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上)

作者:王立群
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上)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四回 不戰而降 唇亡齒寒國策誤 謹慎事秦終被滅

第二十四回 不戰而降

唇亡齒寒國策誤 謹慎事秦終被滅

君王后慧眼識人,不僅看出落難公子非尋常之人,而且還看出大臣中誰可堪重用;在「玉連環」事件中又表現出她的果敢機智。但是,她私心太重。國家大政只能由既有才能又有忠心的大臣掌管,但是,出於私心,她卻把權力移交給了她的弟弟。同樣,在處理六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時,她的局限也暴露無遺。君王后的視野也僅限於此,在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勢中,她不知道齊國應當怎樣做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
從君王后開始,齊國一直奉行「事秦謹」的國策。「事秦謹」說白了就是不和秦國對抗。比如秦、趙長平之戰,趙國向齊國求助,齊國袖手旁觀,見死不救。那麼,君王后與齊王建為什麼要採取這種國策呢?
秦國使者蘇代為了削弱秦國的主要對手齊國,竭力慫恿齊湣王滅宋。齊湣王聽從了蘇代的蠱惑,對滅宋更是充滿了渴望。於是,齊國尋找時機,趁五國攻秦之際,獨滅宋國。
齊國滅亡,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國策失誤,二是政治腐敗。
齊王建三年(西元前二六二年),秦、趙長平之戰爆發。
齊湣王初年,齊國的國力還相當強大。但是,此時的齊湣王對滅宋早已按捺不住。宋國瀕臨齊國,都城在睢陽(今河南商丘),如果攻占了宋國,齊國的領土將會大大增加。此時的宋國國君康王偃,暴虐無道,人稱「桀宋」。「桀」是暴虐之君的謐號,可見當時宋國百姓對宋康王極端不滿。
其次是秦國的金錢戰略。齊國「事秦謹」的國策能夠執行數十年之久,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秦國的金錢戰略。秦國用重金收買權臣后勝和他的門客,這些拿了好處的蛀蟲當然主張「事秦謹」。這樣,秦國賄賂了齊國權臣,誤導了齊王建。秦國用於賄賂的這點金錢和得到一個偌大的齊國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就是這麼一點錢卻讓后勝及其同黨出賣了齊國。
齊王建雖然在臣子的勸說下未去秦國朝拜秦王,但是,他的國策並沒有變,仍然是明哲保身,事奉秦國。即墨大夫聽說齊王建聽從了雍門司馬的勸告,以為國策發生了變化,非常興奮,立即求見齊王建。他對齊王建說,齊地有數千里之廣,雄兵數十萬之多m•hetubook•com•com,韓、趙、魏雖然已經滅亡,但是,不願亡國的三晉大夫還有數百人聚集在齊地,如果大王給他們十萬軍隊,他們就可以收復韓、趙、魏三國的故地。楚國雖然亡國,但是,不願亡國的楚國大夫聚集在齊地的也有數百人,假如大王給他們十萬軍隊,他們也可以收復楚地。如果韓、趙、魏、楚各國紛紛復國,齊國的勢力立即可以強大起來,我們齊國就可以滅了秦國。
即墨大夫的話顯然有誇張的成分,但是,這是一位齊國官員在秦兵壓境的情況下不願亡國的義舉。當然,齊王建根本不會聽從即墨大夫的這番話。
齊襄王在莒待了五年,大將田單在即墨(今山東平度)大破燕軍,將燕軍全部從齊國的土地上驅逐出境。田單復國成功之後,立即派人迎接在莒繼位五年的齊襄王進入國都臨淄。可是,齊襄王不是一位長壽之君,僅僅在位十九年就一命嗚呼了。齊襄王去世後,君王后的兒子田建名正言順地繼位,成為齊國最後一位國君。
齊國滅宋引發了諸侯各國的不滿。這時,蘇代又來到齊國的世仇燕國,對燕昭王說,齊湣王南攻楚國五年,耗盡了齊國的儲備;西與秦戰三年,民力用盡,軍隊疲憊。蘇代的目的無非是想激發燕昭王伐齊的欲望,實際上不用秦國離間燕昭王,此時的燕昭王也要報齊亡燕國之仇了,更何況再有蘇代的遊說。蘇代的遊說立刻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戰國策.齊策六》記錄了這麼一則故事。秦昭襄王曾經派使者給君王后送了一副「玉連環」,並對她說,聽說齊國有很多智商很高的人,不知道能否解開這個「玉連環」。「玉連環」到底是什麼,文獻記載不詳,但它應當是一種益智玩具,解開「玉連環」應當用智慧和耐心。但是,君王后看了看「玉連環」,立即令人拿來一把鐵錘,一錘下去,「玉連環」被砸得粉碎。君王后看著砸碎的「玉連環」,笑著對秦使說,解開了。秦昭襄王送「玉連環」,目的大概是要羞辱君王后,但是,她卻以錘解題。可見,她是一個有智慧、有魄力的女主。
