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露莎谷——澳洲最大的釀酒地區
據說艾德萊的居民曾經很驕傲,認為他們的祖先身世清白,而不是囚犯。我們翻開巴露莎谷的歷史,不難了解箇中的道理。
早期的移民者對該地各方面的影響都很大,經過若干代,今日的居民還保留著德國習俗。專門名詞等等多半用德語,路德教派最受推崇,人們對音樂的喜愛也特深,日耳曼傳統的手工藝品現在還到處看得到。
第一批到達m.hetubook.com•com巴露莎谷的移民是普魯士和西西里亞人,由一位路德教派的牧師凱弗(lavel)領導著,時候是一八三八年。兩年後他們宣佈該地為教區,以求得到宗教的自由。當時殖民計劃的策劃人之一喬治非弗恩格斯(George Fife Angas)籌款鼓勵凱弗牧師的教徒移民到南澳來,該谷開始了欣m.hetubook.com.com欣向榮的景象。當中有個鎮名為恩格斯頓(Angaston)便是紀念恩格斯的。雖然居民中多數是日耳曼族,整個說來還是國際性的。恩格斯頓鎮中最大的一所釀酒廠屬於史密斯(Smith)家族,他們的祖先來自英格蘭的多塞特郡(Dorsetshire)。
出產葡萄釀酒以外,果園、菜圃、牧場等m.hetubook.com.com等使該谷看起來滿眼整潔和蘊含著富足的資源。各區中心都有一座路德教堂,鐘樓的尖塔高聳空中,圍繞著各式建築物和法國城堡式的酒廠,充滿了濃厚的法國和德國地區的氣氛。
在艾德萊東北面三十英里左右的地方有聞名的巴露莎谷(Barossa Valley),是澳洲最大的釀酒區域。二十五家酒廠所製造的酒佔全澳產量的三分之一。和_圖_書
巴露莎谷可以說四季都是美麗的,各種農產物新陳代謝連續不絕。最令人興奮的時節是秋天,葡萄園中活躍著無數採葡萄的人,女孩子們穿著色澤鮮明的服裝,蝶兒穿花般在綠叢中轉來轉去。排成長隊伍的貨車一列列的駛向釀酒廠去,上面堆放著的葡萄在太陽底下晶瑩發光。壓榨機旋動著,堆積如山的葡萄被壓碎,紫紅色的果汁水簾般的垂掛下來。當一個個巨大的和圖書發酵桶裡裝滿發酵的葡萄,參觀的人可以跟著細看製酒的程序。大木桶裡的酒洋溢著香味,不會喝酒的人也想嚐一口哩!
萊特上校命名該谷為Barossa,取西班牙南部產白酒地區的Barrosa,發音相同但拼音略有更改。一位德國的地質學家使大家知道該區適宜種葡萄,一八四七年開始,第一次種植的葡萄成熟了,其後經過二十年,栽培葡萄已成為全谷人民的主要生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