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愛廬小品.讀書

作者:黃永武
愛廬小品.讀書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焚其少作

焚其少作

後代學揚雄的人,不知凡幾,像清代的孔憲庚,公然宣稱把往年寫的詩稿,全部丟進江裏去「水葬」,還畫了一幅「雲水詩飄圖」來到處張揚,龔定庵寫詩鼓勵他道:「從此不揮閒翰墨,男兒當注壁中書!」認為年輕寫詩是「閒翰墨」,注壁中的古文經,才是男兒的大事業。
清代大儒焦循就批評這種將舊作「悉付諸火」的行為,是「矜心」在作怪,都是由於「下和_圖_書於別人又不甘心,想勝別人又不可能,只好用火來燒,真是悲哀」。客觀些說,作者只要罄盡自己的才智,發自內心的樞機,即使是少年的作品,都代表自己一時忠實的看法,何必諱莫如深?天下的書,本來沒一本可以永遠定稿,連聖人的話也未必句句都能「定於萬世」呀!
最絕的,是晉朝的殷浩在年少時,曾作一首詩送給桓溫,沒想到桓和-圖-書溫後來一直威脅殷浩說:「別惹我!不然我就公布你那首少年的詩!」不知那首「少作」真是如何見不得人?竟變成強拍的裸|照一樣,捏在別人手裏,成為閨女一生的把柄了!
這種「悔其少作」的作者心情,已有了二千年的歷史,漢朝的揚雄在年少時喜歡寫賦,足以媲美司馬相如,到晚年眼界高了,就批評自己的賦道,那不過是「童子雕蟲篆刻」,這種小技和*圖*書,乃是「壯夫不為」的!
也許正像老年的夫婦偏愛么子一般,許多作家對早年寫的作品,都想火葬水葬土葬,好像只有後來的作品才見得了人。早年所寫的,就像一張小時穿了開襠褲的照片,千方百計想遮掩,不願公然見示於人。像梁實秋曾用過「羞愧得無地自容」的話來形容,錢鍾書也對問起「少作」的朋友警告道:「不要做闖進羅幃的春風嘛!揭人私隱,是和*圖*書如此薄情忍心,我會怨你的!」
也因此,清代盛行著「著書忌早」的說法,顧炎武更把「以未定之書示人」作為著者最大的忌諱,這些說法當然有其理由。但是如果你既有了「少作」,而把「少作」視作「少年穢蹟」一樣,而期望別人能厚道一些,能「佯忘舊事」,那就太多餘了!少年的作品,雖然有瑕疵,老年的作品,就一定好了嗎?況且若沒有少年時的砥礪改進,哪會和圖書有後來的成就呢?再說,像揚雄少年的賦,在大學國文課上仍能讀到,而晚年自以為了不起的《太玄》、《法言》呢?當時就有人預測會拿去遮蓋醬缸,至今仍然讀者缺缺。所以文章的得失優劣,作者本人也未必料得準。至於像孔憲庚的「水葬」,更難證明注經訓詁,一定會勝於文藝寫作。只怕他經也注不透,詩也寫不好,所謂「水葬」,只是一種自我的虐待與逃避,恨自己不成器罷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