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愛廬小品.讀書

作者:黃永武
愛廬小品.讀書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童年的字帖

童年的字帖

昨天我在《寶顏叢書》中,讀到南梁庾信的《書品》,在下之上品裏,赫然有魏徵的名字,並批評其書法是「并擅毫翰,動成楷則,殆逼前良,見希後彥」,原來這魏徵是魏晉時代的書法家,不是唐代的名相,同名同姓,寫的楷書成為後代的法則。我記得字帖中所寫為後漢酈炎的〈見志詩〉(《藝文類聚》引詩題作〈蘭〉),所寫的字,與〈北齊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及〈薛子岫摩崖〉等楷法近似,雍容豐潤,神采https://www•hetubook.com•com飛揚,各書法大辭典的編纂都無法見到的字帖,居然是我童年的玩伴,為此深感慶幸,這字帖是否已在人間絕跡?無法推測,只尋出這一絲蹤影,也稍慰平生相思了。
在童年的學習過程中,常讓我懷念的是一本小學時每天臨摹的字帖,我記得是魏徵所寫的,字很大而氣勢磅礡,每頁只有二個字:「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蘭榮一何晚,嚴霜瘁其柯……」結和*圖*書構雄偉渾厚,筆墨腴潤遒麗,記憶中真是越想越美。當我離開大陸時,字帖留在浙江老家,待海峽兩岸可以通訊話家常以後,我迫不及待地向大陸家人探詢的,就是這本字帖的下落,妹妹覆信告訴我:「在紅衛兵時期,只要有字的東西,都嚇得事先焚燬,家中只剩半本辭海,前面一半給小孩撕來摺飛機啦!」
我所以急迫地要問這本魏徵字帖,是因為離家四十年來,一直想再買一本,以慰童年的舊夢,但遍尋臺港和_圖_書日韓的書店都買不到,連骨董店、圖書館也從不見這字帖的蹤影,難道兒時隨手臨摹的字帖,竟成海內孤本了嗎?說來也奇怪,兒時臨摹的另一本《鄧石如隸書》,內容寫《漢書》〈揚雄傳〉,討論《太玄經》將用來覆蓋醬缸的事,字跡秀逸異常,幸好大哥於離開前攜來了臺灣,至今這字帖也像是海內孤本呢!鄧石如的書法,人稱「神品」,但一般書店所見鄧的隸書,都庸駑低劣,離「神品」太遠了,必須見到我手邊的這和-圖-書本,才讚歎「神品」二字名不虛傳。
記憶中的魏徵字帖,豐潤之中,具有靈和的風致,極為厚重雄奇,也許是和唐代名相魏徵的人品發生了聯想吧?但遍查書目,都沒說唐代魏徵有書法流傳,只說唐太宗曾搜購二王張昶等書法一千五百多件,交由魏徵等鑑別真偽,可見他是書法鑑賞家。而清代朱和羹的《臨池心解》中更神奇地說:「唐太宗有一次臨王羲之的『戩』字,故意只寫『晉』,留下『戈』旁讓虞世南去補足,然後拿給魏徵欣賞,魏https://www•hetubook•com.com徵就說:『聖上所寫只有戈字邊最為逼真!』」也足證魏徵精於鑑賞,但都沒說他有字帖流傳。
愈是無法找到這童年的「玩伴」,愈增相思之苦,我有踏遍天涯去尋訪的心願,近年大陸出版了周倜編的《中國歷代書法鑑賞大辭典》和劉正成編的《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搜羅都極廣博,但當我翻畢幾千種碑帖,依然佳人杳杳,教人望眼欲穿,這本童年時拿筆蘸水,在方磚上臨寫過多少次的大字帖,居然在各大書法辭典中,仍無一人知曉,真是太奇怪。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