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哭泣的遺骨

作者:內田康夫
哭泣的遺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章 足尾銅礦

第二章 足尾銅礦

辦公室裡有五張辦公桌椅,辦事員全都不在,只剩下官野科長。
「也許吧!」
「確實如此。」高澤彷彿也受了感染,用與他那高大的身材和警察身份不大相稱的低沉的口氣說。
「沒什麼關係,也從未見過面。」
「不是早就知道的,是現在才明白的。」
「知道田口手機號的人恐怕不是很多,查起來應該是比較簡單吧!」
「這上面寫的所謂公害問題,現在還有嗎?」
「是啊!這是為什麼呢?」
「真囉嗦,你這個人。」高澤提高了嗓門,「不行就是不行,我也不過是個命令的執行者,如果擅自違反的話,會這樣。」
實際上,在發現被害前的星期六中午,F醫院的保安人員就見過停在停車場內的GREEN製藥公司的車,車身上印有「GREEN製藥」的字樣和標記,醫院裡停放製藥公司的車,這是很正常的事,所以保安也沒在意。
可是,到了星期一的上午,那台車仍停放在那兒,保安覺得事情有些蹊蹺,便往GREEN製藥公司打了個電話,才知道是田口開出去的那台車。
說起他們的一貫做法,做案動機只是被稱為「狀態證據」的證據之一。根據這樣的證據積累,便構成事件的具體內容。
「知道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用自己知道的去和媒體做交易,總該可以的吧!」
這簡直就是在搞推銷!彷彿被這股強大的力推著似的,淺見和高澤離開了町政府。
「那兩個人都是假的啦!不過,這也只是田口對龍滿太太說的。或許她撒了謊呢!」
「是的。剛才不久確定為由於神經毒引發的急性中毒而死亡,但是,胃裡並未檢測出毒物,極有可能是用針注射的。」
「我就是為了證實這個才來找田口的,不過我看那不像是在說謊,至於田口去沒去過淡路島,只需查查田口這天的活動就一目瞭然啦。」
「我在電話上已經說過想打聽一下龍滿智仁的事兒。」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兒?是今天早上才查明身份的吧?因為早報上沒登,早上的電視新聞裡也沒報導這消息。」
「還沒有任何目擊情報嗎?」
「這正中下懷!如果要求賠償損失的人蜂擁而至,議論紛紛的話,雜誌的銷路才好呢!」
「現在才明白的,這是什麼意思?」
「呵——會這樣嗎?」
這陣子,社會上悄然地興起了一股金子美鈴的熱潮,報紙、電視都報導了好幾次,真不愧是一位「時代之人」。
淺見小心地問。
這時,高澤把在GREEN製藥公司調查的結果扼要地講述了一遍。
「那麼,想到要把遺體丟在這兒的話,可以肯定兇手相當熟悉當地地形,否則,在剛才的國道上,不可能發現這個拐角。」
「沒有哇!!田口從不無故遲到曠工!」
通往現場的道路倒是用瀝青水泥鋪過,但有的地方露出了碎石與沙子,在上坡處約一公里的地方,高澤說:「就是這兒。」
從這平常的話語中,可以看出田口是位不錯的職員,這時淺見有了某種預感。
「如果需要的話,我覺得應該調查。」
「這地方真是越看越隱蔽。兇手肯定是相當熟悉這一帶的人。然而,如果是目前住在這兒,或是最近來過這兒的人都會成為警方懷疑的對象,這樣去推斷的話,兇手或許是從前在這一帶住過的人、或者是與土木工程之類有關係的人吧?」
如果說遠離喧囂的人群,靜靜地觀望是詩人特有的觀察力的話,那麼淺見也具有這份才能呢!
