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劉邦:大風歌(下)

作者:王立群
劉邦:大風歌(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七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 謀反?激反?

第十七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

謀反?激反?

劉邦又問,什麼叫中策呢?薛公答,向東攻占吳國,向西攻取楚國,吞併韓魏之地,據守敖倉軍糧,堵住成皋通道,誰勝誰負就不好說了。
劉邦聽得一頭霧水,問他:什麼叫上策?薛公答:向東攻占吳國,向西攻取楚國,吞併齊魯,發文讓燕趙投降,穩守本土,崤山以東就不歸漢了。
可惜黥布的理想僅僅停留在「南面稱王」的階段。劉邦質問他為何謀反,他脫口而出:「欲為帝耳。」其實只是一種謀反狀態下的托詞與自救。韓信、彭越相繼被殺,迫於無奈才反的,哪是為了當皇帝!黥布既沒有稱帝的宏願,也著實沒有稱帝的才能。黥布起兵反秦時,身邊沒有一個優秀的謀士,沒有一位能征慣戰的勇將,這哪能成事?「欲為帝耳」只是氣氣劉邦,過過嘴癮。
自從劉邦稱帝以來,黥布一直恪守己任依法行事。高帝七年到陳地拜見劉邦,高帝八年到洛陽拜見劉邦。雖然在秦末大起義之前,黥布只是一個有名的江洋大盜,但當上淮南王後,他卻從沒有做過違法的事情。
陳豨的叛亂相繼牽連禍害了韓信、彭越、黥布三名開國功臣,點燃了劉邦殺戮開國功臣的烈焰,最終導致漢初異姓諸王的集體覆滅。
黥布和韓信、彭越乃是「同功一體」,三人的命運息息相關。高帝十一年,呂后殺韓信,消息傳到黥布耳中,令他非常忐忑(布因心恐)。同年夏天,又傳來彭越被殺的消息。接著,「肉醬」被送到淮南,黥布震驚不已(因大恐)。惶恐之餘,他開始暗中布防,高度戒備,時刻監控著臨近各郡縣的軍隊動向。
蕭何會替黥布辯護,這點很讓人不解。當初韓信被誘殺是他下的套,彭越被冤殺他一言不發,唯獨黥布被告發,他肯出面維護。之所以這麼hetubook.com.com做,無非是想改善一下自我形象罷了,畢竟誘殺韓信讓蕭何的正面形象大打折扣。何況黥布和韓信不同,韓信是蕭何舉薦的,謀反之事他必須拿出一個明確態度;黥布和蕭何毫不相干,說一兩句慎重起見的場面話,無關緊要。
就這樣,黥布與劉邦在蘄縣(今安徽宿州)相遇。黥布的軍隊十分精良。劉邦駐紮下來後,遠遠看見對方擺出的陣勢酷似當年項羽的軍陣,心中很厭惡。他朝遠處的黥布喊道,你何苦造反呢(何苦而反)?黥布回答得很痛快,想當皇帝啊(欲為帝耳)。劉邦氣得跳腳,兩軍大戰。黥布手下的將領們原以為劉邦年邁罷衰,未必親臨戰場,才同意謀反。現在見劉邦親自督陣,個個心裡都七上八下。軍心不穩,再精良的部隊也打不了勝仗。黥布率軍撤過淮河,節節敗退,最後只好帶了一百多人逃到今天的長沙一帶。
黥布如此驍勇善戰,這一次為何會一敗塗地呢?
高帝十二年冬十月,劉邦擊敗黥布的主力,凱旋闊別已久的故土。從秦帝國的小小亭長成為大漢帝國的開國皇帝,劉邦終於衣錦還鄉。無奈歷史沒有給他好臉色,為他準備了一生中最為悲壯的一幕。
劉邦打破沙鍋問到底,那黥布會怎麼做呢?薛公回答,黥布肯定用下策。劉邦不明白了,你憑什麼確定他會用下策?薛公答,黥布原本只是個驪山刑徒,憑戰功在一方稱王。他目光短淺,是一個只顧眼前利益,不為了孫後代著想、更不會為黎民百姓考慮的人。所以說,這次他必定只會取下策。劉邦聽後大喜,講得好!隨即封薛公為關內侯,並立七子劉長為淮南王,自己親自率兵東征黥布。
劉邦看了告密信,徵詢相國蕭何的意見。m.hetubook•com•com蕭何說,黥布不該反啊,恐怕是仇家陷害。先把賁赫關起來,再派人暗中查一查吧。
滕公把原來項羽西楚國的宰相(令尹)薛公叫來,向他打聽黥布的情況。薛公說,黥布謀反是有道理的。滕公奇怪地問,皇上讓他稱王,他面南當了萬乘之君,還有什麼可反的呢(其反何也)?薛公說,先殺韓信,再殺彭越。黥布、韓信、彭越三人功勞相等,休戚與共(同功一體之人也)。他現在擔心大禍臨頭,當然要反啦!
長沙王吳芮的女兒是黥布的妻子,吳芮的兒子給黥布送來一封信,偽稱要和他一起流亡,實則是想引誘黥布逃往南越。黥布逃到鄱陽(今江西鄱陽縣),在一戶百姓家中被殺,至此,黥布叛亂結束。

