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般常識
二、天下沒有好吃的藥
在門診中,除了家長描述孩子病況的描述之外,以上的抱怨,可說是最常見的了。醫師謹慎地下了診斷,並開出他認為適當的藥物,但是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或無效。檢討起來,藥物不能按時送進孩子的腹中,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因此,有些醫師乾脆就不加任何調味料了,天下的藥物本來就是苦的,不苦怎能算是藥呢!要病快好,就要強迫小孩吃下,回去灌藥,m.hetubook.com.com灌、灌、再灌!
實際上,所有的醫師,無不處心積慮地想開出最好吃的藥,希望小孩子能順利服用,以達到最好的療效。在不影響藥物作用的原則下,有的加糖粉,有的加健胃藥,有的加調味料,有的人昧著良心加糖精,但是這樣一來,藥物的份量加多了,更難以灌入口。
為了避免灌藥,有些媽媽乾脆將藥物加入牛奶或飲https://www.hetubook.com.com料之中,讓小孩在不知不覺中吃了下去,殊不知食物或牛奶會干擾大部分藥物的吸收,使藥物達不到應有的療效。正確的服藥時間,應與食物相隔半個小時以上。
「您的藥太苦了,孩子不肯吃!」「孩子不吃藥,可以光打針嗎?」「孩子吃了藥,又把它吐了出來,怎麼辦?」「藥可以加在牛奶中一起吃嗎?」……
對於吃藥有困難的小孩,可www•hetubook.com•com先好口相勸,想盡辦法讓他乖乖地自己吃下去。如果不可理喻或年齡太小,就必須灌藥強迫他吃下去了。用湯匙的底部緊壓著牙根,再把藥水倒入,然後壓著舌根直至吞進為止。在人體的本能中,為了避免嗆到,口中的食物未吞進去以前是不會進行呼吸動作的。舌根被壓住,既然吐不出來,為了要呼吸,小孩只好把藥物吞進去。這樣的灌藥法,可能小孩口唇會因拒不吞下而m•hetubook•com.com暫時發紫,但是絕不會嗆到,父母親不妨試試看。
大多數的孩子,灌藥是沒有困難的,再苦的藥,一灌下肚了,有的甚至自己抓了藥就往口中塞,吃得不亦樂乎的。少數的孩子,說怎樣就是不吃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灌了進去,他硬是再給吐了出來。這樣的孩子,以三歲左右者居多,此時正值反抗期,非常固執;還有些孩子十分任性,藥物尚未到口,他已大哭大嚎,吐了出來,這也許是母親和_圖_書對小孩過於溺愛所致。
「良藥苦口」,事實上,古今中外用以治病的藥物中,以味苦的居多。縱使其中有幾樣是無味無臭的,畢竟是居於少數,與其他藥物一起處方之後,配出來的複方藥仍舊是苦的。有些藥物被處理成藥水形式,內中加入芳香劑及大量的糖(甚至糖精),用以掩蓋原來的苦味。這樣作出來的糖漿,大部分的小孩較能接受,但畢竟種類有限,整體說來,到口的藥物給小孩子的感覺,大多是:好苦喔!