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正說清朝十二帝

作者:閻崇年
正說清朝十二帝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登極—退位—復辟

登極—退位—復辟

六、從前營業、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聽其自由入籍。
三、清皇族私產,一體保護。
二、保護其原有之私產。
宣統從繼位到退位,只有三年。他的年齡,從三歲長到六歲,還是個幼兒。六歲開始在毓慶宮讀書,九歲開始寫日記。朝廷政務,由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執掌。這三年時間,朝廷上下,宮廷內外,大事要事,多不勝舉。其中影響宣統一生最重大的事情,就是辛亥革命。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蒙、漢、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三、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登極

七、滿、蒙、回、藏原有之宗教,聽其自由信仰。
三、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為大總統,段祺瑞為內閣總理。黎、段意見不合,時有衝突,稱「府院之爭」。黎元洪召張勳率軍入京相助。張勳,少孤貧,後投軍。曾參加了中法之戰,升至參將。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參加袁世凱天津小站練兵,後升副將。三十四年(一九〇八年),升雲南提督。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任江南提督。武昌起義時,張勳鎮守南京,與起義新軍激戰於雨花台,戰敗後退守徐州。清廷任張勳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袁世凱當大總統後,張勳任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宣統退位,張勳禁止部下剪辮,以示忠於清室,被稱為「辮https://www•hetubook.com•com帥」,其兵被稱為「辮子軍」。張勳以調解「府院之爭」為名,於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五月,帶三千辮子兵入京。五月十二日(六月三十日)夜,張勳等潛入故宮,與陳寶琛等會議,將復辟事告知前清宗室。五月十三日(七月一日)凌晨,張勳穿紗袍馬褂,戴紅頂花翎,率康有為、北京政府參謀總長兼陸軍總長王士珍等五十餘人進入宮中。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道:到養心殿,召見張勳。張勳說:「共和不合咱的國情,只有皇上復位,萬民才能得救。」溥儀說:「我年齡小,當不了如此大任。」張勳給溥儀講了康熙八歲做皇帝的故事。溥儀說:「既然如此,我就勉為其難吧!」溥儀將當天改為宣統九年五月十三日(七月一日)。溥儀連發九道上諭封官授爵:封黎元洪為一等公;授七位內閣議政大臣,他們是張勳、王士珍、陳寶琛、梁敦彥、劉廷琛、袁大化、張鎮芳;授各部尚書:梁敦彥為外務部尚書、張鎮芳為度支部尚書、王士珍為參謀部大臣、雷震春為陸軍部尚書、朱家寶為民政部尚書;授徐世昌、康有為為弼德院正副院長;授趙爾巽等為顧問大臣;授原各省督軍為總督、巡撫;授張勳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仍留北京;馮國璋為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等。十四日(七月二日),授瞿鴻禨等為大學士,補授沈曾植為學部尚書、薩鎮冰為海軍部尚書、勞乃宣為法部尚書、李盛鐸為農工商部尚書、詹天祐為郵傳部尚書、貢桑諾爾布為理藩部尚書。要求全國「遵用正朔,懸掛龍旗」。當天,北京街上出現大門掛龍旗的現象。