齊國後期奉行的國策叫「事秦謹,與諸侯信」。「事秦謹」,www•hetubook.com.com就是恭恭敬敬地對待秦國,不和秦國打仗。制定和執行這個國策的人叫君王后。君王后是一個女人,她曾經執掌齊國國政十幾年,比呂后專政還要早得多。但是後人很少提起她,實際上這個女人還是很值得一提的,她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齊王建的「事秦謹」政策非常愚蠢。秦國滅了五國之後,兵臨齊境,齊王建還幻想當一個五百里地的封君。由於心存幻想,所以,齊王建到死都不願抵抗。
當時,齊、楚兩國都要救援趙國。秦國盤算,齊、楚如果是真心援趙,我們就必須退兵;如果他們不是真心救趙,我們就和趙國做生死決戰。長平之戰打了三年,趙國軍糧匱乏,向齊國請求援助,齊王建坐視不救。於是,有人勸說齊王建援助趙國,使秦國退兵。這人說,如果我們坐視不管,秦國一旦滅趙得逞,齊、楚兩國就危險了。對齊、楚來說,趙國是屏障啊,齊國援趙也是保護自己,因為唇亡齒寒。今天趙國滅亡,明天就該齊、楚滅亡了。救趙是義舉,退秦顯威名。這種事不做,還能做什麼?但是,齊王建不聽,結果趙國大敗於長平。
國策是一國的根本大計,與國家的興亡關係甚大。齊湣王妄自尊大,擅用武力,導致齊國被滅長達五年。齊湣王之後,齊襄王有心恢復盛況,卻無力回天。君王后、齊王建接受齊湣王的教訓,反其道而行之,「事秦」而不顧天下。齊湣王是濫用武力,齊襄王、齊王建則是堅決不用武力,連保家衛國的武備也不充足,導致齊國大而虛弱,成了一個空架子。
我們在「秦滅燕國」中講到,秦昭襄王二十三年(西元前二八四年),秦、韓、趙、魏、燕五國聯手伐齊。在五國伐齊之戰中,齊湣王被殺。齊湣王死後,他的兒子法章為了活命,流落m.hetubook•com•com民間,改名換姓,在一位莒姓大夫家中當傭人。這位莒大夫家中有一位千金,頗具慧眼,她一眼就看出這個傭人氣度不凡,絕不是普通的人。於是,出於愛心,她經常偷偷地拿好東西給落難的公子吃,拿好衣服讓公子穿。真是落地的鳳凰不如雞。公子落難,竟然有小姐出手相救,公子自然非常感激她,這位小姐不但在生活上照顧他,而且還以身相許。公子和莒大夫小姐的關係自然日益密切。中國古代小說中大量的落難公子與千金小姐的姻緣,看來也不全是文人一廂情願的憑空捏造。
齊湣王只考慮滅宋之後的既得利益,只考慮滅宋之後的疆域擴展,卻沒有充分考慮滅宋之後可能帶來的種種後果。戰國中後期,天下統一大勢漸趨明晰。各國都不願意看到某一國家特別強大,以至發展成為滅亡六國統一天下的諸侯國,合縱連橫的策略即是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合縱連橫雖然主要是針對秦國,因為秦國對六國的威脅最大,但是,除了秦國之外,只要任何一個諸侯國一旦威脅到他國,都有可能會成為各國共同的敵人。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中,齊湣王恰恰觸犯了這條大忌。齊國滅宋引發了各國之間力量的不平衡,由此導致新一輪的對抗。
齊王建毫無治國能力,齊國的整個大權都掌握在相國后勝的手中。后勝非常貪婪,秦國對此瞭若指掌,於是,便對貪婪的后勝重金行賄。秦國行賄不計成本,不僅對后勝大肆行賄,而且對后勝的門客也大肆行賄。接受了秦國大量金錢的后勝和他的門客們,都勸齊王建不要與秦國開戰,不要幫助其他五國。齊王建整天處在這批人的包圍之中,毫無建樹和主見。
再次是五國伐齊的誤導。秦昭襄王二十六年(西元前二八四年),五國伐齊,趙國是參與國之一,齊國對此耿耿於懷,而且汲取了教訓。五國既然可以聯手滅齊,齊國憑什麼還管三晉之事?齊王建不懂得,五國伐齊之後,齊國儘管復國,但是實力已大不如前。此時只有趙國以一國之力在抵抗秦國的東進,如果趙國再慘敗於秦;秦國就無人可擋了。並非沒有人看到這一點,有人向齊王建講明唇亡齒寒的道理,齊王建為什麼還不救趙呢https://www.hetubook.com.com?只能說明齊王建和執政的君王后完全不懂大局。長平之戰由於趙國指揮失誤,加之軍糧嚴重不足,最終四十五萬大軍全軍覆滅。從此,齊國再也不能安享趙國抗秦所帶來的短暫安寧與和平了。
