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下)

作者:王立群
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十四回 漢儒評秦 論秦過得失寸心知 評秦皇入骨七分深

第四十四回 漢儒評秦

論秦過得失寸心知 評秦皇入骨七分深

大秦帝國顯然沒有盡殺儒生,朝廷中還有儒學博士叔孫通。可是,秦始皇卻非常喜歡韓非那一套法家的獨裁專制理論。所以,法家的專制思想在秦始皇後期逐漸成為他施行獨裁的理論基礎。焚詩書,禁錮思想,都是受法家思想的影響與支配。儒家的仁義完全不合秦始皇的口味,儒家思想對鞏固專制統治的巨大作用,秦始皇完全不能認知。
大臣們面對這樣一個處於至尊地位的皇帝,毫無辦法。國家政事的好與壞全憑皇帝個人的素質和品格。在這種制度之下,要求皇帝個個是明君太困難了。即使是明君,還會有前後的變化。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勵精圖治,創造了開元盛世;後期卻貪圖享樂,葬送了大唐江山,也葬送了自己。這類前明後暗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代不乏人。
但是,這三點都不容易。
「天下苦秦久矣」這六個字值得我們深思:「天下」,指範圍之廣;「苦秦」,指民眾深受大秦帝國之害:「久矣」,指時間之長。六個字說盡了天下百姓群起響應陳勝、吳廣的根本原因是百姓長期飽受秦禍,早已經忍無可忍了。這說明大秦帝國此時已經盡失民心。
劉邦、陳勝、武臣都講了一句共同的話:天下苦秦久矣!
我們看看掌權時間。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從二十二歲親政到五十歲病故,實際執政長達二十八年;秦二世在位僅僅三年;秦王子嬰繼位僅四十六天。單單從時間上看,對於大秦帝國的速亡,秦始皇絕對難辭其咎。秦二世在位雖只有三年,但是,這三年大秦帝國政治極度混亂,加速了大秦帝國的滅亡。到秦王子嬰繼位,秦始皇的兒女全部被殺,重臣能臣全部被殲滅,秦國無人可用,無兵可用。唯一可以支撐殘局的章邯也在此前被秦二世逼降項羽。所以,真正失誤的只有秦始皇和秦二世,秦王子嬰只是無力挽狂瀾於既倒。因此,賈誼對秦始皇、秦二世的問責是有道理的。對子嬰,賈誼並未苛責,看法也極有見地。由於秦始皇負有主要責任,所以,討論大秦帝國的速亡實際上就是對秦始皇的評價。
第二,大臣勸諫成功。這種情況最多。皇帝制度下的自我調整非www.hetubook.com.com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大臣的勸諫。後代帝王還設置專門的諫官言官,負責對皇帝的施政進行勸諫。
陳勝派往原趙國攻城掠地的大將武臣也說過:「夫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第二,關於「大臣失語」。賈誼認為,大臣失語是大秦帝國速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個看法點到了命門上。不過,賈誼並沒有把這個問題講透,而且,他也不可能把這個問題講清楚。
既然昏君不死,那就只好以另一種辦法,人為地除掉他,這就是政變。政變具有極大的風險,而且,即使政變成功,誰也無法保證繼位的皇帝一定是一位明君。
從歷史上看,秦始皇取代的周王朝,周天子雖然是天下的共主,但是,周天子並沒有直接控制天下的能力,周天子的統治是通過大大小小的諸侯來實現的。也就是說,周天子是通過分權給天下諸侯來治理天下,由於分權,周天子的權力自然受到了限制。
至於商王朝,商代國君極重鬼神,商王的任何行事都要占卜,求得神的「指示」。因此,神權成為制約王權的一支重要力量,歷代商王也要將權分給鬼神。
秦始皇個人犯錯誤並不要緊,如果秦始皇創建的皇帝制度是一個完善的制度,它自身一定會有一種自我修復功能,能夠給皇帝以必要的修正。
是皇帝制度。
陳勝、吳廣在商議起兵時曾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天了苦秦久矣!」(《史記.陳涉世家》)
劉邦起兵之後,曾經痛罵酈食其,你這個不懂事理的儒生,「天下同苦秦久矣!」(《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鋤櫌棘矜,非錟於句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時之士也。
伍被認為,秦始皇的暴政苛法導致天下百姓無法忍受,民間早已積聚了巨大的反秦能量,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啟動了這股能量,這才出現了天下紛紛響應的局面;如今,武帝雖然窮兵黷武,但是國富民強,整個天下完全不具備這種反政府https://m.hetubook•com•com的強大民意。
為什麼陳勝、吳廣發動的這場民變會讓天下百姓雲集影從呢?關鍵是天下百姓早就對秦國暴政極度不滿了,只差一點火星,就能引發連環大爆炸,就會炸翻整個大秦帝國。陳勝、吳廣就是點燃這場大爆炸的一枚火種。
淮南王劉安認為,當年的陳勝、吳廣沒有「立錐之地」,就憑他那八百人竟然搞成功了,進兵到關中之時竟然有數十萬大軍。我淮南國再小,總還有十幾萬軍隊;而且,我淮南王的軍隊素質比起陳勝、吳廣強多了。他們能行,我為什麼不行?
