔當父老兄弟的重託。此等大事,希望推舉更能勝任的人。
殊不知,樊噲領著劉邦回來,縣令卻起了變化。原來這位縣太爺本打算自保,所以才聽了蕭何、曹參的建議;樊噲走後,他想來想去,還是擔心和-圖-書自己這個秦國縣令的身分到時候不被造反者們承認。劉邦手下數百之眾也讓他深感恐懼,一旦劉邦來到沛縣,自己寡不敵眾,恐怕駕馭不了這個逃犯。所以,他改變主意,關閉城門,並想殺掉蕭何、曹參。蕭何、曹參可不是等閒之輩,他們當初提出建議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與劉邦聯手的充分準備。縣令一變卦,他們立刻翻城而逃,投奔劉邦去了。
最後,兼具自信心和政治手段;自信心給劉邦樹立了一道強大的心理防線,讓他有足夠的力量迎難而上,並在日後多次失敗後也不放棄;政治手段讓劉邦處處受擁護,深得民心,這在後文中還將多次提及。就這樣,劉邦自然不會錯失沛公之位,更不會錯失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沛縣縣令面對各地地方主官屢有被殺的狀況慌了神。為了自保,便想要舉兵反秦,加入起義聯盟。當然啦,這只是一種革命投機行為。
劉邦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當即寫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牆上。這封信是m.hetubook.com.com寫給沛縣百姓的,信裡說,天下百姓受秦的苦已經好久了!現在沛縣百姓為沛縣縣令守城,而天下的形勢卻是「諸侯並起」,早晚會殺到沛縣來的。如果殺了沛縣縣令,選一個可勝任領袖之人,響應天下諸侯,則可保家室完整。要不然,只能全家一起等死了。
劉邦這番謙讓顯然是個姿態,他早就對皇帝寶座垂涎三尺,想當年,「高祖常徭咸陽,縱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這回有了當領袖的機會,還能真心辭讓?
話說此時沛縣縣令身邊有兩個人,一個是蕭何,一個是曹參。這兩位七年後成為劉邦旗下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開國功臣。此時蕭何的身分是主管人事、總務的「主吏」,曹參的身分是輔助主管獄訟的「獄掾」(管理監獄的小吏),說起來都是縣裡最有勢力的官員(豪吏)。蕭、曹二人對沛縣縣令說,你原本是秦國的官員,現在卻要率領沛縣人反秦,我們擔心你駕馭不了大局,大家不聽你的怎麼和圖書辦?不如召集流亡在外的逃犯,一下子就能有支幾百人的隊伍,再利用他們的力量劫持眾人。眾人看你勢力大,「不敢不聽」,豈不更好?縣令一聽,是個辦法。而此前劉邦「亡匿隱」的消息早已傳開,蕭何、曹參提出的主張,其實就是要召劉邦回來。陡然開竅的縣令立刻派人找樊噲,再通過樊噲去找劉邦(樊噲和劉邦是連襟兄弟)。
與此同時,經過一段時間的折騰,劉邦手下的人馬已有好幾百號了。一聽樊噲說縣令召自己回縣城,自然樂不可支,心想這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遞了個枕頭。
就這樣,劉邦把機遇逮了個正著,憑著蕭、曹的力薦、自身的膽識、百姓的擁戴以及一些小伎倆,成了沛縣義兵的頭兒。這是劉邦人生命運正式轉變最為關鍵的第一步!
沛縣百姓平日早就聽說過有關劉邦的許多傳奇,而且占卜的結果也是劉邦最吉。所以,儘管劉邦屢次推讓,不去擔當,但是大家都不敢做帶頭人,於是立為沛公(沛縣縣令,依照楚國習俗縣令稱「公」)。
平時頗和*圖*書有些威望的蕭何、曹參都是文官,深知一旦起兵不成功,秦國一定會滅了他們全族,於是兩人聯袂推薦劉邦做領袖。
首先,下面有人就有力量。這百十號人的隊伍雖然暫時未成大氣候,但畢竟拉起了一支隊伍,總比一無所有之人占了些許先機。
洶湧澎湃的反秦浪潮無疑是時代的大趨勢,而沛公的身分只是個人小宇宙的表徵而已。劉邦成功地完成了大趨勢與小宇宙的結合,實現了他人生的第一個目標:利用秦末大起義拉起一支隊伍!
我們不妨認為,每個人生來都帶著一份特殊的歷史使命,他是否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去完成,則需要綜合各種因素與條件。而時代的大趨勢和個人的小宇宙定然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天時地利的大環境,再生猛的人也無法成為時代的開創者,這是機緣不到;相對應的,如果這個人沒有足夠強大的內心,自然也無法駕馭時代的大趨勢傳遞給他的力量。
再次,膽識確有過人之處。此時反秦浪潮雖然已是大勢所趨,但秦國依然非常強大,很多人心中仍存著強www.hetubook.com.com烈的畏懼。反秦起義的前景如何,其實誰也說不清。按理說,蕭何、曹參此前的社會地位都比劉邦高,和事件的發生地沛縣的關係也深,都比劉邦更有資格當這個頭兒。但是蕭何、曹參有一個共同的弱點:膽小!他們怕呀,怕萬一起義失敗,必定會遭到秦朝政府的報復,落得個滿門抄斬。兩人此前好歹都是清白之身,無劣跡無案底,從沒到「局子」(官府)裡掛過號的。一旦誅族,損失太大。而劉邦就不同了,已經是逃亡之軀,當不當這個沛公被抓住都是個死。既然如此,倒不如視死如歸,一個死刑犯只有滅了秦國才有活路。如今有了滅秦的機會,劉邦又怎麼可能拱手相讓呢?蕭、曹瞻前顧後,劉邦潑皮膽大,這兩種性格倒是很互補,一起創業挺不錯。蕭何和曹參,他們的個人能力都在劉邦之上,為什麼還要尊奉他呢?我們無須知道答案,因為事件的最終結局已經說明了一切:劉邦有膽,無所畏懼。說句套話,這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拚命,不是哪個人都做得來的,歷史上成功之人大都如此!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