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劉邦:大風歌(上)

作者:王立群
劉邦:大風歌(上)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章 韓信北伐 破代滅趙

第十章 韓信北伐

破代滅趙

主客易位,陣形合宜,奇正相合,韓信井陘之戰的完勝怎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了得,這裡面所蘊涵的各種精髓,充分展示了韓信難有人及的軍事天賦。
韓信派兩千騎兵預伏趙營四周,這是奇兵;主力防守,這是正兵。兩者相配合則是兵力分配上的奇正相合。戰略戰術上,韓信先豎大旗正面進攻,再佯裝戰敗背水防守,這是「以正合」;預伏兩千騎兵偷襲趙營,擾亂敵軍軍心,伺機反攻,破敵擒趙,這便是「以奇勝」。
趙王歇、陳餘得到消息後,迅速聚兵「二十萬」於井陘口,準備迎戰漢軍。井陘是從山西翻越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的必經之地,被稱為「太行八徑」之一,四周皆是崇山峻嶺,中間低窪狀如水井,故而得名。井陘西有一條長百餘里的狹長通道,是附近唯一一條可以行軍的道路,趙王歇和陳餘聚兵於此,大有守株待兔的架勢。

三說奇正相合

戰爭歷來有進攻,有防守:有主,有客。冷兵器時代,攻方所需的兵力常常需要遠大於守方所需的兵力。這次韓信伐趙,守方兵力號稱二十萬,攻方只有三萬,且並非精兵強將。單從人數上來看,雙方懸殊巨大,再加上無後方支援,後勤保障嚴重不足,漢軍面臨的困難不是一般的大。好在hetubook.com•com韓信英明神武,將戰鬥的趨勢從己方進攻引導為對方進攻,這樣一來,主客易位,戰鬥雙方的壓力也同時被轉換,而佯裝敗逃、背水為陣就是主客易位的具體策略。
李左車的建議被否,這個消息很快傳到韓信耳裡。韓信心中高懸的石頭安穩落地,這才下令行軍井陘道。在距離井陘還有三十里的地方,他讓隊伍停下來安營紮寨。天半夜時分,韓信突然傳令,選兩千騎兵,每人持一面紅色軍旗,從小路進發,到趙營附近可以窺見趙軍動靜的地方隱蔽起來,並明確指示道:明天趙軍看到我方敗退,一定會傾巢而出。你們得趁這個機會迅速闖進趙營,拔下趙幟,插上我們的旗幟。然後又下令,讓副將給士兵們發一點乾糧,先墊墊肚子,第二天打敗趙軍之後再會餐。將領們聽完,不置可否,都覺得很不踏實。
代國在今山西北部,趙國在今河北中南部,趙王歇是代王陳餘向田榮借兵,趕走常山王張耳後,從代國迎回來的原趙國國君。代王陳餘是趙王歇所賜封。所以,趙代兩國,實為一家。
《孫子兵法》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那麼,什麼是正?什麼是奇?什麼是「正合」?什麼是「奇勝」?簡單來說,常規為正,變https://www.hetubook.com.com化為奇。防守為正,突襲為奇。
陳餘這人,說到底是個書呆子,他死守著自己的座右銘:正義之師不用陰謀詭計,斷然拒絕了李左車的建議,理由竟然是,按照兵法上所說,有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可似圍殲敵軍,有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可以和敵人較量。現在韓信的兵力說是「數萬」,估計也就「數千」而已,再加上千里奔襲,定然已筋疲力盡。如果這次我們「避而不擊」,那要是再有比韓信更強大的敵人,又該怎麼辦呢?諸侯們會說我軍怯懦,鄙視我們的。
趙國名將李左車此時向趙王建議:韓信、張耳這段時間滅魏滅代,氣勢逼人,不可輕視。但他們畢竟遠離漢國,運糧千里,耗時耗力,士兵們常常挨餓。井陘這條狹窄通道,車不能並行,馬不能並排,行軍之時,糧草物資只能壓在大軍之後。不如讓我帶上三萬兵馬,繞小路斷了他們的糧草,這樣的話,您只要在前面深挖戰壕,高築營壘,堅守陣地,避而不戰,便可陷漢軍於兩難窘境。這荒郊野外的,也沒什麼東西可以給他們用,出不了十天,韓信、張耳的人頭就會懸掛在您的軍旗之下了。要是真跟他們硬碰硬,我方終將吃大虧的。
韓信完勝,將領們對他欽佩不已,紛紛向他請教:https://www.hetubook.com.com兵法上說,布陣要右靠山陵,左臨水澤。將軍這次卻讓我等背水列陣,還那麼堅定地說破趙會餐,當時我們都不信,沒想到最後真打了勝仗。我們怎麼沒看見過兵法上有這樣的陣勢呢?韓信回答說,兵法上是有的,只是你們沒細看。兵法上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我韓信手下沒有訓練有素的隊伍,精兵都被漢王調走了。讓我指揮一幫老百姓和趙軍作戰,只有把隊伍置於絕境,讓每個人都為自己的生存拚死奮戰,才有可能贏得勝利啊。要是不這樣做,想必他們早逃了吧!
其實,韓信所說的策略只是井陘完勝的原因之一,此外還有三個重要因素,亦不容忽視:一是主客易位,二是陣形合宜,三是奇正相合。
當夜,韓信派出一萬精兵背水為陣。天一亮,韓信豎起大將韓信、張耳的旗幟,備好戰鼓,一路行軍至井陘口。趙軍打關營門,迎擊漢軍,雙方一陣混戰。不多時,韓信、張耳假裝戰敗,扔掉軍旗戰鼓,前往水陣。
韓信此次出兵為的是「北舉燕、趙」,現在滅了代國,占了整個山西,下一步必然是南下滅趙。漢三年(西元前二〇四年)十月,韓信、張耳率領早先申請到的三萬人馬,正式伐趙。
見漢軍大將「敗逃」,趙軍果然全體出動,緊和-圖-書追不捨,被韓信引到河邊。看見背水而設的戰陣,趙軍士兵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認為韓信徒有虛名,原來連帶兵布陣的基本常識都不懂。殊不知,這備受嘲笑的戰陣代表的是韓信決一死戰的意念,漢兵們在無路可退的情況下,只能奮勇向前,殊死搏殺。任憑趙軍如何接二連三地猛攻,就是打不垮背水一戰的韓信大軍。