綜上可知,賈誼〈過秦論〉論述的大秦帝國速亡的四大原因條條切中要害,秦始皇對不施仁義、大臣失語、民心盡失都負有極大的責任。
水德說讓秦始皇認為水德屬冬,崇尚殺伐。所以,嚴刑峻法是水德王朝的特點。這種五德終始的理論嚴重誤導了秦始皇,讓他迷信刑罰。
綜觀中國皇帝制度兩千多年的風雲變幻,政變、易代都具有極大的風險,成功率都不高,因為它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相互配合;要皇帝認錯,下罪己詔也極其不易;唯獨大臣們的勸諫是皇帝制度下自我修復的一種最易實施的措施。
第三,皇帝易人。皇帝制度是典型的終身制。老皇帝總是要站好最後一班崗,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小車不倒只管推;所以,老皇帝不死,新皇帝不立,老皇帝的弊政就不能終止。皇帝易人有三種模式,一是皇帝死亡,二是宮廷政變,三是易代易帝。
伍被的話道出了陳勝、吳廣起義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如果天下沒有蘊藏著這種巨大的反秦能量,誰也不可能調動千千萬萬的百姓參加反秦大起義。這股巨大的能量就是離秦、怨秦、叛秦、反秦的民心!
商王與周天子都要分權,這是商王、周王和秦始皇最大的不同。
最後一招就是通過易代易帝。這在中國歷史上有兩種模式,一是自下而上的民變,或者稱之為農民起義;一種是通過自上而了的軍事力量逼迫皇帝退位。司馬炎代魏建立西晉王朝,趙匡胤代周建立北宋王朝,都是易代易帝。
一個王朝的制度到了大臣們都不敢為它的長遠利www.hetubook.com.com益進行評說的程度,這種制度豈不是完全僵化了嗎?它怎麼會有生命力呢?
因為陳勝面對的大秦帝國與六國面對的秦國已完全無法相比。六國面對的秦國是一個具有堅強核心、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秦國;陳勝面對的大秦帝國卻是一個民心盡失、人人自危、個個欲叛、元氣大傷的大秦帝國。
第四點,盡失民心。賈誼論述大秦帝國盡失民心也是極其中肯的。
秦始皇創立的皇帝制度葬送了大秦帝國,也為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留下了一整套統治模式,成為阻礙中國社會前進的巨大障礙。直到辛亥革命,才最終在形式上終結了皇帝制度。但是,做為一種政治制度的深遠影響,帝王思想的完全清除尚需時間。
陳勝不是名門望族,地位十分低下,陳勝的才能連中等水準也達不到,陳勝的富有更是無從談起,只是個戍邊的小卒。總之,在賈誼筆下,陳勝是一個「六無」之人:無才,無德,無地位;無財,無名,無依靠。但是,他竟然能成大事,豈不怪哉!
伍被為什麼認為淮南王的造反不能成功呢?
大臣失語對任何帝國都是一場災難,因為我們不能要求一位獨斷專行的皇帝時時事事都處理得當,朝議是在常態下修復帝國偏頗的最佳途徑。秦始皇稱帝之後,朝議漸漸成為一種形式,因為,「皇帝」至尊至貴、至高至大,大臣們面對這樣的皇帝還能說什麼,還能做什麼?大臣的失語是皇帝制度的必然。
賈誼認識的局限在於他只看到了大臣的失語,但是,他認識不到大臣失語的原因是什麼。大秦帝國一向不乏有識之士,他們看不出秦始皇晚年的種種過失嗎?如果看出來了為什麼他們不發表言論呢?大臣失語只是一種表象,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秦始皇確實不知道他已經把大秦帝國推到死亡線上了,原因是秦始皇已經喪失了自我認識和判斷的能力,他手下的大臣們又不能發表意見。
第一,關於「三主失誤」。賈誼認為秦始皇對大秦帝國的速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秦二世是沿襲秦始皇的錯誤不加悔改,秦王子嬰是孤立無奈。應當說,這個分析是恰當的。
賈誼論秦www.hetubook.com.com始皇是從大秦帝國的速亡開始,因為大秦的速亡給漢代人的刺|激實在太強烈,所以,討論的出發點是秦朝速亡;而討論秦朝的速亡又是以陳勝、吳廣和山東六國力量的對比進行的,因為這最讓賈誼驚歎不已的。秦滅六國勢如破竹,可見,秦國比六國強大得多;但是,強秦卻敗於陳勝、吳廣。難道陳勝、吳廣比六國還要強大嗎?