「可是西條的親朋好友以及他的祟拜者是不會沉默的。」
「金子美鈴的老家應該是在山口縣長門市吧?」淺見儘量壓低嗓門,急切地問道。
淺見並不是有意挑毛病,可宮野科長拉長了臉。
「後來才知道,金子美鈴寄給西條八十的三本詩集共有詩歌五百多首,雖說不上全都是佳作,但推測一下收到詩集時西條八十的心情,蠻有意思呢:,當時他自己創作一首詩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而這位年僅二十四、五歲的年輕女子卻一下子寄來五百多首!當我聽到這個傳聞時,一下子就聯想到了《阿曼道斯》,妒忌莫扎特的才能的莎莉愛麗,詛咒上帝的不公,企圖抹殺莫扎特的才能,這與金子事件挺相似呢!」
田口在淺見最初打電話的那天下午,離開公司前往各大醫院進行正常的營業活動後,便與公司失去了聯繫。
「把遺體搬到這兒的話,在哪兒調頭後返回的呢?」
「去町政府,查一查過去人口遷出的情況。」
正因為淺見喜歡籐田的這種性格,所以儘管稿酬很低,仍樂意為他幹事。
田口已經非常狼狽。
「可這在一億兩千萬人口中,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高澤揚起頭,沉默了一下,然後又鑽進了助手席。
「哦!您是做什麼工作的?」
淺見最缺的就是錢。作為自由撰稿人,其收入是明擺著的,前面提到《旅行與歷史》雜誌社的報酬,一頁紙是三千日幣,就是寫上三十頁,一般也就是十萬日元左右。
回到會客室時高澤已經待在那兒了,部下急忙解釋道:「他說想上廁所。」
「確實如此呢!不過,在這麼狹窄的溝裡,擠了這麼多的居民,當時的居住條件一定相當差吧?」
「所以你應該說才是;這樣的話,我就不會再去向媒體打聽了。」
淺見把田口去淡路島的寺廟取龍滿智仁亡父骨灰的事說了一遍。
「不,那已經成為過去!小河裡面又出現了像嘉魚啦大馬哈魚等,森林面積也發展較快。」銅的開採是終止了,但這並不意味著連銅礦的遺產價值也隨之失去;前來銅礦觀光的遊客每年達三十萬人次,廢舊的礦坑裡湧出了溫泉,據說町屬的幾棟住宿設施挺受歡迎的。
「上廁所。」
GREEN製藥公司總部的大樓在日本橋茅場町,是一幢很氣派的大樓,有十二層樓高。
在去那兒之前,淺見預覽了這些略帶悲傷的「基礎知識」。
「我們走吧!」淺見引開話題說道,他把車調了個頭,下了坡。
「知道啦!關於剛才所講的一切都不能對外講,這樣會妨礙調查,再就是必要的時候,或許警方會傳喚你,到時請一定協助。」
「這條小河就是餅之瀨川。」高澤說,這是一條寬約十到二十米左右的深谷小河,周圍樹木叢生,白天都顯得很陰冷。
「你去哪兒?」便衣擋住去路。
「同時,」籐田在電話的那一頭不無得意地提高了嗓門,「美鈴死後西條八十仍沒對外界公開此集。而西條八十死後,便有人去問此事,也無人理睬,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是怎麼回事呢?」
礦山的繁榮一直持續到昭和初期,而一九和*圖*書三七年以後,產量開始下降,到戰時增產體制時期,足尾銅礦結束了其「輝煌的歷史」。
「那麼,會是誰幹的呢?」高澤當真起來,像要和誰吵架似的問道。
「難是難,不排除有這種可能。」
「你是當真要去嗎?」
這幸福的日子很快就化為烏有,龍滿家也一樣、而田口這一家更慘,拋下年輕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縱有天大的理由,也不該這麼喪盡天良。
高澤口頭上雖然在附和,但內心並不一定同意淺見的看法吧?
「那麼,有何貴幹?您打了那麼多電話來。」
「這兇手真該千刀萬剮。」淺見沙啞著嗓子說。
相反,責公司卻單方面提出封山,我方決不容忍這種對當地極不負責的態度。
「哈哈哈!你真有些過分——」
「但是你能分辨出我不是田口,不會沒見過面吧?」
高澤為難地歎了口氣,先走出了大門。
「那我奉陪到底。」高澤彷彿有些生氣,「你一個人去,人家不會給你什麼好臉色的。」
「自由撰稿人。」
就這樣過了週末,星期一上午十點左右,淺見又打了一次電話,在這個時候,幾乎可以確認田口仍然沒上班。
高澤的目光變得凶狠起來,作為警察當然會對田口事件與其上司龍滿智仁被殺案的情況感興趣的。
兩天後,淺見給GREEN製藥公司的田口信雄打了個電話,他給小松名片上的電話號碼不是總機號,而是直通辦公室的。
「金子美鈴,是位詩人吧?」
「能有多少呢?」淺見蠻認真地問。
「啊!讓您等得太久,實在對不起。」
打開地圖一看,長門市也真遙遠!它在本島的最西端,遠離機場與新幹線,就像是陸地上的一個孤島。
「那麼,至少大致講一下事件的概要吧!」
當今社會是以人為本的時代,儘管礦山的生產也帶來了公害問題,但礦山的存亡牽涉到足尾的存亡。町民們雖有不滿,但整體上是希望振興礦山的。
「肯定是的。」
他有時獨自一人玩「百人一首」的紙牌,把綠色的地毯當草原,一邊擺上畫有天智天皇的紙牌,另一邊則擺上畫有祟德元帥的紙牌,讓他們對陣,而紙牌上的少爺、公主在這個小男孩的眼裡卻成了披甲帶刀的武士;為了尋找彩虹的根,他會走到大街的盡頭;而小螞蟻的長隊,可讓他蹲在地上看到天黑。總而言之,幼年時的淺見被大人們稱為「怪孩子」。
「啊!會是這樣嗎?」高澤部長苦笑了一下,那臉上好像在說,對你這類頭腦簡單的外行,沒轍!