二是素無大志

黥布跟隨項羽滅秦,立下不世之功。項羽分封十八諸侯王,自己的下屬裡只封了九江王黥布一人。其他功臣如范增、鍾離眛、龍且、周殷等眾多親信都沒有被項羽封王,只有黥布受封九江王。可見項羽對他相當器重,待他也不薄。然而,田榮叛亂,彭城失守,本應積極助項羽一臂之力的黥布卻冷眼旁觀。項羽兵發齊地,向其徵兵,「九江王布稱病不往」,只派了一名部將帶上幾千人參加平叛。項羽生氣是小事,楚軍此時被困在齊地,彭城失守。關鍵時刻,黥布再次「稱病」迴避。項羽發動彭城之戰,黥布依舊不願出兵參戰。項羽終於忍無可忍,屢次派使者責問他,並召見他。黥布心中有鬼,「不敢往」,兩人的嫌隙由此產生。
黥布叛亂的文告被送呈上來,劉邦這才放了賁赫,任命他為將軍。然後召集眾將商議,黥布反了,怎麼辦?眾將齊聲說,出兵討伐,滅了這傢伙,他還能有什和-圖-書麼作為?
黥布的一生曾有過三次機遇:一是他聚兵參加了反秦大起義;二是起兵後他投靠了項梁集團,功封九江王;三是他歸漢被劉邦封為淮南王。參加反秦大起義給了他轉變身分的機會,加入項梁集團讓他登上了歷史舞臺,歸漢使他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
黥布是楚漢戰爭時期的一代梟將,英勇善戰,項羽能成為諸侯上將軍和他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巨鹿之戰,第一個過河與秦軍作戰的楚軍將領便是黥布。他打得足夠勇猛,項羽才敢破釜沉舟,渡河擊秦。戰後,救趙的諸侯們對楚軍心服口服的原因之一,也在於黥布常能以少勝多,打敗占有優勢的秦軍。劉邦敗走彭城後,張良提出下邑畫策時把目標人物鎖定為韓信、黥布、彭越,直接肯定了他的不俗實力。
黥布受黥刑,淪為驪山役夫,再變身為強盜,和陳勝、吳廣有什麼區別?同樣是秦國的犯人,陳勝、吳廣面臨死亡敢於挑戰,黥布卻沒有這種膽量,他也沒有政治遠見,只是以個人的力量來對抗社會,缺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勇氣。
下策是什麼呢?薛公說,向東攻占吳國,向西攻取楚國,把輜重運到越地,率兵投奔長沙王。黥布要是這樣做,皇上就不用擔心了。
原來,黥布的一個愛姬病了,他安排了一名醫生為她診治。這名醫生剛好和中大夫賁赫是鄰居。黥布的愛姬多次到醫生家就診,賁赫見到後便給醫生送了厚禮,討好黥布的愛姬。在和黥布談話時愛姬偶然提到賁赫,稱他是個厚道人。常言道,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一聽自己喜歡的女人誇耀別的男人,黥布的心裡就不舒服了,厲聲地問道,你怎麼知道他是個厚道人?愛姬害怕了,一股腦地將自己知道的情況都說了出來。黥布愈聽愈惱hetubook.com.com火,懷疑她和賁赫私通。賁赫被嚇得稱病在家,不敢上班。結果適得其反,黥布更惱了,想把賁赫抓起來。賁赫知道後坐車直奔京城,向朝廷遞交了一封告密信,告發黥布叛亂,並建議劉邦趁黥布未行動前先出兵討伐。
薛公為劉邦講解的那套上策、中策、下策的分析,未必是先知先覺的定論,但黥布對劉邦不會親征的預料顯然是錯誤的。異姓諸侯王謀反,劉邦怎會懈怠?在鞏固西漢帝國政權的問題上,劉邦向來不會掉以輕心。面對黥布叛亂,劉邦還破例召開了戰前會議,聆聽各方面的聲音。這一切都表明,劉邦對這位梟將的叛亂極為重視。
人要倒楣起來,喝口涼水都塞牙縫。就在高帝劉邦瞄上黥布時,他的後院還不爭氣地「失火」了。
劉邦冤殺彭越的舉動不但沒有震懾住異姓諸侯王,反而激起了一名異姓諸侯王的反心,這人是誰呢?他就是淮南王黥布。此時,異姓諸侯王中,燕王臧荼、韓王信、楚王韓信、梁王彭越相繼被殺;衡山王吳芮、趙王張耳病死;僥倖苟活下來的只剩下淮南王黥布一人。劉邦殺了彭越,株連三族還不過癮,還將彭越的屍體剁成肉醬分送天下諸侯吃,這讓每一名諸侯王都惶恐不安。淮南王黥布更是如坐針氈,原本沒想要謀反,此刻也實在熬不下去了。
滕公把薛公引薦給劉邦,說,我有一位客人,原來是西楚國的宰相,這個人有運籌帷幄的本領。劉邦立即召見了薛公,詢問他相關情況。薛公說,黥布叛亂沒什麼大不了,如果他採用上策,崤山以東的地恐怕就不歸漢了;如果他採用中策,誰勝誰負恐怕一時難以斷定;如果他用了下策,皇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黥布得知賁赫逃到京城,還向朝廷上了奏摺,擔心他告發自己那點見不得和*圖*書人的事。碰巧來核查的漢使也搜羅到一些蛛絲馬跡,於是黥布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先派人殺了賁赫全家,隨即宣布造反。