秦始皇創建的皇帝制度與商、周都不同,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從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到地方的郡守縣令,都由皇帝一人任免。大秦帝國雖然也重祭祀,但是,皇帝已經高高凌駕於一切之上,神權相對於皇權也被逼退了。
第三點,不施仁義。賈誼的這一觀點無疑是正確的。秦始皇不施仁義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崇尚法家,二是遵循水德。
綜觀中國古代的皇帝制度,挽救一個帝國敗政的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是皇帝罪己,二是大臣勸諫成功,三是皇帝易人。
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
第一種,皇帝罪己。這一種方法最為不易,當皇帝者必須痛切認識到自己的過失,而貝有認錯改過的決心(至少能裝裝樣子)。漢武帝就是下「罪己詔」改變治國過失的皇帝。漢武帝即位之後,發動了長達四十年的對匈奴的作戰,造成了天下人口銳減、財力匱乏的嚴重局面,整個社會都處於動蕩崩潰的邊緣。在這一危急時刻,漢武帝當機立斷,下罪己詔,檢討自己的過失,與民休息,大大緩和了嚴重激化的社會矛盾,維持了社會的穩定。
劉邦在起兵反秦之初,曾經在沛縣城外向城中射進去一封帛書,告訴沛縣父老:「天下苦秦久矣!」(《史記.高祖本紀》)
失不失民心看什麼?看天下百姓對陳勝、吳廣發動民變的反映。陳勝、吳廣因為誤期將被判死刑,因此,在進退維谷的困境中選擇了造反。這場八百人的起兵最終會是什麼結果?陳勝、吳廣自己也不可能有太高的預期。他們是被逼無奈才反的。但是,讓陳勝、吳廣沒有料到的是他們點燃的反秦烈火竟然獲得了天下百姓的和圖書群起回應。
秦皇帝居滅絕之中而不自知者,何也?天下莫敢告也。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養老之義,亡輔弼之臣,亡進諫之士。縱恣行誅,退誹謗之人,殺直諫之士。是以道諛偷合苟容。比其德則賢於堯、舜,課其功則賢於湯、武,天下已潰而莫之告也。(《漢書.賈山傳》)
為什麼「大臣失語」關乎國家要害?因為它關係到帝國制度的自我修復能力。
賈誼對大秦帝國速亡的分析有沒有道理呢?
先說皇帝死亡。皇帝死亡不是一廂情願的事,生命的代謝有其規律,因此我們不可能指望一位昏君盡早過世。
陳勝最大的神奇就在於,他這樣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振臂一呼,竟然能造成導致大秦帝國滅亡的全國性民變!一個如此不值一提的陳勝為什麼能夠戰勝強勢的大秦帝國呢?
因為沒有民意支持。
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將皇帝置於權力的頂峰,整惆國家和全體人民必須絕對服從皇權。這樣,皇帝就高高凌駕於全體百姓與大臣之上,對話的基礎已經不存在。這種制度的設計帶有一種先天性缺陷,它存在一個至尊至貴的塔尖,高高坐在這個塔尖之上的最高統治者不受任何約束。任何制度都不應預設一個不受約束的統治者。沒有誰的屁股摸不得!如果預設了這麼一個最高統治者,它就可能成為這種制度的破壞者。
陳勝面對大秦帝國所表現出來的「強大」讓賈誼驚呆了,所以〈過秦論〉兩次拿陳勝與六國對比,而且還專門為陳勝書寫了一段。不過,賈誼筆下的陳勝實在楚不堪入目的下三濫:
賈誼認為,陳勝的地位遠比六國之君低得多,陳勝軍隊的武器、素質比六國軍隊差得多,至於統兵的將領更趕不上六國的將帥,但是,六國於秦卻敗得一塌糊塗,陳勝於秦卻贏得了天下的群起響應,最終推翻了強大無比的秦帝國。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記載,漢武帝時,淮南王劉安因為違法,擔心被武帝追究,打算謀反。劉安找到了手下最有軍事才能的門客伍被商議叛亂之事,但是,伍被拒絕支持淮南王劉安的叛亂。理由只有一點——淮南王叛亂不可能成功!
這一點不僅賈誼看到,早於賈誼的漢初名臣賈山也說過: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