「對!作為警察,對一個總找田口的人是會去調查的。那麼,你和田口到底是什麼關係?」
不一會兒工夫,兩個男子出現在會客室,一位是三十五歲左右的高大男子,另一位——看上去比頭一個年輕得多的瘦型男子。一見這兩人淺見便產生一種不祥之感。
「你怎麼這麼不講道理——」
從遺物中判明,死者係茨城縣籐代町的田口信雄,四十一歲,東京都中央區茅場町GREEN製藥有限公司職員。
「您在說些什麼?什麼早報、電視的——」「田口的死因是什麼?是自殺還是他殺?死亡時間大概在三天前——不,四天前嗎?」
「還沒來上班。」仍是一位女職員接的電話,淺見條件反射似的看了下錶,已快十點了。
宮野科長規規矩矩地回答道。
不久,偶然一個機會,把淺見送上了去長門的旅途。
得知那天下午田口預定走訪的醫院有三個,最後也順便去了虎之門的F醫院,他與院方的相關人員的業務洽談大約是在四點五十分結束,其後就失蹤了。
「這個嘛……就得靠從現在起收集調查啦!我想幾乎可能是零收穫吧!首先,那山澗附近沒有人家,夜間就更不用說,除了暑假和秋天紅葉的季節,白天車都很少。」
「是否有關係,我也不知道,只是有些感覺。」
右側是筆直的懸崖,崖下有一深潭,急流入潭時、激起層層旋渦。
「這樣吧——等他回來我再打,他大概什麼時候能回來?」
「這兒白天有釣魚的,也有施工隊的進進出出,看來作案是在晚上吧!」
「啊!淺見——」高澤明顯地露出不悅的神情。
「那麼,我再問一次,你來找田口有什麼事?」
「喂——」
在熱鬧的節日氣氛中,注入一絲淡淡的憂傷,給人一種萬物皆空的感覺,這或許就是人類在漫不經意之時觀察到的事物本質,或許就是懼怕這些,人們才投身於喧囂之中,暫時忘卻那份空寂感吧!
高澤對部下使了個眼神,出了房門。
只看這個,就讓淺見歎氣。
「我說淺見,你該不會去調查這個吧?」高澤不安地小聲道。
「是這樣嗎?」
礦山關閉的前三年,據一九八〇年的國情調查,這兒的人口是一萬一千人,而十年後,昭和五十五年的調查,人口為六千人,減少了四十六%,初步推算,從一九六五年至現在的三十年間,遷出的人口約在一萬人左右。
「這個送給您。」
「喂、你——」
然而,受一九八一年「尼克森水門事件」的衝擊,日本開採業受到致命打擊,失去了國際競爭力的足尾銅礦,在一九八三年二月徹底倒閉、封山。
「田口的家屬呢?」
以上是足尾銅礦的歷史,可以說這也是足尾町的歷史。
「剛才和署裡進行了磋商,因為淺見提供了許多參考信息,我們也可以提供一些。來吧!請坐。」
「據說事情是這樣的:金子美鈴將自己的詩歌作品抄了三大本寄給了她最崇拜的西條八十,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過了一年仍杳無音信,有傳聞說她正是為此感到絕望而選擇自殺的呢!」
兇手曾經到過此地,這是無需論爭的既成事實。在這樣的情景下,他與我同為人類至少都有共通的地方。順著這種共通的地方找下去,就能發現兇手的內心活動,不管兇手如何狡猾,通過自身的現場探查,完全可以窺視到兇手內心的瞬間變化,兇手選擇此地作為遺屍現場的意圖,從周圍的景致中也能悟出來。
警方的調查可以設定為各種情況,但一般是按第一證據進行。
高澤用右手做了個抹脖子(意為解職)的手勢,轉過身去。
儘管高澤盡力畢恭畢敬地在回答淺見的提問,但從他那略帶不快的臉上可以看出他的無奈。而淺見呢,對藉著兄長的光環來難為高澤也感到了內疚。
「哦——」
「已經確認是毒死的嗎?」淺見問道。
說完恭敬地遞上用傳真發過來的資料,事到如今,雙方都明白高澤無疑已經調查過了淺見的身份——警察廳刑偵局局長的胞弟。
「這個可不www.hetubook.com.com行!調查剛剛開始,警方正在公司內向有關人員作調查,這裡的職員當然會守口如瓶,即便去問,也不會告訴你什麼的,今天就到這兒吧。」
淺見自幼就喜歡獨自一人玩耍,無論是在房間裡,還是在室外他常常這樣。
那是一份町議會對於古河礦業公司的封礦通告所起草的「決議案」:
「是嗎?」
「明白啦!」淺見讓步似的說道。
「對,警方也正順著這條線進行調查。」
「足尾町的歷史是一部光與影交融的歷史,然目前仍殘留有過去的影子,但只要搞旅遊業,勇往直前地往前奔,前景是美好的。」
足尾銅礦再度繁榮是在明治中期以後,大正初期達到鼎盛,銅年產量達一萬六千噸,人口在一九一六年達到三萬八千四百二十八人。
然而在淺見看來,毫無必要數次往返於案發現場。在此發現遺體,從事件的全過程的角度來看、這只不過是事件的結尾。當然,若能在現場發現一些零星的遺留物什麼的,對偵破案件無疑會起到較大的作用,但倘若在那兒一無所獲,仍固執不斷地前往的話,則會徒勞無功。
「不會的。在童謠名家西條八十看來,如果出版美鈴的詩集,無疑會危及自己在童謠界的地位,要不然不會過了一年都不予理睬,美鈴在期待與不安中煎熬著,最後希望破滅,而走上了自盡之道——怎麼樣,你聽到這些,難道不氣憤嗎?小伙子,你算不上個男子漢!」
約好十一點見面,也不細問一下就那麼輕率地答應了,淺見反倒覺得有些突然。
足尾町曾經有過如此規模的警署,這反應了過去作為開採銅礦而繁榮一時的足尾町的歷史。
「但是,如果僅僅大概瞭解當地情況的話,是不可能發現這個地方的。兇手至少來過一兩次。」
「什麼?哦,這個嘛——」
死因據初步判斷為服毒身亡,該案作為殺人棄屍事件,緊急立案調查。
出來接待淺見和高澤的是產業觀光科長宮野。
目前,那骨灰在哪裡?