一是見利忘義

事後,劉邦第七子劉長正式被封為淮南王,告發黥布謀反的賁赫被封為期思侯。
黥布從一介布衣混到南面稱王,是時代因素與個人因素合力所促成。布衣之時,有一個年輕人為他相面說,你啊,將來受刑後稱王!黥布聽了不以為然。後來,他果然因犯法而受到黥刑,他笑著說,有人說我受刑後便能稱王,應該就是這次吧。眾人聽後都拿這事取笑他。黥布被判押往驪山服役。當時在驪山服役之人有幾十萬,黥布藉機交往了一大批犯人中的出眾者,並帶著這幫人成功逃亡,成為江湖上一夥知名強盜。
事實上,黥布完全有實力幫助項羽,也理應伸出援手,但他消極的態度令項羽失望至極。為了爭取黥布這股勢力,項羽強忍著沒有發兵征討,僅是派使責問。即便如此,黥布最後還是叛楚投漢了。其實不難理解,黥布當年跟隨項羽南征北戰,為的是立功封王,一旦目的達成,他還有什麼好顧忌的呢!
黥布始亂,他對手下的將領們說,皇上老了,不願打仗,一定不會親自來的。漢軍中的將領,我只擔心韓信和彭越,現在他倆都死了,其他將領不值一提。起兵後,黥布果然像薛公估計的那樣,向東攻打荊地,荊王劉賈戰死,黥布藉機劫持了荊國軍隊。然後渡過淮河,攻打楚軍,楚王劉交把楚軍別兵分三路,輪番出戰,相互照應。有人對楚王說,黥布善於用兵,將士們都怕他,何況士兵們在家鄉本土作戰,特別容易潰散,現在還兵分三路,他要是打敗其中一路,其餘兩路肯定會逃散,怎麼可能相互救援呢?楚王不聽勸,被不幸言中。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