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富於法國情調的加北兩城
魁北克市有五十多個教堂,其中最著名的是聖母院教堂,建築形式仿照著名的巴黎聖母院教堂,具體而微。這個教堂始建於一六四七年,現在的房屋是新建的,但仍保留著一垛原始的牆壁。
魁北克市的位置,是在聖勞倫斯河與聖查爾斯河交會之處。離開聖勞倫斯河出海口約四百哩。聖勞倫斯河由上游滔滔而下,其河面的幅度,有寬有窄,到了魁北克市附近,河面忽然狹窄,僅為一哩寬。魁北克是由印第安語「河面最狹窄的地方」而得名。
魁北克省大的都市是蒙特婁,但魁北克省的省會則在魁北克市。魁北克市的人口約二十萬人,在加拿大城市中位列第九。魁北克市有眾多的教堂,古老的石砌房屋及石板鋪的街道,使人有在歐洲古城的感覺。魁北克是北美洲唯一有城牆的城市,雖然大部分現代的建築物,是在城牆之外。觀光客到魁北克市來,重要的是要欣賞其古色古香的風味。
西塔台爾堡聳立於金鋼鑽角之頂。金鋼鑽角高出河面三百四十七呎,靠聖勞倫斯河一邊,峭壁斷崖,十分陡聳。但靠聖查爾斯河一邊,則是斜坡。英國政府於擊敗法軍,佔領魁北克區後,鑑於此地形勢的重要,乃於一八三二年在這裡建立堡壘。外周圍以極厚的牆壁,牆上有許多砲位和防禦設施,其中有一百四十英畝的操練場。加拿大皇家軍二十二師在此守衛。加拿大的象徵性元首,英女王所派的總督也以此西塔台爾堡為夏季的別墅。
這個名威爾瑪麗區的地下城係於一九六二年完成,這裡有數百家服務店、蒸汽浴、餐廳、電影院、游泳池、戲院、教堂、旅館、酒吧、畫廊、理髮店、雜貨店、商業和專業辦公室、展覽會場。這裡的街道上都鋪著地毯,燈光柔和。還有六個廣場,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Bonaventure。
原來魁北克省是法國在北美洲的第一個屬地。早在十七世紀初年,法國人就在聖勞倫斯河出口的魁北克地區登陸,最初只是做些皮貨生意。直到十八世紀他們在這裡建立根據地,移民也日漸增多,因此稱之為「新法蘭西」。十八世紀中期,歐洲大陸上英法兩國失和,也影響了新大陸的形勢。一七五六年,開始了所謂七年戰爭。在北美洲東部各地,英法兩殖民地的移民發生廣泛的衝突。由於魁北克是法國移民集中之地,所以其戰役也特別重要。當初法軍在聖勞倫斯河畔,據險而守,卻為英軍所敗,這是一七五九年的事,是為魁北克之役。自此以後,法軍大勢已去,到一七六三年,簽訂巴黎和約,在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法國領和_圖_書土,都屬於英國。這尚在美國獨立革命之前,其後美國獨立,繼之加拿大獲得自治權,這法裔集中之地的魁北克,也就包含在加拿大領土之內,成為一省。
蒙特婁市是在三角形的蒙特婁島上。這個島位於聖勞倫斯河與渥太華河銜接處。島的長度有三十二哩,寬為七至十哩,總面積一百九十四平方哩,蒙特婁市的面積約為五十平方哩。
蒙特婁市是建立於從聖勞倫斯河緩緩斜坡向上到皇寶山的山坡上。聖勞倫斯大道在蒙特婁的最寬處穿越,把全島分為東、西兩部分。在聖勞倫斯河兩岸的,是舊蒙特婁區,其建築物和情調都是富於法國色彩。街道都以法文命名。有很多紀念碑記載「新法蘭西」時代的重要建築物。農產市場銷售附近的農產品。
魁北克省面積為一百五十四萬平方公里,比臺灣省大四十倍,人口為六百餘萬,僅及臺灣的三分之一。魁北克省的地理位置是在哈德遜灣以外,包括聖勞倫斯河的兩岸。聖勞倫斯河是加拿大最重要的一條河流。一九五八年海道開通後,越洋船隻,直通美國中西部的蘇必略湖,而魁北克居其下游,控制交通。魁北克省西南與安大略省接壤。南與美國的紐約、佛蒙特、新罕布夏,及緬因四州為鄰,東接加拿大新勃倫瑞克省。其北部的土地,因為受冰河侵蝕,一大片都是堅硬的岩層。只有少數平原出現森林及農田。聖勞倫斯河谷兩岸及其大支流兩岸都有寬廣的沖積層,十分肥沃,這便是著名的蒙特婁平原。這是魁北克省的心臟區。