「對於這個問題,不是像我這種級別的人所能判斷的,一切由上邊推斷吧!不過,到目前為止,警視廳方面好像分為兩個案子在處理,因為其殺人的手段完全不同,從動機與策劃上來看,田口事件更為複雜一些。」
這次接電話的是位男的,很平靜地說:「或許從外出的地方直接回了家吧!」
「哦!是龍滿科長的事兒,那麼我在這兒恭候您。」
「那是主管龍滿智仁事件的警視廳與板橋警署的事兒,和我們沒關係。」
也許是高澤向他介紹說淺見是東京來的雜誌社記者的緣故,兼任觀光科長的官野顯得十分熱情。
「說是這樣說,可事實上不大可能的!,第一,這並不意味著查這三十年的情況就能保證得出你想要的結果;如果查五十年前的話,這數字則會更大。」「要是五十年前的話,就是二戰剛結束那會兒。」
高澤看了一下錶說。
田口家所在的茨城縣籐代町,是取午市和牛久市之間常磐鐵路邊的一個小鎮,近年來,這一帶幾乎成了東京、千葉的住宅城。蓋了不少住宅小區,田口家也在這兒買了房,過著幸福的家庭生活。
「啊!太好啦!」與此相反,淺見則笑臉相迎地說道,「麻煩您帶我去一趟發現遺體的現場好嗎?」
「是這麼一回事,不過,我問了一下龍滿太太,她說他們沒有一個叫石森里織的堂妹。同時田口也沒去過淡路島。」
「這不明擺著的嗎?」高澤部長一臉的不悅,轉過身去說,「不過,熟悉當地地形的人,會有很多很多的喲!」
「哦!就算有用打手機騙他這種方式,可也不限於此喲!比如說在街上碰到後約了他什麼的。哎!就算是這麼回事兒,可想從知道其手機號的人中找出兇手來也挺難的呢。」
聽說有妻子和兩個孩子,已經辨認了遺體,現在應該還在警署裡。
琢磨著差不多了,傍晚時去了個電話,說是還沒回到公司。
「哦!是新聞記者?」
足尾早在十五、十六世紀就曾以產銅而聞名,而正式開採則始於十七世紀。隨後,足尾銅礦納入幕府直轄。在這個礦山小鎮上,建有五個大型客棧、汀戶時代的繁榮期銅年產量達到一千五百噸,但以後慢慢減少,直至處於關閉狀況。
淺見一邊小心地開車,一邊玩味似的自言自語道。
環視一下足尾町,它給人一種青山環抱的山區集鎮的印象,要是沒有到坑道內的「銅山觀光」礦車的話,誰也不會想到這兒曾經是個銅礦山。
「是這樣嗎?」淺見暗暗地想,要是在平常的話,淺見準會開玩笑地打斷他,「你該不會是吃錯了藥吧。」但這次淺見附和著他說,「確實如此。」
「因此,可以說兇手相當熟悉當地地形。」
再往前開了一段路,在不到一百米的前方有一個防砂工程之類的工地,在道路與河床之間,有一塊一千平方米大小的空地,堆放著碎石、機械等,停著一台翻斗車。
田口吃了一驚,那雙驚慌的眼睛在其部下和淺見之間毫無目標地掃來掃去。
「這個嘛……遺體現場附近剛鋪過路,無法採集車輪的痕跡,而且發現遺體的前一天下過大雨,就是當時留下了什麼,恐怕也早就被沖走了。遺體未被衝到餅之瀨溪裡算是萬幸的啦!在流往渡良瀨川途中有個大壩,要是沉了下去,遺體的發現就會晚許多。」
「是這樣,就龍滿被害事件,如果您有空的話,我想當面向您請教幾個問題。」
總而言之,田口應該是在從公司外出後的那一天遇害的。
但是要說清楚這件事還非得從在明石海峽乘輪渡與龍滿相遇說起,費了好長的時間才講完。然而高澤部長是否完全聽明白,只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是似懂非懂的。
「那麼,油費、高速公路及住宿費總該解決的吧?」
淺見非常氣憤,你想問的一個勁地問了,現卻裝起糊塗來。
「這個嘛……我剛才也說過,儘管我不認識田口,但您不像田口是能分辨出來的。」
身臨現場,像兇手那樣眺望同一景色,聆聽同一聲音、呼吸同一空氣。這樣的話,其案發現場可以說是唯一能揣摩兇手犯罪行為的絕好場所。
「你不是已探聽到了重要情報嗎?只要招呼一聲,專案組的人會高興得跳起來呢!還是我一個人前去吧!」
「這個沒什麼。在那兒寫好稿子,傳回來就行。」
「這麼說,你對此案件一定要插手到底嘍?」
「最後還想問一句:警方如何對待龍滿事件與田口事件的關聯性?」
無論經營狀態如何,從企業的社會責任這個角度來看,難道不應該考和*圖*書慮當地的請求嗎?
