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澳洲見聞

作者:華嚴
澳洲見聞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海底花園大堡礁

海底花園大堡礁

「快點兒走吧,當心上面有炸彈下來哩!」
「我後天到布利斯班第一件事便是去看外科醫生把傷口包紮起來,他們說我最好明天就去看醫生,但是我還沒有坐過玻璃底船,怎麼可以就這樣的離去。」
麥先生是島上海洋生物研究所(Marine Biological Research Station)的負責人,該所設有實驗室、水族館及汽艇等等供學者們探討珊瑚礁中生物的情形,不少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曾經到這兒從事這一項研究工作。
「我要請他們為你安排一個機會。」麥克蒙先生說:「今天下午我的太太和我先陪你搭我們的小汽艇觀看珊瑚礁。自然,他們的玻璃底船玻璃的面積大,看起來比我們的清楚得多。」
麥先生說那是時候了,潮水的情形正好,他和麥太太陪我搭上他們的小汽艇,開到水深的地方看珊瑚礁。我們利用長方的如箱子、圓形的如桶筒的東西壓在水面上,底層是玻璃做的,可以透過海水看清水中的景物。那的確是我有生以來沒見過的奇景,紅的、黃的、藍的、橘紅的、綠的、紫的、黑褐的以及各種色相色調或濃或淡的色彩,裝飾著這奇形異狀、變化萬千的珊瑚礁,加上形形色|色怪誕特別的魚類、水族類,在礁中或動或靜往返出沒,使人又驚又奇,目不暇接。
麥先生指的是鳥糞,許多白頂燕鷗類熱帶海鳥(White capped Noddy)常常棲息在Pisonia樹上,遊客從樹底下經過,「中彈」的機會很多。島上還有不少蒼鷺(Heron),赫倫島事實上應該是蒼鷺島,因為它就因蒼鷲多而得名的。蒼鷲是涉禽類,常常在退潮的時候在礁上尋找魚類蟲類等食物;牠們膽子很小,遊客們最好在遠處利用望遠鏡觀賞。海鷗(Mutton Bird)也是島上名鳥的一種,牠們在地上鑽洞住在裡面,夜裡發出悽厲的鳴聲,給人一份陰森的感覺。在陸地上海鷗的舉動顯得非常笨拙,但水面上一顯身手,輕盈敏捷,無可匹敵;即使在最驚險的浪濤中,牠們的姿態還是一樣的美妙。麥先生和麥太太從洞穴裡找著一隻小海鷗給我看,牠閉著眼睛,張大嘴巴直著脖子亂叫,翅膀撲個不停,身上覆著疏稀蓬鬆的淺灰色軟毛,模樣兒滑稽而又可愛。島上還有銀鷗(Silver Gull)等等鳥類。所有的動植物在這兒都受到保護,各種美味的海魚只能用竿釣,大量捕捉是絕對禁止的。遊客們有興趣可以在礁的水深處游泳或潛水,有本領的潛水者常常摸到懷著珍珠的海蚌哩!
大堡礁已經有三千萬年以上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歷史,大小島嶼六百多個,除了赫倫島(Heron Island)和翠島(Green Island)是珊瑚本身結聚而成的以外,其餘都是陸沉海中古老山脈的尖峰。大部分島嶼至今還是荒廢的,南方八個島,北方四個島則已經發展為觀光區。遊客們到了昆士蘭州,或乘遊艇,或搭小型飛機和直昇機,便可到達他所選中的島嶼。島上氣候冬暖夏涼,按照地理分佈,各有略不相同的天然特色,加上最完善的一切現代設備,人們上了那「海上仙宮」,真可以盡情的享受愉快的假期。
好像一心的想和珊瑚礁媲美爭妍,礁中的魚類等等也各有與眾不同的形狀,身上的色彩複雜而又不規則,彷彿曾經滾進調色盤裡亂抹一通,一尾尾掛綠帶紅、鑲金披銀、鮮豔華麗、刺眼奪目。蝴蝶魚(Butterfly Cod)滿臉的不耐煩,撇著嘴、瞪著圓眼睛,儘管身上橫七豎八的裝飾著許多「勳章」彩帶,卻絲毫沒有「放心」的表情,鰭緣上插滿又細又長的彩色毒刺(毒刺上的色澤更鮮豔),是否在擔心這樣做還是無法防身呢?金尾的Cheatadon教人看不出那端是頭那端是尾,眼睛藏在黑線裡,尾巴的上方有個大黑點,看起來更像眼睛,說牠是尾魚,不如說像一片壞了的麵包機裡烤出的麵包,這兒黃、那兒白,一行行暗褐色的痕跡。有些魚看起來玲瓏活潑,沒料到居然糊裡糊塗的游進大魚嘴巴裡。大魚很得意,牠身上的彩色和牠隱身的珊瑚礁的顏色差不多,大尾巴靈活的只一甩,又到別的地方佈置陷阱去了。酪魚(Butter Fish)頭小尾部大,彷彿一個三角形,身上一道淺一道深的橫條,長鰭幾乎是全身的一倍,牠也是礁中受人注意的「明星」。帶著彩色直條紋或橫條紋的小魚成群結隊,金銀色的鱗面反映出霓虹一般的光彩。
直昇機降落了,這小小的浮洲真同世外桃源。試想,我們站在生存了三千萬年以上,由生生滅滅盈千累萬的小水螅所製造的珊瑚礁的尖端上!
