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下)

作者:王立群
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五回 股肱之臣 秦王嬴政知人善任文臣賢能濟濟一堂

第二十五回 股肱之臣

秦王嬴政知人善任文臣賢能濟濟一堂

他就是軍事家尉繚。「尉」是國尉,即秦國主管軍事的最高長官;「繚」是他的名。因此,史書將他的官和他的名合起來,稱他為「尉繚」。
這位非常特別的人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他見到君王不下拜。頓弱揚言,我做人的原則是不向稱王者下拜,如果能滿足我這個條件我就見;否則,不客氣,老子不伺候。這話傳到了嬴政那裡,嬴政並沒有火冒三丈,而是同意頓弱不拜而見
尉繚以其傑出軍事家的敏銳觀察力,看出了嬴政殘忍、缺乏仁德,並且有虎狼之心——用人的時候對人謙下,得志的時候便會吃人。尉繚曾說,我是個平民,大王見我總是非常謙卑。如果大王奪了天下,天下的人就都得成為他的奴隸了。我不能跟他長久交往。於是,尉繚幾次想逃走。嬴政發覺後,堅決勸止,還讓他了當秦國的最高軍事長官——國尉。
再說王翦。王翦功高蓋世,完全可以和韓信相比。但是,嬴政並沒有像漢高祖劉邦猜忌、殺戮韓信那般對待王翦。當然,這不www•hetubook•com•com是嬴政一方面的原因,王翦雖為名將但也深諳君王之道。他以自己的智慧說明了自己毫無政治野心,這也是嬴政與王翦關係融洽的原因之一。但是,嬴政在對待功臣方面,確實比漢高祖劉邦做得更好。
頓弱說,有其實而無其名的是商人,他們不用拿著農具辛勤勞作,但是,他們卻有吃不完的糧食。有其名而無其實的是農民,他們冬夏勞作,辛辛苦苦,卻沒有糧食吃。既無其名而又無其實的是君王,身為萬乘之國的君王卻沒有孝母之名,以千里之地落了一個不孝之實。嬴政一聽,氣得渾身哆嗦。頓弱說,山東六國如此強大都沒有損傷大王的名聲,但是,大王軟禁自己的母親卻毀掉了自己的名聲。
嬴政統一天下必須依靠軍事實力,所以,王翦父子、蒙氏祖孫三代在兼併六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嬴政不光倚靠這些能征善戰的武將,他麾下還有一批文臣也非常了不得。
一見嬴政,頓弱開口就說,天下有三種人,不知道大王知不知道。第一種人有其實無其名,第二種人無其實而有其名,第三種人是既無其名又無其實。
繼呂不韋之後,嬴政身邊最重要的文臣是李斯。李斯提出了率先滅韓的統一總方略,揭開了秦滅六國的序https://www.hetubook.com.com幕。
嬴政非常欣賞尉繚的意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嬴政也崇尚法家,他正在進行的統一戰爭既需要軍事理論指導,也需要這樣的良才。兩人相見恨晚。他不但採納了尉繚的計謀,而且與尉繚平等相待,連衣服飲食也和尉繚是同等規格的。一位領導如此對待一位部下,對領導來說,是對人才的尊重,對人才而言,則是得到了大顯身手的平臺。
尉繚著有《尉繚子》一書,這是先秦時期最著名的軍事著作之一。宋代編纂《武經七書》時,《尉繚子》與《孫子》、《吳子》一起並列為最重要的軍事教材。
嬴政不但知人善任,而且對待大臣相當寬厚。舉兩個例子來說。
《尉繚子》也和其他先秦兵書一樣,認為「兵者,兇器也;爭者,逆德也;將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這說明尉繚不主張濫用武力。此外,他還認為:「凡兵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夫殺人之父兄,利人之財貨,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盜也。」這實際上是主張戰爭是「誅亂禁暴」。嬴政手下有如此傑出的軍事家,這是他能統一天下的重要保證,也是秦國的福氣。
