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日本史話

作者:汪公紀
日本史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近代篇 明治時代開始

近代篇

明治時代開始

關於獻地問題的確很費思量。一般的意見認為土地應該屬於天皇所有。天皇的東西應該歸還給天皇。既然要命德川慶喜獻地,那其他各藩將如何呢?當時廢藩置縣的議論,尚未成熟。慶喜頑強抗命,好像很有理由。權謀政治家岩倉具視深怕把事情弄僵,建議將獻地問題暫時不談,祇請慶喜晉京來就新政府給他的「議定」的官位。

山岡鐵太郎的忠義

不過第一條山岡就不能接受。第一條是慶喜必須由備前藩看管。備前雖非蠻荒之地,到底是異鄉,慶喜總不能受人管束。至於其他各條,山岡認為都還合理。於是辯論終日,不得結果而散。西鄉感於山岡的忠義,答應此一問題他慢慢地設法解決。幾天過後,勝到了江戶,馬上去看西鄉,順便帶了山岡所改的七項條款。他祇將第一條改為由慶喜引退到水戶,其餘更動了幾個字,文意照舊。勝海舟將原件遞給西鄉,西鄉一字不改就呈給大總督通過了。就這樣慶喜得以不殺。
慶喜之反狀已明,始終欺詐朝廷,大逆無道,不得不加討伐,敉平賊徒,以救萬民於塗炭。
宇和島藩及越前藩均與上同。
源慶喜,藉累世之威,恃闔族之強,妄賊害忠良,數棄絕王命,遂矯先帝之詔而不懼,躋萬民於溝壑而不顧,罪惡所至,神州將傾覆焉。朕今為民父母,是賊而不討,何以上對先帝之靈,下報萬民之深讎哉。此朕之憂憤之所在,諒闔而不顧者,萬不可已也。汝宜體朕之意,殄戮賊臣慶喜,以速奏回天之偉勳,而措生靈於山嶽之安。此朕之願,無敢或懈。https://www.hetubook•com.com
親法派主張強化幕府。
並將他的官位、土地一概褫奪,任命了有栖川宮熾仁親王為大總督,率軍分三路進軍東征。所到之處都勢如破竹,很快就到了江戶城下。這時幕府的陸軍總裁是勝海舟,雖然當時幕府的海軍還有相當戰鬥力量,但勝海舟見大勢已去,不如勸慶喜認罪表示恭順,才是國家之褔。慶喜接納了勝的意見,也同時請住在輪王寺的家茂夫人和宮說情,請饒一命和存續德川家的命脈。

慶喜忘形

大政奉還的呼聲剛開始的時候,慶喜已經有了盤算。他想反正幕府現在需要改革,以配合法國方面的要求。法國雖然想強化幕府,但一時力不從心,進行得很慢,而各強藩正虎視眈眈,伺機而動。長州一藩已經對付得很吃力,如果各方都起來進攻,則毫無勝算了。所以不如虛與委蛇,假意同意大政奉還,徐圖再起,或者取實棄名,暫時放棄將軍之名,以觀後變。
到了慶應三年的十一月十五日,討幕志士坂本龍馬和中岡慎太郎被人殺死了。兩人都是年才三十剛出頭的英才,這對討幕派是一大打擊。於是討幕派不能不早一點行動,以大久保及岩倉二人為中心,要計劃舉行一次政變,以王政復古為號召。他們先跟西鄉商議好,又與長州的藩士品川彌二郎協議,由大久保西鄉等和-圖-書的薩摩藩志士和土佐、芸州、尾張、越前共五藩的藩士聯合起來,舉行政變。在這一天的朝議裡,先恢復了長州藩主父子的官位,凡是被幕府判有罪的人員一概赦免,由朝廷發布王政復古的大號令,接受將軍的辭職與奉還大政,並廢止幕府、攝政、關白等機構,新設總裁、議定、參與等三職。當晚的會議中,很顯然地討幕派壓倒了公武合體派,不顧妥協派的反對,決定命令慶喜辭官獻地。幕府算是完了。
佐幕派主張公武合體。
王政復古派祇要幕府肯在形式上奉還政權就已經滿足。
原文就是漢文。總共有兩份,一份給薩摩藩,另外一份是給長州藩。當時沒有複印機,兩份都是手寫的。文章是有名的漢學家玉松操所撰擬。主意大概是岩倉具視、正親町和三條實美三人所出。不管這密敕是否真的,但它的作用卻很大。這份密敕與慶喜的大政奉還的奏章同時到達。於是薩、長兩藩暫時把密敕收起,靜觀慶喜以後的動向。慶喜接到大政奉還案之後,想想索性把將軍職位也辭掉,看朝廷究竟怎麼樣來處置他。慶喜總以為朝廷必無他法,祇有請他復位。誰知岩倉早料到他有以退為進的奸計,已經和西鄉隆盛、大久保一藏聯絡過,預備將密敕公開出來,實行討幕。不過因為慶喜還好像另有意見,朝廷各公卿又將討幕行動延期,各公卿很怕會打起仗來,決定召集十萬石以上的諸藩主來京都開會。諸藩主裡當然有很多是忠於幕府的,於是反幕派與擁幕派兩方都調集大www.hetubook.com.com軍,成為對峙的局面。