太陽光明亮,照得白色的沙灘分外耀眼。麥先生領著我在島上走了一大圈,看見大海龜留在沙灘上的足跡就跟蹤,但是沒找著什麼,很失望。
一幢幢小屋舍在林木掩映中別有情調,男男女女身著泳衣來來往往,見了人便親切的打招呼。島上可以容納遊客一百五十人,因為常常「客滿」,房間必須及早預訂。
我從昆士蘭州的格列斯頓(Gladstone)搭乘直昇機到赫倫島,該島在格列斯頓東北面四和_圖_書十五英里的地方,面積四十二英畝,是一個步行半個鐘頭便可繞島一周的珊瑚洲(Coral Cay)。直昇機在海面上低飛,蔚藍色的海水連接著蔚藍色的天空,約莫一個鐘頭的時間,遠遠的望見赫倫島,一艘小舟樣的浮在織畫般的海面上。這景致從高處向下觀賞最好,如果坐船,海底景物被水淹著,將沒有什麼不同。如今,水底下的珊瑚礁使大海呈現淺紫和嫩綠的顏色,變化萬千的花朵狀、連環狀、葡萄狀、條紋狀和圓珠狀,構成了一幅稀奇好看的畫面。
這是幻想一般的世界,造物主把屬於人間的和不屬於人間的美麗色彩收集在這裡,加上無比神妙的安排,構成不是目擊者無法臆度的景象,蘊藏在萬頃碧波底下,人類看見了,還不敢相信這是的確存在人間的景致。
大魁蛤的重量可到四、五百磅,安靜的坐在礁中,外殼或淡或濃,各有稱心的顏色,殼緣微啟,乘機捕捉食物。遠遠看去還以為什麼美麗的大東西中間綴著白色的「花邊」,如果好奇而把指頭伸進「花邊」裡,大魁蛤殼一閉,力量足夠軋碎人的手指骨。
「最近,大堡礁一帶出現了很多荊冠星魚(Crown.of.Thorns Starfish),吃了很多珊瑚水螅,傷腦筋得很。」麥太太這樣告訴我。
赫倫島上觀光部門的負責人,特別安排在星期日上午讓我乘一次玻璃底遊艇參觀珊瑚礁,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解釋礁中各種景物,並邀請麥先生和麥太太陪我一起觀賞。遊艇普通可搭二、三十個遊客,船底中間部分一前一後相隔的嵌著兩片長方形的大玻璃,大家俯身透過玻璃底向海中觀看,底下景物歷歷在目。天氣和海水的清濁常常影響能見度,我很幸運,遇著風和日麗,海水澄清得和水晶一般。和赫倫島同樣屬於珊瑚洲的翠島上設有水底瞭望室,該室建在礁中央,透過玻璃窗可以仔細觀看珊瑚礁和水中生物的種種形態,是遊客們最愛提及的。
星期日夜間,島上有個別開生面的野外宴會(Barbecue)晚宴,星月朦朧,樹影婆娑,樂音抑揚,海水拍岸,大家穿著漂亮的衣服聚在閃爍著彩色小燈泡的棚架底下,酒醇菜豐,最鮮美的礁魚以外,並有剛從昆士蘭州海運來的牛羊雞鴨、菜蔬水果,晚餐後放映電影。回房時到那兩位和我同機來的英國女士房中和她們道別,她們給我看腿上被礁石割破的纍纍傷痕,原來她們參加了導遊小姐率領的「在珊瑚礁上行走」的節目,涉到水深及胸的地方,沒有厚襪子也沒有長靴,受到厲害的割傷。同路人無法應付澳洲商業性旅行團所https://www.hetubook.com.com安排的節目的多的是,即使男子漢也不例外。聽到我的安全而愉快的遊覽,其中一位對我行個屈膝禮:
千千萬萬的小水螅(Polyp)是構成珊瑚礁的最主要部分。水螅屬腔腸動物,體形圓長,體質柔軟,無骨骼,一端有口,口緣環生彩色絲狀的觸手,可捕取食物。所分泌的石灰質形成的小洞孔本是牠們藏身的殼穴,經過若干世紀,珊瑚蟲不斷死亡和新生,便堆積成今日的珊瑚礁。石灰質骨架的形狀有的像鹿角,有的像花椰菜,像花邊,像香菇,球形、腦髓形、蜂窩形等等不勝枚舉。這些骨骼上的珊瑚蟲如果死了,骨骼便呈白色,針狀的小孔細看密密麻麻,如果有小水螅生活在小孔中,牠們張開彩色絲狀的觸手,色澤豔麗,形狀奇異的海底美景便因此產生了。