然而警方向公司裡的人打聽到,田口與外界好像並沒什麼大不了的糾葛,對外面打進來的電話,他也是很平常地在應付。
他的一貫做法就是除了交通費,其他一切費用自理!
「聽說你打過好幾次電話,有什麼事嗎?」
高澤忍不住笑了,但淺見卻是非常地認真。
無可非議,從明治十年足尾銅礦創建以來,帶動了足尾町的經濟發展,但同時也不能抹殺町民為此做出的貢獻和犧牲。
淺見站起來,向門口走去。
傳真的內容如下:
下了國道,淺見把高澤送回警署。高澤下了車,倚著車門問淺見:「以後你打算怎麼做?」
「啊!身份暴露了?」淺見在心裡想。不過對方既然佯裝不知,為了彼此的面子,淺見也只好不出聲。
淺見雖然非常吃驚,但沒再說下去,說多了的話籐田沒準會取消這趟美差呢!總而言之,偶然得到去長門的單程費用,還應該感謝他才對哩!
「呀!不是的,有位親戚死了——不談這個,您問的事呢?」
「可能是在這兒調的頭,就如您所看到的一樣,地面全是碎石,沒有採集到輪胎印;而且,在遺體發現的前後,翻斗車也開進開出的。」
「你,你——」高澤一臉苦相,無可奈何,「你這人真難對付,好吧!我先給署裡去個電話問問,請稍等。」
然而,金子的個人生活似乎不大理想,生前一直未婚。一九〇三年僅二十六歲的詩人自殺身亡。自殺前一天,金子穿著禮服在相館拍了最後一張照片,應該說她的自殺是有準備的行為。
戰後,由於勞動力不足、設備老化等因素,銅的產量顯著下降,同時屢遭颱風災害。
「您有事的話請講吧!」
「便衣——你自己,不,我們是便衣警察嗎?」
高澤一邊記錄一邊問。
「總之,自稱為石森里織的女人與自稱為田口信雄的男子,先後前去領取龍滿父親的骨灰卻未對龍滿家族談起過此事兒,所以覺得有些奇怪。」
下午淺見又打了一次電話,那邊回答說好像休假了。從那口氣中便可得知對方也不大清楚。
「行啦!行啦!知道了更好說一些,就算我們是便衣吧,就問一個問題,你怎麼連田口事件,確切地講田口的死亡都知道?」
「田口的上班時間不大規則嗎?」
好像是一切都安排好了似的:淺見剛走到一樓詢問處,一女職員就迎上來,迎客的語言倒是很得體,但給人一種恐懼不安的感覺,淺見對此有些察覺,他隨女職員乘電梯到了三樓的會客室。
為了消除足尾町住民的不安,我方強烈要求保留礦山。
由此可以推斷,田口在F醫院的業務結束後,把車擱在那兒離開,然後捲入一起什麼糾紛被害。
高澤掃視了一下周圍,按著淺見的肩膀出了房門,他或許不想讓同事以及縣署的人看見這個自己並不太喜歡的人物。
說完後從櫃子裡取出一本叫作《足尾鄉土志》的書。
「田口」惡狠狠地看了一眼同夥,那眼神好像在說,你這笨蛋,就是你立在門口才露了餡。
十一月一日,貴公司片面發表了足尾事業部封礦草案,對此,町民一致表示強烈的憤慨。
「估計在傍晚左右。」
「這個嘛……只要一看您就會明白的啊!第一、僅從由便衣來應付這樁事兒就能推測出來。」
在遺體遺棄現場,與其說找到遺留物或其他什麼物證,還不如說仔細思考研究兇手為什麼要選擇這種地方的問題更為重要。
「你這個人哪——」
高澤轉過身來,不知出於什麼目的,雙手叉腰似的,把上衣撩到了後面,說不定是拔槍的動作呢!