現在再來介紹蒙特婁,蒙特婁也是瀕聖勞倫斯河,位於魁北克市之西。它是加拿大最大的都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市」。它是聖勞倫斯河中央的一個島。聖勞倫斯河在上游,容納它的西北岸大支流渥太華河水之後,續向東北流,水道突然分歧,成為網狀。其中夾有許多小島。蒙特婁市,就是這些小島所組成。聖勞倫斯河各股水道,續向東北流,不很遠的地方,又逐漸合併,成為一流。組成蒙特婁市的這些小島,大致上很平坦,形成法國人在北美洲的早期殖民地,至今更發達成為巴黎以外法國人所組成的最大城市。蒙特婁的人口超過二百萬,在北美洲,其排名約為第七位。
在外貌上,魁北克省也和加拿大別的省份不同。比較古老的建築物,都是法國式的。在鄉間,常可看到古老的磨坊、烘烤房,和大莊院。每一鄉村都有一天主教堂,百分之九十的居民都係天主教徒。
在世運會場的對面,是蒙特婁植物園。這個植物園和圖書在世界上頗負盛名,共有一百八十英畝面積。由於蒙特婁氣候嚴寒,所以植物園裡特多玻璃溫室,許多熱帶及沙漠中生長的植物如仙人掌、蘭花、蓮花等,無奇不有。加以美術化的陳列方式,使觀眾如臨仙境。植物園中有小火車,付費後可以繞園一週,需時約二十分鐘。
魁北克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第一,它的水資源豐富,水力發電量達到一千億瓩時,約佔全加拿大發電量的三分之一。其次,礦產豐富,主要是銅礦及鐵礦,對於發展本省的重工業非常有利。石棉的產量也很多。第三,有廣大的林區,面積共達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其中有一半地區的林木,是可以砍伐的。因此,魁北克省的伐木業、鋸木業、紙漿業及造紙業都非常發達。本省每年紙漿產量,約佔加拿大全國產量之半。魁北克是世界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地。第四,本省農作物面積約二千萬公頃,主要物產為牛奶、肉雞、肉牛、馬鈴薯及蔬菜。第五,運輸十分便利,尤以聖勞倫斯河為重要交通孔道。向東出海與世界各地相通,向西直達美國的心臟地區。蒙特婁又為加拿大東部的鐵路、公路,及航空運輸中心。
正與皇寶山相對,蒙特婁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值得一遊,那便是地下城。這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地下大都會,有長達三哩的走廊,兩旁都是商店。這座地下城正座落於蒙特婁巨大的摩天樓和極為擁擠繁忙的市區街道之下,但這裡卻沒有汙濁的空氣,沒有車輛,沒有紅綠燈,也不會有一滴雨水。而且一年為四季,溫暖如春。
蒙特婁島四周,有七座橋樑,與大陸連接,有些為公路橋,有些為鐵路橋。最大的一座為卡蒂橋,長八千六百七十呎,以一百六十呎的高度,跨越河面。
在聖勞倫斯大道以西的是蒙特婁的商業區。熱鬧的道明廣場是旅館、戲院及百貨公司的中心。道轍斯特大道(Darchester Boulevard)是蒙特婁的新市區,許多摩天樓都在這條街上。而其他的街道,則古舊的房屋與新式建築比肩而立。
蒙特婁還正預備建造這種地下城的分城。以蒙特婁著名的地下鐵道連接。蒙特婁的地下鐵道目前長十六哩,裝著橡皮輪,所以行駛時安靜無聲。地下鐵車廂顏色鮮豔,車站更有賞心悅目的獨特建築。每個都由不同的建築師設計。譬如Bonaventure車站像一座天主教堂,有高聳的拱形牆壁和圓頂大廳。
