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下)

作者:王立群
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十三回 秘不發喪 無后無儲丞相犯難 瞻前顧後二者不立

第三十三回 秘不發喪

無后無儲丞相犯難 瞻前顧後二者不立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秦始皇非常重視女性的貞節。由於趙姬之亂,秦始皇有著非常嚴重的怨母仇女情結。這種仇女情緒嚴重妨礙了秦始皇選擇一位可以母儀天下的皇后。
秦始皇未立皇后的第二個原因也許是他怨母仇女的性格。
秦國在兼併六國統一天下之前,每位秦王都要立皇后、太子,如果未立,那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沒有來得及立。比如秦武王舉重受傷而死,由於太年輕,沒有兒子,所以沒有立太子。但這只是一種特例。
立太子意味著承認自己必死!這對於千方百計企圖長生的秦始皇來說,是一個痛苦的現實。他不敢面對這個現實,也不敢承認這個現實。他一方面拼命追求長生,一方面不立太子,以免直接面對這個敏感話題。我們在〈生死茫茫〉一回中講到秦始皇信任徐福、盧生等方士,兩次滿足徐福的要求,盧生逃跑之後秦始皇雷霆大怒,信任與憤怒其實都源於他對長生的追求。一個如此追求長生的人,而且是如此自命不凡的人,一個自視為神人、真人、聖人的人,他怎麼可能再立太子呢?自己能夠長生不死,還立太子幹嘛,那豈不多餘?
李斯秘不發喪的第三個原因是秦始皇生前既沒有立皇后,也沒有立太子。
秦始皇十三歲即位,二十二歲舉行加冠禮接管權力,這九年應當是他立皇后的第一時間,但是,這一時間他沒有冊立皇后。從二十二歲接管權力到三十九歲兼併六國成功,這十七年是他可以立皇后的第二時間,他也未立皇后。等到三十九歲稱皇帝,自視為天下至尊至貴、至高至上的神人、聖人,此時的秦始皇已經失去了立皇后的機會。他自視功高三皇,名蓋五帝,自古至今,無人可比。天下還有哪個女人能夠和他匹配,成為他的皇后呢?
晉武帝司馬炎奪了曹魏政權建立西晉王朝之後,先把魏國王宮的佳麗照單全收,後又滅了蜀國和吳國。然後,司馬炎把這兩個國家的佳麗也照單全收了。據《晉書.后妃傳》記載,司馬炎滅吳之後,把吳國亡國之君孫皓後宮佳麗數千人移到西晉的都城洛陽。結果,司馬炎後宮後佳麗有近萬人之多。由於佳麗太多,得寵的佳麗也太多,司馬炎晚上就寢之時不知道該到哪位佳麗的寢宮中去。於是,他想了一個無奈之舉。他坐了一輛羊拉的車,這種車一是安全,二是舒適,慢悠悠的。司馬炎上車之後,也不趕車,而是任意而行。羊車停到哪座宮殿,他就在哪座宮殿留宿。時間一長,宮中的佳麗們知道了這個消息,一些聰慧的佳麗,每到傍晚,就把新鮮的竹葉插在門前,把鹽汁撒在地上,拉車的羊聞到竹葉的清香,便停留不前。這樣一來,這位美人得寵的機率便大大提升。和-圖-書
秦國歷代國君都立有王后。歷史文獻中唯獨沒有秦始皇冊立皇后的記載,秦始皇死後繼嗣的混亂也證明秦始皇在位之時確實沒有冊立皇后。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執著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本無所謂好壞,關鍵要看執著的對象。選對了方向的執著能讓人成功,誤入歧途的執著則無異自戕。缺乏執著一事無成,太過執著亦能致命。秦始皇的執著求仙顯然不屬於前一種。
秦始皇未立皇后的第四個原因可能是條件至高。
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複道周閣相屬。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之。
秦始皇生前既未立皇后又未立太子,僅僅是在臨終前才寫了一封讓長子扶蘇回都城咸陽主持喪事的詔書。秦始皇明確讓長子扶蘇回咸陽主持喪事,則明擺著是在喪事完畢之後讓長子扶蘇即位。
所以,秦始皇不立皇后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現象,真正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只有秦始皇本人知道。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判斷,做一點推測而已。
先說多不勝選。《史記.秦始皇本紀》有一條重要記載:
李斯身為丞相,又親隨秦始皇出巡,出巡途中出了始皇病亡的大事,他這個丞相自然脫不了關係。歷史的責任落到了他的肩上。
秦始皇有多少兒子呢?