正在胡亂翻閱的淺見,突然被一段文字吸引住了。
從那以後過了四分之一世紀,居民的這種憤怒與悲哀應該說還沒完全消去,目前足尾町缺乏生氣的根源或許就在這裡。
「什麼?你是說讓我開車去?——」淺見故意很誇張地露出不情願的口氣。
拿著淺見那張沒有頭銜的名片,田口有些詫異地問。
淺見說首先想查一下人口的流動情況,官野便拿出了町裡的情況簡介。據記載:這幾年的人口流動雖不如銅礦關閉那陣猛烈,但近幾年人口不斷地在減少,十年間減少了五分之一,即一千人左右。
「當然。」
「當時的情況比較亂,沒有準確的數據,可能有兩萬人左右吧!因為在大正時期這兒的居民曾達到近四萬,人口在櫪木縣是僅次於宇都宮的第二大城市呢!」宮野科長自豪地說。
還以為是一起去廁所,結果便衣一個人站在廁所門口注裡監視著。
儘管對龍滿智仁被殺案有較大的興趣,但淺見抬不動腿。這一切都是因為錢!不管怎麼說,解開事件之謎的鑰匙在淡路島和山口縣的長門市,只要在地圖上量一量從東京到長門的距離,立刻就會想到這不可能。
高澤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過分的慇勤讓人感到噁心。
「請等一等。」
「這可不清楚。不過,倘若那詩集出版了的話,不管她生活多麼艱難,也不至於去死吧?對於美鈴來說,詩歌是她唯一的寄託,而她的詩卻被自己最敬愛的師長『槍決』,當然只有死路一條了。」籐田在談論這麼一個嚴肅的話題時都會摻雜一些無聊的玩笑,讓淺見有些討厭。
「啊?——這種事,不可能查清的,這鎮上光是常住人口就有四千人以上。」
「——啊!說是死亡,那不過是自己家裡的人——還是談您的事兒吧?」
「是的,有五次左右吧,好像您休假啦,是病了嗎?」
「說得倒也是,不過——」
常言道:從小看大,三歲看老。成年後的淺見,這種「怪」勁基本上沒多大改觀。喜歡獨來獨往的性格是自幼就養成的,不大喜歡集體行動,既不想「領導」別人,也不樂意受人「領導」,故跳了幾次「槽」以後,乾脆辭職,最後投身到自由撰稿人這個行道來。
「總而言之,龍滿為了寄放其亡父的骨灰去了淡路島,而龍滿被害後,自稱是田口信雄的人去取骨灰,但骨灰卻在此之前被一位叫石森里織的女人取走了,是這樣嗎?」
「那麼,你認為罪犯是來釣過魚的或者是施工隊的嘍?」
「也許如此。不過,僅憑這些照樣難以斷定吧?曾經在足尾町住過的人恐怕是成千上萬喲!」
「在現場沒留下什麼作案痕跡嗎?」淺見恢復了平靜後問道。
「什麼?」
「正如您所說的那樣,在當時對礦工實行的是工棚管理制度(礦山、土木工程的勞動管理制度之一。工人住集體工棚,白天在工頭的監督下勞動),據記載,為了改善勞動條件,勞資雙方也曾發生過多次https://m•hetubook•com•com衝突。」
「來這釣嘉魚的當地老人從這往下看時發現了遺體。這下面可能有塊岩石,遺體好像是先觸到岩石然後掉在那裡的。」
「非常抱歉,田口出去啦!你們約過嗎?」
「好,我也去。」
淺見所居住的東京北區西之原,有一個舊古河故居遺址,現在屬於東京都管理的一個公園內,也就是從前的古河男爵家的住宅,古河礦業公司的老闆應該就是這家的人。
「那麼說,足尾警方的專案組未派人去淡路島核實情況嘍?」
足尾警署的建築雖然寬大,但卻十分陳舊。白紙上用黑墨寫的「餅之瀨川殺人事件專案組」的木牌仍豎在入口處,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走到刑事防範科的門口,不想與高澤巡查部長撞了個滿懷。
對方徹底垮了,沒有半點言語,但不一會兒發果的眼裡露出了凶光。
町政府在警署的旁邊,是一幢木質灰泥結構的兩層老朽的建築。最近各地政府部門趕潮似的大興土木,修建辦公大樓,這股風似乎沒刮到這兒,政府辦公樓顯得十分破舊。樓內的氣氛也與建築物一樣,毫無半點生氣。這理由十分簡單,即此地人口的減少一直呈上升趨勢。
作為企業的一方,在保存礦山方面,應該說也是盡了力的,但最終還是未能頂住時代的潮流。歸根到底,只有終止開採,才有出路。這樣指責企業也欠公平。
「現在就是需要這類轟動性的效果。」
「但是,在龍滿亡父的骨灰這個問題上,是有共同點的喲!」
擺脫這種日趨貧困狀況的是靠一九五二年的朝鮮戰爭;在經濟利益的作用下足尾銅礦逐步復蘇,一九六六年期間,月產量達到五百五十噸的記錄。
去GREEN製藥公司兩天後,《旅行與歷史》雜誌社的籐田總編來了個電話:「不去金子美鈴的故鄉走一趟嗎?」
「確實如此。」
淺見一下子站了起來,向門外走去,高澤慌忙制止。
足尾町方面,這或許是遲早要面臨的現實,為了吸引貴公司的相關企業及其他企業,我方是再三讓步,而貴公司卻視而不見,不予以半點協助。
「這是為什麼?——」本來是旁觀者的淺見非常地不安,以淺見的直觀分析,解謎的鑰匙應該是「骨灰」。至少兩起事件的接點都集中在「骨灰」上。
「哈哈!就算是有些世故吧!不過,我的內心就像剛才所說的那樣。不管是瞎猜的也好,捕風捉影的也罷,誰愛說誰就說去,我又不能把人家的嘴給封起來,大路不平旁人鏟嘛!當然這事也如同火中取栗——燙手!」
「可以,我是櫪木縣警察局足尾署刑警科調查股巡查部長高澤。」
「這兒是銷售第二科。」一位女職員接了電話。
高澤部長稍稍搖了搖頭,斜視了一下淺見。
「田口」哼了一下。
「什麼——單程?去了還得回來的呀!」
高澤像是想找一個破綻來反擊,可最後他死心了。
淺見載著高澤開車前往瀨溪谷,他們順著122號國道的反方向行駛,在縣界前往右拐,沿著溪谷往上行駛。
自稱是石森里織的女人是誰?
「正如您所講,作為警方當然會進行這方面的調查。」
「好啦!好啦!還是要去那邊嗎?」
「這屬於新聞報導的職責範圍吧?我想警署裡正在舉行記者招待會,雖說沒能趕上早上新聞,不一會的午間新聞會播放吧!」
「這樣的話,就必須從事件動機上去調查了。」
這書雖是B5開的簡裝本,卻非常厚。
而自稱是田口信雄的和另一位男子又是什麼人?