總之,嬴政能夠僅用十年時間就拿下六國,這不僅得益於他身邊的文臣武將,還得益於他的識人之明和用人https://www•hetubook.com.com之智。在秦國內部,嬴政組織了一個文武齊全、搭配得當、配合融洽的超強隊伍,所以才能在滅六國之戰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然而,僅僅有這些因素,嬴政就能吞併天下,獨霸九州嗎?
戰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一直奉行比較開放的人才政策,所以一些時代精英紛紛到秦國謀求發展,嬴政身邊的人才數以千計。面對這些人才,嬴政的態度是什麼呢?《戰國策》中記載了一位叫頓弱的人與嬴政的一次見面,從中能看出嬴政對待人才的態度。
在《尉繚子》中,尉繚根據戰國時期戰爭所面臨的新的時代特點,進一步對孫武的「奇正」戰術加以研究,提出了更為靈活多變的「奇正」戰術——排兵布陣的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法,四為正,四為奇,互相變化使用。「四正」一般指正面迎擊或打擊敵人,「四奇」一般指從兩翼或敵後出奇制勝,以配合正面作戰。這種避實就虛的戰略戰術在秦統一過程中曾多次發揮重大作用。
在秦王嬴政滅六國的過程中,不但出現了能征善戰的王翦父子、蒙氏父子hetubook.com•com,還有很多人為秦國的發展做出過貢獻,但是因為史料的局限,他們沒能留名青史。但是有一個人的名字卻通過史書的記載而熠熠生輝,他的戰略思想加快了秦滅六國的步伐,讓軍事強國趙國自毀長城。這個人是誰呢?
文臣之中當首推呂不韋。特別是在嬴政十三歲即位到二十二歲舉行加冠禮之前的九年裡,呂不韋對秦國的可持續發展發揮了極大作用。當然,呂不韋的情況比較特殊,最終因為他不知止於當止之處、當止之時而被貶,後自殺。在那九年之中,秦國並沒有停止對六國的不斷打擊,這些進攻都是在呂不韋的主持下完成的。比如東郡的建立就是在呂不韋主政期間完成的,而東郡是切斷六國合縱的一把利劍,也是一把刺向齊國腹地的利劍。
嬴政聽了頓弱這番沒頭沒腦的話,不知道他要說什麼,只好老老實實地回答,你說的我不明白。
先說前文講過的李信。李信攻楚,大敗而歸;但是,嬴政並沒有因此而處死李信。滅燕之時,王賁和李信一塊平定燕地、齊地。最終,李信功封隴西侯《新唐書.宗室世系表》。
前面在〈趙姬之亂〉中講到茅焦諫止嬴政,嬴政從大局考慮,迎回母后。現在我們知道當時勸嬴政收回成命、迎回母后的人還有頓弱。茅焦是在嬴政氣頭上冒死進諫,頓弱則是事後為https://m.hetubook.com.com嬴政分析利害。嬴政能不拘於禮數接見頓弱,表現了此時的嬴政虛心納諫的勇氣與胸懷大局的氣度。
尉繚的策略就是打間諜戰。秦國的間諜戰非常奏效,多次瓦解了六國的聯合,從而使秦國轉危為安。如在秦國與趙國的戰爭中,秦國買通趙王寵臣郭開,對大將李牧多方進讒,極力誣告,趙王遷最終秘密處死李牧,趙國因此滅亡。
尉繚本來是魏國大梁人,年輕時習演兵法,受商鞅的思想影響較大。秦王政三年(西元前二三七年),尉繚因在魏國未能受到重用,來到秦國,遊說嬴政。尉繚也像李斯一樣,主張軍事、政治兩手並用。他第一次見嬴政時就說,憑著秦國的強大,諸侯就是你管轄的郡縣的長官。現在我最擔心的是諸侯暗中聯手,突然襲擊秦國,那就像當年韓、趙、魏三家,雖然比知氏都弱,但是,三家暗中結盟,突然下手,最終滅了強大的知伯。當年打敗仗的越國,麻痹吳國,經過十年生養休息,聚集力量,最終滅了吳國。這都是歷史教訓啊!希望大王不要吝惜錢財,用重金賄賂六國的權臣,利用他們打亂六國的計畫,至多費上三十萬金,就可以擺平天下的諸侯。
頓弱諫嬴政一事當發生在嬴政處理嫪毐事件之後。此時頓弱進諫,還堅持不拜嬴政,而嬴政居然能夠接受頓弱的不拜,還最終聽取了頓弱的批評。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