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愛廬小品.靈性

作者:黃永武
愛廬小品.靈性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引經據典時,能化就化,必須彰揚古哲姓名的,在不妨害文氣的情況下,人名書名也該標出來,不敢掠美,至於註腳出處,不是小品文的體例,自然省略。寫了這二百篇,也力求各篇文字間能夠精神相通、寓意呼應、面目一致。所以這套書分開來是〈靈性〉、〈生活〉、〈勵志〉、〈讀書〉四本,合起來只是簡單一句話:中國人的生活美學,就重在內心怡然的喜悅。
開始寫這些文章,每天到新店青蔥的山徑去寫,到陽明山多花的亭檻去寫,這種遊走式有點像灞陵橋上騎驢尋梅的覓句方式,花香墨痕固然好,但有時寒風苦雨,內人華美心中有點不忍,於是留意在草山深處,安置一幢老舍為書屋,取陶潛「吾亦愛吾廬」的心境,命https://m.hetubook.com.com名為「愛廬」。愛廬有花樹簇擁,有海山環抱,幽深靜寂,四顧無人,有時萬壑疏風,一天涼月,人一到愛廬,心境虛靈,文思潮湧,任你提起筆墨鏤花吸露,任你放開心胸篤海摩雲,沉思生命的意義,探討生活的趣味,抉發人生的目標,不知不覺,寫下幾百篇文章了,每寫一篇,幾乎都被轉載選錄,自然樂趣更高。感謝內人華美覓得這深山中的愛廬,也要感謝報社有自由發表的制度,更感謝四位副刊主編:梅新先生、蔡文甫先生、劉靜娟女士、瘂弦先生,任何一點小成功,都得仰仗外界的鼓勵,才能增添自身的鞭策,沒有如此良好的福緣際會,我如何能享有無窮抒發的喜和*圖*書悅呢?
寫這套書時,正是中國人最喜悅不起來的混沌時刻,大陸上正逢「六四」以後。全世界都面臨秩序重整,而臺灣經濟雖富裕,文化卻失調,價值錯亂,是非混淆,社會轉型太快,難免有動盪的暈眩;民主步調太快,難免有脫軌的顛蹶,財富及權力面臨重新分配,貪婪掠奪,倫常劇變,人心自私,學術敗壞,各種抗爭表面化到不顧別人死活的地步,一時真是「風林無靜羽,湍水無寧鱗」,經濟、政治、法律、外交樣樣都帶點暴起暴落的大變動,免不了產生學絕道喪、世道陸沉的大震撼。但從好的方面看,這樣時代的可塑性太大了,九道交橫,步步是沒有成例可援且無從預測的探險,蒿目時艱,感觸與觀念既新且多,莊和-圖-書子荀子不就是在如此境遇中挺生的嗎?這不是一個應該隱遯放棄、而應該積極把握的時刻,於是我安頓自己,從溺志牿心的風潮裏跳出來,勘破名位的榮悴,潛心沉思,努力撰述,在滔滔濁流中,掌握自己方寸之地的靈明與喜悅。
一開始的目標就想將盈千上萬的古典書冊,酌古宜今,擷採精髓,濃縮融會於這四冊小書裏,像釀百花之香以成蜜,像綴千腋之白以成裘,熔盡往聖先哲的金銀銅鐵,而我只是熱灼無比的鑪錘,期待鎔鑄出全新的文化精神與光亮。
這是一套以彰揚中國人生活美學為主體的書,雖出自我一人筆下,想展現的不是單打獨鬥的個人才華與智慧,而是想傳承民族的傳統,以展現中國古往今來萬千賢哲生活藝術的精神面m.hetubook.com.com貌。
要內心喜悅,不能無所寄託,而且要寄託得好,我就把喜悅寄託在寫文章上。《愛廬小品》的文章,大抵都從正面下筆,而且採最不受時風所愛的「載道」口吻。綜觀中國文學的發展歷史,每逢政治上規道的盛世,才會流行和平典暢的「載道」文章,每逢世風詭譎的亂世,都流行閹媚柔靡的「唯美」作品。就像韓愈、歐陽修的文章,幾乎篇篇都從正面著筆,一洗浮薄而崇古雅,他們創作當時,便是盛世,在明代仁宗後,天下隆盛,又特別盛行韓歐平正溫潤的文體,在清代康熙、乾隆之際,天下大治,天下的文章歸於桐城,而桐城又使韓歐文體盛極一時。《愛廬小品》的寫作,明知不在盛世,仍承襲韓歐正面載道的方式來寫,不敢仰望韓歐的和*圖*書風世勵俗,而是內心有一種強烈「望河清」的心情,期望一個人心清明的隆盛世代早日到來罷了。
為了保存濃濃的純中國味,在文體上,使用一種繼承文言文而來的白話文,措辭吐句,盡可能保存美麗傳統的特質,傳統原有的「四言句主調」,凝鍊而簡要,只要不太佶屈聱牙,仍可多量使用,而較為整齊的駢儷排比句法,莊嫻雅麗,能寫得接近口語一些,偶爾也不妨使用。至於聽覺上音節諧婉的中國文字美,也試著去保留,並不需要株守劍刻那些平仄句律,能留心詞句古雅氣氛的營造就可以了。而我自身的文筆本色,原本就接近古典味很濃的,希望在傳述中國人賞硯、品茗、談禪、說隱等等百十種傳統的題材時,讓文章的內容與形式配合一致,帶點古色古香的趣味。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