我雖然沒在赫倫島上找著海龜所埋藏的蛋(我想因為那些蛋都已變成小龜了),但是第二夜在麥先生家走廊上坐著和他夫婦倆閒談的時候,看見許多不及拳頭大的小海龜划動著鰭形肢急急忙忙地向著我們圍攏過來,起碼百來隻(可能是剛出殼的一窩),我幫著麥太太把牠們從沙地上捉起放入大桶中,牠們還不停地亂爬亂衝,活躍得很。原來海龜會逐光,天光或潮光都是牠們追逐的目標。遊客們有時候可以試驗,一群海龜在那兒走,強烈光線一探照,牠們就會跟隨著掉過頭來。大海龜是珊瑚礁特產之一,赫倫島是研究牠們的最好的地方。島上較多的是綠龜,牠的殼比較光滑,帶著綠、棕、黃和黑等混雜的顏色,身體大頭部小。大頭海龜殼很粗糙,顏色棕中帶黃,身體比綠龜小,頭部大得不成比例,口腔因此也大,給咬一口可不含糊。兩種龜中雌性的到了二百至三百磅重時便可以生蛋,小海龜需要多少時間長大,長大的海龜到底可活多久,還是人們無法猜測的謎。
「現在時候還早,我們到沙灘邊上找找看,你也許可以看到大海龜埋藏著的蛋。」
在島上整整兩日的時間,我受盡特別的優待。起先發生了一些差錯,坎培拉方面雖然在一個半月前通知該島的經紀人我將於四月初到達,但當我從格列斯頓啟程時,布利斯班外交部所發的電報卻比我晚了一步。別的不打緊,我在島上的時間是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而供遊客觀賞珊瑚礁景致的玻璃底遊艇則要等到星期一方有一班。我不能延期,必須在星期一清早回格列斯頓轉赴布利斯班,如果我來到赫倫島而錯過觀賞珊瑚礁的機會,就等於「空入寶山」。很幸運,我遇到島上Research Station的負責人麥克蒙(Mc Ma和-圖-書hon)先生和他的太太,他們一眼就認出我是誰,因為他們看了我在洛克肯普頓(Rockhampton)時所接受的電視訪問。
南回歸線一帶的珊瑚礁被稱為世上最安全的熱帶珊瑚礁區,雖然附近有鯊魚(多半是小黑鰭礁鯊或白鰭鯊,無害而且膽子很小),但並不多見,只要人們有防備,很容易把牠趕走。石魚(Stone Fish)是惡毒的東西,長可達十五英寸,面目猙獰,身上的顏色和風化的岩石很相似,背鰭上有一列毒刺,被刺者奇痛徹骨,到了全身麻痺不能動彈。遊客們常被勸導在礁石上走的時候穿上厚襪子或厚底長靴,而且不要把手伸到礁石罅隙裡。海膽、海蜇、千孔蟲等會咬刺人的皮膚,使人發痛發癢,很不舒服。遊客還要留心給礁割著,如果不及早敷藥,破口往往會發炎潰爛。
我隨著麥先生走進他們所說的叢林(Jungle)中,滿眼濃綠,撲鼻草息,「叢林」的情調很濃。島上的樹以Pisonia為最多,多半在島中心地帶,高度可達四十或五十英尺,樹幹很粗,組織卻又脆又鬆,麥先生扯開一棵斷幹給我看,樹心彷彿是海綿製成的。島的北端多木麻黃(Casuarina),樹身高,枝幹茂,葉呈針狀,矗立灘旁迎風搖曳,為那碧水白灘平添了無限風光。露兜樹(Pandanus)也是島上有名的樹木,形狀像棕櫚,許多暴露在外面的氣根繞成稀奇古怪的樣子,使人不由的多看它幾眼。