先說主客易位

韓信謹遵漢王命令,沒有二話。他向劉邦自告奮勇,願帶三萬精兵,「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與滎陽」。劉邦應許,派張耳和他一塊兒進軍趙、代兩國。張耳是劉邦至交,劉邦對其信任有加,後來還將魯元公主許配給了他的兒子張敖,可見這兩人的關係有多麼親密。劉邦讓張耳與韓信同行,是協助,還是監督?恐怕只有劉邦自己心裡清楚。
與此同時,潛伏在趙營四周的兩千騎兵,見趙軍傾巢而出,便飛快地闖入趙營拔下趙旗,插上漢軍的旗幟。攻打韓信的趙軍被耗得疲憊不堪,便想放棄,回營待命,一回頭,發現自己的軍營竟插滿了紅色的漢軍軍旗,大驚失色,以為趙王已經被俘。趙軍頓時亂成了一鍋粥,士兵們四散逃亡,趙將怒殺了許多逃兵,也終究無法阻止隊伍的潰散。韓信很快殺了個回馬槍,大破趙軍,斬了陳餘m•hetubook.com•com,活捉了趙王歇。
冷兵器時代的戰陣十分重要,常常決定了一場戰爭的成敗。此次韓信選擇背水布陣,漢軍左、右、後三方皆為水域,除了之前說到的「置之亡地而後存」的主觀心理因素外,三面環水亦是天然的防線,不用擔心趙軍從後面包抄、兩翼進攻,這實際上是一個典型的環形戰陣。在環形戰陣中,守方可以大膽將兵力集中用於正面防守,加大縱深,事半功倍。所以,雖然韓信的兵力很少,但能夠長時間抵禦趙軍的猛烈進攻。
韓信平定魏地後,順便收編了魏國散兵,擴充兵力,一時間聲勢浩大,令人望而生畏。韓信迅速膨脹的軍事實力肯定逃不過劉邦的法眼。劉邦下令將韓信的精兵全調到滎陽前線應對項羽,這樣做既大大提升了滎陽前線的漢軍實力,同時也降低了韓信對自己的威脅。
綜合實力較弱的代國,自然成了韓信首先下手的目標。而代王陳餘本人此時並不在代國,而在趙國都城輔佐趙王歇。奉命駐守代國的是國相夏說,就是當年陳餘向田榮借兵時的那個使者。夏說其實並不懂軍事之事,兩軍開戰之後,他在鄔東(今山西介休)遭遇曹參,一戰即潰,而後率兵向東逃竄。韓信、曹參緊追不捨,在鄔東將逃亡的代軍一舉殲滅,斬了夏說(大破之,斬夏說)。

再說陣形合宜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