首先是不願得罪秦國。與齊國「事秦謹」國策相匹配的是秦國的「遠交近攻」。范雎入秦之後,秦國開始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齊國和秦國並不搭界,自然成為秦國「遠交」之國。「遠交」的好處是不受秦國攻擊,但是,代價是三晉受到的「近攻」。當三晉在秦國的連年蠶食下苦苦掙扎之時,齊國倒是相安無事。但是,表面上的安寧實際上卻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當三晉滅亡之後,這個代價立刻就顯露出來。秦國的「遠交」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讓齊國不要援助三晉,讓秦國放手削弱並滅亡三晉,但是,到三晉真正滅亡之日,齊國末日也就來臨了。
公子法章當了齊襄王,莒大夫的千金自然是一步登天,內心甭提多高興了。齊襄王於是立她為王后,這就是齊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君王后。這位王后還生了一個兒子田建。雖然這位莒小姐已貴為王后,但是,她的父親卻非常惱怒,他說,不經過媒人而自由戀愛,不是我的孩子應該做的,玷污了我家的門風,於是,終生不見自己的女兒。不管父親的態度如何,君王后還是當了齊襄王的王后。她對父親的拒不相認深表理解,而且不因為父親不見自己就失了做女兒應有的禮數,仍然非常孝敬父母,所以,天下的人都誇她是個孝女。
齊王建十六年(西元前二四九年),君王后病逝。臨終之前,她對其子齊王建說,大臣中有一人可以重用。齊王建於是說,請母后把話寫下來。君王后答說,好,等齊王建準備好了筆和簡牘,君王后說,我忘了。這位執掌齊國國政長達十五年的女主臨終之前為什麼欲言又止,史書無載。
在投降派的極力慫恿下,齊王建甚至想去朝見秦王。這件事被一位雍門司馬知道了,他問齊王建,大家擁立你當齊王,是為了國家社稷呢,還是僅僅為了立王呢?齊王建聽後回答。當然是為了江山社稷。這位官員繼續發問,既然是為了江山社稷,為什麼大王要離開自己的國家www•hetubook.com•com而去秦國呢?齊王建聽了這句話,立即調轉車頭返回齊國。
齊湣王趁五國伐秦之機滅宋,恰恰給燕國帶來了聯合伐齊雪恥的藉口。所以,從齊湣王滅宋開始,齊國就成為各國諸侯討伐的對象。秦國想藉機打擊齊國,燕國也想藉機報仇,三晉(韓、趙、魏)對齊湣王獨吞宋國也心懷不滿。總之,齊湣王滅宋使齊國成為眾矢之的。齊湣王利用齊威王、齊宣王所累積的強大國力,肆意用兵,招致五國伐齊,兵敗身亡,使齊國一落千丈,再也恢復不了五國伐齊前的國力。齊國的最後滅亡已基本成為定局。
長平之戰爆發之時,在齊國執掌大權的是君王后。她對秦國採取的策略是「事秦謹,與諸侯信」。但是,君王后「事秦謹」是真,「與諸侯信」則假。因為她歷經秦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三代秦國國君,正是秦國逐漸稱雄天下之時,秦國不斷地對六國發動兼併戰爭。如果君王后「事秦謹」,那麼就不可能對其他諸侯「信」。「與諸侯信」必然會激怒秦,怎麼再「事秦謹」?這二者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在這對矛盾之間,她選擇的只能是「事秦謹」。長平之戰齊國拒絕向趙國提供糧食即是明證。
齊國的國策失誤並非僅僅在後期,其中期的國策就曾有過重大失誤。
齊湣王被殺之後,整個齊國只有莒和即墨兩地還被齊國軍民堅守著。逃亡的齊國大臣和莒人都在到處尋找齊湣王的公子,想立其為齊王,公子法章也獲悉此事,但是,出於擔心,他一直不敢承認。不過,他一直在關注著事情的進展。後來,法章知道齊國大臣是真心在找他,不是加害於他,這時,他才站出來,說明自己就是已故齊湣王的兒子。齊國的大臣經過考察,確認他就是齊湣王的合法繼承人。於是,大家共同擁立他做了齊王,他就是齊襄王。
其實,君王后這麼一位聰明的女主肯定不會忘掉哪個大臣可堪大任,她之所以最終決定不說出這位大臣的姓名,無非是不想讓齊王建重用這位大臣。這是為什麼?因為她有私心。什麼私心呢?君王后死後,她的弟弟后勝為相,掌握了齊國的實權。她之所以最終不說出可以重用的大臣,就是因為她料到死後她的弟弟后勝會掌握齊國國政,她不願意毀掉后勝的專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