「那麼,我想問問,你找田口有什麼事兒?」
「您不說,看樣子也會明白的,而且,說起來我在打電話時,您冒充田口,這不已經說明了嗎?」
「真拿你沒辦法——這樣吧,你到警署裡去一趟。」
「什麼被殺被殺的,誰也沒這麼說過。」
在遠去長門前,淺見又去了一趟發現田口信雄遺體的櫪木縣足尾町現場。足尾町在櫪木縣西端,進入東北車道從佐野籐岡出入口處出來,沿50號國道往西,經過佐野、足利、桐生以及渡良瀨川流域的一些城鎮,再從大間往北。122國道則是一條沿著渡良瀨川往上通往日光的公路,雖然道路狹窄難行,可那碧綠的峽谷景色令人陶醉,經過草木水庫,穿過縣界的隧道,就到了櫪木縣的足尾町。
「足尾——田口是在足尾被害的嗎?」
金子美鈴(原名照子)生於一九〇三年,原籍山口縣大津郡仙崎村(現長門市大字仙崎),從少女時代起便顯示出寫詩的才華,而引起注目。除了西條八十主編的《童話》雜誌外,她還向各種雜誌投過稿。
淺見在大腦裡繪著櫪木縣的地圖,足尾當時以出產銅而聞名,應該是沿良瀨川逆流而上,去日光途中的一個不大的小城鎮,但對足尾附近的具體地理位置一時想不起來。
「你、淺見,你是從哪兒知道這事兒的?」
「警署的話,是足尾嗎?好,遠是遠了點,我去!如果已經決定了的話,那就走吧!我是開車來的,請在前開路吧!」
高澤不高興地點點頭。
「警視廳會派人去吧?」
田口太太的話也一樣,她丈夫最近沒什麼特別大的變化,被提拔為代理科長後,倒是幹勁十足的,沒有半點會出事的跡象。
「跟您推斷的差不多,三、五天吧!是十月二號或是三號,但具體的時間則需用精密的儀器檢測後才清楚。」
「這個嘛……不是不行,不過——」
「這個嘛——這樣吧!晚上可在車上湊合一下,給你單程的費用。」
「對,這會兒正熱著哩!關於她,尚未解開的謎團還挺多呢!她是一位不走運的詩人,我對她很感興趣。」
「沒有,我是第一次給他打電話。」
翻開目錄一看,裡面包括自然、社會、歷史等,書中記載了足尾町的過去和現在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同時也可以感到足尾町的歷史也就是一部銅礦山史。
官野科長認真地翻著資料。
雖然高澤巡查部長那樣說了,可警視廳方面毫無去淡路島核實情況的跡象。
歲數大些的男子來到淺見面前說「我叫田口」,雙方交換了名片,名片上寫有「銷售第二科代理科長田口信雄」。年輕的那位則站在門口,好像是個助理什麼的人物。
高澤解釋道:「這是準備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的內容。餅之瀨溪在渡良瀨川上游,是群馬縣與櫪木縣一側的支流,秋天那裡的紅葉很美。」
除此之外,每月還有四、五起類似的工作,雖然如此,可除了伙食費,連給愛車索阿拉買「飼料」的費用都有些緊巴,諸如海外旅行啦!高爾夫之什麼的幾乎與他無緣,淺見雖然喜愛開車兜風,非和_圖_書是有工作順便玩玩,一般很少外出。
「請等一等,總不可能現在就去吧?我們是來執行公務的!」
田口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對!這條路走不通,不過能調頭的地方倒有好幾處,也可能是在前邊不遠處的施工工地。」
——這樣一想的話,只有到那骨灰最初安放的地點——山口縣長門市的西惠寺去調查才行,或許事件的開端源於此。
淺見用手勢制止正要起身的高澤。
「此遺稿被發現的過程,據說非常有趣呢!」籐田總編神采奕奕地說道。
「新聞只報導一些最基本的東西,在不超出範圍的情況下,能否講得稍細一些?我為你們提供了那麼多的信息。」
想到幹營銷這一行的人常會外出,故第二天一大早淺見就往公司掛了電話,但是田口仍然不在。
「不是已跟你說清楚了嗎?剛才你所講的事兒目前不能對外張揚,如果剛才你所講的是事實的話,犯人當然還未察覺到警方已掌握了此消息,如果一讓媒體抖了出去,那不是很糟嗎?」
「哈哈哈!就是想隱瞞也沒用,馬上就會被認出來的喲!脖子上的淤血印是柔道上衣的痕跡吧!其次,讓部下待在門口望風的做法,可不是民間一般公司想得出來的。實際上您二位剛過來,我就猜著了。」
發現時狀況:過路人從公路上往下看時,發現有人倒在河邊的岸上,便報了警。五名刑警與醫生於七點零兩分趕到事故現場,確認該人已死亡。
「別著急,沒說讓你非得開車去,乘新幹線也成,或是乘飛機到宇部可能是最方便的啦!不過,到了當地,一會兒這兒,一會兒那兒地來回奔跑,仍然是需要車的,去租車的話又比較貴,這樣稿酬就會打折扣了喲!」