從秦始皇臨終之前下的詔書來看,秦始皇還是看好扶蘇的,所以,才會讓他到咸陽主持喪葬。但是,歷史的一次失誤讓扶蘇失去了兩次機會。一是扶蘇的進www.hetubook.com.com諫讓他遠離了政治中心;二是扶蘇到蒙恬的軍團中做監軍使他與蒙恬的關係親近了,這導致李斯擔心扶蘇即位會重用蒙氏兄弟。李斯的政治傾向有可能使扶蘇失去第二次機會。
趙姬之亂使秦始皇怨母仇女。趙姬是秦始皇的親生母親,嫪毐穢亂後宮,與之還生了兩個兒子。這給嬴政帶來了終生難忘的傷痕。嬴政知道此事後,立即將親生母親趙姬流放到雍地。後來,還是茅焦循循善誘,對嬴政講,流放生母妨礙兼併六國,嬴政才將母后接回京城。在茅焦之前,嬴政曾殺了二十三位前來勸諫之人,多大的心結,多大的仇氣啊。嬴政為什麼如此大的仇氣?一是嫪毐專權,二是母后失節。嬴政儘管自己有上萬嬪妃,但是,對於年輕守寡的母后卻要求極嚴。這倒不是秦國國君歷來如此,秦始皇的曾祖父昭襄王母宣太后,與義渠戎王私通三十年,還和臣下魏醜夫私通,昭襄王也沒有什麼反應。最終還藉著這場私通殺了義渠戎王,滅了西戎,擴充了三個郡。如何看待母后的私生活隱私純粹是個人行為。秦昭襄王並沒有把母親的私生活看得多重,也沒有嚴懲母后。
防隔內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誠。
那麼,秦始皇不立太子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怕死!
我們可以做個類比。
但秦始皇不同。他巡遊刻石提倡貞節,其女性觀可以從中窺測。秦始皇二十七年(西元前二一〇年),秦始皇第五次大巡遊,這一次巡遊他到達了會稽山,祭奠大禹,並且刻石立碑。這次碑刻之上,特意寫下了這麼幾句話:
飾省宣義,有子而嫁,背死不貞。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六公子戮死於杜」,「公子將閭昆弟三人……拔劍自殺」。《史記.李斯列傳》記載,「始皇有二十餘子」,「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公子高想逃亡,但是,擔心家被抄滅,只好上書主動要求為秦始皇殉葬,秦二世大為高興,允許他為秦始皇殉葬。秦始皇的子女中,留下姓名的兒子只有四位——長子扶蘇、少子胡亥、公子將閭,公子高四人。長子扶蘇自殺,公子將閭等三兄弟自殺,和圖書公子高殉葬,胡亥即位為秦二世,六位公子被殺於杜,十二位公子在咸陽被殺,十位公主在杜被殺。這樣統計,秦始皇的兒子至少有二十三位,女兒至少有十位。
選擇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選擇的困難源於有太多的選擇。所以,有時候,沒有選擇是令人痛苦的,但有太多的選擇也不見得就是好事。
如果把秦始皇流放生母與表彰寡婦清聯繫起來看,不難看出,秦始皇提倡女性的貞節傾向非常明顯。當然,秦始皇只是要求天下女性貞節,至於他本人,擁有萬名佳麗,他也視為正常。
原因不外乎這些——一是多不勝選;二是怨母仇女;三是求仙至上;四是條件甚高。
秦始皇的祖父孝文王、父親莊襄王,個個都是先立為太子,然後才繼承大統的。秦始皇何以敢破祖宗法制呢?
秦始皇當政之後不僅沒有立皇后,而且在十二年的皇帝生涯中也沒有立太子。秦始皇不會不明白,太子是一國的儲君、天下的根本,為君者歷來十分重視。儲君立,江山才能穩固,群臣才能安心,而且,秦始皇自稱始皇帝,想讓自己的帝業千秋萬代地傳承下去,他就更應該立太子,那麼秦始皇為什麼生前沒有立太子呢?這裡面透露出秦始皇怎樣的心理呢?
這種情緒也使秦始皇非常輕視女性,特別是輕視性關係混亂的女性。
秦始皇未立皇后的第三個原因可能是熱衷求仙。
我講這個故事,是想說明一點,秦始皇滅六國之後將六國國君的佳麗全部據為己有,導致秦始皇咸陽後宮的佳麗空前增多。比起秦始皇的先祖們,秦國後宮的佳麗應當增加了六、七倍之多。眾多佳麗,給秦始皇帶來眾多的子女。
哈姆雷特說:「生,還是死,這是一個問題。」在生和死的根本問題之間,秦始皇自然選擇了生,並且想要長生不死。而在後宮佳麗萬餘人中,他卻不能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原因就在於選項太多。
秦始皇有二十多位兒子,他們個個都可以被立為太子。但是,由於秦始皇的仇女情結使他對這二十多位兒子的母親沒有一個非常寵愛的。只有皇長子扶蘇秦始皇最器重,也是最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的。但是,扶蘇因為「阬術士」事件公開勸諫秦始皇而被派往北部長城軍團去做監軍,離開了政治中心,失去了機會。
人生就是一部電視連續劇,有開www•hetubook•com.com頭必有結尾,歷史不能回轉,謝幕就是謝幕。秦始皇死了以後,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秦國最高權力的交接能不能像秦始皇生前所希望的那樣,遺詔送給他的長子扶蘇手上,由他來主持喪事;喪事完畢以後,由他順利地繼承王位,然後成為秦始皇心中的秦二世?