南回歸線一帶的島嶼,夏季的時候(十一月到三月)經常有綠龜(Green Turtle)和大頭海龜(Loggerhead Turtle)從海裡爬到沙灘上築巢。十二月開始到二月底,是母龜下蛋的「全盛時期」。牠們跟著潮水,多半是深夜時分,成群的湧向灘邊。好奇的人們想偷看,必須非常小心,手電筒的光和動作都會使海龜吃驚。牠們選定的地方多半是沙灘和叢林連接的地點,這樣便不必擔心受到海水的浸蝕。母龜看好「風水」,立刻開始挖洞的工作,洞穴尺寸和牠身體差不多大,差不多深,然後利用後面兩隻鰭形肢,再挖開一個十八英寸左右深的「蛋室」,這就開始下蛋了。下蛋的時候牠十分專心,動也不動的趴在那兒。愛管閒事的人類最好躲在母龜背側隱蔽的地方,跪著或者坐著,別讓母龜看到手電筒的光,想法子技巧的照著牠的蛋室,當一個個龜蛋向下墜的時候,是觀賞者心目中的高潮,眼看它漸漸的越堆越高,這時候就是利用鎂光燈給攝下若干照片,沉醉在母性歡欣中的母龜也不會怎樣計較的。綠龜每次平均下蛋一和圖書百一十個,但也有只下七十個左右,或多到兩百個左右的。下蛋完畢,母龜又揮舞著前後鰭形肢使泥沙恢復原狀掩蓋在蛋上面;然後滿意的離開去,前後約莫花費三個鐘頭的時間。
荊冠星魚繁殖力極強,肢體切開還能繼續生長,大的直徑可達二十六英寸,身上帶有荊刺,觸臂十二隻到十九隻不等,上面長著許多黃色吸盤,吸附在珊瑚礁上便把水螅吞食了,速度大約每週二千英尺。這是大自然美景的剋星,海洋生物學家正在積極研究抵制的辦法。但是另一面還有澳洲全國上下正在議論紛紛爭執不已的問題:採油的巨型機船沿著珊瑚礁一帶從事開採的工作,儘管許多人大聲疾呼保護該礁,贊成為國家資源著想的仍然大有人在。「礁成千萬年,礁毀在旦夕」,反對者高舉著這一個標語示威。我也誠心的希望贊成「毀礁」的人能想到珊瑚礁給予人類的喜樂,是集聚舉世的財物都無法購買得到的。
赫倫島近了,島中央是蓊鬱藹青的茂密林木,周圍環繞著白色的沙灘,陽光下彷彿一圈銀色的鑲邊。
潮水降落的時候,在珊瑚礁上行走又是件使人永遠忘不了的奇妙「探險」,只能隔著海水觀看的珊瑚「花」,現在都圍繞在腳旁。觀光小冊子上這樣寫著:當你踩踏著珊瑚礁向前走,先衡量一下它是否受得住你的體重,細長鬆脆的「花枝」不可踏,你會踩碎它,自己也會跌倒或受割傷的危險。麥太太和她的未來媳婦珍妮陪著我,借給我一雙厚襪子,一雙膠底軟鞋和一根木棍子,這是走礁時應有的配備。木棍子可以支持身體,礁的周圍水有深淺,不小心一腳踩了下去能淹到胸部,利用棍子探測,同時敲撥著礁石看它是否牢穩,又兼驅逐躲在礁岩間和人作對的海裡生物。我們還帶了兩個小水桶,用來裝盛美麗的貝殼和色澤鮮豔的星魚(Starfish)。礁中的星魚也分好幾種,這一種是五腕小星魚,樣子像剪紙的星星,色澤豔麗而無害。我揀了一隻深藍色的和一隻猩紅色的,放在掌上就像橡皮製的玩具一樣。
澳洲的大堡礁(The Great Barrier Reef),是一座海底「大花園」,面積差不多有英倫三島那麼大,長度達一千兩百五十英里,和昆士蘭州東北海岸線大略的相平行,起自南回歸線,向北伸展到約克角。寬度最大的在南端,約莫兩百英里,北面地帶十至十五英里不等。三百種以上奇形異狀色澤鮮豔的活珊瑚形成這並世無雙的珊瑚礁,無數好看的魚類和水族類動物活躍其中,景色之美,形態之奇,真不是不曾目睹的人可以想像得到。
照相機咔嚓咔嚓,大家忙著攝取鏡頭。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