然而,意外的是田口本人在,他用不大像是從事營銷工作方面的人的口氣說:「我是田口。」
110通報:棲木縣足尾町砂秋野太一(六十五歲)現場:足尾町餅之瀨,通稱餅之瀨溪谷。
在這一點上,作為外行的淺見的做法,就相對自由得多;是天衣無縫也好,荒唐無稽也罷,他可以隨意地去進行假設。
「往返現場百遍」是調查案件的關鍵,由於案發現場是其根源所在,故有必要多次前往調查,以獲得更多的破案線索,愈是老牌的警察、偵探,愈容易走這條教條主義之路。
而且,有時淺見想去某個地方,只要對籐田說那有很好的歷史、傳說素材,可以寫出有趣的文章,籐田一般都會爽快地答應。從這個角度來看,比起彷彿像是壞人的籐田來,淺見好像更狡猾一些。
「哦!好像說過。」
「是妒忌,妒忌。」籐田非常肯定地判斷道。
有恐高症的淺見膽戰心驚地伸頭看了一下現場:「沒掉到深潭裡被沖走算是幸運的了。」
足尾町的人口大約四千左右,與此相比,其警署的建築就顯得過大,而警察也就只有二十名上下,按人口比例,這兒應該歸屬於日光警署,頂多算一個比較大的派出所。
「這件事與當地的居民沒有任何關係,他們沒有必要專門把東京的被害者拉回自己住的地方來遺棄,警方也這樣想吧?」
儘管如此,田口與兇手接觸,或者說是被兇手騙出去後遇害,這已是無需爭辯的事實。而且,從他把車停放在F醫院的停車場而離去來分析,可以判斷出至少在那個時候,田口已經與兇手約好了見面時間:「田口的工作總需要外出,似乎帶了手機,這樣的話,兇手完全有可能在他外出時與他聯繫。」淺見鼓起勁分析道。
「這個我可不知道,也許會去的吧!」高澤有些為難似的說。
高澤不耐煩地打斷說:「行啦!行啦!」
「哦!是這樣——」淺見歎了口氣說,「果然又死了。」
如同血寫的請願書,在樸素而率直的文章中,充滿了憤怒、不安和歎息。
「這一萬人都到哪去了呢?」淺見感慨地說。
「是否太誇張了點?」
就這樣等了好長時間,十分、二十分鐘過去了,不見高澤部長回來。
籐田雖然粗野,有時說話也有較為露骨的地方,但在他那有些惟利是圖的外表裡面卻有一顆純樸、善良的心,特別是他對弱者的同情,對權勢的鄙視,更能體現他的性格,明知是吃虧的事卻非還去幹。
「然而,西條八十出於妒忌而無視詩集,這只不過是個推測,太武斷地寫出來的話,欠妥吧?」
儘管如此,對忍耐惡劣的勞動條件、忍耐將青山剃成「光頭」的亞硫酸氣體的廣大居民來說,是不能容忍「封山提案」實施的。
「首先,請你自報一下姓名,拜見一下您的警察證。」
巡查部長瞪著一雙嘲諷似的雙眼,用威脅似的口氣說道。
高澤點點頭,將筆記本裝進口袋裡。
「死亡時間大約是什麼時候?」
「這件事嘛……別的無從推測,四天前田口失蹤了,在這節骨眼上,警察來干預這件事兒,這不就一目瞭然了嗎?」
「對!你說得沒錯,就是遠了點,不過你有索阿拉,沒問題吧。」
美鈴死後,其作品還鮮為人知。半個世紀後的昭和一九八二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金子的三本遺稿集,這在文壇上引起不小的轟動,如果沒有這個「偶然」,金子美鈴的詩將永遠無緣重見天日。
「啊?」
「我叫淺見,田口在不在?」
高澤八股調式地自報了姓名,然後遞上警官證。
淺見數次給常隆寺的小松住持去電話詢問,說是警方沒給寺裡打過一次電話,對於「骨灰」的事、彷彿哪個專案組都不感興趣。
金子美鈴詩的特點是它不僅僅對人類,對花、草、鳥、魚、獸等一切有生命之物等都充滿了愛,描寫熱鬧美妙時光的同時,又附帶幾筆淡淡的憂鬱。「朝霞似火,又肥又大的沙丁魚的大豐收。夏季節日正熱鬧。魚兒正為夥伴而哭喪。」
「我個人也有許多地方想問問,我想見見田口的同事。」
「嗯!有這打算。我已經決定啦!」
「這個嘛……其中有已經死了的。如果進行跟蹤調查的話,大致的方向,我想能夠把握。」
說得極端些,就是因為一開始就有了事件的具體內容,現在就是要抽出組成其內容的一些必要的因素。在此過程中,如果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也許就會較為順利弄清事件的真相。
「我想釣魚的人不會幹這種污染河流的事兒,而施工隊方面,與前面所講的當地居民一樣,可以排除在外。」
淺見算是能忍耐的了。望風的那位便衣好像也在竭力堅持,他用力叉開雙腿,力爭一動不動地站在門口。
高澤一副懷疑的眼神。
「這個嘛……還得看是從哪個角度,對於田口來說,只是被使用了一下名片而已吧!」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