天皇的密敕

由上面的分析看來,土佐藩主張大政奉還最力。土佐藩的代表是山內豐信,山內有個心腹,名叫後藤象二郎,專門替他買軍艦,和坂本龍馬是朋友。有一次一同乘船由長崎回到京都,途中二人傾談國事,坂本很多意見,號稱船中八策。八策中最重要的幾點如下:一、政權由幕府歸還給朝廷,政令由朝廷發。二、設上下議政局。三、制訂憲法。四、人才登用。五、條約改訂。六、整頓海陸軍……後藤把它修改了一下,上下兩院的議長由將軍擔任,名義上由朝廷發號施令,實權還在將軍之手。山內對此案同意,就提出來稱為大政奉還案。
他果然來了,也完成了就任「議定」的手續。一切都很順利,似乎雙方已經沒有敵意。倘若沒有新變化,可以說王政復古的政變是毫無意義了。討幕可以算是完全失敗。但是事情忽然又有了轉變。慶喜做了官,一時忘形,急於想報復,發表了薩藩的罪狀,進行討薩行動。他調動了他在鳥羽和伏見的大軍,總共有一萬五千人,進發京都。而這時薩摩藩祇有兵三千,連同長州兵一千五百人,加起來還不夠慶喜三分之一的兵力。不過接戰以後,幕府軍大敗,全軍朝大阪退去。慶喜和少數親信逃離大阪城,由海路乘船回到了江戶。大敗的原因很多,當然是因為幕府軍的武器不夠精良,訓練不足,指揮有缺陷。但是最主要的是士氣低落。大家認為德川朝氣數已盡,神又降臨到天皇這邊和_圖_書了。這次的勝利對討幕派影響太大,諸小藩本來心存觀望的,都反起幕來,大阪的大商人也都支持新政府,財政的收入方面有了很大的轉變。這可以說是在戊辰這一年的內戰中最具有決定性的一戰。慶喜逃到江戶後,不知怎麼辦才好。是認罪呢?還是抗爭呢?他沒有主意。他在朝廷裡的朋友紛紛替他講情,說這不是他的錯,是他手下人蠻幹所致。法國人也替他說情,不過都沒有用。朝廷還是不肯饒他,他祇有到上野大慈寺去自己關閉自己。不過仗還是照打。朝廷正式發了追討令,文曰:

五藩政變

薩摩藩反幕,但也贊成大政奉還。
統治了日本將近三百年的德川朝,在十五代將軍慶喜之手亡了。慶喜怎麼能甘心?辭官他不在乎,但是獻地就不簡單了。究竟應該獻多少地,怎麼訂,這與每年的收入有關。幾經商討,都沒有結果。
會津藩擁護幕府。
英國 支持薩長、兩藩,如果幕府能與合作更好,對大政奉還也贊成。
如果把當時各方對政局的看法做如下的推定的話:
宮廷內的討幕派以岩倉具視為中心,與王政復古派聯合。
芸州藩與上同。

大政奉還案

土佐藩主張大政奉還,但也不反對反幕。
親幕派是慶喜的死黨。
大政奉還案是相當緩和,與討幕派有很大的距離。堅持討幕的祇有長州藩,其餘的強藩都是兩面贊成,但這時忽然出現了密敕,是天皇的詔書,文曰:
長州藩反幕最力。
法國 是擁護幕府的。
美國荷蘭 無意見。
山內提出和-圖-書的方案,遠比慶喜想像的要緩和得多。這方案似乎祇要慶喜做列藩會議的議長,其他對幕府的態度和要求似乎沒有多大的改變。慶喜的屬員和策士們則想因此可以大大地加強幕府的勢力,挾天皇以令諸侯。至於各外國的看法如何呢?英國大使最為高興。他以為從此幕府一切權限都轉移到天皇,日本將真正成為以朝廷為中心的國家了。法國大使正在熱海度假,聽見這個大政奉還的消息馬上趕到江戶來。他非常驚訝,立刻召集會議,研判的結果認為,對慶喜的名聲不會有太大的壞影響。如果天皇要議訂憲法,召集會議的話,議長必定是將軍。倘若有人反對,就立刻退席回到江戶,徐圖再起。如果起衝突的話,一定是將軍這面得勝。日本如果想近代化,則非將軍莫屬,這便是法國人的想法。
不過薩摩藩的西鄉隆盛和大久保都不肯。西鄉說和宮雖然是天皇的公主,但也是賊黨,無權過問。非命慶喜切腹不可。大久保說慶喜之罪為天地之所不容。可是到了三月裡,他們的態度突然都軟化了。山岡鐵太郎是德川家裡的人,很有骨氣,有心救主。他想直接去求大總督有栖川殿下赦免慶喜,碰巧遇見了勝海舟。他知道勝與西鄉隆盛相識,求勝寫一封信給西鄉以便晉見。他穿過了好多關卡終於到達。西鄉憐他是個忠義之士,又有勝的情誼,慨然許諾,開出七項條件,慶喜若能接受,則可赦免他並准允德川家存續。
十五歲的明治天皇雖然沖齡,但已經表現出過人的智慧,受宮中人一致地信服。大政奉還的呼聲一天比一天高起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