溥儀短暫的皇帝生涯,經歷了「登極—退位—復辟」的曲折複雜過程。這是清朝十二帝中獨一無二的。
清朝飽受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八國聯軍再侵入北京,一次接一次的失敗;《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一次接一次的屈辱——「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人們厭惡帝制、希望共和,厭惡君主、渴望民主。孫中山發動的辛亥革命,順應了歷史的潮流,適應了和*圖*書人們的要求,「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溥儀離府進宮,第二天光緒皇帝死。溥儀是三歲的孩童,一會兒到光緒靈前磕頭哭祭,一會兒到慈禧病榻前叩頭祈福。溥儀面對光緒的遺體,也面對慈禧行將入木的軀體,在驚恐、陌生、寒冷與悲哀的氣氛中受著折磨。第三天慈禧太后死。光緒靈柩停在乾清宮,慈禧靈柩停在皇極殿。兩喪並祭,一片悲戚。
以上條件,列為公文,由兩方代表照會各國駐北京公使,轉達各國政府。不過,宣統皇帝退位以後,還在尋找機會,進行復辟。
十一月初九日,溥儀登極大典在太和殿舉行。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道:
典禮結束後,文武百官竊竊私議:「怎麼可以說『快完了』呢?」「說『要回家』可是什麼意思呵?」王公大臣們,議論紛紛,垂頭喪氣,認為這是大清皇朝的不祥之兆。
慈禧皇太后於十月二十日懿旨由溥儀繼承皇位。醇親王載灃領受要溥儀入宮的懿旨後,當日傍晚,同軍機大臣、內監們回府,將溥儀從醇親王府北府(今宋慶齡故居)迎入宮中。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當時的情形:
四、清皇族免當兵之義務。
宣統三年(一九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此間,袁世凱與孫中山秘密協商,孫中山許袁世凱繼任大總統。
光緒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年)四月,同盟會組織民眾在廣東黃岡(今饒平)、安徽安慶、浙江紹興等地起義,均告失敗。
乙、關於清族待遇之條件:
然而,黎元洪拒不受命,避居日本公使館,電令各省出師討伐;電請馮國璋代行大總統,重新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湖南等省督軍通電反對復辟。十五日(三日),段祺瑞組織討逆軍,自任總司令,討伐張勳。十八日(六日),馮國璋在南京就任代理大總統,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十九日(七日),南苑航空學校派飛機向宮中投下三枚炸彈。太妃們有的鑽到桌子底下,有的嚇得驚叫,太監們更為驚慌,宮裡亂成一團。同日,討逆軍敗張勳軍於廊坊。二十一日(九日),北京公使團照會清室,勸告其解除張勳武裝。二十四日(十二日),討逆軍進入北京,勳兵與戰,兵寡失敗。張勳逃到東交民巷荷蘭公使館內。和圖書溥儀的師傅和父親替他擬好批准張勳辭職的諭旨和退位詔書。這是溥儀的第二個退位詔書,溥儀看了放聲大哭。這年溥儀十四歲。歷時十二天的張勳兵變、溥儀復辟的鬧劇結束。
七、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其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
宣統皇帝溥儀在宮內宮外,共有「三父七母」。「三位父親」:一位是生身父親醇親王載灃,一位是同治皇帝(過繼給同治為嗣子),再一位是光緒皇帝(過繼給光緒為嗣子)。還有「七位母親」:第一位是生身母親瓜爾佳氏,第二位是庶母鄧佳氏,第三位是同治帝瑜妃赫舍里氏,第四位是同治帝珣妃阿魯特氏,第五位是同治帝瑨妃西林覺羅氏,第六位是光緒皇后葉赫那拉氏(隆裕太后),第七位是光緒瑾妃他他拉氏。溥儀進宮後,離開生母,便被隆裕皇太后(光緒皇后)撫養,實際上是乳母王焦氏照料,一直用乳汁餵養溥儀。宣統在母親眾多卻沒有母愛的環境中長大。
五、先籌八旗生計,於未籌定之前,八旗兵並俸餉,仍舊支放。