加拿大鐵路博物館也在南岸。這一博物館係由加拿大鐵路歷史協會管理。古老的鐵路車輛、火車和_圖_書頭、電車等,收藏豐富。蒙特婁還有若干博物館,如現代藝術博物館、軍事和海事博物館等。值得一觀。
國立戰場公園是十八世紀英法兩軍的戰場,其中有魁北克省博物館,收集法國人初期移民到加拿大的資料,十分完備。
如上所說,由於魁北克省的歷史背景,所以它和加拿大的其他部分,可說在氣氛上完全不同。魁北克的居民,百分之八十是屬於法裔。他們保持著很多的法國的生活方式。譬如魁北克省的民事法律,完全與法國的民法相同,他們的孩子到天主教學校去唸書,教師用的是法文。全省的居民說的都是法語,在大部分的廣播、電視節目,及報紙上,用的都是法文。商店的市招、商品的標籤及公文書等則英法文並用,因為這是加拿大的官方語言。魁北克省有兩個著名的大學,都在蒙特婁,一個是米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使用英語教學,一個是蒙特婁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使用法語教學。
今年,蒙特婁是奧林匹克世運會的地主國,世運會場在蒙特婁市的東郊,原來的高爾夫球場旁邊,這一盛典將為蒙特婁帶來千萬觀光客,許多永久性的特殊的建築物,也將成為今後觀光的對象。
大部分魁北克市居民是法裔。加拿大第一位法裔總理勞萊曾經說:「魁北克之於法裔加拿大人,猶麥加之於阿拉伯人。」魁北克市也被稱為美洲的直布羅陀。那是由於市郊有一堡壘,名為西塔台爾。西塔台爾堡高踞於聖勞倫斯河畔的懸岩之上。七年之戰中,法軍敗於英軍之手,其地點就是在西塔台爾堡的下方。
從西塔台爾堡下來,有一條寬約六十呎的步行道,長約四分之一哩,十分壯觀,由此可眺望魁北克全市。這條大道的盡頭便是弗倫坦堡,這座古色古香的堡壘旅館,是法國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式樣。紅磚的牆,用銅為屋頂,有很多圓柱的尖塔,高出於魁北克市的天空線之上,蔚為壯觀。
在美國,有黑白之爭的種族問題。加拿大對於黑種人的移民十分嚴格限制,所以沒有黑白之爭,但卻有另一嚴重的種族問題,那就是英語系的加拿大人和法語系的加拿大人的對立。美國黑白人種的對立,是混合的,普及於全國的,但加拿大英法後裔的對立,卻是區域性的。加拿大共有十個省份,九個是英裔的,但一個最大的省卻是法裔的,那便是魁北克省。
南鎮是魁北克市的商業區,位於城牆之外,是北鎮東北兩邊的一條狹窄地帶。這一區域有很大規模的商店和工廠。其中https://www.hetubook.com.com有若干條街道,號稱北美洲最狹的街道,其寬度只有八呎。街旁的若干房屋,外牆係灰色或白色石塊砌成,屋頂是鉛皮做的,上面有凸出的天窗,這些房屋的歷史,都達二三百年以上。
要遊蒙特婁逛和魁北克,先要了解魁北克省。魁北克省是加拿大最大的也是最古老的省份,它和安大略省可說完全站於尖銳的對立地位。
觀光蒙特婁,第一個目的地應該是皇寶山,這座聳立的山頭是蒙特婁的象徵。它本身是一個公園。蒙特婁有三百多個公園,法國人是長於種樹和種花的,每一個都佈置得精緻美麗。觀光客不能開車上山,在山下停了車,可以踏級而上,也可以坐小馬車上去。在這公園裡,到了夏天,到處有音樂演奏。山上有一座壯觀的天主教堂,是聖約瑟夫禮拜堂,規模十分宏大。這是蒙特婁的聖地,每年有三百萬人到此頂禮膜拜。皇寶山的頂上,有一個一百呎高的鐵製十字架,晚間,燈光照耀,如同天使高高在上。