中國古代的求仙之人大多淡於家庭而重於求仙。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以全部身心都投入的一件事情就是尋求長生不死。他從第二次巡遊(秦始皇二十八年)之時就已經接見了徐福。從蓄養方士、泰山封禪到數次遠距離、長時間地大規模巡遊,幾乎每一件事情無不是與長生密切關聯。他傾注了全部的身心與忠誠,為祈求不死不惜浪費大量物力、人力、財力,甚至數次被愚弄依然無怨無悔;他風塵僕僕,不辭辛苦地東奔西跑,直至病死在長途跋涉的路上;他將自己封閉在一群僅有女人與宦者的天地裡,口稱「真人」;巡遊途中還躬身力行去海中射殺大魚。秦始皇對「真人」虔誠的追求至死不渝。這種殫精竭慮、對求仙的癡迷使秦始皇不願也顧不上冊封皇后,一門心思全用在求仙事業上。
然而,他沒有想到,逃避並不能改變現實,甚至會更糟糕。意志終究抵擋不住規律。秦始皇渴望長生的個人意志終究敗在了生命的規律之下。他無可奈何地終結了他的生命歷程,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風雨飄搖的大秦帝國。這位生前叱吒風雲的皇帝,這位竭盡全力追求長壽的一代君主,最後竟然以一具發臭腐朽的屍體走進了他修築了近四十年的地宮。真不知道他如果再世的話,將會怎樣懲辦讓他屍體腐爛發臭的李斯、趙高、胡亥?
秦始皇特殊的人生經歷,造成了他獨特的女性觀。我們可以從三件事中來看,一是趙姬之亂,二是巡遊刻石,三是寡婦清事件。
逃避現實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為了快樂而逃避現實,古人常說人生苦短、何不秉燭夜遊,今人常唱的「人生短短幾個秋、不醉不甘休」就是這種情況;另一種則是面對殘酷的現實而逃避。
前三句是不許寡婦改嫁。「背」,背叛。「背死不貞」是背叛死去的丈夫再嫁就是不忠貞。後三句是禁止兩性關係混亂。刻石立碑等於向全國宣布,這是一項制度。
太子是國之儲君,國之根本;太子不立,哪位公子都有權利繼承皇位。皇后不和*圖*書但要母儀天下,而且在擁立太子、處理最高權力交接之時擁有特殊的地位和權利。秦始皇既沒有立皇后,也沒有立太子,這就為大秦帝國的第一次最高權力的交接留下了許多空白,留下了太多的懸念,因此,有太多的文章可做。
秦始皇不敢面對人終有一死的鐵律,從而以汲汲於求仙的幻想轉移這種痛苦,以不立太子的方式逃避這種痛苦。
李斯秘不發喪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無真太子」。「真太子」就是秦始皇公開確定的繼承人。秦始皇生前一直未立太子,李斯擔心的就是這一點——都城咸陽秦始皇的一群兒子們(諸公子)都有可能登上帝位!
這條記載說,秦始皇兼併山東六國之時,每攻滅一國,都要仿照這個諸侯國的王宮的規模和數量在秦國都城咸陽的北面建立同樣的宮殿。從咸陽到渭水,從雍門到涇水,到處都是秦國仿效六國宮殿修建的宮殿。這等於是把六國的宮殿原封不動地搬到秦國都城咸陽來了。這些宮殿有多少呢?一共二百七十多座。秦始皇修建這麼多宮殿幹什麼?文獻記載得非常明確,他是把從六國俘獲的後宮佳麗,全部金屋藏嬌,置於咸陽新建的這些宮殿之中。看來,秦始皇兼併六國之後,把六國國君的佳麗照單全收了。如此一來,秦始皇擁有的天下佳麗等於是戰國七雄美女的總和。這個數字有多大,《史記正義》引《三輔舊事》記載:「後宮列女萬餘人。」
秦始皇還表彰過寡婦清,彰顯了他的貞婦觀。《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秦始皇儘管輕視女性,但是,他對蜀地一位寡婦卻讚揚有加。這位寡婦,是一位成功的「私人企業家」,經營丹砂開採,數代不衰。一位寡婦能做到守身不嫁,經營產業,秦始皇大為欣賞,稱之為「貞女」,並且修了一座著名的「女懷清台」。秦始皇一生表彰的女性僅此一位,而且是一位守身不嫁的寡婦。
既然如此,秦始皇為什麼不在眾多佳麗中選一個立為皇后呢?難!少了無法選,多了不勝選。萬中選一,實在是太難決斷的事情。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