退位

溥儀從出生到三歲離開王府前,一直在祖母劉佳氏的撫育下。醇王府的府例,頭生孩子過滿月後離開生母歸祖母撫育,第二個孩子由母親撫育。所以,溥儀降生滿月之後,就在祖母劉佳氏膝下撫育。溥儀回憶錄寫道:「祖母非常疼愛我的。聽乳母說過,祖母每夜都要起來一兩次,過來看我。她來的時候連鞋都不|穿,怕木底鞋的響聲驚動了我,這樣看我長到三歲。」慈禧太后讓溥儀進宮的懿旨,改變了溥儀一生的命運。
八、原有之禁衛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八月十九日,同盟會組織武昌新軍起義,起義軍成立湖北軍政府,黎元洪為都督,廢除宣統年號。隨之,湖南等十三省紛紛響應,宣佈獨立,清政府迅速解體。不久,各省代表到南京會議,推選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決議改用公曆紀元。本年為辛亥年,史稱這年的鼎革之變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結束了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統治,也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以清廷的名義,頒布了宣統皇帝退位詔書。其文曰:
和-圖-書今因滿、蒙、回、藏各民族贊同共和,中華民國所以待遇者如左:
溥儀退出皇位後,上演了一齣張勳兵變、宣統復辟的鬧劇。
張勳率兵入京,溥儀第二次登極當皇帝,是為溥儀復辟或宣統復辟。這年為丁巳年,史稱「丁巳復辟」。但是,歷史教科書及論著文章稱作「張勳復辟」,這很值得商榷。「復辟」二字:「復」,《史記.平原君列傳》:「三去相,三復位。」其意思是恢復;「辟」,《爾雅.釋詁》:「辟,君也。」其意思是君位。「復」與「辟」兩個字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恢復君位或恢復帝位。這次宣統復辟,是由張勳統兵進京,扶持溥儀重新恢復皇位。張勳何許人也?張勳僅是一個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相當於省軍區司令。許多書文稱「張勳復辟」,其有何「辟」之可「復」?實際上是張勳兵變,溥儀復辟或宣統復辟,而不是張勳復辟。
二、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歲用四百萬兩,俟改鑄新幣後,改為四百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
四、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其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妥慎保護。
光緒三十一年(一九〇五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推舉孫中山先生任總理,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
四、王公中有生計過艱者,設法代籌生計。
二、清皇族對於中華民國國家之公權及私權,與國民同等。
上述詔文,由張謇幕僚楊廷棟捉刀。廷棟,清末舉人,留學日本。歸國後,以其知識淵博,思維敏捷,文筆流暢,而為張謇器重。廷棟受命起草詔文後,經張謇潤色,袁世凱審閱,隆裕太后發佈。《退位詔書》最後說:「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一代皇朝之終結,中華兩千年帝制之終結,說得如此之輕鬆,如此之清雅,極致文思,頗為得體,可謂大格局,亦為大手筆!
同日,頒布《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優待皇室條件》。《清宣統政紀》記載其主要內容是:
光緒三十四年(一九〇八年)舊曆十月二十日的傍晚,醇王府裡發生了一場大混亂。這邊老福晉不等聽完新就位的攝政王帶回來的懿旨,先昏過去了,王府太監和婦差和_圖_書丫頭們灌薑汁的灌薑汁,傳大夫的傳大夫,忙成一團;那邊又傳過來孩子的哭叫和大人們哄勸聲。攝政王手忙腳亂地跑出跑進,一會兒招呼著隨他一起來的軍機大臣和內監,叫人給孩子穿衣服,這時他忘掉了老福晉正昏迷不醒;一會被叫進去看老福晉,又忘掉了軍機大臣還等著送未來的皇帝進宮。這樣鬧騰好大一陣,老福晉甦醒過來,被扶送到裡面去歇了。這裡未來的皇帝還在「抗旨」,連哭帶打地不讓內監過來抱他。內監苦笑著看軍機大臣怎麼吩咐,軍機大臣則束手無策地等攝政王商量辦法,可是攝政王只會點頭,什麼辦法也沒有。——那一場混亂後來還虧著乳母給結束的。乳母看我哭得可憐,拿出奶來餵我,這才止住了我的哭叫。這個卓越的舉動啟發了束手無策的老爺們。軍機大臣和我父親商量了一下,決定由乳母抱我一起去,到了中南海,再交內監抱我見慈禧皇太后。
一、清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我被他們折騰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氣奇冷,因此當他們把我抬到太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寶座上的時候,早超過了我的耐性限度。我父親單膝側身跪在寶座下面,雙手扶我,不叫我亂動,我卻掙扎著哭喊:「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父親急得滿頭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沒完沒了,我的哭叫也越來越響。我父親只好哄我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
六、以前宮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以後不得再招閹人。
五、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
宣統二年(一九一〇年)正月,同盟會發動廣東新軍起義,失敗。
甲、關於大清皇帝宣佈贊成共和國體,中華民國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如左:
光緒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年)七月,清廷頒詔宣佈「仿行憲政」。先是,諸大臣面奏請行憲政,但清廷諭旨:「大權統於朝廷」,「民智未開」,數年之後,再定期限。
溥儀復辟的鬧劇剛閉幕,溥儀出宮的悲劇又開場。

復辟

丙、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
一、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一、與漢人平等。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