聖母院街是島上最長的馬路,由西向東,依次為工業區、行政區,包括市政廳、法院大廈,以及製造業與煉油中心。蒙特婁的煉油廠供給全加三分之一的用油。蒙特婁的工業生產在加拿大僅次於多倫多。在工人數目上,以成衣業領先。此外如香煙、火車頭、紡織品、汽車、食物、飛機、藥品、酒類等都有生產。而且其產品多數為需要高級技術的精密工業。蒙特婁也是加拿大的重要金融中心。加拿大第一家銀行,聞名世界的蒙特婁銀行於一八一七年在蒙特婁開業。加拿大共有八家政府註冊的全國性銀行,其中五家的總行,設在蒙特婁。此外,蒙特婁有交易所,及大規模的信託和保險公司。
蒙特婁島的中央是一座聳立的山,這個山高七百六十九呎,當地的民眾都稱之為「山」(The Mountain)而不名。一五三五年時,法國的探險家卡蒂爬上這座已經熄滅的火山。名之曰「皇寶山」(Mount Royal,法文為Mont Real),因此就取名為Montreal。
魁北克市分為北鎮與南鎮兩部分。北鎮是在西塔台爾堡之北。在這一區,有魁北克市最優美的住宅、公共建築物、教堂及商店。這一區域是由一道石牆圍起。石牆上有三個城門,聖路易斯、肯脫,及聖珍妮,由於交通工具改變的關係,曾加以改建,至今,仍是進出的通道。城牆的平均高度為三十五呎。
有一條遊覽車路線帶著觀光客去遊覽霍奇拉加(Hochelaga)群島。包括聖勞倫斯河畔的壯觀的水閘和橋樑,還有考夫和_圖_書納瓦加(Caughnaivaga)的印第安人保留區,十七世紀便改信天主教的Mohawks族便住在這裡。這裡的教堂是以Mohawks語舉行週日彌撒。
一九六七年,世界博覽會在蒙特婁舉行,地址就在聖海倫島(St. Helen Island)。這一島嶼和其附屬島嶼都由人工予以擴大,以容納這個有六十三個國家參加的博覽會。世博以後,許多國際館仍加保留,供作永久會場,每年在夏季,舉行「人類和其世界」的展覽會,雖然在規模上遠不及世博,但仍有不少國家,經常更新展出,使其成為國際、文化和娛樂的中心。在世博會場中,還有一個水族館,展出各種土產和外來的水生動物。
魁北克市是一個觀光的城市。觀光客觀光魁北克,要坐一種名為Caleches的小型馬車,由一匹馬拉著,馬車夫在前座,車上可坐二三人,還有一條毛毯覆蓋在你的膝上。這種小型馬車帶你在大街小巷穿梭往來。全市可說都是觀光區,古代法國社會的景象,如詩如畫,令你沉浸在美麗的回憶中。
魁北克的發音,在印第安語中為「河流中狹窄的地方」的意思。這裡所指的河就是聖勞倫斯河。最早到達這一地區的法國人就以這一個字來稱呼這一地區,首先建立的就是聖勞倫斯河河面最狹地方的魁北克市,其後整個省區也命名為魁北克。
蒙特婁位於聖勞倫斯河的沖積平原上,廣大而肥沃,十八世紀內,曾為加拿大的主要的糧食產地,現在,其農業經營已多角化,以符合經濟生產原則。聖勞倫斯河使蒙特婁成為世界最大的內陸港口之一,自美加兩國合作完成聖勞倫斯海道後,更使蒙特婁成為國際海港。每年有十三萬人從蒙特婁坐船去歐洲,蒙特婁輸出的穀物的數量,佔全世界第一位。同樣,世界各地運往加拿大的商品及旅客,也都在蒙特婁通過。
現在我們要一遊加拿大魁北克省兩個重要城市,就是蒙特婁(Montreal)和魁北克(Quebec)。尤其是蒙特婁,可以說是名滿天下。今年的奧林匹克世運會,就在蒙特婁舉行,勢將吸引全球各地的觀光客前往參觀。一九六七年在蒙特婁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也曾轟動一時。至於魁北克,則是一個富於歐洲風味的城市,在新大陸上別具一格,也值得一觀。
蒙特婁的藝術中心是表演藝術的廣大場地,是北美洲最佳的三所場地之一,這是蒙特婁交響樂團之家。一家名叫火藥倉庫的戲院,是設在一座如畫般的古老的火藥倉庫內,除法語和英語戲劇外,也演出德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